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修行法門與佛教未來
釋惠空

今天談論的題目,是屬於佛教未來學的範疇。關於佛教未來的發展,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今天我們將重點放在「禪修」對佛教未來發展的關係上。針對這個議題,打算分三大部分來說明:

壹、       禪修的有無,對佛法弘傳與住持的影響

  禪修,基本上是以「戒」作為基石來達到「定」、「慧」的成就;而透過禪修所成就的禪定與智慧功德,又進一步開展出佛教在世間的住持與弘揚。也就是說,佛教僧團禪定、智慧(指禪定所引發的證悟)的有無,對佛法的弘傳與住持,有決定性的影響!怎麼說呢?我們提出下列解說:(禪修對佛教的正面影響)

   (一)「由禪出教」與「由教入禪」的澄清

  世尊出世,基本上一切經論都是由無分別智出後得智、由後得智出大悲心、再由大悲心流露出對眾生種種機感的不同教化而引發的一代時教。同樣的,歷代祖師的開宗立派、著書立說,也都是從他的禪定或證悟的智慧中所流露出來的真實語。例如禪宗六祖大師,憑自已的證悟而說出《六祖壇經》;黃檗、智者等諸祖師也是如此──這是由禪出教。而很多修行的法門,延引佛菩薩的經論、延引歷代祖師的開示來引導我們去開拓修行的路徑──這是由教入禪。

  從這裡我們知道,佛法思想開展的依憑,是「由禪出教」,而研讀經教的目的,在歸趣於「禪修」。所以,如果沒有明確的禪思引導,不了解讀經的目的是在歸趣於禪修,則所讀的經論和祖師法語,就沒有一個歸依處!思想沒有歸趣,對經論的信受度就會減低,最後變成只是依文解義、依經論解義、依經解經,使佛法的可信度、真實性滅少。如此,不光是在修行上不能落實,在思考上也會慢慢的遠離真實義,愈解釋、愈離開本來面目──這都是沒有實際的證量來調整方向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把握住讀經的真正目的為了「由教入禪」,經典是用來作為修禪的前導,使我們不致於走入魔外(邪魔外道)而不自知。

   (二)正確的禪定使修行者身心得到安頓

  修行是長遠的事,一個人從出家到生命結束的四、五十年中間,要精進努力不懈,光靠著根、福報、願力是不夠的,因為一個人的福報、願力、勇猛精進心是有限的!所以,要能夠持續修行,必須要有更多的力量來支持他前進,這力量就是禪定與智慧。也就是,必須要有一個真實的法門,讓他在這四、五十年當中,真正使身心得到安頓。例如「大智度論」中:「禪有如清涼池,禪有如盔甲。」這是在讚美「禪」的智慧功德,說明必須要有「禪」來滋潤我們的身心,使我們在五薀身心的熱惱中,六根對六境的焚燒中,使我們身心安然!使我們能抵擋住煩惱的侵害!所以,要保障行者精進努力不懈,就要靠「禪」來滋潤!禪,使行者在修道中勇猛精進、平安清涼而沒有憂慮。

   

      (三)對解脫菩提──佛法根本意趣的顯明

  對真正發心學佛的人來說,佛法的根本意趣在於解脫與菩提。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證明有這一個解脫、菩提的典範,就沒有辦法告訴學佛的人說:「你學佛,是真正為了達到解脫與菩薩!」那他會問:「我學佛幹什麼?難道與其他宗教一樣,為了求點福報?為了來生墮惡道?」所以,今天我們的修行,如果禪定、解脫的思想不彰顯的話,佛法與其他思想的界線就模糊了,似乎學佛跟其他宗教差不多──因為你沒有辦法告訴大家,學佛可以解脫,或是誰解脫了!這樣一來,佛法失掉它的根本意趣,一般學佛的人,也就沒有辦法對禪定、解脫有嚮往心,佛法就會失掉它存在的價值。相反的,如果我們對解脫、禪修的理念很明確,雖然我們還沒有禪定、還沒有開悟,但是在我們的心裡知道有這麼一個方向存在,而且還有希望說:「我可能今生不能達到,但是來生可以做到!」有這麼一個理念存在的話,就會帶動我們勇猛精進地朝著這個方向去做。相信,只要我們能正確地掌握佛法的根本意趣,佛法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安頓。

   (四)禪修對三示導的力量,使佛法迅速宏揚

  三示導是神足通、他心通、漏盡通,能夠讓眾生快速地接受佛法的教導。可是,三示導的產生,必須要假借禪定的開發。所以,如果能用「定」、「慧」來開發三示導或六神通,就能夠摧伏魔外,順利化導眾生、降伏慢心,接引更多的人來接受佛法的教育。相反的,沒有了三示導化導的功能,就只能順應眾生的機感,隨緣度化。如此,不但不能摧伏魔外,佛法也不能快速的宏揚出去!所以說三示導的存在有它的價值。

  以上四點是關於禪修與定、慧的開發,對佛法所產生的正面影響,接著我們再提出沒有禪定修行,必定會引發的問題,做為以上四點的反面論證:

(一)佛法變成戲論或是一般的學問

  例如西方或日本學者,因為沒有禪教相應的理念,於是把佛法當做知識看──去考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拜火教?」或是問:「觀世音菩薩的誕辰是怎麼出來的?」使佛法變成戲論!

(二)修行人沒有禪定的保護,使道行受到很大的摧折

  禪修是出家人的本業,一旦出家人不安於本業,不知道要往那裡去、不知道要做什麼,等於失去他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得不到個落腳處,自然容易受到名利、欲望、享受等種種的影響,道業馬上會下墜。

(三)佛法中心旨趣不明,使學佛變成流俗的祈福或福業的累積

  例如,我是出家人,如果在修行上出不上力,不能解脫,不如乾脆好好的宏法修福報!請問,他會將信徒帶往那個方向走呢?他的發心不是為了解脫、不是為了思想的開展,是為了求福報!因為他對打坐沒興趣、沒希望,坐都坐不住,如何修行?不在名利上追求就不錯了,他只是求點福報!這樣的出家僧團能帶給信徒怎樣的風俗呢?他會叫信徒了脫生死嗎?

(四)信徒對佛法產生疑惑,甚至魔外迷惑混亂佛法

  例如青海、盧勝彥這些人。青海就是有神通,以神通導引人走入非道,使僧團沒有辦法正信。所以,今天我們有神通,不是為了顯示我有神通,而是為了降伏魔外,讓眾生有正知見。(而這些神通在佛經裡是稀鬆平常的事。)否則,我們也只能眼巴巴的望著魔外把釋迦牟尼佛的末法弟子納入了魔國,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貳、       現前台灣佛教界各宗派關於禪修的問題與困難

  前面我們已經暸解禪修的有無,對僧團所產生的影響,現在我們再進一步探討當今台灣佛教各宗派禪修的問題,就一般的情形,提出一些缺點:

   (一)淨土宗:1.在台灣,淨土宗已經成為顯宗,不僅修行的人最多,弘揚講說的法師也最多,但是講得太容易了!當然我們承認淨土法門三根普被、老少能修。但是講得太容易,就變成浮濫,造成一個錯覺,好像修不修都沒有關係,臨終十念,就可以往生,使得這個法門變成很浮濫。2.不講禪定,只要「信」就可以,沒有一個修行的階梯可循。3.理解不明。到死才知道有沒有往生,讓人無法深信。「信」,如何信?「願」,如何願?「行」,行到什麼程度?信、願、行雖然懂,但到底如何信、願、行,沒有一個明確的理解,也就是說教理的陳述、沒有普及深化。

   (二)禪宗:1.禪宗法門深,要利根、更要功夫綿密才能相應,所以沒有毅力的人不容易有所成就。2.沒有好的善知識。「禪」講的是明師指導,但是在台灣不容易找到善知識講禪,沒有好的善知識指導與弘揚,這個法門就會淹沒不常,而方法都沒有了,就更不知道怎麼修了!

   (三)律宗:1.台灣的大環境因緣不具足,主要亦是因為沒有禪定智慧來輔佐他的生命,當然不能夠安心!所以,心安定不了,是因為沒有禪定的激發,心不安,身就跑,是心在跑,身才會跑,心不跑,持律自然圓滿。2.僧團中僧眾少,許多律法羯磨不容易成辦,所以持律者要創造佛學律儀的環境就更艱苦了。

   (四)天台宗:天台的理論深,而且廣,一般人要了解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要依之行持?所以可以說是最空洞而沒落的一支。

   (五)懺悔法門:這是一般流行在世俗上,中國佛教大乘思想的一種方法,有觀心懺、取相懺和作法懺三種。懺悔主要是為了消除惡業,不是積極的求定慧,但這卻是做為修行前方便的極佳方法。可是,這種方法現在已經慢慢變成了修福報、積功德的修福理念,實在令人慨嘆!

  看了台灣佛教各宗派關於禪修的現況,實在使我們感到憂慮,因為台灣佛教界普遍缺乏修行的引導,禪修的意義沒有浮現起來,對佛教未來的發展,必定會有負面的影響!

參、       對現實中台灣佛教的改進意見

  為了佛教未來的發展,我們必須帶起教界對禪修的重視與實踐,所以在做法上,我們認為有下列幾點改進意見:

   (一)清淨戒律:沒有戒,就沒有定慧;戒律不清淨,修道就起障礙,障礙了禪定。一旦禪定不能引發,勞苦其身卻得不到身心正受的滋潤,修行就不能成長。所以講修行,先要確保戒律的清淨。

   (二)成就修禪的師資和環境:師資不足、缺乏善知識,沒有年高德邵的老修行來指導我們,結果是大家盲修瞎練,不知道該怎麼走!道聽塗說,不知道走到那裡去!所以我們可以多建些禪堂、律院、念佛堂,大家互相扶持砥礪,才可以補善知識的不足。

   (三)深研教理:不知道修行的理路,結果只是打迷糊仗而已,所以先要在經教上研究,就算沒有思想理路開導應該怎麼走、不僅修行,至少也該在語言文字上疏通。台灣佛教在教理上,不能清楚修行在佛道上的次第!深淺層次在那裡,搞不清楚,把高的理路拉得很低,以為很容易但又看不到,這是顛倒!修行次第完全顛倒、理路與事實、事相與理性顛倒混淆,怎麼修行呢?問你大乘菩薩行該怎麼走?不清楚!如何修行?不知道!這些教理很多人根本不懂,怎麼修呢?當然,懂理論的人不一定會修行?會修行的人也不一定要懂理論,但是除非是上根利器的人(例如六祖不識字,一樣開悟、一樣做大宗師),否則,懂佛法理論,依法修行還是最穩當的。畢竟上根利器的人,只是千萬中選一而已。

   (四)法門之講明:禪修,要有正確的方法來引導我們。試問:台灣流行的了脫生死的法門有那些?參話頭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參話頭?怎麼參?參話頭會不會開悟?有沒有保證?這種問題都不知道!這是法門不精、法門不通!其實參話頭可以了脫生死的,而數息最容易入定,可是,今天不見得大家都懂。所以方法不懂,是佛法不能興盛的原因。

   (五)道心的淬勵:根器不利,是現代人的因緣、眾生的業力所招感的。物質上愈充裕、身心就愈安逸,往往動輒要躲起來閉關,其實很多是為了規避執事的辛苦!只圖清閑,不知道修行要在心地上用功;只究外在的閉目端坐,不知道禪修要在內心志氣上砥礪,要在大眾中磨鍊志節。所以道心的淬勵,是行者要時時自勉的。

  綜觀佛教的發展,不難發現佛教正在逐漸勢微。因為佛法的中心點是「證」,今天沒有人能禪定解脫,佛法自然會產生很多流弊。一旦佛法修證的這個根源失掉,枝棄就慢慢枯萎;相反的,如果能從根源救起,枝葉慢慢生長,就是本固而林茂果實了!所以,今天我們要將勢微衰敗的佛法重新提振,要帶出佛法的新風格、新生命,將佛法弘傳到廣大的群眾裡去,修證的這個根源絕對不能失落!否則,即使有很多的出家眾,也只是表面的,不是佛法真正的興榮。

 

tw.myblog.yahoo.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