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當和尚遇到鑽石: 第35節 死亡冥想(1)
麥克爾•羅奇格西

35節 死亡冥想(1)

雪萊不受任何事物影響的好脾氣與愉悅心情,以及她對所有周圍人士所傾注的愛是出了名的。有時候,我們工作到淩晨一兩點,雪萊仍然如一天之始那般興高采烈,滿面笑容。她的唇上總是跳躍著音符,即使在指揮將近百名員工,趕在指定交貨日期之前,每天包裝運送一萬件精致的珠寶首飾的壓力之下,她仍然歌不離口。

  在早晨,她第一個進公司;在晚間,她最後一個離開公司。雪萊願意為部屬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個特點以及其他的特點,使她贏得了部屬熾烈不渝的忠誠和愛戴。從她眼中流露出來的內在力量,以及對於基督教堅定不移的信念,使她成為我們所有人的中流砥柱、堅固磐石。

  我記得第一個問題發生的情景。人們說,雪萊的身體出了毛病,我們要不要到醫院去探望她。當某個你認為強壯不屈的人突然間倒下,那是多么深刻的震驚!當我的母親的胸部出現一個巨大的腫塊之際,或當我的父親外出打獵,突然間昏了過去,開始從山上滾落,而我一個十來歲的男孩拼命試著不讓他巨大的身軀跌落山崖之際,便有了這種深刻的震驚。

  我們探病的結果是,雪萊罹患了十分嚴重的糖尿病,但是,如果她能夠稍稍放松,注意營養,飲食規律,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服用一些藥丸,她就會沒事了。

  你必須了解,我們的公司在市場上獨領風騷,所向披靡,無往不利。每一個小時,在雪萊和我手中處理的是數十萬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的生意。我們的薪資瘋狂地往上飛漲,其上漲的程度如同我們的產品與員工人數一般失了控地增長。

  我們成為事業王國之中的小小神祉,在中午用餐時分商討一個人的未來,或整個房間的人的未來,仿佛他們是我們手中的玩偶或玩具兵,我們一時心血來潮,要他們往東,他們就得往東,要他們往西,他們就得往西。

  對我們來說,安鼎國際鑽石公司是一種熾烈的激情,也是一名情婦,提出種種不可能的要求,驅策我們使出渾身解數,完成遠遠超出我們能力之外的任務,並且以做夢都想不到的財富作為報酬,因此雪萊深深著迷,開始加班至深夜,而且越加越晚。

  工作第一,沒有什么事比工作更重要。剛開始,雪萊忙得忘了吃午飯,要不就是忘了吃晚餐,後來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頻繁。有時候,她記得按時吃藥,有時候不記得,然而,送給潘妮百貨公司的巨額訂單可一分鍾也等不得。

  長期虐待身體的結果,使雪萊付出了無可避免的代價,但是,她仍然拒絕停下腳步。我想,大約就在這段時期,我獲得了一個最重要的職場教訓,那就是:真正優秀的員工會不斷地驅策自我,直到他們的身心受到傷害為止,而經理人員必須具備極大的智能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夠知道何時應該強迫員工停下腳步,即使公司的營運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後來,到了雪萊的身體狀況無法帶領一大群員工的時候,歐佛與爾雅出於純粹的愛惜之情,特地為雪萊成立顧客服務部門,讓她能夠以較緩慢的步調繼續工作。之後,雪萊離開公司,移居至新罕布什爾州休養,並且開始接受昂貴的洗腎治療。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我們每天忙碌得很難與雪萊保持聯系。

  盡管雪萊的生活步調逐漸緩慢,但每一天,我仍然忙進忙出,仿佛以每小時1000英裏的速度前進一般。有時候,我一次得同時處理三、四個電話。每一天,我的部門得經手成千上萬顆、用垃圾袋、垃圾桶盛裝的寶石,而非裝在小小信封中的數百顆寶石。

  死亡冥想

  有一次,我致電雪萊,恰好碰上她做完雙腿截肢手術,從醫院返家;那也是我們倆之間最後一次的談話。她一如往常般的興高采烈,充滿慈愛,談論我的時間多過談論自己。那也是雪萊第一次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困惑。不久之後,雪萊便過世了。

  當我們面對雪萊的死訊,面對一個多年來長伴左右、共同分享喜樂哀愁的人已不在人世的事實,我們第一次用一個已經離世的人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工作生涯。不可避免地,我們開始自問,這一切是否值得。

  在安鼎國際鑽石公司工作樂趣橫生。它不只是充滿樂趣,而且耗人心神,然而,面對死亡的事實,面對雪萊永恒的離世,所有榮華與顯赫的假象立即消失無蹤。追逐金錢財富的欲望戰爭也不如從前了;現在,它是嚴肅認真的,它是真實的,無可退換的。

  我們把人生投注於此,最後也耗盡於此。無論我們的公司在市場上的勢力壯大到何種程度,無論我們的職位隨著安鼎的擴張所累積的權勢與財富有多么巨大,沒有人能夠再忽視這一事實:在我們退休之後幾天,這些榮華富貴都將成為不堪回首的惡夢。我們被迫自問,我們在安鼎工作究竟是為了什么?

  就佛教的觀點來看,面對工作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每天早晨,我們應該帶著一個疑問走進辦公室:如果我今天晚上即將死去,我要如此度過我生命的最後一天嗎?”如此自問的目的不在於讓自己抑鬱消沉;它也不是某種病態的想法。它非常切合實際;它自由地釋放了你;它成就了偉大的事業,當你的事業生涯走到了無可避免的盡頭之時,驀然回首,真正能夠讓你引以為傲的事業。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在西藏寺院之中,有一種修持法門稱之為死亡冥想” (DeathMeditation)。當你聽到死亡冥想的時候,你的腦中可能出現一種想法:想象自己平躺在冰冷的人行道上,鼻子裏插滿了許許多多的管子,親人在一旁呼喊哭嚎,心跳監測器發出嗶嗶聲,顯示心跳停止。這完全不是重點所在。簡而言之,死亡冥想是指,每天早晨你清醒之時,不要起身,雙眼睜開地躺在床上,然後你對自己說:“我今晚即將死去,我應該如何度過餘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此時,在你的腦中立即浮現出一些想法。你可能想毫無預警地休假一天,反正你今晚就要死了。或者,你想要嘗試一些你一直想要去做,但有點瘋狂甚至有點危險的舉動。如果你今晚就要死了,即便有點瘋狂危險,又何妨呢?因此,我猜想你可能亟欲嘗試特技跳傘(由飛機跳下時先自由墜落一段時間後再張開降落傘),或到卡拉OK瘋狂歡唱,或購買最昂貴的票去觀賞百老彙的劇目(假設有日間場次的話)

  死亡冥想必須持之以恒地修持,而且是長時期的修持才能夠產生強大的效果。修持死亡冥想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成果是:你簡化了你的生活,舍棄你所擁有的事物,放慢你的生活步調。這是一種獲得身心自由的開端。你擁有多少雙鞋子?你過去度假時拍攝,如今全都束之高閣,不再翻閱的照片在哪兒?當你聽到這些問題之時,你開始想象各種不同款式的鞋子;你的心進入櫥櫃,看著你最常穿的那雙鞋子。然後你的心走進衣櫥,尋著一疊裝了相片的相冊;你的心進入一兩個相冊,大略地看了看其中幾張照片。

  這所有的一切證明了,在某種程度上,在你的心中,有一張存貨清單,記錄了你所擁有的所有事物。這也意味著,你的心的某些空間被這些細枝末節給占據了。切記,你的心如同計算機的硬盤,它就只有那么多的空間,它是有限的。你知道,當計算機硬盤的空間幾乎占滿的時候,計算機是如何運作的。所有的計算機程序停止,運作的速度變慢,計算機系統死機。你也知道,使用一台擁有大量硬盤空間的新計算機是多么的有趣,執行的速度飛快。

  死亡冥想的概念,即是把速度緩慢的心轉變成速度飛快的心。一個迅速省事、能夠達成此目標的方法,即是丟棄家中不需要或不使用的物品。如此一來,你大約可以丟棄家中大約75%的物品。一個很好的丟棄物品的基本原則是:在過去6個月中,我曾經使用過它嗎?如果沒有,就把它給扔了吧。今晚即是大限之日

  當你修持死亡冥想更長一段時間之後,你將開始調整你的作息。如果你今晚真的就要死去,你還會坐在那兒,把整份報紙或你訂閱的雜志看完?你還會坐在電視機前面,急切地搜尋任何讓你略感興趣的電視節目?你還會出門,花一兩個小時用餐,到處說其他經理的閑話?你必須痛下決心,在你離世的那一天,不把光陰虛擲於這等事物之上,那么此時此刻亦是如此。因為坦白地說,今天可能真的就是你的大限之日。

  在這一過程之中,你將開始審視你的事業。如果你今晚即將死去,它仍舊是你真心想要從事的工作嗎?你是否寧願從事其他工作,卻害怕嘗試,因為你不確定你是否能夠從中賺取足夠的金錢,或因為你怯於嘗試新事物,或只是因為你懶得嘗試?人生真的苦短,你的工作年齡——最精力充沛,最健康,最敏銳的時期——也十分有限。如果每一天你能夠從事一些你真正感覺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少賺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36節 死亡冥想(2)

到了死亡冥想的最後一個階段,今晚即是大限之日的想法將觸發你的本能,開始深受人生最美好、最饒富意義的事物的吸引。通過內在思考與冥想的過程,你已經把思維往前推進,從萬事萬物皆有盡頭的角度來看待你的人生與事業。

  你或許已經擁有了可觀的財富;你已經滿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甚至過得舒適,並且提供家人同等的享受。在工作方面,即使你的體力與精神已不若巔峰時期的強健敏銳,你仍舊擁有豐富的經驗,足以成功地完成任何的工作挑戰。

  就在此時,一些成功的商業家在晚年開始醉心於慈善事業。這不是因為他們無所事事才投入慈善工作,而是因為他們經曆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之後,具備了某種智能,得以准確地看出,慈善事業是運用累積多年的財富、權勢以及經驗,所能從事的一個最有意義的工作。這種類型的人,即是我們先前所談論的,從事業有其盡頭的觀點回顧他們的事業,然後開始了無可避免的過程,自問:這么做值得嗎?”

  死亡冥想的要點在於,事先預期未來幾年的演變,並且在當前做出一些決定,以便在未來能夠以欣喜滿足的心情回顧過往。此舉不僅僅使最終的目標更加有趣,也使得整段旅程——你的整個事業生涯,更加樂趣橫生、更加愉悅。因此,你不妨立即嘗試死亡冥想。我相信,最後你將獲得一種心境。我們在下一個章節將加以描述,這一心境被稱之為自他交換(exchangingselfandndothers)

  在死亡冥想的過程中,你的心態必須前進至未來,如此你才能夠用萬物皆有盡時的心境回顧人生,並且帶著欣慰滿足之情,明白自己已經完成了整個事業生涯中最重要、最具意義的事情。公司與人之間沒有任何差異;如萬物的本質一般,它們被成立、被創造,它們擁有自己的生命,經曆種種過程,然後它們走下坡,最後結束營運。你必須用評價人生的觀點來評估你的事業;你必須走到事業的終點,然後加以審視回顧。

  而事業卻有終了之時。一個商業家即使在事業登峰造極、如日中天之際,也能夠真正認清世事無常,繁華皆有落盡之時的事實,那么他在商場上將站得更穩、更強。這種萬物皆有盡時的態度,使你的頭腦保持清晰明澈,人生的優先次序、輕重緩急也了然於心。佛陀清楚深入地洞見了他事業的盡頭——佛教的盡頭(即末法時期的來臨),並且經常提及佛教的衰亡,以保持自身和信眾的清明。《金剛經》包含了佛陀對於佛教衰亡的宣講。這段文字以須菩提向佛陀提出一個疑問為始:

  喔,世尊,在未來,佛陀殊勝的教法即將被摧毀殆盡的最後五百年之中,將發生什么?任何一個在末法時期的人,如何能夠正確地了解如《金剛經》這般的古老經典的含意?

  世尊回答,喔,須菩提,你不應該問如你剛才所問的問題:在未來,佛陀殊勝的教法即將被摧毀殆盡的最後五百年之中,將發生什么?任何一個在末法時期的人,如何能夠正確地了解如《金剛經》這般的古老經典的含意?”

  此處的爭議在於,在未來是否有任何一個人相信如《金剛經》這般闡釋佛之身相本質的古老經典,或有任何人對如此的經典產生極大的關注與愛好?為了提出此一爭議,須菩提以喔,世尊,在未來,佛陀殊勝的教法即將被摧毀殆盡的最後五百年之中,將發生什么?”作為問題的起始。

  世尊回答:喔,須菩提,你不應該問如你剛才所問的問題。佛陀如是說的意義在於,須菩提不應該抱持不確定的心態,懷疑未來是否有任何人相信如《金剛經》這般的古老經典;而且,如果須菩提從未有此懷疑,他絕不會提出這一問題。

  於是佛陀又說:

  喔,須菩提,在未來,在末法時期的最後五百年,當佛陀殊勝的教法趨於毀滅殆盡之時,將出現偉大的勝者;他們持有戒律,持有美好的品質與智能。

  這些勝者偉大崇高。喔,須菩提,他們不僅僅恭敬地供養承事一位佛,或僅僅從一佛處積聚福德資糧,相反地,他們恭敬地供養承事無數無量、千千萬萬的諸佛,從無數無量、千千萬萬諸佛處積聚了福德資糧。在那時,如此偉大的勝者將來到世間。

  《金剛經》記載,喔,須菩提,在未來,當佛陀殊勝的教法趨於毀滅殆盡之時,將出現偉大的勝者。他們將持有無上的戒律;他們將修持無上的禪定而擁有美好的品質;他們將持有無上的智能。

  這些偉大崇高的勝者不僅僅恭敬地供養承事一位佛,或僅僅從一佛處積聚福德資糧,相反地,他們恭敬地供養承事無數無量、千千萬萬的諸佛,從無數無量、千千萬萬諸佛處積聚了福德資糧。世尊說,這是我目前能夠洞察的事實。

  針對末法時期的後五百年,迦摩羅什羅大師的闡釋如下:

  此段經文中的五百是指一群五百,即如一句著名的話所指:世尊的教授將持續五五百。

  就迦摩羅什羅大師的闡釋而論,五五百意指佛法將在世間延續兩千五百年。

  單單是佛法將在世間留存多久這個問題,就有來自各種古老經典的不同解釋與評注,其中包括佛陀的教授將延續一千年,或兩千年,或兩千五百年,或五千年。當我們仔細思量這些闡釋與評注背後的含意,就會發現其中並無沖突相悖之處。

  不同的闡釋互不抵觸的原因在於,有些經典把五五百解釋為:人們將持續修持佛法的長度;其他的經典則解釋為:佛教經典實際留存世間的長度;最後還有一些經典則認為是佛法在證悟者之地(LandoftheRealized,即印度)流傳的時間長度。

  在經典之中,關於各種勝者的描述不勝枚舉。在證悟者之地印度,有所謂的贊布洲六勝者”(sixJewelsoftheWorldofDzambu),以及其他類似的勝者。在西藏,則有班智達(SakyaPandita)或布湯仁波切(ButonRinpoche)或三位國王——父親宗喀巴(JeTsongkapa)及其兩位嗣子。

  對於西方人士而言,閱讀此段經文,知悉世界主要宗教的創始者在該宗教創立之時,即預言他的宗教將在2500年之後從世間消失,是多么令人矚目。所有的機構,包括企業、政治團體、家庭,以及個人,皆普遍深信,任何成功運作的事物,其榮景將持續下去。

  然而,佛教哲學卻指出,萬事萬物皆受我們心中銘印的驅使,以及銘印所造成的觀感的驅使。而銘印如同樹木——樹木的種子被播入土中,發出嫩芽,長成樹木,開花結果。

  當種子的能量消耗殆盡之時,樹木將不可避免地枯朽死亡。既然周圍世界及我們自身都是受到心的種子的力量(業力)驅使所形成的觀感,那么我們自身與周遭世界,也將如同樹木的種子一般發芽茁壯,最後步入無可避免的死亡盡頭。

  即使我們的事業發展如日中天,即使我們的公司在市場上所向無敵,我們必須時時謹記萬事萬物皆有終了之時的道理。為了能夠從最清晰透徹的角度經營我們的人生與事業,我們在心理上,必須先行至我們退休的那一天,行至我們死亡的那一天,以及行至我們的公司告終的那一天,然後審視回顧我們的所作所為。它值得嗎?它充實而有意義嗎?它是我們度過短暫又難得的人生的最佳方式嗎?

  在下一個章節中,我們將提供幾個審視人生是否充滿意義的方法。別擔心,事情一定能夠兩全其美,你既能坐擁財富,又能擁有豐足的心靈。

  你的目標在於:(1)賺取巨額的財富;(2)保持強健的身心,如此才能夠享受財富;(3)用日後你將引以為榮的方式善用你的財富。善用金錢的最佳方式,往往也是經營公司、經營家庭,以及經營人生的最佳方式。

  譯注

  《金剛經》最後的偈語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宣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是空幻不實的,故世人不應對世界有所執著。

  色、受、想、行、識五蘊,即類聚一切有為法的5種類別。

  原偈頌為: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

  MasterKamalashila,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衍化出之瑜珈中觀派創始人寂護之弟子,於公元8世紀,應聘入藏從事譯經,宣揚中觀思想。

  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37節 終極的經營法門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我不相信,在美國,有哪一個經理人員不清楚地明白意義非凡毫無意義之間的差異。我們的心時常被財物或自私的人際關系所占據,但是很快地,我們的心又開始對這些事物感到厭倦——對於任何有思想的人而言,這些事物的毫無意義是必然的。古老的佛教典籍指出,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有發掘什么是真正的充滿意義的欲望,而惟有找到答案,否則我們無法獲得幸福快樂。對於何謂真正的、終極的意義,《金剛經》有相當清楚的說明。

  我們先引用《金剛經》中的一段文字作為起始:

  須菩提,那些在菩薩道上,擁有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願的善男子善女人應該如此思維:

  我將使所有的一切眾生進入涅,諸如依卵而生的生命;在母腹中受形成胎的生命;因溫暖潮濕而形成的生命;無所依托,僅因其業力而形成的生命等等;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等等。

  盡管有許許多多的眾生,不管是哪一界的眾生,只要有眾生之名者,我將把他們全數帶入無餘涅,斷除他們的所有煩惱。

  然而,即使我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把他們帶入無餘涅,但是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真正地獲得救度,進入涅。

  這段文字背後的觀點是清晰的,但是其中許多用語卻不容易明白。讓我們看一看邱尼喇嘛如何解釋,以及如何應用於公司管理:

  《金剛經》說道:須菩提,那些在菩薩道上,擁有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願的善男子善女人應該如此思維:

  盡管有許許多多的眾生,不管是哪一界的眾生,他們是無數無量無邊的。如果有人依照出生的形態來區分眾生,那么可以分為四種:依卵而生的生命;在母腹中受形成胎的生命;因溫暖潮濕而形成的生命;無所依托,僅因其業力而形成的生命等等。

  同樣地,還有欲界與色界的有情眾生:有色。另有非物質之實體:無色。

  此外,有想是指除了居住在大果天和有頂天之外的眾生。無想是指居住在大果天的眾生。再者,生於有頂天之眾生,屬於沒有粗略想的非有想,以及仍然存有細微想的非無想。

  簡而言之,只要有眾生之名者,我將把他們全數帶入無餘涅,斷除他們的所有煩惱。在涅之中,沒有障礙,沒有痛苦。

  總結來說,諸菩薩為了眾生立下誓願,帶領眾生進入沒有生死的涅盤,成就佛的法身。

  基本上,發此誓願的人分為兩種。第二種人早第一種人修持慈悲之道,發願保護眾生遠離三苦,這使得他首次感到要帶領眾生進入最終涅。已立下帶領眾生進入涅的願望,因此他把心專注其上,持續增強其誓願。

  別去理會世間有多少種眾生;根據佛教古老經典的記載,在整個宇宙之中,有許多界以及許多生物是我們無法知曉的。這段經文的重點在於,佛陀描述一個人立下誓願,要使宇宙中的每一個生物都獲得完全的快樂,也就是最高層次的涅。

  在佛教中,這種誓願被認為是所有快樂的源頭,然而,這跟經商之間有什么關聯呢?這段經文的末尾又如何解釋?在末尾,佛陀說,即使我能夠把每一個眾生帶進涅,獲得全然的快樂,但是沒有一個眾生能夠真正獲得涅之樂;這是怎么回事呢?

  自他交換

  切記,我們一直在談論賦予生命意義,包括你的事業以及私人生活。在前一個章節,我們探討了死亡,或盡頭的概念:事業的盡頭、公司的盡頭,以及你生命的盡頭。死亡是生命的一個事實。我們將從生命的盡頭回顧我們的人生,評價我們的人生。你必須能夠回顧人生,而且不僅僅說你賺取了財富,不僅僅說你能夠盡情地創造並且享用財富,你也必須能夠說,在你賺取金錢的同時及其後,你改變了世界,你讓世界有了些許不同。

  這或許是佛教經典最深奧的秘密:一個簡單的、每天實行的法門,使你的生活與事業充滿意義,而不僅僅只是權力、財富、活力逐漸崩潰瓦解,邁向衰老與死亡。這個法門也是最佳的管理工具。

  在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鑽石部門,十多個不同國籍的工作人員在同一層樓一起工作是常有的現象:來自泰國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專家;斯裏蘭卡的黃寶石專家;印度籍的綠寶石分級師;來自中國的珍珠揀選人員;來自波多黎各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寶石配對師;以色列的鑽石采購人員;來自越南和柬埔寨的寶石鑲嵌師傅;巴貝多籍的品質控制與有色寶石采購人員;來自南美蓋亞那的采購協調人員等等。

  你可以想象,在一個寶石揀選分級室中,同時聽到10種不同的語言,那將是什么樣的景況了;還有在中午用餐時間,10種不同國家的食物的味道從微波爐中散發出來;而且同時尊重10種文化的禮儀規范,例如,雙腳不可對著泰國人;不要給來自印度古哈拉省的人任何長在地底下的食物;在廣東人的婚禮上,別忘了買一點金飾送給新娘當作禮物。

  然而,鑽石部門運作得如同一個一人部門般和諧。我可以坦白地說,和他們每一個人共事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盡管部門人員的背景懸殊(最令人沮喪的是,每一次一說美國笑話,沒有人覺得滑稽好笑,而且沒有人在美國土生土長,所以你把一些老的電視節目、老歌等等拿出來大談特談,也沒有人搞得清是怎么一回事),盡管我們之間有明顯的代溝,但最後我們之間還是建立了深刻的愛與尊重。這份情感,使得鑽石部門的運作如同上了潤滑油的機器一般順暢。而其中絕大部分的原因,僅僅是原本應該出現的私人問題從未發生。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有此成就,主要是因為我們秉持部門成立之初即奉行的哲學;而這套哲學的精髓即是古代佛教徒所修持的法門—— 自他交換。如果你真心希望事業或部門成功,我建議你嘗試這個修行法門。它非常簡單易行,強而有力,而且不花費任何金錢和時間。它只是一種態度,自上而下開始——從你開始,然後往下傳給所有的員工。不需要寫在備忘錄上,不需要通知,也不需要開會宣布。

  稍早佛陀提及證悟成佛的誓願,自他交換即為其核心要義。它包含了3個主要的步驟,而第三個步驟則解答了佛陀何以說當你帶領眾生進入涅,事實上,沒有一個眾生進入涅。這個深奧的修行法門已經超過2500年的曆史,我們將用古典的方式呈現,同時援用現代的、真實生活的范例。

  從自我中抽離

  我喜歡把第一個步驟稱為蔣巴法。蔣巴是一個年輕羞澀的西藏僧人。他住在位於新澤西州的小小蒙古寺院之中,我也曾在同一個寺院完成許多訓練。蔣巴是一個廚子;他也清理草皮,照料年紀較長的喇嘛,並且持續不斷地、默默地、無私忘我地處理上百萬件工作。

  每當訪客出現在緊臨住持房間的小小廚房時,他便開始修持蔣巴法。他對著你修持,但你渾然不覺。當他帶著滿面的笑容打開門,隨著笑容所輻射出來的陽光覆滿你的臉龐的時候,他已經是在修持蔣巴法了。到底什么是蔣巴法?

  蔣巴是在色拉寺的主寺接受的訓練,蔣巴受教於兩位最傑出的高僧——羅薩格西(GesheLothar),以及圖登天津格西(GesheThuptenTenzin)

  當你踏進廚房那一刻,蔣巴便要你挨著廚房餐桌邊坐下,然後慢慢地架起爐子,從冰箱翻找食物,在你說明何以造訪寺院的同時,為你張羅吃的喝的。當他在廚房內穿梭之時,他注視著你的眼睛,以及你的身體語言。當你的眼睛掃視廚房的時候,你的眼光是否停留在爐上的水壺,或者當他觸碰冰箱的把手之際,你的眼中是否流露遲疑之色;他就是這么觀察,知道你想要喝點熱的,或是喝點冷的?在廚房餐桌上有一碗糖果,較遠的地方放了一堆餅幹,爐上則是供應不斷的湯,你的眼睛最常走到哪一種食物?

  在幾分鍾之內,蔣巴就把你摸得清清楚楚的了。他知道你喜歡茶或咖啡,冷的或熱的,加牛奶或加糖或什么也不加,餅幹或面條,以及一大籮筐關於你的喜愛與憎惡。下一次你再出現的時候,你將發現,在你開口之前,蔣巴已經把你最喜愛的飲料放在桌上了,為什么?因為他記得,他把它當作一件重要的事來記得。他把它當成一件重要的事,完全是因為他真的希望給予你所想要的事物。

  簡而言之,蔣巴法就是學習如何敏銳地觀察其他人的需要與喜好。如此一來,你就能夠給予他們最向望的事物。這聽來有一點天真,但是花一些時間訓練自己去觀察他人的喜好和需要的簡單練習,將為你的整個事業帶來深刻的影響。

  商業的本質,以及公司生活的本質在於,經理主管人員傾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全神貫注於手邊的、立即的議題;他們總是各自尋求表現,各自邀功。最近一次,你和另一位副總裁一起合作,表現出色而共享假期獎金是什么時候?自我中心的結果,使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忽略他人。

  蔣巴法,自他交換的第一個步驟,即是把我們從專注於自我中抽離,開始關心他人。這個練習將為工作流程及財務狀況帶來立即的利益。它也在你的心中植入了最強大、最具利益的銘印。以下的段落說明如何把蔣巴法應用於工作之中。

  由造作變成第二天性

  當你在部門內行走之時,觀察你的員工。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成為公司營運的財務專家是很重要的;通曉影響事業的重要職業規章是很重要的;以及熟悉提供我們所需生產原料與服務的供應廠商的狀況是很重要的。

  現在,你必須刻意訓練自己成為另一種專家,那就是察言觀色,洞悉周圍人士的喜好與憎惡的專家。你必須知道每一件事,每一個可以讓他們開心快樂的細節,例如,如何調制他們的咖啡;他們喜歡哪一種椅墊;他們偏愛哪一種鋼筆;他們有幾個孩子,孩子們的名字,以及孩子們的近況;他們上一次度假是什么時候,去哪裏度假,他們玩得開不開心等等。

  然後你回辦公室坐著,記憶每一個親近的人的細節。如果你必須做筆記,那就做吧。我發現,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很管用。在你下班返家途中,你可以再把檔案調出來,重新回顧你所記錄的內容。

38節 美麗的刺探

無可避免地,這個練習將改進你對待別人的方式,即使只是在他們盛注咖啡的時候,你遞給他們糖精而非糖的小小舉動,在人們內心深處,都會有所留意。我們所有人就如同家中豢養的狗一般,當一個愛狗的人走進屋子的時候,它知道,當一個厭惡狗的人走進屋子的時候,它也知道,甚至在那個人有所行動或言語之前,它便明白,而它也依照客人的喜愛或厭惡采取行動。

  人們具有一種直覺。那直覺告訴他們,你不在乎他們的喜好或需要,反之亦然。剛開始,這么公然地發掘他人的喜惡似乎有點矯揉造作,然而,這本就是過程的一部分,剛開始,就是這么的造作。稍後,它之所以變成你的第二天性,也是你在一開始矯揉造作的結果。

  如果你給予他們6周的假期或雙倍的薪水,大多數的員工都會歡天喜地。但是,我們所談論的喜好與憎惡並非屬於這一類型。我們不是在建議你采取任何重大的財務或人事的變動。你只要靜靜地觀察,然後在你能力范圍之內,給予周圍人士最喜愛的事物。此舉的必然結果是,你的員工將投桃報李。想象一下,整個部門的員工都以相同的態度彼此對待,是多么美妙的感覺啊!

  我在安鼎國際鑽石公司任職期間,有一次,我清楚地理解到,公司之所以支付我高得如此離譜的薪資,主要原因在於,我能夠讓員工們融洽共事。我了解到,我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僅僅是在部屬之間調停仲裁。而中午用餐時間是我一整天之中最重要的時刻,我幾乎總是被兩個水火不容的管理階層人員帶出去,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

  主管甲對主管乙有一點點不滿,但除非有絕對的必要,否則主管甲將盡力避免開誠布公;這種沖突在不知不覺地侵蝕著、傷害著公司。一個小小的問題,如果能夠盡早處理,那么就很容易解決,但是如果事情拖久了,那就會演變成大災難。

  主管甲在星期一就知道了那個問題,但是他在主管乙面前只字未提,否則主管乙早就可以輕易地解決問題。它不是那種應該在星期一全體職員會議中提出的問題,而是主管甲和主管乙偶爾一起在飲水機前面喝著飲料閑聊的時候(如果他們有此習慣的話),就這么談開的事情。我真正想要說的是,存在於員工之間的一點點的善意,比你所夢想的金錢財富更有價值。而蔣巴法就是第一個步驟。

  美麗的刺探

  你不需要當著全公司所有員工的面宣布或發表政策聲明,你只要親自實行,其他人就會如法遵循。你告訴他們做什么,一點也不重要。他們會觀察你、模仿你;你做什么,他們就跟著做,因此你面對了最艱難的課題 ——你必須以身作則,行事合乎道德。你必須開始暗中監視你的部屬。那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刺探,去探看他們的喜好,以及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事物,然後幫助他們取得心中向往的事物。

  自他交換練習的第二個步驟是:假裝把你的心放進他人的身體之中,然後睜開你的眼睛,注視著自己,看一看你(他們)想從你()身上獲得什么。如果你認為,這聽起來實在令人困惑,那么試著想象一下,把這個法門從梵文或藏文翻譯過來有多么困難!

  這個步驟稱為身體互換,比起觀察周圍人的喜好,這個步驟的確有一點深奧,有一點困難。我記得,我曾經把這個方法用在一個來自圭亞那、剛剛加入鑽石部門的年輕男子。他母親的一個朋友在安鼎任職,那個年輕男子就是受了母親朋友的引薦而進入公司(從事寶石這一行的人,總是經過推薦介紹。你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他們哪一天順手牽羊,摸走幾百美元,因此他們必須經人介紹,讓人清楚他們的背景底細)。第一天,我們要他坐在一大堆的碎鑽前面,要求他數出幾百個或幾千顆碎鑽,作為特殊戒指訂單之用。

  那一天結束之時,我已經知道一點關於他的為人:他討人喜歡、學習的速度很快、安靜、謙虛、手腳快得要命。在我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我又發現了另一件事:我注視著他的臉,我看見了混合著歡喜與痛苦的表情。他喜歡安鼎,但是一想到接下來幾年,他必須每天坐在椅子上數著小小的寶石,便感到痛苦絕望。

  於是我做了身體互換的練習。我把自己放進他的身體之中,注視著我的臉,問我自己,我希望我()對我()說些什么。因此我說:明天早上到我辦公室來,我們看看是不是能夠讓你做一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說完,我覺得我的眼睛害羞地稍稍垂了下來,笑容在我的(他的)臉龐綻放。

  從那一刻開始,我不斷地把我的心放進他的身體,並且發現了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學習操作計算機。我們讓他跟著公司最好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師學習,在他證明了他確實一心向學之後,我們幫助他通過一連串的大學課程。在鑽石業界,上夜校是一種禁忌。在生產旺季,每一個人工作至深夜。即使是在淡季,你也不希望一個身心疲累的員工弄亂了存貨盤點系統,或一堆一堆的鑽石。

  然而,每當我看見他,每當我看著我的(他的)臉,我就知道,上學是我()想要的,我也知道從中獲得的成就感,於是我們想出了他去上學、不在公司時的工作方案。最後,他成為安鼎最傑出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師,更重要的是,身為一名員工,他知道,即使公司因此而有了些許損失,仍然為他著想,幫助他完成夢想。如此一來,我們造就了一個在關鍵時刻挺身付出的員工,一個竭心盡慮幫助公司與周圍人士的員工。

  這樣的員工是無價的。他們在部門之中,不斷地費心尋求解決訂單、體制或人事等等問題的方法,甚至在你有所耳聞之前,即有所行動。當那一天結束,當你自己的事業到了盡頭之時,你回顧過往,映入心簾的不會是你締造的業績,或你完成的企劃,或你記得的盈虧得失。你將看到一張年輕的臉龐注視著你的面容,知道你曾經給予他一生中最珍貴的事物。

  如果你持續這種想法,持續把自己的心放入員工的身體,注視著尋求協助的自己,你將發現,有一種深邃的滿足在你心中滋長。這種深刻的滿足,只有在非常難得、非常特殊的時刻,才得以感受。不過,如果你越是練習,你就越能擁有這一滿足的感受。事實上,這種深刻的滿足,正代表你的工作具有了真正的意義。

  我認為,身體互換的想法不僅僅是一種正確的想法,也是最具利益的想法。在這種想法之下,你的部門,你的公司開始自行運轉,開始被一些真正在乎公司、在乎部門的人經營著,因為你關愛他們如同關愛自己。你既賺了大錢,又獲得了幸福快樂,一舉兩得。

  泯除你我的區別

  你已經准備就緒,接受第三個步驟了嗎?這個步驟需要一些練習,而且在你嘗試之前,先練習第一和第二個步驟是很重要的。它是自他交換練習的最後發展過程。事實上,根據古老的佛教經典,它是人類的心性(heart)與心識(mind)的最後進程。它很難去做,甚至連想去做都很難。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第三個步驟更可以使你成為一個更成功的主管,成為一個更圓滿的人。

  我們稱第三個步驟為繩索特技”(RopeTrick)。它適用於任何一名員工。你只要在某一天,走到該名員工的桌邊站著即可。你假裝你手上拎著西部牛仔使用的大套索,然後把大套索扔在地上,環繞著你們兩人。現在想象,你們兩個人合而為一。

  你瞧,在前兩個步驟之中,我們學習去觀察,去思考周圍人士的真正喜好,我們甚至互相交換身體,注視著自己,看看我們(他們)最想從我們(我們)身上獲得什么。然而,這其中仍然存在”“的區別。前兩個步驟是觀察試圖進入的身體。通過第三個步驟,我們可以把自他交換的練習帶入更徹底的層次:你是你的員工,而他或她(員工)是你,你們是同一個人。

39節 最終的財富

在第三個步驟之中,你的心完全脫離了許多經理主管級人員擁有的自我中心模式;那是一個多么自私的模式,卻一直受到公司獎賞制度的推波助瀾。現在的問題不再是我領到獎金,或那個人領到獎金,而是我們如何獲得我們的獎金?

  此刻,你進入了員工的心坎,你把自己的福利與員工的福利等同視之,如同你們是一對連體雙胞胎一般。現在,你的頭上有兩張嘴嗷嗷待哺;現在你有兩雙腿,要買兩雙鞋(或許一雙翼波狀蓋式男鞋,一雙高跟鞋);現在你有4張耳朵,如果其中有一張耳朵忘了訂購半克拉的公主切割(princess-cut)鑽石,那么就是4張耳朵一起聽大老板的咆哮。

  如果你是一般的美國商人,這種思維方式可能令你吃不消。繩索特技的含意深遠。你的心中立刻出現兩個問題。第一,自他交換的過程到了第三個步驟,完全變得矯揉造作,你怎么能夠實際成為另一個人?更精確地說,你們兩個人怎么能夠成為一個人?然而,它完全是可能的,它是可能發生的。而讓它成為可能的關鍵,即隱藏於本章之初,佛陀的開示之中:有一天,我將帶領所有的眾生進入涅,獲得大樂,但是沒有一個眾生能夠真正地獲得大樂。

  為了理解佛陀的開示,讓我們回到關於創造財富的討論;回到你何以面對某種境遇的原因。我們一再地說,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事物是中性的,如同空白的屏幕一般;這便是所有事物的潛能。

  對你來說,一個咆哮的上司是令人不悅的,但是對於坐在你身旁的人來說,上司或許是討人喜歡的;這其中存在了上司的空性或上司的潛在可能。換句話說,上司基本上是中性的,無論我認為他討喜或討厭,無論我認為咆哮的聲音是好是壞,都並非源自上司本身。

  更確切地說,那是我心中銘印發生作用的結果。是我過去對他人所行之善業或惡業,留存在潛意識的銘印所造成的結果。現在這些銘印進入意識層面,影響了——不,事實上,應該是創造了我看待世界的方法(那個大吼大叫的上司,只是我眼中世界的一小部分)

  暫時忘了那個咆哮的老板,讓我們回頭看一看那個被罵的可憐蟲,那個可憐的我。如果事物的潛能是真實的,銘印的影響是真實的,那么我和那個咆哮的上司不就一模一樣。換句話說,我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我看待咆哮上司的方式,都受到相同原因的驅使。我看自己的方式,以及我看他的方式,都源自相同的原因。我對自己的觀感,源自心中的銘印。當銘印從潛意識進入意識層面之後,開花結果,影響支配了我對自己的觀感。

  此處的重點在於,你必須了解銘印不僅僅決定了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使你不斷地注視著自我。換句話說,僅僅因為過去的習慣以及留存心中的銘印,你界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然後在你自己,以及其他人和事物之間劃下界線。在你過去的思維之中,你把包裹在身體皮膚之內的部分界定為你自己,日後,這種思維所種下的銘印,再度促使你用相同的觀點看待你自己”——把包裹在身體皮膚內的部分界定為你自己的范圍在它終止的地方終止,不是因為那是它自然終止的范圍,而是你習慣把你自己終止在那個范圍。把別人看成自己

  在先前的章節之中,我們曾經稍稍探討了自我的定義。任何人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了解,的范圍結束之處,即他們的范圍的起始,是多么不明確的說法。例如,母親生育子女之後,的范圍立即擴大,延伸至孩子身上。當一個母親說,別傷害這個孩子的時候,你可以預想,如果你攻擊孩子,就如同攻擊母親,那么母親的反應會有多么激烈。罹患嚴重糖尿病的人的反應則恰恰相反。例如,糖尿病患的雙腳生瘡,接著瘡形成壞疽。醫師告訴他們若不截肢,就只有等死。

  在你決定失去雙腿好過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你已經把的定義或范圍縮小了。這證明了,你有能力把擴張或縮小至更大或更小的范圍,因此別說繩索特技是不可行的。把套索拋出去,圈住彼此,直到你們合而為一。

  人我之別的產生,僅僅是過去的銘印、過去的思考習慣的結果。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每一個人思想行動之時,仿佛每一個其他人都是自己一般,那會是什么樣的景況。我們能夠帶領每一個人進入涅,進入全然的快樂,但是沒有單單一個人能夠獲得全然的快樂,因為每一個人都只是我們的一部分。

  你心中的第二個問題是:假設我真的實行繩索特技的練習;假設我真的把的范圍擴大,延伸包含了另一個人,甚至更多其他人,那么我應該在何處劃下界線?它的限度、它的范圍是什么?

  人生夠艱難的了,僅僅是要滿足一個人身體的與心靈的需求——也就是我的需求——已經幾乎不可能了。如果照顧我自己都如此艱難;如果努力保持我自己的身體健康,免於衰老疾病都如此艱難;如果呵護自己的心靈免於崩潰都如此艱難,那么我如何能夠再把另一個人或更多人當成真正的我來照顧?我哪來的辦法,哪來的能力?

  諷刺的是,能力來自每一次你擴張自己,接納他人的舉動。也就是說,當你決定,在身體上與情感上照料他人如同照料自己的時候,你便獲得了能力。如果潛能與銘印創造了我們眼中的世界,那么無人我之別地共享財富,便是創造財富的最佳方法。

  簡而言之,如果布施一分錢所種下的銘印,是我能夠看見一美元的惟一方法,那么確定在我周圍的所有人,都擁有金錢財富,如同我們是同一個人一般,將為我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想象每一個人都把其他人當作自己,當作自己的責任的世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其他人當作自己,當作自己的責任。

  一個聰明理智的人讀了這些段落之後,能夠感覺到,我們切入了重點。克服忽略他人的習慣;的范圍擴大,納入所有的員工以及圍繞在你身旁的每一個人;不要為了他人而工作,而是仿佛沒有他人一般,不分人我地工作,這就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滿足。

  在內心深處,你知道這是對的;你知道,現在開始去做是對的;你也深深明白,如果你用這種方式經營你的事業,經營你的人生,如同為了自己的利益一般,努力地為所有人的利益而奮鬥,那么你就能夠帶著驕傲與自豪回顧你的人生,因為這便是難得人生的真實意義。這就是最終的財富。

  譯注

  涅為梵語,意為滅度等,佛教徒修行所要達成的一種最高理想。涅的分類很多。

  卵生,佛教認為六道眾生有4種形態,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胎生。

  濕生,由潮氣陰腐中所生,如腐肉中生出的蟲等。

  化生。

  佛教所指,在欲界和色界中的有情有色身者,一般指有血肉有情感的人和物。

  指非生命、非物質之實體。

  具有感覺、認識、意志、思考等意識作用,或指具有此等作用之有情眾生。

  指全無想念之狀態,或指入滅盡定,證得無想果者。

  無餘涅與有餘涅相對,指生死的因果已盡,不再受生於世間三界者。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色界十八天之一,位於第四禪天之第三。

  又名色究竟天,乃色界四禪天之第九天,為有形世界之最頂峰,故稱有頂。

  指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以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

40節 財富之源,無限經濟(1)

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須菩提。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

  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

  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

  如果你仔細思考經濟學,以及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等各種經濟制度,你將發現,其整個思想概念可以總結為:我們如何分享我們的資源,如何分享我們的財富,以及分配資源與財富的規則。如果你再做更深一層的思考,你將發現,我們所有的制度,都有兩個相同的前提。第一個前提是,區分”“分享事物;第二個前提是,我們必須想出一個分享事物的制度,因為物資是有限的。如本書所揭示的,你現在可以把這兩個前提都拋諸腦後。讓我們回到《金剛經》,看一看來自佛陀的醍醐灌頂之語:

  何以如此?喔,須菩提,想一想菩薩行布施,卻不執著事物的表面現象而行布施所積聚的功德。這種功德,喔,須菩提,是你無法輕易思量的。

  如往常一般,讓我們求助於邱尼喇嘛,解釋這段經文的意義。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執著於事物本身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質的人,仍然能夠透過類似布施等行為,累積功德。

  但是,如果一個人已經從事物本身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特質的鎖鏈中解脫,並且繼續從事布施等行為,那么他所積聚的功德,肯定比以前更廣更大。為了強調這一點,於是佛陀說,何以如此?喔,須菩提,想一想菩薩行布施,卻不執著於布施所受的福德,而積聚的功德。這種功德,喔,須菩提,是你無法輕易思量的。事實上,它很難去思量。

  然後,佛陀繼續宣說:

  喔,須菩提,你認為呢?東方的虛空廣大,我們可不可以思量得到呢?

  須菩提回答,

  喔,世尊,不可以。

  世尊又說,那么,南方、北方、上下、四維的廣大虛空,我們可否思量得到呢?十方的廣大虛空,我們可否思量得到呢?

  須菩提回答,喔,世尊,不可以。最後,世尊說,那么,須菩提,菩薩不執著於事物表象所行的布施,其所獲得的福報功德也如十方虛空那般不可思量。

  這段經文傳達的某些概念十分明顯,但至少有一個概念不明顯。佛陀首先想要傳達的思想是,功德或善業或特定銘印的力量(業力)是無邊無際的。第二,為了獲得不可思量的功德或力量,我們行菩薩道的生意人必須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來行布施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來行布施究竟是什么意思?“菩薩又是什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所謂無限經濟的整個基礎。

  財富的真正來源

  我們先說明何謂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來行布施

  這其實只是綜合了本書所有思想的一個簡單概念而已。任何一個稱職的生意人都會承認,商業策略是不可測的,是誰也拿不准的的事實。

  有時候,一個保守穩健的財務政策失敗了;有時候,非得穩健保守才行得通。有時候,一個冒險的財務政策成功了;有時候卻一敗塗地。不論你是精明幹練的生意人,或才幹平庸的生意人,結果如出一轍:有些精明幹練的生意人飛黃騰達,有些則一敗塗地;有些才幹平庸的生意人失敗了,有些卻成功了。

  如果我們真誠地面對自己,沒有一種標准是安全可靠的。對於一個佛教徒來說,這個事實明確指出了,我們尚未找到財富的真正來源,我們真的不知道如何創造財富。

  如果你仔細思考,你將能夠發現,世間的財富分配所蘊含的深奧真理。財富隨著個人的得勢與死亡而來來去去;隨著國家帝朝的興衰起落而來來去去;在繁榮昌盛的時期,財富散布整個世界,在經濟蕭條或戰亂時期,則普遍貧窮。

  個人的發明,例如盤尼西林或槍支或個人計算機,能夠有效地增加或減少全世界人口的財富,然而盡管效力再大,也不過幾年的光景。

  我的意思是,財富的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它從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財富的量是不停變動的。這也使我們開始懷疑財富是有限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必須發展出分享財富資源的優良制度的概念。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或許我們可以找出財富的真正來源,那么我們就能夠增加整個世界的財富;也就是說,或許每一個人就能夠擁有足夠的財富,或更多的財富。

  我們已經證明,一個咆哮的上司是我們自己的觀感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在此,讓我們再次運用相同的邏輯。就技術層面,以及嚴格的科學層面來說,一個咆哮的上司,事實上只是一大團顏色(主要是紅色!)、形狀(大部分時候,在你面前舞動)、分貝(高分貝),以及元音與子音(abc、    ,不斷地向你飄來)。你的心,在過去種植的銘印的影響之下,把這些形狀、聲音解讀為一個令人厭惡、大吼大叫的老板。

  切記,那個坐在你身邊的人(他可能不是很喜歡你)或老板的妻子,可能認為同一組形狀和聲音十分討喜可愛。如此一來,令人厭惡以及討人喜歡就不會是老板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必定源自他處,否則我們所有人都將一致認為老板令人討厭或討人喜歡。

  而事實上,這個現象的惟一解釋是:老板令人厭惡或討人喜歡,皆由心造。此外,顯而易見的是,盡管一切皆是心的作用,但卻不是出於自主。一個咆哮的上司或許是心創造出來的觀感,但是我們似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打開或關閉心的作用。

  在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東西迫使我們產生那樣的觀感;那是銘印從潛意識進入意識層面的結果。

  顯然,無論一個咆哮的上司是否完全是自生的,或只是一個特定觀感所造成的結果,都不影響他存在的事實。我的意思是,他生氣了,他將要扣除我的假期獎金,無論他的憤怒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是我心中銘印成熟的結果,他都會扣除我的獎金。

  他是我的觀感的想法,確實有所助益,但卻無法改變當時的情況,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然而,在我決定如何面對咆哮的上司的時候,他是我的觀感的想法確實助益良多。也就是說,我問自己,我真的想要再看他大吼大叫嗎?因為,如果我同樣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回敬我的上司,那么我種下的銘印,將在未來迫使我再經曆相同的情境。

  只有種下一個迫使你面對咆哮上司的銘印,才能夠制造一個咆哮上司的觀感。而惟有頂撞上司,才能在心中種下面對咆哮上司的銘印。然而,這個原理跟經濟學有何關聯?

  擴展布施的層次

  如果銘印的理論是正確的(的確如此),那么如果我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拒絕用大吼大叫的方式響應上司,那么在理論上,我就能夠阻止類似的情境再度發生。

  然後在未來某一個時候,當老板走進辦公室的時候,我們兩個人——我和坐在我旁邊的人(記住,那個人很不喜歡我,看著我被老板斥責,他高興得很),都會覺得老板很可愛,很討人喜歡。

  如果你仔細思考,你就會豁然開朗:那個辦公室中的財富、快樂或福利,在沒有人犧牲,沒有人受到損害的情況下加倍了。我的快樂並非建立於同事的損失之上。

  此刻,我們擁有了雙倍的幸福快樂。同樣地,金錢也以相同的方式運作。

  當你布施之時,用雙手、用時間、用金錢幫助任何一個生命之時,你在心中種下了一個特殊的銘印;你的布施行為被意識記錄下來。你的意識總是開啟著,分分秒秒地記錄著你的一言一行。這個布施的銘印停留在潛意識,如同植物或樹木一般,不斷地蓄積力量,成長茁壯。待時機成熟,銘印進入意識層面,影響——甚至創造你對周圍世界的印象,甚至對自己的觀感。

  商業交易和商業決策如同一面空白的屏幕,無論它們是否發揮作用,無論它們是否獲致成功,諸如商場趨勢、聰明才智、冒險的程度等等外在因素都不是關鍵,過去的銘印迫使你對買賣交易或決策產生的觀感,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事實證明,外在因素不是決定交易或決策成功失敗的關鍵。

  例如,使用相同的策略,不一定都能過關斬將;或一些新產品炙手可熱,一些舊商品開始被淘汰。

  另外,為什么人們突然認為,畫家安迪·沃荷(AndyWarhol)繪著的漫畫書的一個場景具有非凡的價值?

  為什么任何一個孩子都可能塗鴉完成的畢加索的畫作,會成為無價之寶?

  為什么一些白癡歌曲或電視節目大紅大紫?

  而一些經過認真推敲,富有思想的歌曲或電視節目,甚至更白癡荒謬的歌曲或電視節目卻慘淡收場?

  這其中必有原因。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完全非我們所能想象。

  如果所有的理論是正確的,那么任何成功的冒險事業(不論是聰明的或愚蠢的投機冒險)以及創造巨額財富,都僅僅是善的銘印(善業)的結果。換句話說,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獲致財富,僅僅是因為他們在過去,種下了致富的銘印。而這種特殊的銘印,惟有透過布施的行為才得以種下。

  如我們所了解,這種布施始於,也應該始於一種有限的形式,例如,你先從你的公司或家庭著手,仔細地觀察他們的期望與需要而行的小善。

41節 財富之源,無限經濟(2)

然後,布施逐漸擴展到更大更廣的層次。

  例如,在財務方面,以公司的每一個部門為對象,給予更大量更實質的布施;你也可以貢獻你的時間,給予情感與專業的支持,提供各種意見來協助他人。當慷慨大度發揮到了極致,你將認真地把個人的及公司的所有財富、情感、專業資源以及能力,投注於一個完善周密的計劃,為你的家庭、公司、社區、甚至整個世界帶來幸福快樂,因為你已經有意識地把的范圍擴大,把所有的他們也包含在的范圍之內。基本上,你只是在照顧一個更大的罷了。

  切記,除非你投入時間去了解潛能與銘印的真實意義,否則自他交換的最後一個步驟是無法圓滿達成的,你也無法真正獲得本書所描述的、最終的財富與人生的成功。惟有了解潛能與銘印的真實意義,你才能真正地領會,布施可以創造無限財富的道理。也惟有到了那個時候,你才能真正地認清,必須超越目前極其有限的自我。

  種下無量的財富種子

  假設一個人了解了所有的理論,並且加以應用,獲致了金錢財富;假設這個人把所有的理論傳授給另一個人,後者加以應用之後,也因此致富。那么,他們兩人便如同我先前所描述的兩個人,並肩坐著,一起看著原本咆哮憤怒、如今卻異常美好的老板。於是,原本只有一個富翁,現在卻有了兩個富翁。

  由於財富是銘印的結果,由於本身是中性的、空白的或具有各種潛在可能的商業交易或商業決策突然獲致成功,那么我們可以說,新的財富的產生,不需要犧牲或損害原先存在的財富,也就是說,現在的財富是之前的財富的兩倍。假設現在那兩個富翁,把致富之道傳授給第三個人……嗯,你應該知道結果了。

  更深入地說,目前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貧窮的事實,證明了每一個人都能夠致富。換句話說,由於現在的財富是有限的,所以世間的財富可以是無限的。你可以揚棄分享有限資源的想法,你也可以棄絕貧窮的觀念。富有是一種觀感。這種觀感來自過去慷慨大度的銘印。因此,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財富。

  心,那個受到滿懷善意的雙親傳承下來的文明神話摧殘的心,對於所有眾生都有可能獲得綽綽有餘的財富的觀念感到畏怯。這種心態在過去的曆史上不曾有過,那么現在也不可能存在。我們曾經聽說這一論點。過去它不是真實的,現在也不會是真實的。

  小心,哥倫布,你會從地球的邊緣掉下去,因為地球是平的。鋼鐵絕不可能在天上飛翔或飄浮。全世界的每一個人不可能擁有相同的管道,接收由玻璃管線輸送,或從遠超過飛鳥能及的天際發送的全球信息。哥倫布是如何發現地球不是平的?鋼鐵如何在天上飛翔?全世界的人們如何接收相同的信息?難道這些發明沒有改變世界財富的絕對數量嗎?新的財富從何而來?你現在已經知道答案了。

  於此,我們再稍稍講述無限經濟的機制,然後你就可以把書本放下,親自嘗試書中的理論。如果你了解潛能與銘印的運作原理,那么創造新財富的過程將順暢多了。換句話說,你應該一再重複閱讀本書,直到你清楚地了解潛能與銘印一起運作的過程。有了這層認識之後,再行布施,即佛陀說不執著於事物的表象而布施的真實含意。古老的智能經典指出,你必須對這些理論具有深刻堅定的信心,你才能夠投注所有的時間與精力,親身實踐理論。古老的經典也指出,你親身研究理解這套理論,從邏輯的觀點,知道它確實可行,即是建立深刻堅定信心的惟一方法。

  你還記得什么是菩薩?答案很簡單,可能簡單得令你吃驚。菩薩就是任何經曆了自他交換修行法門的三步驟的人。它合情合理,不是嗎?

  一個沒有人我之別(即沒有分別心)的人,才是真正惟一能夠行布施,在心中種下銘印,於未來獲得大量財富的人。一個人若發現了人生最大的秘密——所有快樂的最大來源;一個人若發現,只為一個、一張嘴、一個肚皮工作,是在浪費人生、是極其無聊、大錯特錯的,那么他便擁有了真正慷慨布施的絕佳機會。

  把你自己的范圍擴大,把其他人一起納入范圍之內,然後照顧他們,是一種未經探索的、無盡的喜悅,你將發現其中樂趣橫生。如果潛能與銘印的理論是真實不虛的,那么照料他人的最佳方式,即是教導他們如何致富,如何享受財富,以及如何使財富充滿意義。

  如果你仔細思考,你將發現,以教導他人如何創造財富的方式來分享財富,是在心中種下獲得無量無邊財富種子的最殊勝深奧的方式。

  財富有各種形式,超乎我們的想象,如同我們走進一座花園,尋找一朵花,最後卻始料未及地滿載寶藏而歸。

  譯注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

  後記一帖金剛能斷之商業哲學

  如你所知道的,本書傳遞的許多知識,主要是數世紀以來,在西藏與印度的佛教寺院之中,由上師秘密口傳給弟子的智能。之所以由上師授予弟子,自有其原因。修持書中所有的法門,尤其是如何進行每周圓圈日,以及森林圓圈日的各種細節,若能夠經由一位上師的指導,將能夠獲得更好的修持成果。你需要有一位上師來審查你對修行法門的了解程度,你需要一位上師來監督你的修持進度;你需要一位上師細心敏銳地修正你的錯誤,如同不停地左右調整方向盤,使車子保持直線前進。

  事實上,我們目前有一個由商人組成、人數不斷成長的小團體,應用書中所描述的法門,以達成我們的目標。坦白地說,我們想要分享我們的知識,因為這是一種希望被分享的知識。如果書中描述的理論與知識屬實——安鼎國際鑽石公司從擁有5萬美元的貸款,擴展到每年超過一億美元銷售額的經驗,證明這套理論的確有效,那么越多的人了解這套理論的運作過程,就有越來越多的人享有繁榮昌盛。

  我們希望能夠傳授這套理論。我們成立了證悟商業機構” (EnlightenedBusinessInstitute,EBI),每一年在世界各地舉辦座談會。我們的總部位於曼哈頓。此外,我們也正在亞曆桑那州土桑市(Tucson)附近的一個美麗地點鑽石山”(DiamondMountain),興建EBI會議中心暨商業學校。你可以休假一個星期,或在周末前往土桑市,騎馬、打高爾夫球,或在山中徒步健行;你也可以學習如何運用特殊飲食與運動的技巧,保持身體的健康;最重要的是,服一帖濃縮的金剛能斷者之商業哲學。如果你想要取得座談會的信息,或參加會議中心舉辦的課程,請使用電子郵件或以下的地址與我們聯絡。我們希望能夠和你攜手合作。

  TheEnlightenedBusinessInstitute

  P.O.Box20373

  NewYork,NY10009

  E-mail:info@enlightenedbusiness.com

  我們的中國夥伴慧匠文化傳播

  2000 年,本書作者麥克爾·羅奇格西在美國創建了證悟商業機構(EBI),對商業人士傳授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本書的原則。2005,慧匠文化傳播和EBI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中國負責推廣EBI的商業智慧課程。慧匠文化傳播是EBI目前在美國境外唯一有授權講師的合作夥伴。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本書智慧的發源地。近年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部分在高速持續發展。所以EBI的首家國際戰略合作夥伴選擇在這個高速發展中的美麗國家是再合適不過了。慧匠文化傳播願意持續地和大家分享這一事業和人生經營的偉大智慧課程,以及其它即將陸續推出的相關精彩培訓課程——如同世界其它國家一樣,我們在中國也已成立了鑽石讀書會,以便更好地和大家分享這種鑽石一般的智慧,詳情請查詢慧匠文化傳播網站。

  中國:慧匠文化傳播www.witway.org

  電話:021-62834418(上海)0574-87256484(寧波)

  傳真:021-62823709

  E-mailinfo@hjchina.orgSkype

  IDhj_zhengfu,huang_jin

  美國:證悟商業機構EBIwww.enlightenedbusiness.com

  電話:001-360-357-4823

  傳真:001-360-357-6182

  E-mail:info@enlightenedbusiness.com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