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星雲法師
22/04/2015 05:5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名醫化導有來因,疾病傷寒先忌瞋;脈理深微能率性,良方精細度迷津。
  
  --古德
  
  「名醫化導有來因,疾病傷寒先忌瞋」,醫生在為人治病時,要先知道病因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比方說:傷寒病取忌諱瞋怒,先將情緒平穩下來,不要起瞋恨心,就比較容易治好。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專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病,如貪欲心重者,佛陀教他用不淨觀來對治,觀想不淨的種種,自然不會再起貪愛。
  
  對於瞋恨心重的人,就教他慈悲觀,發脾氣時,只要一念慈悲心起,怒氣就發不起來了。
  
  若愚痴太重,就以因緣觀來對治,想到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匯合,散滅無常,猶如飛塵與糞土,何必愚痴呢?有人散亂心重,就教他以數息觀來凝注心力。太執著自我的人,則用無我來對治。這就是佛法所說的五停心。
  
  石頭無際禪師有一劑心藥方,是治心的妙藥:「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如果能把這一味藥方運用到生活上,就能得到很多方便。
  
  「脈理深微能率性,良方精細度迷津」,對病者微細的脈理都能追查出來,才能開出準確藥方醫治他。像佛教中的六度,就是要度眾生的六種毛病:布施度貪欲、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恨、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痴。藥方那麼多,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去除貪瞋痴三毒,度迷得悟!

 

.佛地人多心甚閒,日看飛禽自往還;有求莫如無求好,進步哪有退步高。
  
  --古德
  
  「佛地人多心甚閒」,佛門中人,雖然常常來來往往,忙進忙出,內心卻是很清閒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閒人不閒」。反觀社會上很多人看起來彷彿很安閒地坐在那裡,可是內心煩惱、擔憂、掛礙的事卻很多,實在是人閒心不閒。佛門裡那些高僧大德到處雲遊行腳,弘法利生,看似有忙不完的事,但他們卻常說:從不曾離開過本位。所以,在佛門中,不可以光看他的人,不看他的心;或是光看他的事業,不看他的人。一個舉重若輕的人,在奔波忙碌下,心境仍是很安閒自在的。
  
  「日看飛禽自往還」,清晨日出時,我們看到鳥兒傾巢飛出,到日落黃昏時,鳥兒又成群結隊飛回巢中。鳥兒有巢可以回,我們人要回到哪裡去呢?世人大多忙忙碌碌,往返來去,只知道尋求功名富貴、名聞利養,而不知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棲止,非常可惜。
  
  「有求莫如無求好」,我不求功名,不必仰人鼻息,人格自然昇華;我不求富貴,因我內心有無盡的寶藏,智慧如海,福澤齊天,心不缺少什麼,就不會有外求,反而會喜捨、布施,真正是「人到無求品自高」了。有求是貪心,無求才是無上法喜!
  
  「進步哪有退步高」,有些人凡事只知道向前奔競,而不知道偶爾也須向後退,讓一讓。我們不要以為退讓是消極懈怠,你看猛虎要往前衝時,姿勢一定是先往後退,以待蓄勢一撲,人要高高躍起,必先低低蹲屈。自我進步是很容易的,安忍退讓成全別人反而艱難。所以有時候以退為進,更能彰顯人格的光輝,更能發揮菩薩道行。

 

.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直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
  
  --古德
  
  「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一個人光在形式上修行,做足表面功夫,是沒有用的。「坐破蒲團不用功」,就是把蒲團坐破了,不用心地去修持,也不能得道。
  
  有謂「口唸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我們要想悟道,必須用心下工夫,參禪不是打坐,念佛也不靠口唸。如同成功立業不是光喊口號,而是適時契機地全力以赴。做人,就要把人做好;就要修心性、修行為,做什麼像什麼,馬虎不得。
  
  現在的演藝界,為了鼓勵忠於職守的演藝人員,設有金馬獎、金鐘獎來表揚,除了最佳演員獎外,也有各類從業人員獎。因為在一齣好戲裡,主角配角固然不可少,燈光服飾也要搭配好,缺乏這些襯托,就無法相得益彰,顯現不出一齣好戲的魅力,正所謂「荷花雖好,也要綠葉配襯」。
  
  所以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我們在哪一個階層工作,主角也好,幕僚也好,都要守本分、能負責,配合整個大團體的運作。如:家庭主婦把飯菜煮得一家人稱心滿意;做兒女的把書讀好,讓父母寬慰;公務員把工作做得出色,讓主管信賴、部屬擁護……,這些才是實在的悟心空。
  
  「直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盡力而為,你有多少的物力、多少的體力、多少的腦力、多少的心力,在與大眾共事時,使勁地都用出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人人能如此齊著力,正如桃花三月盛開時,自然就更美更艷了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