Phật Học Online

迷悟之間7 –生活的情趣1
星雲法師著

記取教訓
  
  人生要不斷的記取失敗的教訓,才會不斷的進步。
  
  嬰兒學習爬行,進而學習走路。勇敢的小孩學步不慎跌倒了,他會自己爬起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記取跌倒的教訓,慢慢的他就能學會走路。老年人走路不便,手持拐杖,按部就班,記取各種教訓,他不容易跌倒。
  
  有人說,上當就會學乖。但是有的人上了當,卻沒有學到乖,就是由於他沒有記取失敗的教訓。本來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是經過了失敗也沒有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沒有記取失敗的教訓。孫中山先生向滿清革命,一次一次的記取失敗的教訓,終於成功的締造了民國。
  
  歷代的亡國之君,因為沒有失敗的教訓可記取,所以亡國了仍不知所以然也。後主劉禪,亡國之後問他有思念故國否?他說此地安樂,不思故國也!這種人無視於亡國之痛,怎麼能有所作為呢?勾踐為了復國,臥薪嘗膽,記取失敗的教訓,終能一報亡國之羞,一雪為奴之仇。
  
  世界上,多少商場名人,那一個不是經過一次、二次、三次的失敗教訓,才能成功。一帆風順的人生固然有之;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達成功者,為數更多。陳水扁先生從競選台南縣長失利,到台北市長落選,最後終能當上總統,他必然是記取許多失敗的經驗,才能有所成也。
  
  「勿忘在莒」是齊國不忘失地之恥,終能有「田單復國」之舉,這就是記取失敗的教訓而能成功的明證。反之,即使如秦始皇那樣的雄才大略,併吞六國,但是他沒有記取教訓,導致分崩離析,造成楚漢之爭,最後終致亡國飲恨。正如杜牧先生說:滅六國的不是秦始皇,是六國自己;亡秦朝的,也不是楚漢,而是秦國自己。因為他們都沒有記取教訓,所以都有滅國之痛。
  
  歷史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有歷史的興亡為鑑,但是我們都能以歷史為借鏡嗎?一個國家能以歷史為教訓,則建國必成;民眾能以歷史為教訓,則做人必成。
  
  所以,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要發揚他的歷史;一個人生的成功,也要重視自己的歷史。歷史不允許有污點,人生不允許有失敗;縱有失敗,也要記取失敗的教訓,如此才有可為,否則不可救也。《人間福報》20011020


不死的生命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我存在著,是一個永恒的奇蹟,那就是生命。」所謂生命,包含生和死。生固然是生命,死也是生命。因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死是 一體的兩面,生死在時間的長河中流轉、更替。誠如《戰國策》裏范雎說:「聖哲如五帝要死,仁義如三王也要死,賢明如五霸也要死,力大如烏獲也要死,勇敢如 賁育也要死。」
  
  死亡是任何人所不能避免的事,經典上將死亡分成四大種類:壽盡而死、福盡而死、意外而死、自如而死。但是,死亡並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煙飛灰 滅,無知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裏去,因此佛經裏對於死亡的觀 念,有很多積極性的譬喻;例如:死如出獄、死如再生、死如畢業、死如搬家、死如換衣、死如新陳代謝等。
  
  此外,淨土宗稱死亡為「往生」,既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遊,或是搬家喬遷,如此死亡不也是可喜的事嗎?所以,死亡只是一個階段的轉換,是一個生命托付 另一個身體的開始。生死是一體的,所謂「生命不死」,就是因為有「業」的關係。人,從過去的生命延續到今生,從今生的生命再延續到來世,主要就是「業力」 像一條繩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連繫在一起,既不會散失,也不會缺少一點點。業力決定人生的去處,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 今生做者是。」所以,「行善不造惡」就是基因改造。
  
  蔣中正先生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是無始無終,生命是無內無外。人之所以懼死,是認為生可見,死 是滅,所以滅之可悲也!其實,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打破了不可復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裝回茶杯裏;茶杯雖然不能復原,但生命之水卻 一滴也不會少。
  
  佛教的「涅槃寂靜」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的。例如海水波濤洶湧,海面上的泡沫究竟是海水,還是波浪?從覺悟 的觀點來看,有風起浪,無風平靜,動亂最終還是歸於寂靜。正如前述,一杯水,茶杯破了不能恢復,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燒的木材,薪火相傳,流轉不息, 所以生命本身不會死。人人都有一個不死的生命,那就是「法身」,又叫「佛性」。
  
  《人間福報》20011021


白日夢
  
  作夢,想必人人有之。夢是假的,但是夢也是很美的。人生如夢,人生也是假的,但是除了苦的以外,人生也是很美的。
  
  人生有夢,讓人可以在夢中經歷一些神奇的經驗;上天入地,翻山越嶺,都是在頃刻之間。黃梁夢,把一生的榮華富貴,都在一餐之間經歷。夢雖然是虛幻不實的,但也增加了人生更多的奇遇。
  
  人生不管做什麼夢都可以,唯獨不能做白日夢。白日夢連夢中的假相都沒有,白日夢完全是一個幻想,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幻境。
  
  白日夢是不合因果的,沒有播種,那裏能有收成呢?現代的青年,有一部份都沉醉於白日夢裏,只看到別人的成就,卻看不見別人多年的辛勤努力,他只希望自 己能一日成就。由於白日夢未醒,所以在白日夢的幻覺裏,有的搶劫,有的盜取,有的癡心,有的幻想,希望一夕功成名就,正如「守株待兔」,世界上那裏有這麼 好的事情呢?
  
  現在的人生,不必去做白日夢,大家要從夢中醒來,所謂「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只要自我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事,有多少資本,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自己要衡量自己的所有,因果必定是很公平的。
  
  有人說,夢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夢是一種預兆,人的精神世界是個迷幻不容易了解的境界。世界上有人做夢,也有人解夢;夢既是無憑無據,無真無實,解夢就是真的嗎?
  
  有人說「浮生若夢」;既然人生如夢,何必又再說夢?夢中說夢,不正是癡人說夢嗎?所以人生不必做白日夢,因為人生已經如夢,白日夢只是癡想,那裏能成為事實呢?我們應該腳踏實地把人做好,如此,不管是真是假,只要自己感到安然自在就好了。
  
  現在台灣的經濟,大家不去提升、開創,只妄想繁榮;政治不去選賢與能,只妄想政治能清明。青年不去工作奮發,只妄想富貴榮華;自己不讀書,只希望聰明;自己不去貢獻,卻希望榮華富貴。
  
  希望做白日夢的人能快快醒來,應該讀書的讀書,應該工作的工作,應該照顧家庭的照顧家庭,應該上班的上班,一一做好自己的本份。唯有全國上下,精誠合作,勞資共享,團結一心,未來才有希望,希望大家不要再做白日夢了。
  
  《人間福報》20011022


機巧招禍
  
  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餞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瞋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計謀不是不好,計謀能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能對全民百姓的福祉有所增進,自然多多益善。例如現在社會經濟衰退,假如有人能提出振興經濟的計謀,必然受 人尊崇;現在國家的國際地位低落,假如有人能貢獻提昇國家地位的計謀,未嘗不好。但是如果計謀都是損人的、刻薄的、侵略的、犯人的,那麼縱使是善巧的計 謀,也會「天自從容定主張」了。
  
  語云:「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天是什麼?天就是因果也!世間萬法都離不開因果定律,因果的天平是非常公道、公平,非常合乎正義、公理的。自古以來, 多少的權謀專家,靠各種的計謀來取勝。政治上,翻雲覆雨的手段;軍事上,攻防詐欺的謀略;乃至商場上的風雲變幻,金錢上的巧取豪奪,你幾曾見過奸巧的計謀 能永久勝利的嗎?
  
  三國演義裏,各方豪傑你爭我奪,你來我往,彼此較量,善於用計,諸如美人計、苦肉計、激將計、空城計、連環計、虛張聲勢計、調虎離山計、金蟬脫殼計、聲東擊西計等,雖然這許多的計謀或許能取勝於一時,你又幾曾見過使用計謀的人能獲得永久勝利的嗎?
  
  勝利,不光只是憑計謀就可以獲得,勝利應該憑正當的智慧,正當的手腕,正當的因緣,正當的良知。
  
  海裏的烏賊出來遊玩時,經常吐出墨汁來隱蔽自己的身體,牠以為這麼做很聰明。但是,沒想到漁民們正是靠著墨汁來判斷什麼地方有烏賊。哪裏有墨汁,漁民們就把漁網撒向哪裏,烏賊落入了漁網,卻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呢!所以,不恰當的設下機巧,往往成為招禍的根苗。
  
  我們綜觀古今歷史,機巧招禍的事例殷鑑不遠。所以為人處事,不需要凡事賣弄機巧謀略,應該憑諸正直、良知,所謂做人誠實無欺,即使被人欺負於一時,也 不會永久的上當吃虧;反之,存心不正,善用機巧計謀的人,最後往往遭來橫禍。所以凡事不怕吃虧,誠實做人,不但能夠免禍,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運臨身, 因為善惡因果,自有公道也。《人間福報》20011023


認養
  
  現在舉世之間,「認養」的風氣十分盛行。認養學校、認養公園、認養道路、認養河流、認養山丘、認養海灘,乃至認養孤兒、認養老人,甚至古代還把軍隊交給民間認養。
  
  認養是一個很好的義行,因為社會某些地方少人照顧,某些人士少人扶養,你有餘力,認養一段時期,也是慈悲善行。
  
  一個進步的國家社會,政府不要獨立的支撐一切,豪富之人也不要獨自一人操縱經濟物產,把一些交給民間來認養,讓社會貧富均衡,這不是很好嗎?
  
  認養制度雖好,但也希望能好好規畫。例如有人認養一個戲班子,認養一個女優,認養教堂、寺院,認養一些宗教人士,認養寵物,認養一些稀有動物,認養一個弱勢團體等,認養總會讓社會獲得公平。
  
  但是認養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是不求回饋的付出,如果認養抱著投資的心態,則如《講義雜誌》的作者王遠弘先生所慨嘆,有些企業人士認養政治人物,但認養 政治人物風險太大,他說:「認養政治人物可得到一些利益,不過風險也高,政壇變化多端,政客在政壇有浮有沉,企業家如果押錯寶,投資就泡湯了。」然而縱使 如此,現在世界上什麼都在減少,只有政治人物不斷大量在增加,可見政治人得到人的認養,得天獨厚。
  
  人間最容易懂得的就是認養的道理,至少每一個人要認養自己,每天要設法給他吃飽,給他睡眠,給他活動,種種的照顧,不能讓他受一點委屈。認養一個人就認養他的一切,包括眼耳鼻舌身,衣食住行育樂。
  
  由認養一個人到認養一個家;一個家裏的父母兄弟姊妹,就看自己的本領有多大,認養的東西可以愈來愈多,愈來愈大。
  
  現在小學裏已經在教育兒童認養的行為,負責擦黑板的認養黑板,負責打掃教室的就認養教室;負責照顧校園裏的一盆花、一棵樹,就認養一盆花、一棵樹。認 養養成兒童工作的習慣,養成兒童負責的態度,養成兒童參與公眾的集體創作。認養的制度實在非常美好,問題是認養成為習慣,長大以後認養政治人物,讓自己跟 隨政治人物成為一黨一派,跟隨政治人物宦海浮沉,造成社會的族群對立,得不償失。
  
  認養的風氣是好的,等於養兒養女,養植花草樹木,認養的對象總該有所選擇吧!
  
  《人間福報》20011024


正見的重要
  
  說到信仰,正信最重要。正信的養成,佛經說:成佛需經三大阿僧祇劫的善行,才能成佛;光是一個正信的修成,就需要一大阿僧祇劫。有正信而修正命,由正命而有正見,則不難矣!可見在一個人的修學之中,能夠具有正見,非常不易。
  
  所謂正見,對生死無常要有正見,對憂悲苦惱要有正見,對成敗得失要有正見,對善惡報應要有正見。所謂正見,對時空的認知,對人我關係的明察,對事理因緣的透徹,如此之人,才能說有正見。
  
  有正見的人,對於因果的分類、層次,透徹明了,對因緣的分合聚散,認識了然;對是非大小的認知,對先後有無的了解,都能洞然明白,這是一個正見者不可缺少的智慧。
  
  世間上的人,因為對真理沒有正見,常常以自己的切身利害做為行事的出發點,以自己的得失有無做為行事的需要;對非法的邪見,對錯誤的認同,都是因為缺少正見。因為沒有正見,找不到理路,因此遇事怨天尤人、怪你怪他,這不是別人有錯,實在是由於自己沒有正見也。
  
  家裏有人死了,怪老天爺沒有保護;死亡本為最自然真實不過的事情,為什麼要怪老天爺不給你保護呢?金錢被人倒閉了,股票貶值了,責怪財神不靈;自己運 轉金錢,得失也是當然的事,為什麼怪罪於財神呢?眼睛老花了,要戴老花眼鏡;長短輕重不知道的時候,要測量、要磅秤;我們在事理迷糊的時候,能夠有正見來 認知,自然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憂悲苦惱。
  
  在《譬喻經》裏有一則故事說:佛世時,有一個婦人生養了二個兒子,一個善於游泳,一個不會游泳。
  
  有一天,不會游泳的兒子掉到水裏溺斃了,婦人並沒有哭;後來會游泳的孩子也不幸在水中淹死了,婦人聞訊,放聲大哭。別人覺得奇怪,便問她:「妳的第一個孩子死的時候,妳一滴眼淚都沒有流,第二個兒子死了卻哭得如此傷心,這是什麼道理呢?」
  
  婦人說:「先死的兒子因為不會游泳,死了只能怪自己不懂水性;但是後死的這個孩子,他懂得游泳,卻也溺死了,這不是很冤枉嗎?」
  
  這個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從未聽聞佛法,沉淪六道,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是既已聞法,又懂得要修行,卻因為沒有正見,以致於再受輪迴之苦,這不是很冤枉嗎?正見的重要,由此可知。《人間福報》20011025


肢體語言
  
  在台灣的立法院每次開會,如果意見不合,經常大打出手,但是媒體美其名,為它美化說是「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演講者要表達他講說的內容,用手勢、用表情、用姿態,幫助其說明,增加效果,這才叫做「肢體語言」。把打架、衝突、鬥爭,說為「肢體語言」,是此一詞句的不幸遭遇。
  
  說到「肢體語言」,例如保力達飲料的廣告圖片,一個身體雄壯的人,雙拳緊握,表示喝了保力達就會身強體壯,孔武有力。有時候逢到競選期間,候選人發表 政見,被廣大的群眾包圍,講話聲音不易傳達,他就豎起兩根指頭,表示勝利。有時候在一場講演中,對大眾兩手一攤,表示無可奈何!有時用手擺在眼睛上,表示 要仔細觀察;有時候雙手插腰,表示老大,或表示自己蓄勢待發;有時候捶胸頓足,是表示生氣;有時候手心向外一推,是表示拒絕,這不都是「肢體語言」嗎?
  
  所謂「肢體語言」,應該像宗教,都是一種善心美意的傳達。例如佛教的合掌、問訊、頂禮、圍繞、各種手印,都是表示禮貌、尊敬。甚至佛教所謂「行如風, 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也是用身體代表他的威儀。尤其有趣的是禪師們,你問他什麼是道?他豎起一根指頭;你問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他拂塵一搖;你問他 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他畫個大圓圈。佛陀用拈花表達他對大迦葉的說法;觀世音用楊枝表示對世人的救苦;阿彌陀佛雙手垂下,表示接引;文殊菩薩 腿子一翹,表示自在。
  
  除了佛教以外,像天主教吻戒指、吻腳;以及東西方社會各有不同的禮節,如用舉帽、握手、擁抱、吻頰、貼臉、貼鼻來表示友好,但是這許多動作在一些不同文化的人士看來,都有一些不習慣。
  
  另外,少數民族如居住高山的原住民同胞,他們用勾腳表示相見歡,用擊掌表示同志,用鼓掌表示歡迎,甚至在肢體上畫上許多圖案,表示美麗、英勇等。
  
  肢體語言有好多種類,聽障人士靠手語傳達心意,這是最美的肢體語言。甚至動物中,鵝媽媽也用「肢體語言」,透過咬警察褲管尋求協助,終於救了鵝寶寶。 其他再如舞蹈、體操、武術等,都是動作優雅的肢體語言;有的青年男女也用眉目傳情、用微笑表示首肯、用「猶抱琵琶半遮面」表示害羞、用杏眼圓睜表示生氣。
  
  不管以上各種的「肢體語言」如何,都有藝術,都有內涵,都能讓大家接受;唯有用拳打腳踢謂之為「肢體語言」,甚是不雅。所以希望我媒體各界,用語不能不慎。
  
  《人間福報》20011026


信箱
  
  世間上有很多為人服務而備受歡迎的人,例如白衣天使、空中小姐、飯店侍者、茶館跑堂、隨車服務等,尤其綠衣人更是從古至今都是最受人歡迎的職業。
  
  過去農村社會,不少遊子離鄉背井,在外奮鬥,最希望的是獲得一封家人的書信,於是經常站在門口,盼望綠衣天使的光臨。現在社會進步,高樓大廈林立,每棟大樓也都設有信箱,以等待綠衣人送來訊息。
  
  信箱是每個人的希望之所託,裏面會有親人的消息,會有朋友的書函,會有各種通知,甚至會有書報、雜誌及各地的資訊等。信箱中裝滿了多少人的希望,有時一張支票,更為全家人帶來無限的歡喜。
  
  信箱是用來接收信函的,郵筒則是寄發郵件之用。政府把各地的郵筒都裝置得非常的牢固、美觀;家家戶戶也把信箱設在明顯的地方,並且加以美化。尤其現在的大樓門口,最重要的設施就是各個住戶的信箱,以方便郵差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函資料,能夠方便投入。
  
  一個人的家居生活空間,從過去重視廚房,進而到洗手間,再到客廳,繼而又到信箱,這都是文化不斷提昇,生活水準不斷進步的表示。
  
  我們擁有信箱,就是我們的希望;同樣的道理,世界人類也都歡喜信箱。所以我們對家人、朋友,平常應該多多的寄一張卡片、一封祝福的信函,以表達我們對他們的關心。
  
  當然,信箱中有時也會有一些不受歡迎的東西,例如,刷卡的帳單、稅捐處的通報、法院的訴訟通知等。但是既為現代的社會人,在今日社會裏,都應該面對這許多的橫逆,進而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處理、淨化,能夠如此,則雖有信箱,又有何患呢!
  
  時代在進步,一般信箱以外,現代又有電子信箱(E-mail),真是咫尺天涯,再遠的時空都在當下。科學文明,造福人間者,如此之多,吾人的精神、心 理,也應該廣植歡喜,護念與吾人有緣者,不管信箱也好,電子郵件也好,大家多多使用,以增進人我之間的交流,使生活多采多姿,人生多麼美好呀!《人間福 報》20011027


 永不言敗
  
  兵法有云: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勇敢的人「永不言敗」。
  
  青年上考場,有錄取與落榜之分;落榜後,有勇氣的人他會想:明年再來,何必為一時的失敗而氣餒?求職的人,未被錄取,也不必慨嘆,此處不容人,他處自有求才處,何必怨嘆自己的失敗呢?
  
  商場上,盈虧勝敗也不值得長吁短嘆,只要自己物美價廉,滿足購買者的需要,何患不能轉虧為盈呢!情場上,一些男女戀愛,為了沒有獲得對方的青睞,嚐到 失戀的滋味,以為情場失敗,人生再無樂趣可言,於是灰心喪志,消極頹喪,一蹶不振,真是何苦來哉。其實他應該要知道:天上星星千萬顆,地下的人兒比星多, 傻人兒!為什麼失戀痛苦只為他一個?
  
  人生的旅途,一時的失意,一時的挫折,跌了一跤,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人生的一個逗點,未來的成就、光輝,還有很多的虛線有待你繼續去完成。
  
  世界上許多的科學家如愛迪生等,他們的發明無一不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是他們的心中不以為這是失敗,所以他們能再接再厲,終有成功的一日。奧林 匹克運動會的選手,因為他不承認失敗,所以有再來的勇氣。再如一些人移民國外,在考駕照、考公民的過程中,固然有一次成功的歡喜,但是多次不能通過,也不 要洩氣,因為有朝一日功到自然成,不是也能獲得更大的歡喜嗎?
  
  政府的政令,有些積弊已久,需要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竟功;康有為上萬言書,雖然自己沒能成功,但是影響所及,奠定了日後革命的成功,這不也是他的勝利嗎?作家投稿,一次未蒙報刊主編欣賞,還是可能有其它的雜誌主編會採用。
  
  多少的社會人物,經過千辛萬苦,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他就是不會灰心失意,他不肯承認失敗,所以東山再起,最後終能放大光彩,貢獻於民。例如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富蘭克林發明電力,不都是經過多少次的挫折,多少次的改進,才終於成功的嗎?
  
  「永不言敗」的人,只要自己不奢望凡事一次就能成功,而能在歷經磨難之餘,意志上再接再厲,耐力上繼續承受挫折;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何況不承認失敗,更加精進有力,何患事業無成呢!《人間福報》20011028


隱惡揚善
  
  在往昔的社會裏,人們都是以「隱惡揚善」為美德,但是時至今日,時人都以揭發別人的隱私、過失,成為自己的專長、特色。
  
  有的人一生行善,做好事、積功德,在社會上也樹立了善名美譽的良好形象。但是只要有人嫉妒他,一封黑函,一封投書,只需貼上郵票,就可以毀壞那個人一 生的清譽令名。反之,社會上許許多多為非作歹的黑道流氓,誰也不敢動他們一絲一毫,因為如果你膽敢批評他們一句,就有你好看的。所以今日的社會,作惡的人 是社會的強者,行善的人是社會的弱者。雖然有詩偈云:「為善人欺天不欺,為惡人怕天不怕」,但是善惡在我們的社會裏,沒有給它一個公平的待遇、等級,良可 嘆也!
  
  由於善人被人欺,惡人被人怕,一般平民百姓的心中不免產生疑問:究竟是做善人好呢?還是做惡人好呢?「善門難開」、「善人難做」,難道這一個時代、這一個社會,都不要善行、善事、善人了嗎?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惡的分野,總應該有個標準吧!所謂善,凡是為他人著想、利益他人、幫助他人、成就他人,都是善行也;凡是有能力可以做壞事而不 做,有機會貪污舞弊而不為,這也是善心。所謂惡,就是損人利己,就是破壞別人的好事,就是暗中傷人、害人,甚至可以說人好話而不說,這都是惡事也。
  
  過去的社會,佛教的五戒十善,可以判斷善惡的標準;儒家的四維八德,也可以評判是善是惡。而今舊有的道德觀念已被人打倒,所以善惡之行已經不容易判斷了。現在的社會,都看人玩弄小聰明,為自己「隱惡揚善」,為他人「隱善說惡」,善惡從自我來出發,實為不公。
  
  在過去舊有的社會,凡是自我宣傳,自我標榜,自我表揚,自我讚美的人,都為社會大眾所不齒。現在的人那怕是自我謙虛,自我保守,自我內斂,自我健全,社會也不會給予他一個公平的評鑑。
  
  我們看今日世界上許多受獎的人士,大者如諾貝爾獎、麥格塞塞獎、普立茲獎等,乃至各種社團、各個政府所頒發給人民的獎金、獎狀、獎牌,都是真的「實至 名歸」嗎?當中固然有許多清廉正直之士受到表揚,但是也有許多真正行善者不敢自我推蔫,所以一些善鑽門路、喜好自我吹噓的人紛紛上台領獎,而真正的賢能正 直之士,只有在台下觀望,所以善惡的標準在那裏呢?
  
  「惡事不除,善事不長;惡人不除,善人不起。」因此,「去惡顯善」才是標準,「隱惡揚善」才是標準。《人間福報》20011029


顛倒妄想
  
  《般若心經》說:心無掛罣,遠離顛倒夢想;這是一個欲求安心立命的人,應該深思的至理名言。
  
  人生的痛苦從那裏來?就是從心有掛罣而來。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人行為,一個人的一生,說起掛罣的事,諸如財富、名位、感情、親友、事業、學德、安危、正邪、有無、好壞……,真是無不掛罣。
  
  這許多的東西,可以像石頭一樣的壓在心上,當然就會增加自己的顛倒妄想,患得患失。由於掛罣和顛倒,在所謂七情六欲裏面,增加了多少的「妄想」。妄想從那裏來?從無明來,從顛倒來,從癡亂來,從得失來。
  
  人的一生,從孩提時候起,他就妄想父母特別的慈愛,妄想騰雲駕霧,妄想高空飛行,妄想滿室玩具,妄想騎馬乘車。及長,他妄想名校畢業,妄想情愛甜蜜,甚至希望車馬開道,財神跟隨,一步登天,貴為名臣將相,種種的妄想,無時無了。
  
  有一首「戒不知足歌」說:
  
  「終日忙忙只為饑,纔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般俱豐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下嬌妻并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不支。
  
  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品猶嫌少,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羨稱王作帝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恨歸。」
  
  妄想和理想不同,理想是有目標,有中心,可以思考,可以追求,可以研討;但是妄想是虛妄不實的,有時想到天,即刻又想到地,一下東,一下西,是沒有目標,沒有中心,沒有確定的,想到最後一無所有,如空花水月。
  
  一個人的眼睛有了毛病,所謂「一翳在眼,空華亂墜」,但事實上沒有空花水月。所以佛教裏一再講要解脫,就是要我們心中沒有掛罣;一再告訴我們不要顛倒 妄想,主要就是要讓我們思想落實。因為一個人如果能夠生活在心無掛罣的世界裏,再加之沒有顛倒妄想,那當下就是解脫自在的人生了。《人間福報》20011030


生命的重心
  
  「生命教育」是現代人普遍關注的課題,現在人談生命教育,其實生命更要有重心,有重心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社會上一般人都是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家庭、事業、工作、兒女等生活瑣事上,但是這些外在的寄託容易因世事無常而變動,生活也因此而動亂不安,所以此非值得寄託的生命重心,生命的重心應該是:
  
  一、愛心:生命的重心是愛心。生命的來源就是從愛而有,所以生命的延續也是靠愛,如果沒有了愛,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愛有清淨的,有污染的,我們要 發揮清淨的愛,要化自私的小愛成為慈悲的大愛,慈悲的愛則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但愛一人、愛一家、愛一里、愛一國,進而 要愛全世界;甚至不但愛人,還要愛物。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個器皿,我都要愛護它,讓它各安其位,各有所用,各有所存,你愛護它,它就能發展所用。所以 有愛才有意義,一個人活著沒有愛,沒有慈悲,生命有什麼價值呢?
  
  二、理想:生命的重心是理想。牛馬的生命,只有水草,別無他物;因為牛馬的理想簡單,所以只能是牛馬。豬狗的理想是三餐吃著主人剩下的飯菜;因為豬狗 的眼中只有剩飯剩菜,所以牠的一生就只有侷限在家中,成為人類的奴隸。人要有理想,所謂男兒志在四方,懷抱著救國救民、造福鄉梓的願心,或是養成學德兼 備,甚至為真理犧牲,都是理想。
  
  三、希望:生命要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來。有的人為什麼要自殺?因為人生沒有希望,所以人要不斷的點燃希望的火炬。想想,前途那麼遠大,世界到處可以 遨遊;人類那麼和善,到處可以交友;工作那麼多樣,到處可以奉獻;知識那麼廣博,到處可以學習。人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成為政治家,希望成為藝術家,希望成 為科學家,甚至希望當個社會的義工;希望未來受人讚美,希望未來被人推崇,希望未來地位更高,希望未來生命更擴大。生活在希望裏,希望是生命的重心。
  
  四、內涵:生命的重心是內涵。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條件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有內涵,包括道德、氣質、知識、品格、勤奮等。一個人要有內涵,所謂轉識成智、轉凡入聖,都要靠我們的內涵。
  
  一般人講人性的光輝;我們更要散發生命的光輝,更要散發氣質的芬芳。欲得如此,則有待我們自己去活出生命的重心,去體證生命的意義了。《人間福報》20011031


 人貴相知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但是真正的知心,是多麼的困難哦!因為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世間沒有兩個同樣的面孔,當然也就沒有兩顆同樣的心。因此人之處世,知人、知事、知理都還容易,要知人心則很難。正因為知音難尋,所以余伯牙和鍾子 期「巍巍乎,志在高山;浩浩乎,志在流水。」當鍾子期去逝之後,余伯牙摔琴,痛失知音。歷史上「孟不離焦,焦不離孟」,也正因為相知之故。
  
  三國時代,諸葛亮和周瑜共同策劃赤壁之戰,除了使用苦肉計、連環計之外,最終能在大江之上一舉得勝,讓曹操折兵損將,落荒而逃的,應是東吳出其不意的 使用火攻戰略。當初周瑜與諸葛亮商議破敵之計,相約不先說破,彼此把計策先寫在手心,當兩人同時亮出「火」字時,不禁都因對方的智慧而感驚愕。
  
  戰國時代,燕太子丹欲刺秦王,而與荊軻結為知交;燕公主與荊軻更是相知相許,生死不易。
  
  相知是非常重要的,戰爭要知兵,政治要知政,經濟要知財,所以連政府要放出一個地方官,都叫「知事」。而禪門的修行人更要知心、印心。
  
  知,是一種關係,是一種認識;知子莫若父,知理莫若史。現在的知識份子希望成為社會的主流,但是人類不光只是具備個人的知識,要能相知;尤其要知因 緣,要懂得世間一切都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彼此互相助成,互為因緣,這才重要。如果能夠知道因緣,就會知道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生住異滅的無常之理,也就能 知道真理。
  
  你能知道他人心中懷有什麼念頭嗎?你能洞悉他人頭腦裏有什麼思想嗎?韓信心中有百萬甲兵,唐太宗心中有全國人民,孟姜女心中有萬杞良,父母心中有在外的遊子,孔子的心中有仁義,莊子的心中有智慧,佛陀的心中有天地虛空,有一切眾生。
  
  所謂「近山知鳥音,近水知魚性。」人可以知道鳥性,因為你知道牠,牠就會向你飛來;人可以知道山中的獸性,因此可以和百獸為友。人,都可以和萬物相 知,都能與天相知,與地相知,與山相知,與水相知,與世界相知,與種族相知。等於木工知木性,他就愛木;花匠與花相知,他就愛花。因為能知世界性,國際 性,就能愛全世界;因為你與世界相知,怎麼可以不愛國呢?
  
  因此,人與人相交,貴在相知。歷史上多少捨身賣命的例子,只為「知音」罷了。
  
  《人間福報》2001111


服務的重要
  
  工作最偉大,服務最神聖;無論工作也好,服務也好,都是同等重要。看到失火了,不能不救火;社會的光明、善良、可愛,就因為人類有服務的性格。
  
  服務的工作,例如社會上的義工,一直最為人所歌頌。此外,代書、仲介、資訊網路等,都是服務業。警察執法,有時雖然被指為太嚴苛,但執法之外,也有的是在人情上、道德上的服務。
  
  服務最重要的是對人要尊重,態度要謙卑,服務的人不能只是向錢看,向權勢名位看,應該看服務的價值、意義。服務若覺得自己吃虧,服務的品質一定不好;應該覺得何其榮幸,自己有此機會,能夠如此,服務才有價值。
  
  日本人的服務,老少無欺,最為人所稱道。台灣曾有大學在畢業典禮時,由校長為學生洗腳,主要的就是告訴學生:為人服務要謙虛。
  
  要人服務,也要給人尊重,彼此尊重很重要。在路邊向小攤販買一瓶汽水只要十塊錢,到大飯店則要賣一百元,為什麼?服務的價值不一樣。
  
  現在各行各業大都講究服務的品質,尤其售後的服務。例如美國出產的汽車,一旦售後發現問題,立刻不計成本,整批回收;到超級市場買東西,發現有了瑕疵,只要有購買憑據,都可憑證退貨。
  
  聯合國基本上就是一個服務的機構,他為了世界的和平而奔走斡旋;美國做世界的警察,為和平服務,所以才能稱老大。德蕾莎修女在印度服務,贏得舉世尊 敬;佛教在歷史上,有建茶亭、廁所供來往旅客方便,或是點一盞燈,供夜歸人照明。《緇門崇行錄》中,大德為病患服務;印度比臘公房,每間只收費一元,因為 它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替朝聖者服務。
  
  服務要有服務的性格,要有仁、有義、有勇、有智。騎在人民頭上,榨取民脂民膏,即非服務;急公好義,排難解紛,就是服務。地藏菩薩到地獄救苦,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度生,都是服務;佛陀為病比丘穿針引線、倒茶倒水,都是服務。
  
  服務也有等級的不同,第一等的是以勞力換取金錢,例如勞資雙方,銀貨兩訖;第二等的用感情換取你的關照,例如對親戚、同鄉、同志的救濟、幫忙;第三等 是用善心來服務,因為我是慈悲人,所以我要幫你、助你;第四等用無我的精神,真正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才是最上等的服務。《人間福報》2001 112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