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動靜皆自在7
聖嚴法師

零缺點
  
  一、如何是零缺點?
  
  前天有一位名人發表談話,說他自己是一位在道德上零缺點的人,因而引起輿情的討論。我則認為同一件事,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出現不同的判斷。
  
  既然這位名人相信他自己是零缺點,我們也不需要懷疑他,因為他認為自己在生活上沒有犯法,沒有對不起人,良心上過得去,所以應該說是零缺點,這也沒有錯。
  
  但是,以一個禪修者的標準來看,人人都有缺點。有缺點並不可怕,缺點能夠讓我們進步。如果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還會想要來打坐修行嗎?因此,從修行過程中的標準來看,我們所希望的零缺點,是知道自己有不少缺點,那就是零缺點。如果不知道自己有缺點,那才是最大的缺點;知道有缺點,馬上改過,即可隨時隨地保持零缺點。
  
  人在生命過程中,從小到老一生沒有遺憾,是很不容易的事;有遺憾而不知悔改,才是最大的遺憾。若一生都沒有遺憾,也不必悔改,那是天生的、天降的聖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樣天生的聖人恐怕不多。
  
  耶穌、釋迦牟尼佛等人,從宗教的信仰、信徒的立場來看,他們應該沒有缺點,否則就不能成為聖人。但事實上是否他們一生下來,在心理、觀念和行為上就都沒有過缺點?這就要看是從那一個角度去看。
  
  釋迦牟尼佛自小時候起,一直到成佛為止的階段當中,他的生命過程是從一個普通人,修行成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之時,曾遇到種種困擾,甚至在其出家之前,也曾遇到困擾;這些困擾從信仰上來看,是菩薩示現,而不是他真正有什麼困擾,但是,站在一個修道者本身的立場而言,我相信他是真的有困擾。
  
  在一次國際會議中,臺灣的成一法師遇見了西藏的班禪喇嘛。成一法師就問班禪:「請問佛爺,大家叫你佛爺,你是不是真的佛?」班禪答道:「大家叫我是佛,我認為我和大家是一樣的。」請問諸位,班禪的答話是否矛盾?事實上這就是說,以信仰者的立場會相信他是活佛。
  
  佛教相信所有一切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是佛教徒的信心和信仰。但是對沒有學佛的人而言,說連貓、狗、蚊子、蒼蠅都有佛性,他們會相信嗎?不會的!如果對他說:「你是一尊佛,你會成佛。」他會相信嗎?他一定會搖頭說:「不要開我玩笑,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也不想成佛。」但是,如果學了佛以後,就會知道這是信仰,就會相信自己有佛性,可以成佛。
  
  所以覺得自己是零缺點,這是可能的,為什麼?因為發現了自己的行為、觀念有問題,馬上改過,便是經常保持零缺點的狀態。
  
  隨時隨地面對自己的缺點,瞭解自己的缺點,希望自己從此以後不再有缺點;雖然下一次可能還會有,但那已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這當下,就是回到零缺點。如果修行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這樣,就是隨時隨地都在進步、改進之中。
  
  但如果不付出努力,光是口頭上說:「我要回到零缺點」,還是沒有用的。反之,如果經常努力,讓身心及語言的行為缺點越來越少,之後需要回到零缺點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了。如果犯了錯誤,則應懂得懺悔與慚愧,幫助自己從缺點再回歸到零。
  
  二、回到零缺點的方法
  
  上述所談的是回到零缺點的觀念,現在再講方法。我們的心如果經常被環境所困擾、動搖、誘惑、刺激,那是因為很少想到是自己本身有問題,總是想到那是外在的問題。例如:有人刺激你的時候,你認為是他們無理取鬧;有人誘惑你的時候,會認為是他們在干擾你。但是,究竟是誰被刺激、干擾、誘惑呢?是自己!而自己又為什麼會被干擾、困擾、誘惑呢?
  
  因此,隨時要把念頭回過來看自己,究竟為什麼被干擾了?如果你的心不能夠往自己的內心看,則一定會受到干擾、誘惑、刺激。在受到刺激之後,情緒一定會波動,不是興奮、歡喜,就是憤怒、痛苦;不論歡喜或痛苦,都是受了外在環境的刺激而起的反應。
  
  最近我有一百篇短文在《聯合報》副刊連載,由朱德庸先生替我配置漫畫插圖,其中一幅畫,他畫的是一隻火雞,雞的兩隻腳是兩個大嘴巴,雞的身體很肥大,但長了很多瘡,而牠的頭、眼睛已經害了重病,這就是形容「貪」是很痛苦的事。
  
  貪心是不舒服的事,正在貪的時候是痛苦的,貪得到了之後也是痛苦的,而貪得不到更是痛苦。貪得無厭本身就是一種中毒的現象,是一種病態,瞋怒、愚癡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應該回歸到方法上,知道那是「內心的毒癮」,不要被這些毒所轉、所牽動。
  
  當自己因貪而得不到,或貪的不夠多而很難過的時候,應該告訴自己:我害病了,我中毒了,我要調整自己的心念,使我自己能夠過得快樂、輕鬆、自在一些,而不要被這些煩惱的念頭、心態所轉。實際上所謂煩惱的念頭、心態,是因為受外在環境干擾的關係,因此,只要不被環境所轉,便可隨時隨地又再回歸到零。
  
  當自己為煩惱而痛苦,首先應該知道煩惱的由來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心「毒癮」發作了,而這些「毒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是從無始以來,老早就有的;中了這麼久的毒,想要一下子改掉,是很不容易的事。即使僅僅是吸食安非他命、海洛因、鴉片、大麻等毒品所染上的毒癮要戒除都相當難,更何況是從無始以來就有的習性,但是只要有心,還是有人戒成功了。
  
  昨天有一位信眾來和我見面,他本來喜歡吃肉,後來把吃肉的習慣戒掉了。如今他又問我:「還要戒什麼?」
  
  我說:「因為習性的關係,你要戒的東西太多了,我現在也沒辦法開單子告訴你要戒什麼,你來參加我們的禪修營,參加之後就會知道要戒的東西有多少!」
  
  我們要常常將干擾、困惑等的煩惱問題歸於零。如果能夠常常有「這不是我應該有的」、「這不是我應該接受的」、「這樣的念頭我是不應該起的」、「這樣的念頭我不應該被它所動搖」,只要不應該有的念頭一生起,就是馬上回歸到零。
  
  每次一有不好的念頭產生,你能有「喔!我知道了。」的工夫,歸零之後,可能第二個念頭馬上又起來,還是可以再歸零,如此不斷歸零,這就是禪修方法:「有雜念、妄念起來,沒有關係,只要回到方法。」
  
  三、懺悔而不悔恨
  
  有些人在自己犯了錯誤之後會隱瞞,為自己脫罪而辯護,認為自己是無辜的,或將犯錯的原因歸咎於他人,另外有一些人則總是在悔恨。
  
  我在美國的一次禪七期中,有一位美國人聽了我講「懺悔」的觀念之後,不斷在哭,一直哭而無法打坐。
  
  他說:「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說:「為什麼?」
  
  他說:「我這個人大概是不能修行的,像我這麼壞的人還能修行嗎?我太壞了,我覺得我這個人應該是死掉的,不應該活在這世界上。我太壞了,我不能修行,我修不成功的。」
  
  我告訴他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我們修行應有的態度。放下屠刀表示有悔過、改過的心,只要馬上改過,或知道錯誤、承認錯誤而馬上把錯誤放下,就是修行。」
  
  我又問他:「你在禪堂裡是否還在做殺人、放火、搶劫的壞事?」
  
  他說:「沒有!」
  
  我說:「你是什麼時候做的壞事?」
  
  他說:「好像是好久以前做的,我只記得做了很多壞事,所以覺得自己很罪惡。」
  
  後來我告訴他說:「修行要懺悔,不是悔恨。懺悔不是悔恨,而是面對自己的缺點,曉得那是缺點,以後盡量不要再犯同樣的缺點,就可改善過來了。悔恨是向火坑裡走,懺悔是從火坑裡跑出來。」他聽了之後很歡喜,不再哭了,也覺得這個禪七打得還不錯。
  
  過去他的心理醫生總是為他分析問題;我告訴他的則不是分析,而是讓他在發現自己的錯誤、罪惡之後,能夠面對它、瞭解它,然後就放下它。因此,「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是歸於零缺點的最好方法。(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日,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聯誼會開示,周文進整理)

 

從有到無.從無到有
  
  佛法告訴我們「萬法從心出,萬法還歸於心」,又說「萬法都從法界流出,萬法還歸於法界」,我曾經說過如何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與自我消融,也曾經講過如何由小我、大我而無我,現在我要說如何從有我到無我,再從無我到有我,從有我到無我就是禪的境界。
  
  一、有是對的,無也是對的
  
  今天我有一位小同鄉來問我:「究竟有與無,那個是對的?」他很疑惑,因為禪宗講無,淨土宗講有。淨土宗信仰淨土是有的,西方阿彌陀佛是有的;禪宗的《六祖壇經》則說東方人求生西方淨土,那西方人去那裡呢?
  
  我告訴他:「有與無兩個都對」,為什麼呢?對信仰、對實踐而言,「有」是對的,因為有個寄託,有個目標與目的,才會願意努力學習;在佛法中除了求生西方淨土外,也有成佛的目標。但是禪宗說「無」也是對的,因為我們的現實環境,本身就是一種虛幻,像夢一樣的境界,沒有一樣是真的。
  
  我的這位小同鄉又告訴我,如今回到大陸的故鄉,他覺得好像進入夢中,樣樣東西都不一樣了。小時候記憶裡家中的房子很大,但是房子沒有變,現在卻覺得很小;小時候記憶中的狼山好大、好高,現在再去看,卻覺得狼山好小、好矮。他說:「小時候看的不是真的,現在看的才是真的。」我則說:「你現在看的也是假的。」
  
  小時候的眼界小,感覺家中房子很大,現在到外面看多了,眼界寬了,比較之下,家中房子就變小了,究竟那個才對呢?
  
  人生從小到大,不斷在變老,究竟回憶中經過的是夢,還是現在是夢?事實上正在做夢的時候通常不知道是夢,夢醒的時候才知道是夢,所以夢雖然是有,實際上也是無;人生如夢,當我們在「有」的時候,就該體會到、理解到,這是假的。諸位看過《紅樓夢》嗎?為什麼叫它紅樓「夢」呢?賈府曾經如此的繁華熱鬧,終究是衰落了,如同一場夢。
  
  但佛法說的「空」、「無」,並不是離開有而說無,有的時候,就是無,所以說有是對的,無也是對的。
  
  二、有是錯的,無也是錯的
  
  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有;成佛的果位,是有;功德與智慧,是有;這是真的有,還是假的有?如果自稱已經是聖位的菩薩,那是不求上進的人,真正在修行道上的菩薩,會說自己一如凡夫;所不同的是,他知道什麼是有,什麼是無,而且知道有是錯的,無也是錯的,這才真是菩薩。有與無就如同兩個極端,不論抓著那一端都是錯的,不抓著兩邊的任何一邊也是錯的,唯有捨兩端而又不取中間,才是對的。
  
  有人問:「成了佛以後是有還是無?」說有是錯的,說無也是錯的,佛的層次是超越於有與無之外的,不受有、無觀念的影響,這就是佛。
  
  請問諸位:你們都有家庭,家庭是有還是無?你們一定說是「有」;你們是否有工作?也是有。你所說的有,究竟是真的有還是假的有呢?
  
  許多人在生活上,認為由自己去適應別人很痛苦,應該別人來適應我,所以先生希望太太凡事配合,做太太的也希望先生來適應她。這是有我還是無我?是「有」。在凡夫的觀念中,因為有我,所以處處產生矛盾。畢竟我們可以要求物品來適應自己,遇到人的問題就不行了,人與人之間要用商量的,如果強要求別人適應我,就會起衝突了。
  
  三、佛菩薩是無我、無相
  
  菩薩會盡量去理解人、適應人,凡夫則希望別人來適應自己、理解自己;凡夫把人當東西來看,而不是當作人來看;菩薩則把所有人當作菩薩來看,自己只是眾生之一。所謂眾生,有凡夫眾生,也有聖賢眾生,其實成了佛也是眾生之一。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是大菩薩,可以說他有自信心,也可以說他是有傲慢心。
  
  由於菩薩認為自己是眾生,所以他會生活在眾生之中。如果菩薩都是以大菩薩的形相、姿態在你我面前出現,你我的反應會是什麼呢?會不會、能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不敢。菩薩希望度眾生,就要和眾生生活在一起,因此他們不會常常以大菩薩的姿態出現。
  
  事實上,菩薩是在我們人群之中,他們是以凡人的樣子出現。你們見過頭上有三個眼睛的人,看過三頭六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嗎?看到的話,可能是夢境或是幻境;也有人修行非常努力虔誠,產生感應看到了異象。但是這種現象,不可能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那只是為了適應當時眾生的需要,而有這種幻境的出現,為使眾生產生堅固的信心。但是大菩薩是不是就一定是這個樣子呢?不是,大菩薩是不定形的,例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或三十六分身。
  
  大菩薩是無相的,有相的菩薩不是真的大菩薩,真的大菩薩是無相、無我的,真的佛身也是無相、無我的。但是無相的「無」,是不是等於沒有?不是,他也是「有」的,只是沒有自我的執著,能夠適應各類不同層次的眾生,而有不同的化現,這才是真正的大菩薩。
  
  有一次我到美國一位日本禪師的禪堂,那裡沒有一定的位子,也沒有師父的位子,因為在美國非常講求平等,所以為了適應美國人,老師沒有位子。可是有一個位子上寫著「無位真人」幾個字,我一把逮住那位禪師說:「這是有位還是無位?這是真人還是假人?如果是無位,為什麼還有一個位子在這裡?坐在這裡的人是真的,還是假的?坐在這裡是真的?還是離開這裡是真呢?沒有人坐是真呢?還是有人坐是真呢?」
  
  他被我一問,就笑說:「這是騙美國人的,你不要再說了,不要把底牌掀起來了!」
  
  這個禪師還真有點道理,如果他堅持他是無位真人,他就一文不值了。
  
  四、超越有無,任運自在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太固執於有或沒有。在某一個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情況,有是對的;但是在另一個適當的場合、時間與地點,或許就不能講有,講無才是對的,若照禪法而言,超越有無那才是對的。
  
  回到前面的那個問題:你們是否有事業、工作?努力於工作的時候,是有的;但是工作完了後,就是沒有;當你坐在辦公室處理公事的時候,你是有事業,還是沒有事業?有;當你回家睡覺的時候,你是有事業,還是沒有事業?沒有,這時候,你如果有事業,就會睡不著覺了;再問:當你去旅行渡假時,你是有事業還是沒有事業?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業:事業、企畫、期待、憂慮,這些都是業,要把它擺下來並不容易,諸位學過禪修後,要隨時隨地心中保持沒有事,隨時隨地可以處理事,但心中不要有事,一有事就成業障了。
  
  總而言之,說有是錯的,說無也是錯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這才是佛法。(一九九五年四月十六日,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聯誼會開示,陳美莉整理)

 

共修的力量與共修的功能
  
  我們一定要相信共修的力量,這力量不是迷信,而是集合了共修者共同的「心」力所成。共修的功能就在於同心協力,當大家的心力方向是一致時,才能成為共鳴,這種共鳴的聲音雖然聽不到,但確有其無形的力量相互支援著。
  
  一、燈的燭光越多就越亮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和我們修行的過程一樣,如果僅是一人修行,力量再強,也不過是你一個人;就像一盞燈,再亮也只是一盞燈,若是兩盞、三盞燈放在一起,情況就不一樣了,燈的燭光越多就越亮。同樣地,打坐時,有的人心的力量弱,好像只有一燭光,亮度不夠;但是當五個、十個心力強的人,聚在一起,這光度就增強了,不僅那個心力弱的人沾光了,所有心力強的人也會相互沾光,所以共修的功能是非常強的。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間房子,由於經常有人在打坐,所以你們一進來,自然就會感受到有一股安定力。我曾到大陸去參觀古寺院的禪堂,有些是從宋朝、明朝傳下來的,有的已經傾倒過許多次,後又再重建,但仍在原址。一進到這些禪堂,就會感覺那是一個磁場滿強,而有安定力的地方。就拿寧波天童寺來說,他們的禪堂並不是很大,可是卻有很多人在那裡開了悟,雖然那些人已經往生了,而且寺院房子倒了幾次又再重建,我一進去,仍可感覺到曾經有很多人在那兒修行的力量。
  
  又像金山江天寺禪堂,曾經一夜之中有十八個人開悟,我一進到那裡,心中就有一種非常安定、非常明朗的感覺。
  
  二、互相影響,互相分享
  
  有人不易感受到共修的好處,可能覺得和在家裡打坐沒什麼兩樣,甚至反而不能安定,因為左邊有人,右邊有人,前後邊都有人,自己老是在注意其他的人,就無法感受到共修有什麼好處。
  
  其實,共修時所有參與者的心,在這時候是互相交融的,是沐浴在互相交融的燈光下。而且打坐的時候,心是朝著一個安定的、清淨的方向,就好像指北針,動來動去還是指著北方;因此共修時我們心的力量是共同向著一個安定的方向,既然是同一個方向,便是互相影響、互相分享每一個人心的力量,這便是共修的功能。
  
  至於共修後彼此分享修行的心得,有什麼用處?第一種用處是,在這個時間中,可以感覺到大家是生命共同體結合在一起,這股力量使得你能繼續將修行的心力維持下去,促使你自然而然,時間到了就想去參與共修。第二種用處是,即使在共修結束,回家之後的幾天之內,共修的力量還能夠維繫著,若遇到一些心理上、生活上的障礙、波折,這時,全體共修的力量就能替你疏導。
  
  共修時我們往往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有共同的歡喜,所以經常在一起共修的人或同修伴侶間,會互相影響,甚至產生相應的力量。這就如同我們都相信父子、母女、兄弟姊妹親人之間有互相感應的能量,例如有的人在親人發生重大變故前,可能有一種預感出現,這便是共同生命體所產生的感應力。
  
  三、共修功能的延伸
  
  諸位聽過西方極樂世界嗎?究竟有無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種信仰中的世界,我們誰都沒有去過。有的人似乎不太相信,因為沒有真正看過。可是我們從共修的觀點及功能來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的確是真的,也是可信的。佛經中已經告訴我們佛國淨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的,一方面是佛的願力所成,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心願所求。由於希望有這樣一個世界,所以大家共同來進行建設的活動;而因為大家的心,都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淨土,那個世界就一定會出現,這也就是共修功能的延伸。
  
  例如我們的法鼓山,本來是沒有的,現在漸漸的形成了,這是集合許多人的心願和努力完成的,這也是共修,因為有許多人共同的願望,希望有這麼一個環境產生,所以大家獻出心力、財力和智慧力。法鼓山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只是點一把火,大家覺得這把火蠻可愛的,感受到光明、溫暖、希望,許多人也一起來分享這把火;最後,我這一把火還在燃,而每個人也都點了火,加起來就是變成一個大放光明的法鼓山。
  
  四、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我們要把這共修的力量,漸漸擴展延伸至自己的家庭、事業中,如果能讓跟你相關的人,都能共同努力、奉獻、推動,向著共同的目標去努力,這也算是共修。
  
  此外,結合許多人的力量就會有較多的保障。因為自己的力量很小,如有一個團體就會得到保障、得到安全、得到成長的機會。例如:如果只有一株竹子,竹竿很容易長得東倒西歪,可是如果是一大片竹林,竹子就會長得茂密又整齊劃一,且大多是挺直向上的,很少有彎曲的,不管颳風也好,下雨降霜也罷,竹林都是整體的,會將破壞的程度降低,這就是一個團體共同的力量,帶給個體的保障。
  
  因此,不論是修行還是工作、事業,不能沒有共同努力的目標環境,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勢必非常辛苦而無意義的。有的人很欣賞《魯濱遜漂流記》那種生活,很想試一試,不過我相信大概試了幾個月,就會想再回到人間,因為那種生活其實是很無聊的,因為單獨一個人所處的孤獨世界,就是幾乎沒有目標的世界。(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聯誼會開示,徐禎璠整理)

 

平常人的禪
  
  一、禪法並不神祕
  
  我們都是「人」,禪法就是「人」的修行方法,禪法是要把苦惱的「人」提昇為有智慧的人;故太虛大師說:「人成即佛成」。因此,請諸位不要把「佛」神格化、神道化,應該把他當成人中的完人;完美的、完成的人格,就是佛。許多的禪修者,不但把佛神化了,同時也把自己神化了,甚至把禪的修行神道化了。
  
  其實以人的角度、人的立場來修行禪法,是最健康的;如果用神的角度、觀點來修行,那不是佛教所講的禪法,而是其他的宗教,我們稱之為神教。
  
  神教所信的是神祕現象或神祕經驗。所謂神祕的現象,是讓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不知道的事讓你知道,還沒有發生的事你能預知,或是讓你看到光、花、景色、神、鬼、菩薩、佛,或者讓你體驗到生理上產生變化。而將這些現象蒙上一層神祕色彩的解釋,那都不是真正的禪法、佛法。然而,佛教徒的禪法裡有沒有這種經驗呢?會不會發生宿命通和天眼通?也可能有!但是一位真正的禪修者不會重視它,也不會表現它。
  
  二十多年前,我有一位英語很好的在家弟子,有一次一位說英語的喇嘛到臺灣弘法,需要他擔任翻譯的工作,但因為這位喇嘛用的是西藏腔調的英文,不容易聽得懂,所以他很緊張,深怕翻譯有問題。於是在前一天晚上他就祈求說:「喇嘛是活佛,一定要讓我聽懂你的話!」當天晚上睡覺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喇嘛在他面前出現,說:「放心啦!你一定可以翻譯的。」說完還對他點點頭。
  
  這位弟子醒來之後很歡喜喇嘛託夢給他,一早起床後就找到喇嘛頂禮感謝,喇嘛看著他頂禮覺得茫汒然,不知是何事?只見他說:「你昨天晚上託夢給我,叫我放心。活佛,你替我加持了!」
  
  喇嘛說:「喔!這樣子啊!好!好!」
  
  請問諸位:喇嘛是否真的託夢給他了?也許有人認為沒有,但是喇嘛並沒有否認,不管如何,我認為不否認是比較好的,否則那位弟子當天的翻譯大概就會有問題了。如果我是前例中的那位喇嘛,我會在那位翻譯人員做完翻譯後告訴他:「你真聰明,反應真好,翻譯得這麼好。你認為我夜裡託夢叫你放心,這是你的善根。那天晚上實際上我很累,也在睡覺,但是你能得到這種信心上的反應,是你的善根。」如此一來,就是回到人的立場,沒有把自己神格化。
  
  作為一位禪修者,如果一定要開悟才算是參禪得利、受用,則參禪、打坐的人應該是很少了,因為真正能夠開悟的人,在比例上是非常少的,但是不開悟是否也要修行?修行是否有用?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站在人的立場,在緊張、混亂、恐慌、興奮、憤怒等情況下,不會有正確、明智的決定、判斷;心神不寧、精神恍惚以及不知所措,在這些情形下會更容易做錯事、說錯話,甚至於犯罪而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禪修者能經常保持身心的冷靜、平穩、安定,在身心安定、平衡而非氣急敗壞的情況下,我們所觀察到的自己及環境,都比較中肯、正確,如此一來,參禪打坐的第一步功能,就能得到了。
  
  禪修者如果能夠經常使自己保持平穩的心態,在任何事情、狀況發生的時候,都能保持心情的安寧、平定,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因此,站在人的立場,學打坐還是有用的。
  
  二、以人的立場處理事情
  
  既然是生而為人,應該要求自己成為一個人,像一個人。人有人的責任、人格,在任何事情發生時,首先要回到人的位置。
  
  前天有一位太太來見我,她說:「師父,我很後悔嫁給我的丈夫。在結婚之前,他好像還不錯;結婚以後,每天很晚回家,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樣樣都來,說是為了做生意,我不相信,怎麼可能天天如此?」
  
  我問:「妳怎麼辦?」
  
  她說:「因為先生如此,所以我就回娘家了。」
  
  我問:「妳準備離婚了嗎?」
  
  她說:「還沒想到。」
  
  大前天也有一位先生來見我,他的生活,受鬼神的操控指揮,這股力量使得他失去了自我,他問我:「怎麼辦?」
  
  我對這兩個不同案例所給的答案是一樣的,就是回到人的位置。
  
  我對那位太太說:「妳要回到人的位置,妳現在身為人家的太太、媳婦、媽媽,就把一個太太、媳婦、媽媽的角色做好,這是人的位置。至於妳的先生,妳也把他回歸到人的位置上,人性是有弱點的,飽暖思淫欲,對這些人性中所有的負面傾向,妳能改善就予改善,否則當求自保。」
  
  至於那位被陰間的鬼神指揮的先生,我則對他說:「你要回到人間,你是人,不要聽鬼神的指揮。」
  
  他說:「十八年來,我經常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有鬼神或神靈,事先告訴我會發生什麼事,甚至會有很多的神靈告訴我相同的情況,而且都很準,結果真的就會發生,讓我不得不信。」
  
  我說:「不要聽他的,回到人間來,你不要還沒有死就已經變成鬼了。孔夫子說過『敬鬼神而遠之』;鬼神是有的,他們講的話可能是對的。可是很多人沒有鬼神告訴他們任何事,也過得很快樂;而你有鬼神幫忙卻過得很痛苦,真是何苦來哉。」
  
  他說:「師父,這十八年來我從來沒有辦法脫離他們,我能脫離嗎?」
  
  我告訴他:「不要去碰他們!」
  
  他說:「有時候他們是從耳朵裡告訴我的。」
  
  我說:「聽到了,裝作沒聽到。」
  
  他說:「但是事情會發生。」
  
  我說:「不管他是否告訴你,事情要發生的就會發生,不發生的就不會發生,你為什麼一定要聽他的?」
  
  他說:「如果不聽他的,我會倒楣。」
  
  我說:「你現在聽他的就已經很倒楣了,不聽他的,最多也是倒楣!」
  
  這就是站在人的立場、觀點來處理人的事。
  
  三、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和別人
  
  站在人的立場,與人相處要有慈悲心,也要有智慧。慈悲心就是要包容人、同情人、原諒人。有智慧則是要認識人,不僅僅是認識人的表面背景,還要深入認識人性。人性,可好可壞,可善可惡,因為環境的影響,就會有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現象。
  
  環境包括一個人成長的背景和過程,因此一個人的壞,有其原因和道理,我們不要用瞋恨心來看他,要以慈悲心來對待他,但是也要知道人性之中有這些缺點。
  
  前天我在錄製「大法鼓」的節目時,有人問我一個問題:「佛法講慈悲、忍辱,如果有人專門欺侮你,你就讓他欺侮嗎?有人專門佔你便宜,你就讓他佔嗎?有人專門鑽法律漏洞,看似不犯法,卻對社會製造困擾和混亂,像這樣,做一位佛教徒是否應該原諒他?」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要站在人的立場來看,我是人,他也是人,我希望自己和對方都是一個正常的人。因此,依照法律處理,應該讓他受處罰的就處罰,應該讓他坐牢的就坐牢。除此之外,還要想辦法讓他能夠改過,所以,不是作為一個佛教徒就是讓人家欺侮的。
  
  我們要站在人的立場、觀點來提昇自己,肯定自己。當你有煩惱、困擾的時候,或在自己做了錯事或犯了錯誤時,要先回到以人的標準、人格要求自己,來對待這些煩惱和困擾,人性之中總有缺點或劣根性,需要時間來改過。
  
  一般人雖然不會殺人、放火,心中卻有一些矛盾常常發生,有些不該說的話會說,不該想的念頭會想,甚至於不該做的事,偷偷摸摸還會做,這是人的習性,有的是從小就養成,也可能是在過去世就有的習慣。這些習性就隨它去嗎?
  
  不!還是要回到人的原點,將這些壞習慣轉變成為人的立場、人的基本和人的標準上。因此,應該要求自己是人,不要被人說:「你這個人心中有鬼!」其實心中凡是煩惱妄動的時候,都不是人,都是鬼,離開人的標準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和出言談話,也都是鬼。若能從鬼的偏差點回到人的立場來,即可漸漸像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先生,不受鬼的影響而從鬼道回到人間。
  
  諸位雖然沒有遇上鬼,心中卻有黑暗面、陰暗面,這也等於是和鬼打交道,一定要再回到人間,回到人的立場,這就是禪法的修行。
  
  而且能夠肯定自我是人,做好自我肯定之後,也要從人的立場看所有的人,肯定他人也是人,不要把人當成畜生。即使人的性格之中有畜生的習氣、鬼的性格在內,也希望幫助所有的人,都能夠回到人的基本點上,把這些偏差糾正、導正過來,這就要靠禪的修行的力量。
  
  禪的修行不僅僅是觀念的,一定還要加以練習。如果僅僅是觀念上的,可能當有境界出現時就沒有辦法掌握住自己,所以一定要常常練習打坐;打坐能使你的心更安定、更清楚、更明朗,更能夠瞭解自己、幫助自己、改正自己。(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三日,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聯誼會開示)

 

禪修之道
  
  有很多人對禪修很有興趣,但是往往參加一、兩次以後就不再來了,很可能是過程讓他們太痛苦了,打坐的益處沒得到就苦不堪言,當然不敢繼續來參加了。曾經也有人問我,聽說禪修很辛苦,有沒有一個方法,不那麼辛苦又能很快得到好處呢?我回答他們,這就是不進大學就想畢業,簡直像做夢一樣。不過,如果大家覺得禪修最辛苦的是盤腿,那麼就不一定要盤腿,這樣大家應該有興趣來試試看吧!
  
  打坐不一定非要坐在蒲團上,只要用穩定的姿勢,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可以練習;不過,如果要打坐超過半小時以上,還是要坐在蒲團上,才能夠持久。
  
  一、禪修的四種利益
  
  以下介紹四種禪修的利益:(一)身體健康:身體的肌肉、神經能夠經常放鬆,對高血壓、心臟病有幫助,也能促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
  
  (二)心理平衡:頭腦清醒,精神不緊張,心情保持愉快,心理自然會平衡。有些人不懂得如何保持心理平衡,所以時常會憤怒、恐懼、興奮等等,透過禪修的練習,能使憤怒平息、恐懼消失、興奮緩和,使心情經常保持平靜而且愉快。(三)精神昇華:精神是指心理對世界的體驗和看法,超越平常生活中粗淺的感覺。譬如:我們看到一盆花,平時沒特別注意它,在緊張時甚至不感到它的存在;但是在心情安靜穩定的時候,看到一盆美麗的花,就像看到美好的世界一樣。當我們從物質層面進到精神層面時,這個世界會變得不同,看到有人哭、有人笑,不會只看到表面,而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體驗哭與笑的人內心的感受,明白他的內心世界,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防線、對立狀態就會從此消除了。(四)開發智慧:智慧有不同的層次,聰明、反應快、觀察力強,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從禪修的立場來看,智慧是超越你和我、有和無、利和害的,以純粹超越的角度來判斷,這就是智慧,禪修便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有智慧的人欣賞世界、熱愛生命,發生任何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會有得意或痛苦的感受,能用超越於主觀的客觀角度來欣賞世界,便不會有煩惱;世間的人缺少由禪修而生的智慧,所以總是痛苦不已。
  
  二、持五戒
  
  禪修除了用放鬆身心的方法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須遵守一定的規範和準則,以保持其穩定性。那是「持五戒」,即消極的不做以下五類惡行:(一)不殺生:主要是指不可以有殺人的行為或動機。(二)不偷盜: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和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都不可以有偷竊、搶劫、佔便宜的心理或行為。(三)不邪淫:行為要正當,不做見不得人的事,不做違背風俗習慣和法律不允許的事情,甚至連念頭也不可以有。主要是兩性不得有不正當、不穩定、苟且越軌的行為。(四)不妄語:不用欺騙的語言、手段、方法,使人受損失而自己得利益,乃至連妄語的念頭也不要起。(五)不飲酒及不使用麻醉毒品:不使用酒精和毒品使自己的身體受損、精神錯亂,而至行為失控。
  
  三、修五施
  
  練習禪修的人要做到不以自我為中心,減少自私心,消除與人的對立心,常把別人當成自己一樣,最好的方法就是布施。在東方的哲學中,道家老子和佛教釋迦牟尼佛都主張施與,給人越多,自己擁有越多,成長越快;不捨得給人表示自己的安全感不夠,煩惱就越多。能夠布施的人內心必定是富足的,因為他能把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代表他有支配權去安排他所擁有的東西,「修五施」能使禪修者達到捨己除執的目的,這五種布施是:(一)以金錢、物質來接濟他人。(二)以技術、時間來支援他人。(三)以語言、觀念來導正他人。(四)以隨喜的心意來幫助他人。(五)以佛法的智慧來接引他人。
  
  四、調五事
  
  禪修的人同時也需要「調五事」,即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五種基本工夫:(一)調飲食:飲食要適當,不宜過量或不足,營養要均衡。不吃太刺激的食物,例如濃茶、咖啡等,這會影響打坐的心情,酒當然更不可以喝。
  
  (二)調睡眠:我們一生下來就會睡覺,睡覺很容易,但要睡好覺也並非易事。能好好睡覺是一大福報,覺睡得好,心情好,健康也好;覺睡不好,精神欠佳,脾氣會暴躁,易與人爭吵,精神壓力大,久而久之身體也不會好,打坐自然得不到效果。睡眠要充足,但時間長並不一定好,若求睡眠品質良好,右脇臥的姿勢很重要,頭腦、身體都放鬆才能睡得安穩;在緊張的情緒下睡覺,一定胡亂做夢,不是真正的休息。睡覺前要放鬆情緒,頭腦中的事暫時放下,沒做完的事不要擔心,擔心也沒有用,還是安心睡覺,睡好了起來可能做得更好一些。(三)調身:調身可分動和靜兩方面,動的方面可以做柔軟運動,不要太劇烈;靜的方面可以用靜坐,姿勢要正確,身體任何部位都不要有壓力。靜坐也不一定非要坐,走路、站立、平躺均可,重點是一定要輕鬆、自然、安定;只要做到心不混亂,就是禪的基礎。(四)調息:呼吸很容易,但品質要好,要自然平穩的呼吸,不要控制呼吸,而是欣賞、享受呼吸,這就是調息。呼吸與身體的姿勢有關,如果身體是彎曲扭曲的,呼吸一定不順暢;神經和肌肉在緊張的狀態中,呼吸也一定不自然。所以隨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無論是坐、立、臥,都保持自然、舒暢;身體放鬆不是放逸偷懶,頭腦必須是非常清醒的。
  
  (五)調心:以上四種都與心情(心的情況)有關,心情安定與否和我們的飲食、睡眠、身體、呼吸都有密切的關聯,如果調整得很好,心情自然愉快平穩。之後便可以用真正禪修的方法,達到調心的目的,把虛妄心、污染心變成真心、清淨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從調飲食、睡眠、身體和呼吸做起,再配合禪修的方法,如打坐、參話頭、默照、直觀等,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
  
  五、知五悟
  
  最後講到禪修者通常有五種發悟的層次,我稱為「知五悟」:(一)聰明境:由打坐而觸發文思靈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反應敏捷、思路通達、理解力、記憶力的改善增強。(二)光音境:在坐禪中,心境為無限深廣的光明所攝,或為無盡柔和蒼茫的音海所攝,自己被化入於光音之中。(三)神通境:由坐禪而產生心電與事物的感應,能聽、能看、能嗅、能知、能感受到平常情況下所不能產生的特異能力。(四)空靈境:感覺自己是一片無限,沒有我,沒有他,沒有任何執著,只有一片無限,心裡非常明朗。從真正禪的立場來看,以上四種境界都不是真正的開悟,只是個過程。(五)寂靜境:這才是真正最高的開悟境界,又叫作寂滅境,我們稱之為無心。到了這個層次的人,遇到任何狀況,心情都不會隨之而動,所以發生危險時不會害怕,遇到誘惑時不會動搖,因為已經沒有心了,怎麼還會有起伏呢?這對大家來說,很困難也很容易,如果懷疑它就很困難,如果相信它,勤練習便很容易了。
  
  六、問答討論
  
  問:請問在平常生活中要如何修行?
  
  答:任何時候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吃飯的時候專心地吃,走路的時候用心地走,看書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看書,這就是修行。如果吃飯心不在焉,邊走路邊想心事,看書累了也不休息,越看越迷糊,而造成身體緊張或昏沈,這就不是修行了。
  
  問: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但是為什麼很多書籍都在介紹禪呢?
  
  答:所有禪宗的文獻,都是在告訴我們,不要依賴那些語言文字,只有靠自己努力修行才行,所以我今天晚上講了那麼多話,你們也都不要執著喔!(聽眾笑)問:
  
  有人說中午、半夜不可以打坐,是真的嗎?請問什麼時間最適合打坐?答:
  
  打坐最好是在睡眠充足、精神飽滿、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如果說或半夜不適合打坐,沒有其它原因,只是因為這些時間應該是在休息,精神不濟還勉強打坐,當然效果不彰,無益於健康了。但假使你平常時間都在休息,反而只有這些時段體力最好,當然可以打坐了。(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講於美國新澤西州羅特格斯大學,李青苑整理)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