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虛雲老和尚佚文拾零
宗舜 馬德

內容提要:虛雲老和尚是近代中國著名的高僧,他的經歷是近代中國佛教的縮影,是佛教在亂世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歷史實踐。對虛雲老和尚的研究,最重要的資料來源即其門人編纂《虛雲和尚法匯》、《虛雲和尚法匯續編》及《虛雲和尚方便開示》等。但因種種因緣所限,這些書籍所收資料並不完整。我們初步嘗試收集了虛雲老和尚的一些佚文,並提出一點重編《虛雲和尚法匯》的思路供有識者參考。

  虛雲和尚是臨濟宗第四十三代,曹洞宗第四十七代,住世享年甚高,一生留下眾多著述及言論,後經門人編纂《虛雲和尚法匯》(以下簡稱《法匯》)、《虛雲和尚法匯續編》(以下簡稱《續編》)及《虛雲和尚方便開示》等。據雲,虛雲老和尚的大量書稿都毀於1951年的雲門事變中,因此所有刊佈的著述只是虛老和尚全部著作的一小部分。 

   虛雲老和尚是近代中國著名的高僧,他的經歷是近代中國佛教的縮影,是佛教在亂世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歷史實踐。因此,虛雲老和尚的著述,不僅對於研究虛雲老和尚有益,而且可以在民國佛教研究上拓展出一條新路子,也對於總結中國佛教的經驗教訓,促進佛教今後的發展進步有著積極意義。

   要彌補已經出版的上述文集之不足,目前,我們還可以從其他管道搜集虛雲老和尚的佚文:一是在老和尚活動過的寺院和其它場所去尋覓發現。二是在民國年間出版的佛教刊物上去查詢是否收載老和尚的書信、開示等資料。三是調查相關圖書館(尤其是虛雲老和尚生活過的地方)的入藏情況。四是希望私人收藏者予以公佈。當然,這不是個人力量和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一件大事,只能隨順因緣,勉力而行了。我們此次即從幾個方面入手,初步收集到虛雲老和尚佚文(詩)六篇,值得先行公佈。

  一、和杜甫《登樓》:1

  嶺上猿啼傷客心,昔餘緇鼓屢登臨。閑別十年無來去,恍惚世情異古今。不見青山愁日晚,更惶華髪畏霜侵。遍觀古國流離竟,恐鴻難返發長吟。 

  按:此詩現存于福州鼓山湧泉寺的摩崖石刻上,乃老和尚宣統元年(1909)己酉季春所作。杜甫《登樓》原詩雲: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2查《年譜》,虛老和尚此年正在南洋弘法,並經仰光運玉佛回大理,並未返回鼓山。而且十年前虛雲老和尚在浙江一帶生活,後朝五台,赴西安,閑別十年無來去不知所指為何。從遍觀古國流離竟,恐鴻難返發長吟兩句來看,此詩或者作於南洋漂流之際,後歸鼓山補刻。文獻不足,當俟高賢考證。

  二、與寬賢老居士書3 

  三月初二日惠書訖諗,《山志》等承正考訂中。尊年已高,寫閱自覺吃力,尚望珍重,緩緩為之。日前梁寬衡居士來山,昨已去北京,曾托其攜上《聯芳集》一冊。聞梁有意參加印度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紀念,返港恐需時日,茲再寄上一冊。雲《法匯》中之《聯芳集》自第一百十代滋亭禪師至最末訛處不少,如再付印,請訂正。又寶光所增雲傳文之後,請將《放生園記》、《陳太傅記事》及聯句附錄印入。屢屢煩神,至為不安。半月前曾複一函,附詹君書及皈依牒等,逕寄師尚山堂,想已達承關注。朽體甚衰,山上開田修造,一眾辛勞;雲出坡勞力已不能,亦未可獨閑,略加指點而已。新紓遠注,專複不盡,幸垂察。收到後請函複。 

   寬賢老居士道席    衲虛雲合十(章) 季春月十一日 

  按:寬賢老居士即《虛雲和尚法匯》、《虛去和尚年譜》等書的編纂者岑學呂(法名寬賢),全稱岑學呂寬賢,時居香港。這封信書寫於《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後的扉頁上。在此信之前的書眉上,還有老和尚親筆抄寫的《鼓山湧泉寺新建放生園記》(印光撰文、葉恭綽書)和陳太傅宣判琛記事並對聯。信中未署成書於何年,但從文中關於梁寬衡居士有意參加印度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紀念大會事看,當為1953年。季春為三月,是虛雲老和尚收到呂寬賢居士三月初二日信後的回函。 《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為虛雲老和尚任鼓山湧泉寺住持的1935年主持撰修完成,追述自靈嶠禪師唐建中四年癸亥開山,至達公示寂之年(1928年),歷朝五易,紀年千一百八十有八年,住持凡百廿九代。第二年(1936年),鼓山湧泉寺監院寶光又增補第百三十代虛雲禪師列于其後。信中所謂雲《法匯·書問》中之《聯芳集》,實則《法匯》所收僅序文。 而鼓山湧泉寺放生園,早在1933年即由虛雲老和尚主持建成,只是印光法師和陳太傅(寶琛)記文均成書於閏五月,《虛去和尚年譜》記六月建成,具體時間稍有出入。另,《年譜》中只全文錄入了陳太傅寶琛記事並對聯,而未將印光法師的《鼓山湧泉寺新建放生園記》編入。後人編輯《印光法師文鈔三編》的時候,此文亦未收入,故虛雲老和尚以一百一十四歲之高齡,一筆一劃手抄之《鼓山湧泉寺新建放生園記》,竟成滄海遺珍!此段佳話,真可不朽也!當初虛雲老和尚地將全篇記文抄于呂氏,希望重印《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的時候,能將這些內容補入;但最終因種種原因,《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未能重印,故虛雲老和尚的心願一直未果,亦一大憾事。而這冊原由老和尚抄錄記文、撰寫信函的《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在鼓山湧泉寺今任方丈普法大和尚升座之時,由香港某善信輾轉寄回了鼓山湧泉寺,個中因緣,誠不可思議。今承普法大和尚以原件見示,於此公佈。 

   民國年間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佛教刊物《海潮音》,發表過老和尚的文稿有八件,但收入《法匯》者僅兩件,即《告靈通侍者大師文》和《虛雲老和尚祭(太虛大師)文》;收入《續編》者兩件,一是《雲南西山雲棲禪寺募捐啟》,另一是《重訂鼓山湧泉寺規則序》4。其餘四件為《虛雲老人論禪書》和致太虛大師三書——《虛雲法師來函》、《虛雲和尚來書》、《虛雲老和尚來書》均未收入。現分述如下: 

   一、虛雲老人論禪書5

  字諭佛曦修圓賢契知悉:昨接來函雲,染疾吐紅,令人惶慮。想數年來,所有滇緇在外,十去八九,水土不合耶,屢呼早回,各宜忖之。每嗟法門頹落,知識罕聞。然學者如牛毛,成就者猶如兔角。蓋自不具眼耳,失於善調故爾。所以古德雲:要人看話頭,必須通身放下,如死人一般,單單提此一念參將去,起疑情。疑個甚麼?既名話頭,早落話尾。須知真話頭,要向一念未萌前究,不分動靜,念念不間,名叫疑情。疑來疑去,打成一片,回光一照,此能疑者是誰?久之久之,瓜熟蒂落,忽然摩著娘生鼻孔,不從外得。故永祖雲: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如此行去,有甚麼難。病從何起?所謂狂心者,即是從前雜毒,不知宗門下一字用不著,佛魔齊斬。所言動靜者,初心學者不可不究。行、住、殿堂作務、迎送、語笑、屎尿等名動,坐臥恬靜名靜。如斯微細揣摩,我現于二六時中,究竟幾時在動,而不隨動去。幾時在靜,而不被靜轉。對一切境,生心不生心,果能如前審察,於動不隨動去,即能惺惺寂寂。於靜不被靜轉,即是寂寂惺惺。此不過汝初心覺悟。于動靜不要偏枯,定然動靜一如,事理圓融。正所謂廿七祖雲: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眾緣。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不可思議。切不可尋語言,隨人舌根轉,弄盡精魂,毫無實益。坐上蒲團,瞌睡昏沉,放下跟來,閒談雜話。遇著境聲,毫無主宰,苦哉!各宜慎重。付來藥一包,此藥可用土罐煎,交白糖,連楂服食,6最好。如其再吐,可食小便。生漆不可多用,用多損多益少,其藥共參生漆裹作一包。食下若好,信到再又付來可也。代吾於法普首座和尚處致意頂禮。 夏曆九月二十六日債人虛雲字 

  按:此信是虛雲老和尚寫給佛曦修圓,此人生平待考。查《虛雲和尚年譜》,民國七年戊午七十九歲條載:唐督繼堯派員備書問,令賓川縣知事同入山迎請再三,不得已允赴昆明。是時道途多艱。縣以乘輿及派兵護送。卻之。挈徒修圓同行,一笠一蒲一鏟一藤架步行而往。可知佛曦修圓乃虛雲老和尚之徒。《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中,收錄複周伯遒居士書廿三中謂:經濟艱難,當從簡樸,不可硬撐架子。南洋之行,且祈取消。自民十七,南洋商家多半破產。有往南洋募緣者,均不敷川資。南洋以橡皮膠為第一出產,英政府把持不許賤賣,每擔責一百六十多元。十七年受某國人騙,謂若不賤賣,再過兩年,吾國樹大,則無人買汝之貨矣。遂偷賣。一家賣而全市賣,不到一月,大商家倒數十家,現在更賤得不堪。光一弟子將此情景說與光,故雲南雲棲寺虛雲和尚之徒修圓,以雲棲寺虧空,欲往南洋化緣,光勸勿去。不聽,後由雲南匯款去,方得回國,南洋所化,尚不足供川資耳。”7其中提到修圓為建雲南雲棲寺往南洋募化事,亦可知其為虛雲老和尚較為得力徒眾。信末僅署月日,查《海潮音》發表此信在1929年,則當作於此時。 

  二、鼓山湧泉寺重訂安單規則(並序)8 

  原夫僧伽依止,全恃叢林。職事升遷,悉憑功績。龍象集處,頭角曆然。若無規章,將安表率?而地殊時異,制革豈同。故于祖師遺誡之外,輔訂條章。歷代遷因,由來尚矣。虛雲薙戒茲山,愧未久住。少時參學諸方,行雲流水。嗣又酬債雞足,無暇回顧。滇南佛事,偏多奇偶。今老矣,有願焉償,顧任重事繁,龍鍾何堪。本年夏,因雲棲建樹之緣,赴滬遊化。乘隙拜掃塔院,便道契闊。承諸師以薄德為可,命登講座,勉屏他務,略事敷弘。殊料圓經未幾,主席西歸,於是兩序海眾,推雲維持。複經各界官紳,正式委任,勉以興利除弊,予奪一切。均各一致贊成,擁戴良殷。故原有首座各職,悉願退處書記,用俟賢能。噫嘻幸矣!何德何能,有緣若是!殆諸師憫念法衰,影響密助,致使數百年漏(陋)習,一旦刷新。行見美並諸方,頌溢八達矣。且閩中靈秀,盡鐘石鼓山。中多上座,既壽且康。生死自由,習為常事。環顧海內叢林,實無出其右者。歡忻之餘,倡延壽堂,樂從者甚眾。又以述前啟後,事關傳燈,青年不少,亟宜培植。若任其虛度優遊,良負英傑。況際外侮頻仍,內部凋敝。傷心驚耳,澎湃不絕。擬照諸方學社,勖茲來哲。並及禪堂長香,林間實業,大小乘戒,均影頌習。授受之間,首重實宜。從前傳戒,期僅八天。今改為三十天,以資傳習,及二時觀堂批衣,和結齋儀畢,念佛至大殿繞佛各回,如是則禪教淨律,異學同修。既囿龍象,複彰翰屏,其蔚然鬱起之相,可預卜焉。瑣譯條陳,詳列後幅。願諸師和衷共濟,積極進行。雲不敏,如救頭燃。馨香頂祝,其各原鑒。 

   一 議每年傳戒,自三月初十日起,至四月初十日圓滿,於內專律儀,廣明止持作犯,以基三乘,庶獲實益。(細備儀範另訂) 
   一 議律為道本,不容忽略。諸佛半月自誦,凡小何能廢置。今為調眾方便,寬展時期。十四三十誦《梵網經》,初八廿三誦《四分律》。無論何人,不得擅停。違者擯。 
   一 議原設職名,頗不合時。今依江浙大致,因地制宜,訂為東西序列,共四十八單,以便後僧參學,及諸方來山參學者。其職名標列於下: 
   東序 都監、監院、副寺、庫頭、貼庫、監收、莊主、鐘頭、鼓頭、知浴、巡山、打掃。 
   東列 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侍者、清眾、請客、行者、香燈。 
   西序 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照客、司水。 
   西列 典座、寮元、飯頭、貼案、店主、火頭、行堂、都管、門頭、園頭、田頭、夜巡。(以上系齋堂所貼之名目,若在禪堂貼單,又如下列) 
   東邊 都監、監院、維那、副寺、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請客、侍者、清眾、香燈。 
   西邊 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照客、庫頭、清眾、司水。 

   按東西兩序,各有升請。如在東序之年輕有功者,由清眾、侍者、記錄、燒香、祖侍,依次而升。如在西序之年長有德者,由清眾、參頭、知藏、藏主、書記依次而升。 

   一 議新舊職事,均依道德苦行之如何,量才升用,以開賢路。不得以個人關係,要脅保舉。亦不得戀守舊職,恃強佔利,爭大嫌小,避懶偷安,恃功傲慢,不相承順。違者擯。

   一 議原有監造,老者改為參頭,少者改為記錄。原有淨頭,老年改為知藏,少者改為燒香。原有知藏,老者改升藏主,少者改為祖侍。原有都監、首座,均改書記。惟首座所改之書記,仍發襯五包。都監所改之書記,仍發襯二包,以重耆舊。其餘自庚午一月起,所請之班首職事,一律平等,普同一包。楗椎爐侍照舊。如真發菩提心,特別苦行者,自應變通獎勵,升值加襯。若作務一年,東單升為記錄,西單升任參頭。作務二年,東升燒香,西升知藏。作務三年,東升祖侍,西升藏主。作務四年,東西均發襯二包。作務五年,均發襯三包。作務六年,均發襯四包。作務七年,均升書記,發襯五包。 

   一 議如有以資財補助常住者,常住應量財請職,以資獎勵。若款資在二十元,少年請書記,老者請參頭。四十元,少年請燒香,老者請知藏。五十五元,少年請祖侍,老者請藏主。一百元,老少均請書記。如更才智出眾,品學兼優,量其才能,請任首領各要職,用彰選賢。若諸方夙學碩德,及功高勞悴者,不在此例。 

   一 議禪堂為參學根本。若無禪定,智慧莫生。生死長夜,何由出離。從今以後,永遠長期坐香,勿任廢馳。其首座、西堂、後堂、堂主、都監、監院、副寺、維那、知客各要職,均系提獎後學,綱維大局者,務須量其道德學問,經驗實習,分別請任,不得濫用亂請,以示慎嚴。(原職照舊今後停賣) 

   一 議本山耆舊太多,應添設延壽堂,分別優待。若將來落成後,年在七十歲以上,無力隨眾上殿過堂者,遷入延壽堂,自由修行。若遇普佛齋會,除病仍須隨眾,違者罰。堂內安香燈數人,伏待(侍)桌飯。另有便菜四碗,以免過堂。他如本寺諸方,年尊行高,及任職厭煩,欲至延壽堂休養者,繳洋五百元送堂,同一待遇。 

   一 議時丁末季,慧業墮落,應添學社,啟迪來哲。其學僧畢業優美者,得任首領要職,以資鼓勵。(章程另擬) 

   一 議本山森林,亟待培植。加以時世遷變,崇尚實業,若有勞資並出,發心承辦者,見利後得與常住平分所得。(其細則另擬) 

   一 議舊住買有寮房,非因公事外出,若三年無信到常住者,其寮房收回,常住原職取消。 

   一 議凡遇僧俗有病,無論本寺及外來,均送如意藥寮醫。職事人勤囑香燈招呼,理料如法,令得安痊。縱有不濟者,但有形質,終歸無常。若遇病人臨終,務須認真料理,不得未冷擅動,致礙神識。俟其可動之時,用冷水浴已,為裝單衣三層,勿用棉襖,有礙闍維。但須經過七日,方能舉火。其亡者所造衣物,依法唱估,勿遺幽憾。 

   一 議報親塔,原為便利大眾,答報罔極而設。若欲奉親入塔為塔主者,須交大洋壹百元,另備開塔花彩,每包二十四文,紅齋四十八文。若同日趁便入塔者,每包骨骸最少須洋十五元,作滿塔另修之費。執事者不得賒欠徇情。違者罰。 佛教二千九百五十七年歲次庚午正月虛雲暨兩眾議訂 

  按:此規則乃是虛雲老和尚到鼓山后第二年制定的,時間是1930年正月。制定這樣的規則,顯然有興利除弊以重振鼓山的用意在其中,《年譜》未載其事,《法匯》亦未收其文,《續編》則只收序文而未收正文。今天重讀這個規則,深感虛雲老和尚洞悉大局、順應潮流的大智慧,決不是一班抱殘守缺的人能夠夢見其境界的。尤其是到鼓山后全面整頓(原有執事一概退為書記)、提倡坐禪、辦學、興辦實業,確定獎懲機制,都有著過人的見識和氣魄。這個規則的重新發現,對於研究鼓山制度沿革更替以及虛雲老和尚的管理才能,有著重要價值。而且,這樣的一個寺院規則,能由《海潮音》予以發表,也表明當時僧界對於這樣舉措的贊同。 

  三、虛雲法師來函9 

  太虛大法師慧鑒: 
   憶自清涼緣會,各隨幻緣,每欲親教,悵莫隨心。幸炙大著,良深欽崇。法流中砥,允稱獨當也。敬啟者,前以雲棲事務,到滬周旋。比值鼓山無主,眾命雲任。辭之不可,勉為其難。爰訂大眾,變更舊規。本欲徹底革新,又恐過於激烈,故隨順方面,略為刷新。除禪堂長期坐香,添設老堂,造設森林外,另設佛學院一所。所據諸方情形,稍又順時教,附授三民史地各學科,以普常識。茲特附陳簡章規則各一份,請察政指導為幸。專肅敬頌化安。餘維(匡+力)助不逮。 附簡章規則各一份 虛雲和南 二月十四日 簡章尚在印刷容後寄。 轉逢和尚函請法師飭人代交為禱 

  按:此信未署年份,僅署二月十四日。考虛雲老和尚1929年正月到鼓山后方接任鼓山方丈,百廢待興,初以整頓寺務為要,短時間內似無暇顧及創辦佛學院事宜。信中言爰訂大眾,變更舊規,考虛雲老和尚所訂之鼓山湧泉寺重訂安單規則訂於1930年正月,則此信不可能作於1929年。《海潮音》載此信於1930年出版的第十一卷第八期,則此信當作於1930年之農曆二月十四日。 鼓山創辦佛學院事,《虛雲和尚年譜》1931年條有辦戒律學院語。月耀《虛雲大師在鼓山》中雲:複鑒於青年僧人很多,為恐少年廢學,乃有學戒堂之設,後來改為鼓山佛學院。宗鏡、大醒、印順、心道等法師,先後任教。慈老法師主講時,改為法界學院。不過具體的辦學指導思想、規章等,似乎缺少文獻記載。虛雲老和尚此信中所雲:所據諸方情形,稍又順時教,附授三民史地各學科,以普常識。可知當時的佛學院教學設置,還是很有新意和時代感的。只是具體情形如何,尚待更多材料的說明。 

  四、虛雲和尚來書10 

  太虛法師智照: 
   久別矣,比維威儀自在,動定勝常,無病少惱,善教弟子,為頌為慰。虛雲一副老骨頭,拼力支撐,雖知無濟,為祖庭計,固欲留待明眼人耳。現有米糧,不足數月之需,常住寥寥數十人,尚如此困苦,遑論擴展。但隨緣度日四字,則隨處行得也。茲有許筠台居士囑為代請大筆揮題,謹將原信附上,如覆件請徑寄韶州上後街許君收可也。南華道場,固天下公物,當與天下人共圖重興,敬希南針時錫,俾有循守,尤冀運廣長舌與居士輩有心者謀之,甚幸甚幸。專此問訊道安不一。虛雲槃譚丙子九月。 

  按:此信載于《海潮音》第十七卷第十二號,寫信主要目的是為許筠台居士求太虛法師題字。許筠台居士其人待考,估計是虛雲老和尚在南華寺的護法居士。從信中所言南華寺存糧不足數月之需等語可知老和尚重興南華寺之艱難。

  五、虛雲老和尚來書11

  太虛法師慧鑒: 
   曲江曹溪南華寺乃六祖肉身成道之地,為歷史名勝重心,法寶莊嚴,四方信仰。邇以滄桑洊曆,龍象淒寒,日暫荒落。前年為李師長伯豪發起重修,不以雲龍鍾老拙,邀來住持。惟雲接手之始,寺藏拮据萬分,又見該寺年永荒圯,道場變成荒蕪,設非重修改造,終無復興之望。嗣經詳加設計,另從根本改建,總共需欵20萬元以上,征諸各界善信,均邀贊同,故即鳩工庀材,分期舉辦,先奠中基。現在大殿雖已告成,其餘未完工程,尚須十餘萬元之钜,除在省港勸捐外,不能不再向他處募集,以期集腋成裘,完斯功德。考六祖於曹溪說法,當時得法弟子43人,青原南嶽,最居上首。迨後分支五宗,皆是六祖法裔,對此始祖聖跡,興修具有責成。茲特派敝徒寬鑑晉謁法階,素稔法師久居京滬,尚祈將諸情狀,廣為宣傳,協助勸募,俾全部工程,得早完滿,永振宗風。竊雲年屆衰邁,不能竟此偉業,極盼法師南來,幫忙一切,或派令徒來此長住,俾可襄助進行,至深懽企。茲逢南華宣傳,敬請斧削。臨風布臆,餘情由寬鑑面達。手此敬頌放大光明。虛雲和南。丁(醜)五月初四日。 

  按:此信載《海潮音》第十八卷第八號,寫信時間是丁醜五月初四,即1937年五月初四。原書漏刊字。據《太虛大師年譜》載,19351216日,大師曾應虛雲老和尚之邀,去韶關南華寺瞻禮六祖真身。其時南華寺尚在籌畫修復之中,至1937年方有全面之建設。《虛雲和尚年譜》此年條下有回南華後,修造各院宇工程的記載,但具體情形不清楚,根據此信,則整個工程規模、進度、所需款項,均可知其梗概,很有史料價值。太虛大師將此信刊佈在《海潮音》上,即是為南華寺募化的意思。至於虛雲老和尚提出的極盼法師南來,幫忙一切,或派令徒來此長住,並未見有相關資料記載,從情理來推測,太虛大師是不可能這樣做的。 

   另外,第十二卷第十二號刊登了寧波白衣寺歡迎虛雲弘一二法師的照片一張,見24639頁。 第二十二卷第十期刊登了韶關嶺南佛教居士林成立李主席為林長虛雲和尚為導師的短訊一則,其文雲:韶關訊:高浩文居士等籌組嶺南佛教居士林,業於五月四日在韶州漂布塘三十五號舉行成立典禮,當即推舉廣東省主席李漢魂居士為林長,梁定慧、王君恪二居士為副林長,並恭請虛雲老和尚、觀林法師為該林導師雲。見第38758頁。

   在重新閱讀整理虛雲老和尚著作的時候,我們發現,老和尚的部分著述的言論並沒有編入《法匯》或《續編》,而是編在《虛雲和尚年譜》(以下簡稱《年譜》)之中。上及《虛雲和尚方便開示》中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從《年譜》中輯錄的。細讀《年譜》,可以看到還有好多文字段落亦可編入《法匯》或《續編》中。為什麼沒有作這樣的處理,我們估計有可能是因為《法匯》和《年譜》系老和尚生前親自審訂者,後人不得隨意更改其體例、變更其內容。 儘管如此,為窺視虛雲老和尚思想、著述之全貌,讓我們能夠有一部完整的《虛雲和尚法匯》(或其它什麼名目),我們還是應該把《年譜》中那些演講記錄稿輯入文集。

   另外,已經收錄的一些文獻,還可以經由《海潮音》揭示的線索,補充《年譜》的缺漏,校正已經發表的文獻。比如:

   見於《海潮音》第21冊(第十一卷第四期)第453頁之《雲南西山靖國雲棲禪寺募捐啟》,作於1929年,《年譜》記其正月由上海回鼓山並主持鼓山之事,未及其他。據此啟可知,端午前,虛雲老和尚即離開鼓山回到雲南,並繼續為建雲棲禪寺募緣,可補《年譜》之不足。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此啟中,虛雲老和尚自稱自念年將古稀,一龕待死久矣,古稀之年,古人多指七十,而據《年譜》,此時虛雲老和尚已經九十歲,用年將古稀,叫人頗感奇怪。如果此時虛雲老和尚已經九十,則將近百歲,對於募緣一事來說,以近百歲老邁之軀,而為建寺奔走,則對於信眾檀越,當有著更大的感染力,似乎應該突出近百才是。此處所用之詞,頗耐人尋味。另外,這篇文稿後被收入《續編》,年將古稀被改為年邁古稀。 

   二如《海潮音》第41冊(第28·1947年卷第五、六期)第199頁發表的《虛雲老和尚祭(太虛大師)文》中,有予忝長大師春秋四十有二語,在《法匯》中被改為予耄年入曹溪。按《年譜》,1947年虛雲老和尚已經108歲;可太虛大師圓寂時59歲。按虛雲老和尚的自己的說法,他這一年應該是101歲,與《年譜》所載年齡相差七歲。這個資料,對於研究虛雲老和尚的生年問題,應該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三如《海潮音》上發表的一些文章,收入《法匯》等時,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這個工作究竟是老和尚親自所為,還是岑學呂或者他人所為,尚待方家指教。但是從修改的部分看,有些雖然文辭更流暢、表達更到位,不過,不如原始面貌真切。如《虛雲老和尚祭(太虛大師)文》開篇,《海潮音》本作維佛曆二千九百七十四年,為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一句,《法匯》本刪去首句,直接作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海潮音》本之頓歸極樂,《法匯》本改作頓歸兜率。雖然太虛大師確乎發願上生兜率,但估計甫接訃聞,難注意此種細節,故照一般寫作極樂,收入《法匯》時,特意更正。《海潮音》本莊嚴佛土後有鼎革人心四字,《法匯》本刪去不存。最後之文字,有大段改寫。如《海潮音》本作:但願大師弟子尊重波羅提木叉,光明心地,灌溉靈根,使其抽條發幹,敷花秀實,而複散為金剛種子,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即不愧身著袈裟,即所以慰大師之靈,即所以報佛祖之恩也。失複何言,夫複悲。尚饗。而《法匯》則作:而況大師弟子,濟濟多才,灌溉靈根,使其抽條發幹,敷花秀實。複散為金剛種子,遍滿三千世界。即所以慰大師之靈,即所以報佛祖之恩也。夫複何悲。尚饗。將勉勵祈願的但願大師弟子,一改為肯定陳述的而況大師弟子;將側重希望太虛大師門下弟子以戒為師和不愧身著袈裟等的話刪去,此修改之種種,頗可窺見時世轉易之雪泥鴻爪,其價值自不待言。

   從新近發現的相關資料來看,我們感覺《年譜》缺漏太多,而且很多地方敘述過簡,需要予以修訂。從《海潮音》所發表的虛老和尚的文稿、書信與《法匯》、《續編》等著述看,未收入《法匯》、《續編》的遺文部分多系原始文稿,比較好處理,可補《法匯》等所闕;已經收入《法匯》、《續編》的幾份在一些重要內容方面有一定出入。但無論是否已經收入《法匯》等,《海潮音》所刊為原始文獻,價值很大,但也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問題。當然,從《海潮音》中發現的資料,僅僅只是一部分,民國年間的大量佛教刊物中間是否還有相關資料,尚待作認真查點,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編成的《虛雲和尚法匯》(或者他名),才有真正新的史料價值。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增訂本),臺灣修元禪院印行,19972月。 
   《海潮音》19201949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本文發表於《中國禪學》第四卷)
   1 按:此為筆者據文義擬題者。
   2 按:見《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八。據中華書局《全唐詩》(增訂本),1999111刷。
   3 按:此為筆者據文義擬題者。
   4 按:只收序文而未收正文全文,而且,在收入的幾件中,標題、部分詞語或文句都有十分引人注目的改動。
   5 按:見《海潮音》19456頁。
   6 按:楂,似當作
   7 按:見《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第280頁至281頁。
   8 按:見《海潮音》21306頁。
   9 按:見《海潮音》22217頁。
   10 按:見《海潮音》第34冊第802頁。
   11 按:見《海潮音》第36冊第219頁。

 

來源:www.jcedu.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