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迷悟之間5 --人生加油站3
星雲法師
26/05/2018 07:01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慎言的重要
  
  人生,有人喜歡饒舌,但也有人習慣於慎言。饒舌的人常常會吃虧;慎言的人,比較不容易受到傷害。
  
  語言,有嘮叨,有危言,有狡辯,有貧嘴,有妄言,有綺語,有惡口,有胡說,有冷語,有爭議。語言容易犯的毛病何其多,所以不得不慎言。
  
  有人把語言形容成刀劍一樣,因此愈顯得慎言的重要。孔子是一個非常慎言的人,他待人誠懇恭謙,看起來好像不擅言辭,但在公開場合裏,他說話又非常的能言善辯。所以,孔子一直在陳說一個道理:「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說話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就能到處通行無礙;如果說話無理,即使是在家鄉本土,也是寸步難行。
  
  范睢在衛國見到秦王,儘管秦王求教再三,他都沈默不語;諸葛亮在荊州,劉琦也是多所請教,諸葛亮同樣再三不肯說。最後到了偏僻的一座閣樓上,去了樓梯,范睢和諸葛亮才分別對秦王和劉琦指示今後方向,所以歷史上的「去梯言」,就表示慎言的意思。
  
  現代的人喜歡信口雌黃,好談論是非,說三道四,大放厥辭,謬發議論,有時候危言聳聽、標新立異、故弄玄虛、輕口薄言、冷語冰人;說話如劍,到處製造口業,所以讓人感到世間上,唯啞巴是最慎言的人,也是最不造作口業的人。
  
  東晉時代的王獻之,一日偕同二個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訪東晉當代名人謝安。徽之、操之二人放言高論,目空四海,唯獻之三言二語,不肯多說。三人告辭以後,有人問謝安,王家三兄弟誰優誰劣?謝安淡淡說道:慎言最好!
  
  現在政府的官員裏面,誰會做官,誰不會做官?當然要從多方面去考察,但是真正會做官的人,必定慎言!像西元二千年台灣總統選舉時,有些總統候選人的幕僚人員都出來振振有辭,說東道西,因為他們不慎言,反而害了他們的主子。
  
  在佛教裏,禪門的大師們常常是一言不發,如維摩居士在不二法門的辯論會上,他不發一言,使文殊菩薩大為折服,稱讚老維摩是「一默一聲雷」,這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但佛陀卻自謙的說:「我沒有說過一個字」!
  
  類似慎言如此,「沈默是金」,誠信然也!《人間福報》2001514


放下與拿開
  
  有人說,心上有一塊石頭,你可以把它拿開,不拿開,壓力太重了!
  
  有人說,面前有一塊石頭,你要把它搬走,不搬走,不好向前!有人說,院子裏有一塊石頭,你要把它放好,不放好,不好看!
  
  心上的石頭是什麼?憂愁、苦惱、悲傷、怨恨、煩悶、罣礙;尤其一股委屈之氣,比石頭更加嚴重!不把這許多東西放下,心上壓力太重了,日子實在不好過!
  
  有時候,一個人成為我們心上的石頭,有時候,一件事成為我們心上的石頭;金錢、房屋、土地、物品,都會成為我們心上的石頭。石頭不放下,日子總是不好過。
  
  想想我們一個人,也真是很有承擔力,心上的煩惱就不知道有幾千幾萬斤重!還有人情、經濟、生活的壓力,都不容易承受,尤其是非人我、得失好壞,這許多的石頭,一直壓在心上,難怪現代人都要學習疏解壓力,就是要想放下心上的一塊石頭。
  
  豈但是心上的石頭難以放下,面前的石頭更是難以搬開。什麼是面前的石頭呢?公家的一個政策、團體的一個計劃、他人批評的一句言論、不同人事的一個主張,甚至紛至沓來的指責、批評、教訓、毀謗,都是不容易拿開的石頭喔!
  
  心內的石頭、心外的石頭,一定要靠自己拿開,靠別人幫忙是不可能的。別人的勸解、安慰、鼓勵,也只是一時的,別人今天幫你挪開了心上的石頭,你明天、後日,還是會再有新的石頭推積起來。
  
  新的石頭有時候不是別人搬來的,而是自己找來的。所以,無論是放下石頭,還是拿開石頭,最重要的是「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好是學習佛法,用戒定慧搬開你心上的石頭,用八正道化解你心上的石頭。如果是心外、面前的石頭,你可以用智慧、慈悲、結緣,改變外在的石頭;外在的石頭獲得了你自我的改變,那麼石頭也就不成其為石頭了!
  
  佛說「放下,就會自在」;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當然就會度一切苦厄,當然就能自在了!《人間福報》2001515


 朋友的種類
  
  人生得一知音,死而無憾!可見朋友的重要。
  
  但是,朋友也有好多種類,有忠友、難友、信友、諍友,還有摯友、善友、密友、畏友。另外,互相以學問切磋的,稱為學友;在道上相互提攜勉勵的,稱為道友;經常受其指教助益的,稱為益友。也有的是共同參加集會的,可以稱為會友;共同結派成黨的,叫做黨友。
  
  朋友要肯指正錯誤、患難與共,才是真正的朋友。但是,世間上也有的人交友反受其累,比方說損友、惡友、利友,這些酒肉之交、狐群狗黨,有時趨炎附勢, 有時攀龍附鳳,見利忘義,就如《經》說的「有友如華」:當你得意的時候,他把你戴在頭上;當你失敗的時候,他就棄你如敝屣。
  
  朋友的種類,形形色色,不勝枚舉。也有的朋友如蠅逐臭、如蟻附羶,所謂利害相交,吃喝玩樂,這就不能成為益友、好友了。也有的朋友,一生蒙受其益,靠友成功。這種朋友如兄如弟,彼此肝膽相照、推心置腹,遇事開誠布公,坦誠以對,這種朋友相交一生,彼此互助。
  
  人的一生,在二十歲以前比較容易得到患難至交;三十歲以後,因為相互猜忌、利害衝突,因此難以結交到生死不渝的朋友。
  
  古人交友,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實,淡如水不見得是好,甜如蜜也不一定不好。朋友之交,重要的是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切磋、相互原諒。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如果交到一個朋友,錙銖必較、重利輕義,則友誼必定不能長久。
  
  有人說,朋友是「物以類聚」,但世間上也有例外,如貓如狗為友、鼠和貓為友、獅和虎為友、烏和鵲為友,可見不同的種類也能成為朋友。
  
  三國時代的劉備,對朋友的看重更甚於妻子,他曾說: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可以補,手足斷不能合。可見其對朋友的重視。

  朋友,最好不要共金錢往來,彼此只在道義上結交、在知識上結交。朋友必須要有共識,才能深交;然而對於思想不同的人,只要其德可取,也應該異中求同。 尤其,與朋友交,一開始就要想到自我吃虧,不要凡事只想佔對方的便宜,如此相交,友誼才能永固。《人間福報》2001516


 搶功
  
  自古以來,世界上發生了多少的戰爭,也成就了多少的將帥人才。在這些時勢造英雄的人物當中,有許多爭功希寵的人,歷史書上的記載,真是昭昭在人耳目!即使是到了現代,軍事上謊報軍情,爭功造勢的人,仍然多不勝數!
  
  現在的民主時代,所有民選首長,任期都只有數年而已。經常聽到有人說:這條路是某某市長建的、那座橋是某某縣長造的,以此向選民邀功,以表其功在全民。
  
  其實,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條路、一座橋,國家多少的資源、人民多少的辛苦,那裏是首長個人的作為?
  
  曹操兵敗赤壁,張飛虜獲了多少的車輛馬匹,趙子龍也攔截了多少的俘虜,關雲長卻說:我一點戰功也沒有,反而放走了曹孟德。
  
  但是,在劉玄德的心目當中,建立第一戰功的人,不是張飛,也不是趙子龍,而是關雲長,因為他代替劉備和自己報答了當年受曹操收留的情義,今後可以不必再顧忌人情,正可好好放手一搏,所以劉玄德認為真正有功的人,是關雲長。可見真正的功,不但要實在,有時施恩於人,也是戰功。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民間爭著救災,但是也爭著搶功。尤其,有一些慈善團體,當別人在忙著救濟,他卻在一旁忙著懸掛橫標供記者照相;當別人在那裏忙著搶救傷患,他也在一旁忙著記錄,當成是他們所做!
  
  例如,有聞一些宗教團體,到災區大量烹煮飯菜,但是另一個宗教團體卻以他們的碗盤盛裝熱食,供給災民食用;結果大家一再感謝眼前施飯施粥的人,卻不知道後面真正供應飯菜的人是誰?搶功盛行,連在宗教團體裏,也有如此作風,令人不勝噓唏!同時也不免感慨:世間真相,真難料矣!
  
  現在是個功利社會,爭功爭勝,總是難免。不過也要能做到「不必爭人之光榮,不必搶人之功勞」,這是做人的基本修養。
  
  總之,穿起制服,在災區走動的,未必有苦勞貢獻;照相拍電視,用別人救濟品豎立自己的布條,偽善造假,失去為善的意義。
  
  宗教負有改善社會之責,去假存真,盍信乎來!《人間福報》2001517


 人生山水畫
  
  人生像什麼?人生就像一幅山水畫!
  
  所謂山水畫,有濃淡、深淺、遠近、高低、起伏、明暗等種種的色調與伏筆;透過色彩濃淡的鋪陳,才能顯得出山水畫的意境:有時千山萬水,層巒疊翠;有時風強雨急,枯枝敗葉,這不都像是人生的寫照嗎?
  
  一幅山水畫,有時候看去:春暖花開,萬紫千紅;畫中鳥語花香,鶯飛草長的美感,躍然紙上。讓人看了這一幅山水畫,意氣飛揚,歡欣鼓舞,這樣的人生,美不勝收!
  
  但也有的山水畫,景緻疏淡,荒煙蔓草,小屋炊煙,雞鴨數隻,顯得家貧無物。好一幕平淡蕭颯的景象,這也意味著一些升斗小民,村夫百姓,不勝負荷的人生。
  
  山水畫裏,有時候看去:懸崖絕壁,千山萬壑,山峰高聳,插入雲霄,猶如人生身居高位,達於顛峰,卻又不免令人興起高處不勝寒的唏噓!也有的山水畫裏,峭壁小徑,前途無路,就好像人生的艱辛,找不到出路。
  
  有時,山光雲影,水天一色,雲淡風輕,碧波萬頃,浩浩蕩蕩,又感到人生的前途遠大,還是可以奮發飛揚,勇往前進。
  
  有的時候,山水畫裏,枝葉扶疏,茅屋數椽,老圃黃花,秋山紅葉,又像隱士,逍遙自在的安渡人生!
  
  有的山水畫,環山抱水,波光粼粼,金碧耀眼,就像是浮宦世家,豪門貴府,好一幅氣象萬千,氣勢磅礡的豪邁景象。
  
  人生,有的人生來一路順暢,就像色彩鮮明的山水畫;也有的人生不逢時,一生當中,這裏挫折,那裏阻撓,就像山水畫裏的「山窮水盡」。但是,有的人雖然 遇到橫逆阻絕,但卻越發激勵鬥志,他相信人生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所以山水畫裏,雖是高山峻嶺,坎坷崎嶇,他也能翻越飛騰,勇猛前進。
  
  人生,生活在山水之間,有的時候感到水送山迎,天地有情;有時候高山阻斷去路,水波茫茫,不知前途何在?
  
  一幅山水畫,是藝術家的傑作!畫中的佈局,是近是遠?是山是水?是曲折是平直?都在於我們自己的執筆。我們如何來彩繪我們人生的山水畫呢?就看各人的人生取向而定了!《人間福報》2001518


 流行文化
  
  人都喜歡追趕時髦,喜歡隨著流行的風潮走;因為現代人心中只知追求外在的時尚生活,都是一窩蜂的跟隨流行,很少去思考是非得失,所以大都缺乏思考的能力,即使是依照行事,跟隨流行,但總讓人覺得庸俗、膚淺。
  
  一條牛仔褲,風靡了全世界的男女青少年;一支手提電話,成為現在每一個人的隨身配備。不能得到,有人用偷,有人用搶;好像不穿牛仔褲,就失去了現代人的姿態,不用手提電話,就失去了他的身份一樣。
  
  法國的時裝專家,為了全世界的貴族婦女,絞盡腦汁,不斷的推陳出新,製造各種流行的服裝。各國的汽車製造業者,為了迎合年輕人的追求新奇、追求速度感,也在別出心裁,不斷的推出各種款式新穎的拉風跑車。然而,高速公路上,因此造成了多少的車禍,甚至多少人因此成了車輪下的游魂!
  
  現在的社會,還流行健康食品、瘦身減肥、水療治病。甚至不少年輕人迷上網路交友、網上購物、電子郵件、個人網頁等,也有人以收集凱蒂貓、皮卡丘、趴趴熊等玩偶為時髦。
  
  現代人追求時髦,並非不可,但是如果忘記了正當的目的,失去了自我的特色,只是一味的追逐流行,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我們看,古代的聖賢君子,他們不肯媚俗,不肯隨世浮沉,只一心一意的充實自我,表現自我的特色,最後反能留名青史。例如,姜太公垂釣於渭水,他不去攀附權貴,最後為文王發現,成為最早的政治家;諸葛亮高臥隆中,不求聞達於諸侯,最後仍受劉備的「三顧茅廬」,而於隆中為劉備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也有很多的文人舉子,他們受佛教思想的薰習,不尚物欲,不受世累,像蘇東坡貶官海南島,他仍能怡然自適;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享受田園之樂。這都是不隨世浮沈,不隨俗流行的最好模範。
  
  流行文化,這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是現代人心的崇尚。但是,一個規矩的人,要先務本,本立則道生,何必要跟隨膚淺的人去追逐流行呢?《人間福報》2001519


最好的選擇
  
  世間上的事,有的可以選擇,有的由不得你選擇。例如,父母,你沒有辦法選擇;兄弟姊妹,你也沒有辦法選擇。生而是男是女,不是你能選擇的;容貌的美醜,身材的高矮,也由不得你作選擇。
  
  你能選擇的,是後天的人生前途。你可以選擇慈善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作惡的人生;你可以選擇積極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消極的人生;你可以選擇利人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自私的人生;你可以選擇知識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愚昧的人生。以上這些,都是你可以選擇的!
  
  不過,有時候雖然有心向上、向前、向好,但由不得你自己,事與願違。你有心為善,但力不從心;你有心向上,但沒有餘力。當然,有許多的罪業,也並不是 大家有心違反;例如牢獄裏的罪犯,也不是自己有心要關進去的。有的人,因為意志不堅,被不好的因緣所牽引;有的人,智慧不夠,是非認識不清,因而誤入歧 途。所以,有一些事情實在是由不得你的選擇。
  
  例如,貧富之間,你當然希望選擇榮華富貴,不喜歡選擇貧窮下賤,但有時候因為過去的業力因緣,也由不得你決定;有時候富商巨賈,一呼百諾,你當然希望人生如此,而不希望選擇失業貧窮的人生,但有時候時勢因緣,也由不得你呀!
  
  有的人,風度翩翩、莊嚴美貌、聰明才智、大方靈巧,你也想,若能擁有這些,多好!這一切好像也都是由命運注定的,由不得你想要就有。
  
  有的人,要聰明,未必有聰明;要愛情,未必有愛情,要金錢,未必能發財;想要一點因緣,偏偏就少了因緣。現在的不能如我所願,這都是由於過去往昔的因緣不具備,但是對未來的因緣,只要我現在播種、結緣、造作,我就可以選擇我未來人生的需要!
  
  我現在可以選擇有道德的人生,可以選擇有慈悲的人生,可以選擇服務的人生,可以選擇奉獻的人生。信仰、勤儉、布施、知足、精勤、慚愧等,都是我的選 擇;你有了這許多的選擇,雖然一時不能全都如願,但是一旦因緣際會,你又何愁你的選擇不能稱心滿意呢?《人間福報》2001520


養生與養性
  
  中國的士大夫非常重視養生,不但注重養生,而且注重養性。
  
  說到養生,平常要進補。此外,有的要休假,有的要旅行,有的重視康樂活動,有的甚至退休,都是為了養生。其實,現代人養生,可以運動,可以勞作,可以注意飲食,可以和大自然結合在一起。
  
  在佛教裏,也提到養生。養生之道,生活作息要有時,每日飲食要節制,朝夕作息要正常;時時心中要有正念、正思惟,減少欲望,少貪少瞋,少嫉少惱,這都是養生之道。當然,也有人用禮拜、用禪坐、用經行,乃至用蒔花植草、出坡作務,做為養生之道。
  
  養生之外,還要養性、養心;心性是人體所依的根本,你不把心性養正、養善、養好,根本不立,所謂「體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人生修養心性,在儒家講「吾善養浩然正氣」;在佛教講,豈但養生、養性,最主要的,是要明心見性。而在未達到明心見性之前,心性要柔和,心性要廣大,心性要安然,心性要平和!如果心性閉塞,心性強硬,心性執著,心性迷闇,如此要想明心見性,可就難矣也!
  
  吾人的心性如水,水明如鏡、水淨如天;但因無明業風,使心性之水掀起了濤天波浪,所以修心養性,就是要把心性導之於溝、導之於渠、導之於平,否則容易氾濫成災。
  
  吾人的心性如水,水性下流;人,學壞很容易,學好,則如水往上流,十分艱難,所以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養生是為了健康,養性是為了完成人格。但是,養生不是為了強壯身體,好勇鬥狠;修養心性也不是自我閉塞,不管國家大事。所以,一個人平常不重視自己的修養,不能養成志願、養成勇氣、養成力量、養成明理,則很容易就會成為下流。
  
  自古以來,多少學問家,都希望以教育來養生、養性;許多的宗教家,也都以自我克制、擴大愛人,以表達自己養性的功夫。
  
  廬山慧遠,三十年足不出廬山,以養性的功夫受人尊敬;達摩祖師九年面壁,也是修心養性,先用禪定養成克己的功夫。佛陀的弟子,隨佛出家後,各自在山林水邊,崖穴洞窟,修練養性的功夫;中國的禪者,像雪竇禪師等人,在古寺叢林裏陸沉多年,總希望能把養性的功夫做好,而能將來龍天推出,可以福利大眾,普利人天。
  
  養生,是形可立;養性,是心完成。有形有神,形神俱全,還怕自己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嗎?《人間福報》2001521


教育的愛與嚴
  
  教育應有無限的方便!有的老師以嚴格為教育的手段,有的老師則以慈愛作為教育的方便。
  
  佛教,就是教育。當你初進寺院的大門,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會以笑容愛心來迎接你;當你進入山門,有一位手執金剛降魔杵的韋馱天將,可能也會以嚴為 力來折服你。其實,真正進入了寺院的中心,大雄寶殿裏的佛菩薩,有愛的鼓勵,也有力的折服;恩威並濟、寬嚴並施,這就是中道的教育了。
  
  在一個家庭裏,父親教育子女,大都採取嚴厲的手段,而母親則是以慈愛為鼓勵。光是嚴厲的責備,兒女不服;光是愛的鼓勵,兒女不怕。所以,真正的教育, 有時要以力的折服,有時也要有愛的撫慰。正如《禪林寶訓》說:「煦之嫗之,春夏之所以成長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
  
  我國的社會,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往往忽略了教育要雙管齊下;愛和力,嚴與慈,失之以偏,因此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佛教裏,喜以捉弄人為樂的羅羅,在佛陀嚴與愛的攝受下,終於成為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優婆離因其為首陀羅出身,自卑感重,經過佛陀給予許多的慈愛 鼓勵,終於成為持戒第一的弟子。為佛陀殉難的目犍連,佛陀不僅對他關照有加,甚至連他的母親,佛陀都慈愛的關懷,給予濟度;阿難尊者幾十年的侍者生涯,佛 陀的教導、愛護,因此成其為多聞第一的弟子。
  
  在禪堂裏,出了一個小偷,禪者大眾請堂主依戒規加以遷單驅逐。堂主點頭示意說好,但卻一直沒有採取行動。過了一段時日,小偷又再繼續偷盜,竊取他物, 大眾禪者又再向堂主訴願,請堂主立即將其開除。堂主一樣示意說好,但是仍然沒有行動,而小偷也依舊惡習難改,又再重施故技。大眾終於群起抗議,聲言如果不 將小偷遷單,大眾將集體離開。堂主和言悅色的告訴大眾:「你們大家想要離開的,儘可以離開,但是你們指責的小偷不能離開。」俄頃,堂主又說:「你們各位都 是健全的人,你們離開了,不管走到那裏,都可以安身立命;但是此一小偷,他心志不全,如果連禪堂都不能接受他,社會如何能容納他呢?」禪者大眾聞言,皆受 感動;小偷也心生悔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為一個真正的禪者。
  
  堂主的作風,正是嚴與愛的最佳教育!《人間福報》2001522


進退之間
  
  學開汽車,只知前進,不是高手;要會倒車,才更高明。學開輪船,不能一直前行;有時轉彎、倒退,更為重要。
  
  做人,不是一意的猛衝,走向前去;所謂進退之間,是人生應有的修養哲學。
  
  你只知道向前,碰壁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你只知道退後,後面有個懸崖、陷坑,你怎麼辦呢?所以,做人要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進退如儀,才是合理的人生。
  
  我們鼓勵一個人,要勇猛的向前,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人生的前面只有半個世界,你回過頭來,後面還有半個世界,所以不必認為前進一定是好的,也不要認為後退就一定不好。
  
  人的一生,應該要能進能退,進退自如。一場戰爭,勝利的時候,衝鋒陷陣,勇往向前,固然重要;敗軍之際,周折迂迴,轉進後退,如果沒有大將之風,不擅指揮,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勝戰易打,敗退艱難;因此,人要能擅於前進,也要能懂得後退。
  
  語云:大丈夫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不能向前的時候,你硬是向前,則前途多乖,前途危險;不應該後退的時候你一直後退,退到無路可退的時候,你又怎麼辦呢?所以,《百喻經》中「不退一步」的譬喻,實在可以做為我們在進退之間,重新估定一個立場。
  
  向前進,是吾人的責任;往後退,也是吾人的責任。破冰之旅,冒險前進,而你不進,則何能到達目標呢?要你退守最後防線,以保安全,而你不退,則又如何善後呢?
  
  所以,進退之間,就是要吾人在社會上,不管任何時候,都要能進能退。我們在功名富貴場中,要「能進則進,能退則退」;我們在朋友、感情、金錢之中,也要「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甚至在親族、父母、人事之中,也要能「應進則進,應退則退」。
  
  一部機器性能好的時候,就能進退自如;一個人能夠通情達理,自然也會進退有序。進退之間,你是不是都能把握得宜呢?《人間福報》2001523


失敗的原因
  
  《佛光菜根譚》說: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
  
  人的一生,成敗不定;成的時候慶賀歡喜,敗的時候自怨自艾。其實,成敗的關鍵,應該都是有因可循的。
  
  失敗的原因很多。有的人說,驕者必敗,歷史上氣蓋山河的楚霸王,不就是因為驕橫而失敗的嗎?有人說私欲必敗,王莽篡位,曹操竊國,雖然得逞一時,最後都難免受到史筆的誅伐。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果沒有以國為國,以民為民,只圖一己之私利,最後也都難免亡國以終。例如昏庸無能的後漢獻帝、桓帝,西蜀的劉禪;再如荒淫無度的商朝紂王、隋朝煬帝等,不都是最好的明證嗎?
  
  有的人不擅領導,如崇禎皇帝雖然至死仍說「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但他就是沒有反省自己領導無方、用人不當;有的政策錯誤,如梁武帝的「時而佛教,時而道士;時而出家,時而做皇帝」,這都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綜觀國際的歷史,美國華盛頓立國無私,所以後來付之於民主,成為美國開國之父;反之,尼克森因水門案而丟失了總統的寶座,可見歷史上的領導人,凡得罪於民,或貪污舞弊,就需要下台。
  
  法國的拿破崙,雖然雄心萬丈,想要征服歐洲,最後卻慘遭「滑鐵盧」之敗,可見好勇急進,必定不能成功。
  
  唐朝的楊國忠,擅長迎合上意,吹牛拍馬,導致「安史之亂」;明朝的魏忠賢,陰狠狡黠,玩弄權勢,引來「黨錮之爭」,可見國有小人,豈能不滅?
  
  阿富汗、克什米爾一帶的絲路佛教藝術,數度遭受異教徒的破壞,佛教因為太過自我和平,致使無力護教,可見和平也是要有實力,沒有大勇大雄力,失去降魔的精神,就無法獲致和平的勝利。
  
  一個能幹的人,小事他也能做成大事;一個不能幹的人,大事也會做得一敗塗地,潦倒以終。失敗的原因,一人主義、孤家寡人,不懂集體創作,不懂集體領導,剛愎自用,家族私有,愚癡執著,樹敵而不廣結善緣,這都是值得吾人自我警惕的失敗的原因喔!
  
  《人間福報》2001524


人權與生權
  
  人類的文明進展,從上古時代的神權進化到今日的民權時代,現在舉世都在提倡人權。其中尤以美國一直在抗議中國大陸不講人權,所以要給予很多的限制,例如進出口不給予優惠、不准許參加部份的世界組織等,以示懲罰。
  
  台灣在多年前,所謂的「白色恐怖」時代,也不講究人權,人民的生死,操縱在一些政治人物手中。由於一些泯滅良知的幹部,一意曲承主管的意思,造成許多的冤獄。沒有人權的社會,讓人民似乎又回到了古代見不得天日的黑暗時代一樣,痛苦不堪。
  
  現在時代不同了,人權抬頭了,要求人權的呼聲響遍了世界,想要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獨裁者,已經禁不起輿論的制裁了。中國的儒家,其實早就提出「順民者昌,逆民則亡」;又說,「天地人」三才必定有同等的權威。上天,人人敬畏;大地,人人愛護;人類,應該普遍受到尊重。歧視民權,就是與時代思想的潮流相背離,必然無法立足於這個時代,更不能長久存在。
  
  當人權有了,進一步更要注重生權。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對於現在人類殘殺生靈,不尊重生命,其實也如上古時代的暴君一樣,世道仍然是不公的啊!
  
  現在講究生權,最先進的就是美國。雞鴨倒提,要罰款;牛馬拉車過重,主人要受法律制裁。在野生動物園區,人的行走,要讓野生動物先行。尤其現在世界的環保組織,對於生態的保護,更加有了長足的進步,如果販賣走私象牙、犀牛角、虎鞭、熊膽,都要判刑,真為天下的蒼生慶幸。
  
  但是,還有一些落後的地區,大量的屠殺稀有動物,如撒網補鳥,電毒游魚,冬天吃香肉(狗肉),甚至大街小巷公然的掛出生吃活魚等,種種殘忍的手段、殘忍的行為,不知道這許多痛苦如果加諸在自己身上,是如何感受?
  
  語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現在民權進步了,我們希望生權也跟著提昇。阿彌陀佛!《人間福報》2001525


難忍能忍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瞋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佛陀說:「不能忍受譏諷毀謗,如飲甘露者,不能名為有力大人。」平時,一個人忍寒忍熱容易,忍饑忍餓也不算困難;甚至忍貧忍窮、忍譏忍謗,都還容易做到,但是要忍一口氣,就不是人人所能忍得了的了。
  
  法院裏,每天許多上訴告狀的人,並不完全是為了財利,很多人只是為了要出一口氣,所以要到法院裏去賭個輸贏。其實,人生的氣惱當然難忍,然而正因為難忍,所以才更要忍,如果容易忍,還要你來忍嗎?
  
  布袋和尚說:「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任他自乾了;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忍,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忍,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須菩提尊者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你叫他坐,他就不站;你要他立,他就絕對不坐,這不是懦弱,這是忍的力量。《金剛經》中,佛陀說他自己作忍辱仙人的 時候,被歌利王誣陷、割截身體,他都不生氣,他所表現的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功夫。所以,成佛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要福慧俱全,這就是佛陀 的「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相好從那裏來呢?都是從忍中修來的啊!
  
  忍,不是懦弱,不是無用;忍,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慈悲,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藝術。忍之一字,是接受,是擔當,是負責,是處理,是化解,是承擔的意 思。正如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忍的大勇大 力。
  
  「忍字頭上一把刀」;一般人在受了欺侮、冤屈的時候,往往痛哭流淚、暴跳如雷。但是,哭過了,跳過了,也就沒有力量了。假如能忍住眼淚,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鎮定,這才是涵養力量,這就是忍的功夫了。
  
  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我們要透過生命的力量,發揮「生忍」;我們要用佛法的慈悲喜捨、般若智慧,實踐「法忍」;我們要能如如不動、不生不滅,完成「無生法忍」。
  
  世間上,洪水暴風,槍砲子彈,都不是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忍喔!
  
  《人間福報》2001526


正信與迷信
  
  人,是一個有信仰的動物。說到信仰,就有正信與迷信之別。
  
  每一個有信仰的人,都不承認自己所信的是迷信,他認為他的信仰是絕對正確的,不然他怎麼會信仰呢?其實,正信、迷信,由不得你自己認知,因為正信有正信的條件。
  
  正信的條件是:
  
  第一、你所信仰的對象有歷史事實根據嗎?
  
  第二、你所信仰的對象有道德慈悲嗎?
  
  第三、你所信仰的對象有能力救苦救難嗎?
  
  第四、你所信仰的對象人格能淨化嗎?
  
  合乎這許多條件,你就能信仰,就是正信;否則你不懂、你不知、你不明,那就是迷信。
  
  當然,迷信也不是絕對不好,迷信得對的,只是因為不懂,還並無太大的傷害。例如,我要為國犧牲,你就必須要迷信,如果不迷信,你為什麼要為國家犧牲呢?你為了什麼主義,你就必須要迷信,如果你不迷信,為什麼要為主義犧牲呢?為感情,你就要對感情迷信,如果你對感情不迷信,你為什麼要為感情犧牲呢?為責任,你就要對責任迷信,否則你怎麼肯為責任犧牲呢?
  
  迷信不要緊,就怕邪信!你寧可以不信,但不能邪信!佛教就是一個驅邪顯正的宗教,你不信因果,就是邪見,你有斷滅見,就是邪見;乃至我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都是邪見。
  
  現在有一些學佛人士,感情用事,相信「即生成佛」、「百日升天」,相信怪異神奇,相信活佛真人;沒有經過道德、智慧、慈悲、正直去評判的,在信仰途中,總容易走錯了路。假如我們能小心,不要被邪見所騙,不要被迷信所迷,就得要正信。
  
  所謂正信:
  
  第一、要相信善惡因果必定有報應。
  
  第二、要相信世間絕對有聖賢好壞。
  
  第三、要相信人生必定有過去、現在、未來。
  
  第四、要相信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
  
  佛教,你可以不相信佛祖,但你不可以不相信這些道理喔!《人間福報》2001527


藉口之害
  
  人,有一個習慣,遇到一些疏忽的事情,總想找藉口為自己說個理由,彌補過失。例如,約會遲到,遲到就應該表示抱歉,但是 他總要說出多少理由。例如:我要出門的時候,正好來了一通電話;今天路上塞車嚴重;今天下雨;臨出門時,忽然有個朋友來找我……;總覺得我遲到,你不能怪 我,要怪就要怪電話、怪塞車、怪下雨、怪朋友;我是沒有錯的,這就是藉口。
  
  多時沒有回信,也有很多藉口:近來很忙;才剛遠行回來;家中正好沒有信紙;早就想回信了,就是因為身體不好……!寫一封信,有那麼困難嗎?
  
  不管任何事,總是要找個藉口,表示自己有理由,我沒有錯。甚至小兒小女說話傷害了別人,父母就找個藉口,說孩子太小了,請不要計較。家犬咬人,他說近來狗子的性情變壞了;狗子性情變壞,好像理由充足,但他就是沒有想到,家犬應該把牠鍊起來。
  
  人,總有很多藉口。得罪了別人,他有很多的藉口;做錯了事情,也用很多的藉口;傷害了別人,還是有很多的藉口。藉口!藉口!難道就能彌補自己的過失嗎?做人處事,實在不應該以各種藉口來唐塞;人,應該要實事求是,才能比較為人所欣賞。
  
  秦始皇,藉口喜歡玉璧,不肯償還趙國的土地,幸經藺相如以死相抗,才得以完璧歸趙;東吳藉口要找劉備和親,欲加傷害,幸虧孔明拆穿奸謀,才得以救了劉備一命。
  
  維摩居士藉口老病,邀約諸大菩薩前來議論,較量修行的高低;蓮花色女,藉口先去迎接忉利天宮回來的佛陀,幸而佛陀知道,須菩提「觀空」才是第一個迎接佛陀的人,故而未讓蓮花色女的好勝得逞。
  
  藉口!藉口!喜歡找藉口的人,遇事總有百千種藉口。藉口如果是善意的,未可厚非;如果是唐塞的藉口,也還罷了;怕就怕一些藉口陷人於不義,甚至有的藉口讓人失去財物、藉口挑釁是非、藉口破壞他人好事,如此藉口,就不是正人君子所當為了!
  
  《人間福報》2001528


十字路口
  
  人生,經常走在十字路口;東南西北、西北東南,你要往那裏走呢?如果說,人生的十字路口,東面是善,西面是惡;你是向東走呢?是向西行呢?如果南面是義,北面是利,你是向南而行呢?還是向北走去呢?
  
  《大乘起信論》有謂「一心開二門」:心真如門、心生滅門;一是天堂佛道,一是人間惡行,你心中的傾向,是往那一邊去呢?
  
  吾人在每日的生活之中,經常徘徊在十字路口。求職換工作時,我是選擇工商呢?還是選擇文教呢?多年的情侶,忽然出現了新歡,我是愛這個呢?我是愛那個呢?甚至要選民意代表,我是選立法委員好呢?還是縣市長好呢?選民投票,我是應該選張三呢?還是該投李四一票呢?各種的對象好像都好,我很難從中做一選擇,這就如走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定,找不到方向。
  
  有些人,對人生的規劃當然有許多的理想。在各種規劃中,是非得失,善惡好壞,在我心中不停的天人交戰,總難決定。但是,人生十字路口的徬徨,如果沒有智慧來辨識,一旦走錯了方向,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歷史上,過去歷朝歷代,有的官兵要落草為寇,有的山林盜賊要歸順朝廷,當他們徘徊在抉擇之間的時候,除了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尤其要有分別好壞、抉擇是非的智慧。自古的大臣,是忠是奸,例如清朝乾隆皇帝的宰相劉羅鍋,死忠是他的選擇;另一弄臣和珅,奸滑也是他的抉擇,所以一念的選擇,差之毫釐,但對人的一生,甚至對整個歷史的影響,可就謬之千里了。
  
  每年大專聯考時,許多考生也都面臨了十字路口的選擇,是選文科呢?是選理科呢?還是選工科好呢?是依自己的興趣來決定呢?還是就未來的出路來考量呢?走在十字路口,常常令人進退兩難。
  
  佛教裏,丹霞禪師當初本來是要上京城考狀元,但是經過一座寺院,他終於覺悟「考官不如選佛」,因此選擇歸佛為生;現實生活裏,也有的人懸崖勒馬,浪子回頭,終於沒有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
  
  人的一生,有許多的十字路口,我們每一個人走到十字路口時,我們的選擇是善是惡?是義是利?這就要看聰明的人兒,你自己的選擇了。《人間福報》2001529


留下什麼?
  
  父母早晨外出上班,為子女留下什麼樣的午餐?醫師晚上下班,留下的病人,給了他什麼樣的照護?家人移民海外,留下一些什麼給親友?長輩辭世,留給子孫什麼遺物?
  
  有的人,要靠祖先和他人的遺留,自己來延續著過幸福的日子;有的人,靠自己奮鬥開發來追尋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遠祖,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萬有文庫、四庫全書、廿四史、春秋五經、列國誌、資治通鑑、經律論三藏十二部,甚至禪門的公案、歷代聖賢的開示等, 都是不朽的遺產。此外,開墾農田,種植山林,河流隧道,廣路小徑,都給予後人無比的方便。尤其山區的石刻,偉大的建築,悠久的文化,豐富了我們的人生,豐 富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智能。
  
  前人留給我們豐富的資產,我們留了一些什麼東西給後人呢?儒家說,人應該要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留給人間;基督教說,把愛留給世間;佛教說,要把慈悲、解脫分享給大眾!
  
  「給」,對現世的世間有重大的貢獻;「留」,對未來的人間有重大的意義。我們不但要為現在施給,更要為未來留下一些什麼?
  
  我們應該要把歷史留在人間,我們要把信仰留在人間,我們要把慈悲留在人間,我們要把貢獻留在人間,我們要把智慧留在人間。
  
  我們不是來人間消費的,我們不是來人間享受的;我們要增添人間的彩色,我們要增添人間的動力,我們要增添人間的歡喜,我們要增添人間的文化。
  
  男女結合,留下了兒女做為傳承;教師琅琅的書聲,把聰明才智傳給了青年學子;科學家留下發明;哲學家留下思想;農夫留下農耕的經驗;老圃留下花草的芬芳;政治家留下政績給民間;慈善家留下善名美譽做為大眾的模範。
  
  孔子把四維八德留在人間,老莊把清淨無為的哲學思想留給後人;達文西留下了「蒙娜麗莎的微笑」,貝多芬留下許多不朽的樂章;周公旦留下禮章制度,佛陀留下佛性禪心。聰明的讀者,現在就看你將來要留下一些什麼了?
  
  《人間福報》2001530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