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1
宣化上人

自序

宣化上人作於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

靜觀三千大千世界,惡業瀰漫。國與國殺,造成世界戰爭。家與家殺,造成鄉里戰爭。人與人殺,造成彼此戰爭。自與自殺,造成心性戰爭。乃至空與空殺,水與水殺,造成有形與無形──等等戰爭。悲夫,痛哉!無量浩劫,莫不皆由殺業造成。吾人若不及早覺省,戒除殺因、殺緣、殺法、殺業等,勢難挽回浩劫,而獲安樂。浩劫因殺業而生,殺業因心而生,若心不生殺念、盜念、邪婬念、妄語念、飲酒念,嚴持五戒,勤修三學,則一切惡業即蠲除矣。本來面目不難認識矣,本有智慧自然現前矣,本地風光別有妙趣,其味無窮矣!吾人其欲嘗試之?淨其意志,回心向善,發精進勇猛心,立志修成道果。廣度同倫,共登彼岸,與諸上善人,歡聚一處,不退菩薩,永作伴侶。予之水鏡回天錄所以作也,亦即為此。然此事說來容易,行之甚難。何以故?眾生習善,耳提面命,三誨五教,猶不奉行。若遇惡緣,念念增長,無教自通,迷途知返者鮮矣。故譬如水中之月,鏡裏之花,有影而無形,此正所謂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鏡回天」云爾。
 

歲次壬辰(一九五二年)彌陀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安慈(1)識。

白話解(2)

這一部《水鏡回天錄》,「水、鏡」這兩種東西都是有影無形;水裏的月、鏡裏的花,都沒有自己的體性。這兩種是比喻我寫這一部《水鏡回天錄》的動機,是想把現在世界的災劫挽回來。災劫,這是天數;你作惡多端,就受果報,所謂自作自受。自作自受,這本來是很公道的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把這天數挽救回來,扭轉回來。挽回,也就是希望本來該受果報的能減輕他的罪,回復做一個沒有罪惡的人。受果報,這本是以前造的業,現在受果報;這種情形,是不容易挽回的。現在我們想把它挽回,這個工作就譬如水中的月、鏡中的花,那麼樣的渺茫,那麼樣地沒有把握。雖然說沒有把握,也很渺茫的,可是我還要做這種工作,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明知是不容易挽回,還要把這個天意挽回。

這「回天」並不是就到天上去,而是把這個天意、這個浩劫災難挽回;從應該受世上的刀兵水火、瘟疫流行等種種的三災八難裏邊,把人搶救回來。刀兵應該死的人,也就是戰爭應該死的人,我們從戰場把這人救活了;水把人淹死,火把人燒死,由水火這種災難裏邊,我們也把人救回來;瘟疫流行等種種病痛:瘟疫病、傳染病、治不好的愛死病和癌症……,我們在他得病或者沒有得病之前,就教他防備,能死裏偷生,要死的人再變成活人,這就叫《水鏡回天錄》,這是我作這部書的動機。這個動機,總而言之,雖然水中的月、鏡中的花沒有實體,可是我在虛妄渺茫之中,要盡我的力量,把這一種浩劫、這一種災難挽救回來,令災難不發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上。

所以才說「靜觀三千大千世界」,「靜」就是很平心靜氣的,「觀」就是看一看,我們很平心靜氣的看看什麼呢?看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惡業瀰漫。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世界。那麼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就叫一個中千世界;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一個大千世界。現在說三千大千世界,就因為含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究竟這有多少個世界?那恐怕用電腦也數不完這些世界的數目。

那麼在這麼多世界裏邊,每一個世界的善業很少,多數都是惡業的多,所以惡業到處瀰漫,充滿虛空法界。怎麼證明它充滿虛空法界呢?你看看,這一個國家就想殺那一個國家的人,那一個國家又想殺這一個國家的人。為什麼?無非是想把對方滅了,擴大自己的領土、權利和地位;因為這樣,所以就造成世界的戰爭。喔!你發明原子彈,我就發明氫氣彈!你又發明什麼,發現一號;我又發明這個,發現二號,沒有完的時候。所造的,都是殺人的武器,所以就造成世界戰爭。

世界上的戰爭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就是因為家與家殺,有殺因、殺緣、殺法、殺業這種的情形。家與家之間,你想把我這個家庭毀滅了,我也想把你的家庭毀滅了,彼此就互不相容,所以就造成鄰里鄉黨的戰爭了,甚至於雞犬都不安寧。那麼為什麼家庭有戰爭?就因為人與人互相想要殺。甲想把乙殺了,把所有世界的糧食都留著自己來用;乙呢!也想把甲殺了,把所有世界的珠寶都落在他的手裏;所以這就造成人與人的戰爭,互不相容。那麼人與人戰爭,這還是小事,甚至於自己和自己也戰爭,自己和自己也種殺因、殺緣、殺法、殺業。殺因,心裏起殺念;殺緣,遇到事情有這個緣了,就會付諸行動;殺法,殺緣有了,但殺人需要一個方法,於是就想盡方法來殺人;殺了人,就造成殺人的業。所以這就是自己與自己也在那兒相殺呢!連自己的心性都在那兒作戰鬥爭,那麼世界就沒有安寧的時候了。

心性上的戰爭,導至家與家戰、國與國爭,因為這麼殺,身為國家領袖元首,例如做國王、總統、皇帝的,就和他國爭戰。爭地以戰,就殺人盈野;爭城以戰,就殺人盈城。殺有殺法,於是就放一些個毒氣,原子彈也有毒,氫氣彈也有毒,乃至現在所造的火箭、洲際飛彈都有一股毒氣,這股毒氣充滿虛空,虛空和虛空也相殺起來了。你那個虛空就想把我這個虛空佔有,我這個虛空又想把你那個虛空吞沒了。水與水也相殺了,水與水怎麼殺?你放毒氣在海裏頭,想殺我這邊的人類,他也在水裏放毒,彼此放化學毒品,使人體都吸收了毒素,得了不能醫治的怪病。那麼這些慢性毒藥都是很厲害的,把空氣染污了,地球染污了,水也染污了,陸海空沒有一個地方是安樂土。這種的災劫是非常慘痛的,所以說「悲夫,痛哉!」這是很可怕很可怕的!

若想把這種浩劫、這種天數挽回,把一切的災難、疾病都挽回來,於無形中,令這些事情都不發生,那麼我們人就應該戒殺放生。因為一切的戰爭,都是因為殺生而形成的。怎麼產生殺生這種行為呢?就因為有殺念,殺念若不生,殺緣、殺法、殺業自然也不會有,那麼一切災劫也都沒有了。

所以人人應該守持五戒:

一、 不殺生,連殺生的念頭都沒有。

二、 不偷盜,偷的念頭也不起。

三、 不邪婬,不起邪婬念。「萬惡婬為首,百善孝為先。」又說「萬惡婬為首,死路不可走。」你借人家多少就要還多少,果報是絲毫不爽的。

四、 不妄語,你不可以儘打妄語來欺騙人,就連打妄語的念頭也不該有。

五、 不飲酒,也不應該生飲酒的念;酒喝多了就會亂性,亂性就做出很多犯份越理、不合規矩的事情;所以要戒除了它。

你能嚴持五戒,再能奉行十善,這就是一個消滅世間災劫、惡難的工作;所以我們在這防患未然的期間,都應該守持五戒;人人若守持五戒,世界就太平,人類就沒有災難了。

本來浩劫是天意,要挽回浩劫就是回天,你能有回天的手段,人人都會得到安樂;人人得到安樂,世界就沒有戰爭了。浩劫是從殺生太多來的;你看我們人殺牛、殺羊、殺豬,一天要殺多少?所以要連殺心都沒有,要受持五戒,勤修戒定慧三學。什麼叫戒?戒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定,是不做不正當的事情;慧,就是有智慧了。為什麼做惡?就因為不守戒律;若能守戒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然就有善業了。所以想要消滅一切的災劫,必須要蠲除殺念、盜念、婬念、妄語念、飲酒的念,就能認識你本來的面目了。

你本來的面目是什麼?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你認識自己的佛性了,將來一定成佛的;自己本有的聰明智慧也會自然現前,見到本地風光。本地風光就是你本來來的地方,也就是在佛性那兒來的;它別有妙趣,其味無窮。吾人想要試一試的話,就先要怎麼樣呢?要把意志、心性都清淨了,回心向善,改惡向善;再能勇猛精進,發菩提心,立志修行,成就道果,這就是一個好辦法。

我們還要廣度同倫,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要是有誰沒有離苦得樂,就是我們沒盡到自己的責任;大家一起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同登彼岸,與諸上善人歡聚一堂,不退菩薩永做我們的伴侶。我之所以作《水鏡回天錄》,就是為著這個事情;所以誰能嚴持五戒,誰就是《水鏡回天錄》的戰士。

然而此事說來容易,行之甚難。為什麼?娑婆世界的眾生性識無定,難調難伏,要他去行善,即使一再耳提面命,三誨五教,還是很難令他去遵守奉行。但是一遇到惡緣,例如賭錢、吸毒,或者跳舞、看電影,就心心念念想要去做;這些事情不用教,他自己就明白了,也可以是說無師自通。在孽海茫茫中,知道回頭的實在很少啊!所以想要挽回天意這件事情,就好像水中月,有影無形;也像鏡中花,但有影而無形,根本是空的。

雖然我想挽回天意這個希望,不是水中月、鏡中花;但是要把天意挽回,就好像水中月、鏡中花,那麼沒有根據,沒有成就,根本就是有影無形的,只可見而不可及,只可觀不可取的;可是就是再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要做的,這正是所謂「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所以我把這部書取名為「水鏡回天」,也就是我想做的這個事情,是不容易做到的。

1:安慈是宣公上人的法名。
2:白話解乃宣公上人在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講於金山聖寺。

 

中國之始祖──黃帝

西元前二六九八 ~ 二五九八

姓公孫,名軒轅。於四千六百餘年前,生於河南軒轅丘。初為部落酋長,一面練武,一面教化。此時,炎帝(神農)第八代榆罔,無力治天下,各部落互相攻打,為救民苦,而滅榆罔,各部落歸順。南方九黎之君蚩尤,發兵攻軒轅,經過激烈鏖戰,蚩尤兵敗被殺。各部落酋長,擁護為帝,以土德王,土色黃,故為黃帝,建都有熊。英明領導,大公無私,政治安定,文化進步。陸有車,水有舟,發明指南針及弓箭等。其后嫘祖,養蠶織布,其臣倉頡造字,大撓作甲子等。在位百年崩,葬於橋山。後人尊為中國之始祖。

贊曰

軒轅黃帝 中國祖紀 鏖戰蚩尤 造指南器
發明農業 養蠶耕地 教化大興 不遺餘力

又說偈曰

天生聖者教黎民 飲食衣服日日新
神機妙算平敵寇 雄才大略掃妖氛
風雷變化驚天地 金木交併破魔軍
運轉五行生剋理 文字般若震古今

白話解

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係少典氏國君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四千六百多年前生於河南的軒轅丘;古時候的人,常以出生地為名,所以名為軒轅。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人,也是奠定中國文明的第一座基石。

相傳黃帝的母親名叫附寶,有一天到祁這個郊野,看見雷光閃爍環繞著北斗樞星,由此感而懷孕,經二十四個月之後生下黃帝,出生時天上有祥雲瑞相。

黃帝生來就聰穎異常、才智周遍,不到七十天就會開口說話。長大以後更是聰敏敦厚、精明強幹、大公無私,具有領導的能力,青年有為的他於是被選為部落的酋長,來為民服務。他一方面對部落的壯丁施以軍事訓練,使人人都成為驍勇善戰的精兵,有作戰的經驗,逢戰必勝;一方面又教化族人禮義道德,使人人知禮明義,互相援助,情同手足,大家團結一致。

當時中華民族散居各地,形成許多部族。其中兩支最為有名:一支是偏西的姜姓部族,就是炎帝神農氏的部族;另一支是偏居東方的姬姓部族,也就是黃帝這個部族。因為炎帝神農氏這一支發展較早,勢力也最大,所以長久以來都是由他們統治著各部族。到了軒轅時,炎帝(神農氏)第八代子孫榆罔已經沒有統治天下的能力,各部落的酋長為爭利益,常互相攻打,老百姓苦不堪言。

軒轅為了拯救民苦,就滅了榆罔,其他各部落也都紛紛來歸順他。這時南方長江流域九黎君長蚩尤,勢力強大,殘暴不仁。他身材魁武,善於作戰;又有神力,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所向無敵。蚩尤發兵來攻軒轅,想奪軒轅中原共主的地方。黃帝和他鏖戰於涿鹿(鏖:劇烈、苦戰之意),蚩尤施放煙霧陣,困軒轅的軍隊於迷境,使他們分不出東西南北;但智慧高超的軒轅,馬上發明了指南車及弓箭,衝出迷霧,大破蚩尤。經過幾次激烈的戰爭,蚩尤終於被打敗了;從此南北統一,各部落的酋長遂擁護軒轅為帝。因為他以土德王天下,土能生萬物,有利於眾生,又因為土是黃色的,所以就稱他為黃帝,建都在有熊(今河南新鄭)。

黃帝是個英明的聖君,行仁政,建規章,一切上軌道,統一黃河流域,版圖漸漸擴大。他大公無私,領導有方,使得政治安定,文化大有進步。那時陸地上有車,水上有舟來作為交通工具,這在當時是空前未有的。他發明的弓箭,除了戰時可以克敵致勝、保衛國土之外,平時可以用來打獵改善人民的生活。在黃帝以前,人民還沒有衣裳、屋宇,他的正妃嫘祖,偶然在桑樹上發現蠶繭,無意中抽出絲來,就用蠶絲紡織成布,製做衣裳,這是中國有衣服的開始。黃帝又教人民造屋宇、營殯葬,解決人民食、衣、住、行及生死問題。百姓得以安其居,樂其業,中華民族從此邁向文明,黃帝之功不可沒。

他的臣子倉頡(具四眼)仰觀天象,俯視山河大地之形,細察飛禽走獸的足跡,觸發靈感,而創造出象形文字,並作「六書」(註 1),這是中國有文字的開始。在此之前,人民只會結草繩來記事,大事結大結,小事結小結;自此之後以文字記載。

另一位臣子大撓,又發明以天干地支來記算年月日的方法,造了甲子;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數。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為一輪,稱為一甲子。如此循環使用來記載日期,很是方便,即便是四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使用。黃帝又命伶倫定律呂(即樂律),容成造曆法,又與精於醫道的歧伯討論醫術,而有了醫書黃帝內經。從此教化大興,百姓親和,天下歸心。他的聖德廣被,至今五千年,子孫仍蒙他的恩澤,堪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聖君。

黃帝在位百年而崩,死後葬在陝北橋山(陜西省黃陵縣〉,現有黃帝陵供人憑弔;每逢清明時節,即民族掃墓日,很多人都到黃帝陵去祭拜,以表示追遠不忘之意,後人尊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贊曰

軒轅黃帝,中國祖紀:黃帝原叫做軒轅,被擁護為帝以後,因其德如土,而被稱為黃帝。後人尊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而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鏖戰蚩尤,造指南器:他和南方蠻族蚩尤大戰時,被困於霧中,就以南極吸磁的原理而發明指南車,大破蚩尤;蚩尤被誅,四海歸順。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後人稱炎黃子孫,皆為同胞。指南器是中國三大發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之一,可惜後人沒有把它發揚光大,錯用它為羅盤,專為看陰陽宅、風水的工具。但傳到歐洲後,西洋人將它變成航海的工具,所以哥倫布才能發現新大陸。

發明農業,養蠶耕地:在黃帝之前,中國是游牧部族,散居各地,過的是遷徙往來無定處的游牧生活。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之後,便發明耕耘的工具,教民耕稼,順四時之所宜而種植百穀草木,開始過耕田食穀的農業生活。黃帝的正妃嫘祖,又教人民養蠶織布。所以百姓穿有衣、食有粟,衣食無虞,安居樂業。

教化大興,不遺餘力:他們兩個人將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教化人民,男耕女織,使人人自食其力,國家因而安定進步。所以孔子(註 2)曾讚歎黃帝「勞動心力耳目」,以操勞國事,造福百姓,不遺餘力,未曾懈怠。

又說偈曰

天生聖者教黎民:黎民指百姓。上天降生聖人到世上來,目的是要來教化老百姓,自立更新。

飲食衣服日日新:黃帝和嫘祖努力更新,使得老百姓食衣住行方面一天比一天進步。

神機妙算平敵寇:黃帝的神機妙算無可比擬,因而平定了蚩尤。

雄才大略掃妖氛:他的智慧高人一等,又會運用計謀,終於掃除了妖魔鬼怪。

風雷變化驚天地:他和蚩尤有過數次激烈的戰鬥,戰況的猛烈,連天地都驚動了,造成風雷的變化。

金木交併破魔軍:金是箭矢,木是箭桿;他又製造弓箭,大破蚩尤的魔軍。

運轉五行生剋理:他能運轉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創出陰陽相配的真理。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能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五行也會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又剋木。相生則陽,相剋則陰,變化無窮。

文字般若震古今:他的臣子倉頡又創造文字;古人這種智慧,震動古今中外。尤其殷代甲骨文字出土以後,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智慧都歎為觀止,自認望塵莫及。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日


1: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2:見本會出版水鏡回天錄(一)一九九頁至聖先師。

禪讓傳賢──唐堯

西元前二三五七 ~ 二二五八

姓伊耆,名放勳。帝嚳之次子,帝摯之弟。摯在位八年,被諸侯所廢。堯十六歲被擁戴為主。建都平陽(山西臨汾),國號唐。以仁慈治國,在位時,發政施仁,留心百姓生活,救濟鰥寡孤獨,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末年洪水為患,命鯀治水,九年無功。改用禹治水,十三年成功,因子丹朱不肖,到處訪賢,有巢父洗耳,許由牽牛避之。於畎畝訪舜,請其輔政。在位百年,讓位於舜。禪讓傳賢,天下為公,締造大同世界。

贊曰

選賢與能 聰明絕對 其智如神 德政廣被
性具仁慈 有教無類 真正為國 脫袍讓位

又說偈曰

大仁大智大慈悲 德配天地眾望歸
夙興夜寐謀幸福 禮賢下士求至真
勞心忘我利萬物 推己及人救蒸民
偉哉帝堯坦蕩蕩 欽明文思聖中魁

白話解

現在講到堯帝。堯帝的智慧最大,所以古人說:「曹公奸似鬼,堯帝智如神。」他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一個人;從古到今所有皇帝中,最聰明的也就是堯帝,他可說是「聰明絕對」。

堯帝姓伊耆,名叫放勳,這個名字見於堯典。放勳的「放」,意思是無拘無束,「勳」就是他的功勞、勳業;他的勳業是廣大無邊的,沒有法子形容,沒有法子表現,所以叫放勳。他是帝嚳的第二個兒子,帝摯的弟弟。因為帝摯做皇帝的時候,為人懦弱,不善於治理國家,政令不行,所以諸侯都不滿意。那時候也是很民主的,所以大家一商量,就不用他做皇帝了。

那麼不用他做皇帝,又選誰做皇帝呢?選其他人也都不夠程度、經歷不足,所以大家共同研究,就擁護堯做皇帝;當時堯只有十六歲,雖然年紀很輕,可是有所作為,是一個明君。他做皇帝之後,就發政施仁,以仁政治國;在他的國家裏,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因為這樣,所以天下大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把戰馬縱放於華山的南面),到處都是太平盛世。

堯帝有遠見,他留心老百姓一切的疾苦,一切的快樂,關心百姓一切的問題。他在位的後期,也就是年老的時候,天下洪水為患。洪水為患是成住壞空必經的一個階段,所以世界上常常有這些災難;災難也就是要治理人一切心裏的病,人的貪瞋癡病一多了,天災人禍也就多了;這也就是一種因果循環報應,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帝堯代天宣化、為國教民,希望把這災難消弭於無形。可是當時洪水猛獸為患,洪水倒流,漫溢中國大陸;於是水族中蛇龍等大爬蟲,都跟著洪水把人民所居的地方佔據了。人民沒有固定的住所,低地的人在樹上架起一個個的窠巢,高地的人在山上打成一排排的窟窿。可是這都不是究竟的辦法。

由於猛獸這種怪物,到處吃人,而洪水也到處把人淹死,於是帝堯就命令鯀去治水;鯀是他座下一個大臣,非常聰明,也很有獨到的智慧。但是鯀大概不想把這個後患永遠斷絕了,也是有點懶惰,有點敷衍了事,茍且塞責,所以他不用疏導的辦法,而用堵塞的方法。堵塞的方法只能敷衍一時,而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所以治了九年,也沒有什麼功勞;就是把這兒堵上了,那個地方又決口,把那兒堵上,這兒又決口了,無濟於事,隨治就隨決口。因為無濟於事,那時候或者因為淹死很多人,對國家有所損傷,帝堯就把他殺了;殺了之後,又繼續用他的兒子禹,來代父立功贖罪。

大禹治水就不那麼懶惰了,他甚至是覺也不睡,飯也不吃,兢兢業業地專心來治水。他因為父親治水無功被殺了,為了要替父贖罪,於是就什麼都忘了。他治水的時候,家裏有太太、也有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啟,啟剛出生,常常在家裏哭──「啟咕咕而泣」;可是禹王治水,治得「三過其門而不入」──從家門口過了三次,也沒有進到家裏去,即使聽著他這個新生的兒子在家裏呱呱哭,也不理。

從這一點,我們設身處地一想,就可想而知,禹王治水,是把精神完全放到治水上,其他什麼事情也不管了。我們想一想,新生一個兒子,他能聽見兒子的哭聲也不進去看一看;由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禹王不像他父親那麼懶惰,那麼敷衍了事,茍且塞責,他是真正要為父親贖罪,所以帶罪立功。他治水十三年,把水治好了,以後老百姓不再受水的災難,也把猛獸都驅到山林裏去了。

帝堯關心國家大事,所以要尋訪一個賢人來繼承帝位;他先到巢父那兒,巢父住在樹上,不是蓋個房子,根本只是蓄個窩,就像小鳥,所以叫巢父;其實他真的名字叫什麼,沒有人知道,巢父是旁人給他取的一個外號。巢父在樹上蓄窩,住在那兒,一切身外之物,什麼也不要。帝堯一看,這個人是這麼樣沒有貪心,這麼樣潔身自愛,住在樹上不貪求世間一切的享受,這個人若做皇帝,一定會為老百姓做著想;就親身到他那兒,和他商量,請他出來做皇帝。帝堯這種思想,可以說是沒有人可比的,沒有哪一個皇帝,自己做了皇帝,又去訪賢人,自己讓出皇帝位來,叫旁人來做皇帝;這是人所不能及的地方。

可是巢父一聽他這樣講,就覺得受了委曲似的;他是這樣不貪的一個人,帝堯卻用天下來誘惑他!於是就悶悶不樂,心裏不太高興,對帝堯說:「你另找旁人去,我不做這個!」就跑到河邊去洗耳朵,覺得聽了這個話,把耳朵都給邋遢、弄髒了。這時他的好朋友許由牽著一條牛,要來飲水,走到他旁邊,問他說:「唉,巢大哥,你幹什麼洗耳朵?你耳朵怎麼了?」巢父就說:「方才帝堯真無聊,我正在樹上睡覺,他來了,就很討厭的要把天下送給我。我聽了這話,覺得耳朵都給弄污濁了,邋遢了我的耳朵,所以要洗一洗。」許由說:「喔,你耳朵骯髒,用河水來洗,這個水也髒了,那我的牛也不能喝這水了!」於是就牽著牛到上游去,讓牛在上游喝水。

古人的思想是這樣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我們現在的人要是聽見這種作風,就會說:「唉!這兩個人真是愚不可及!」其實這兩個人真是有大智慧,只不過我們太愚癡了,不認識有智慧的人。這是形容古來的人,連天下都不要,何況是其他身外之物呢?

以後,帝堯念念不忘要把天下送給旁人,於是就訪舜於畎畝之中;從畎畝之中,把大舜請回去幫他做宰臣,一方面教導他怎樣發政施仁,一方面也互相學習。等到他覺得大舜真是可以以天下相託了,在他沒有死之前,就把帝位讓給大舜,並不是死了之後才讓;要是死了之後才讓,那就不算讓;他沒死之前就已經決定把帝位交給大舜了。

帝堯做了一百年的皇帝;他做皇帝,純粹是為國為民,所以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締造大同世界,提倡天下為公,使老百姓都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沒有什麼饑渴的痛苦。在中國的帝王來講,他是最好的一個皇帝。所以說:

選賢與能,聰明絕對:他選擇有賢德和才能的人;他的聰明是沒有人可以比的,「絕對」就是沒有可以和他比的。

其智如神,德政廣被:他的智慧就像神的,不會做顛倒的事情,不會做不合法的事情;他所行的政事,都是有德於民、有功於世,有利於天下的。

性具仁慈,有教無類:他本性非常仁慈,是沒有敵我的,和誰都是一視同仁,一律平等。

真正為國,脫袍讓位:他真正是為國家謀幸福的。他把帝位揖讓給賢能的人,所以說:「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這是一個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

又說偈曰

大仁大智大慈悲:帝堯有大智慧、大慈悲。

德配天地眾望歸:他的道德配天配地,眾望所歸。

夙興夜寐謀幸福:他早起晚睡,為國家謀太平,為百姓謀幸福。

禮賢下士求至真:他能禮賢下士,求最好,最賢而有德,最真心為國的人。

勞心忘我利萬物:他身心為百姓謀幸福,忘卻自己的疲勞。

推己及人救蒸民:他能推己及人,救一般老百姓。

偉哉帝堯坦蕩蕩:帝堯是一個大公無私,至正不偏,坦坦蕩蕩的人。

欽明文思聖中魁:他是個真正明白的人,他的學問及思想都值得做我們的榜樣;是一個很偉大的聖人。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