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千江映月 -- 星雲說偈
星雲法師
11/03/2015 06:01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
  
  --明.憨山德清
  
  這首偈語從字面上看,很容易明白。「休將自己心田昧」,是說我們做人不可以違逆天地、人情,昧著良心做事。
  
  「莫把他人過失揚」,是提醒我們與人相處常讚美人,不要揚己長,揭人短,否則害人害己,到最後傷害到的還是自己。
  
  我們要「謹慎應酬無懊惱」,做人處事最要緊是謹守中道,不要行差步錯,發生懊惱後悔的事。要「耐煩做事好商量」,對無理的人要忍耐,創事業要忍耐,學習技能更要忍耐,成功是屬於能耐煩能忍耐的人,做起事情左牽右制,又怎能迎風直上萬里青雲?
  
  所以說,與人相處,不要昧著良心算計人,時時記住「你對我錯,你好我壞」的信條,嚴以律己,?以待人,心意就正了。人不是聖賢,誰能無過?別人的過失何妨多多寬諒,多多勸解,不要在背後張揚他的過失,否則不但不能助人幡然悔改向善,反而刻骨銘心的記恨。因此,在人際交往上,我們要力求圓滿才能減少懊惱,要謹記「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道理,菩薩相信凡事種了惡因會有惡果,畏因不畏果;眾生則畏果不畏因,等犯下了殺人、竊盜種種傷風敗俗的事後,才開始懊惱畏懼,已來不及了。
  
  我們學道人,要學菩薩畏因,要經得起人間貪瞋痴的折磨考驗,才能走上菩薩道,才有成功的希望。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功夫總是閒;能信不行空費力,空談論說也徒然。
  
  --明.憨山德清
  
  「學道容易悟道難」,你要學道嗎?要學佛法嗎?要研究經論嗎?要參禪打坐?念佛誦經?學道是很容易的,悟道就不那麼簡單了,學道而不能悟道,是很可惜的。
  
  「不下功夫總是閒」,未能下功夫悟道,下功夫精進修行,不肯吃苦,不經一番寒徹骨的磨練,想要有梅花撲鼻的芬芳,是不可能的。有人說:我們學佛修道,只要相信就好,不必太認真。光是相信,是不夠的,信而後能行,要知行合一,才能行解想應,能信而不去實行,是空信,學游泳的人不下水,光看《游泳大全》有什麼用?
  
  我們求財富,想發財,但財富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俗語說得好,錢財隨著流水來,也要起個大早,趕上了潮汐,才能撈得到財富!所以「能信不行空費力,空談論說也徒然」,無論在學術上,在工作上,在宗教體驗上,光是空談理論而沒有認真實行是沒有用的。
  
  你在公司做事,要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有的人斤斤計較工資的多寡、升等,反而忘了自己的面目。工資,並不是我們奮鬥的唯一目標,一個人服務社會,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財富。比方說人家感謝我們,讚美我們,給予我們支持,認為我們的形象很好,對我們的工作很肯定,這些都是實踐力行的收穫!
  
  所以,如果把人家的感謝、歡喜,把社會成就、自我良心的安慰這些功德因果總結算起來,自然比金錢的價值高出很多!這才是我們終身工作學道的真正價值!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擔,一劑養神平胃散,兩重和氣瀉肝腸。
  
  --明.憨山德清
  
  「老病死生誰替得」,人生旅途上,生老病死是人人必經的過程,誰也不能代替,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酸甜苦辣自承擔」,生活中所有的好好壞壞、甘苦酸甜,都要自己承擔。承擔的方式,是「一劑養神平胃散」,最要懂得養心神、修養自己的心地;「兩重和氣瀉肝腸」,凡事心平與氣和,才會受用無窮。
  
  世間上,不要太指望別人給我們什麼幫助。有兩個學僧一同雲遊參學,由於旅途跋涉辛苦,甲學僧受不了,起了懈怠心,不想繼續雲遊了,乙學僧百般鼓勵,願代甲學僧揹行囊,以減少他的勞苦,但有四件事卻幫不上忙。甲學僧不解地問:「是哪四件事?」乙學僧說:「吃飯、睡覺、大小便溺、生老病死,這是誰也幫不上忙的。」
  
  人生的道路是崎嶇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酸甜苦辣也要自己品嚐,沒有一個人是永遠的贏家,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失敗者。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養神,只要你和氣,能安忍而無欲則剛,能忍辱則能忍自安。
  
  日本永平寺熊泰禪師曾以石頭之特性立下有名的「石德五訓」:一、奇形怪狀,默默無言,卻具說服力;二、沉著忍耐,埋於土中,取大地精髓;三、歷經寒暑,飽受風雨,仍悠然矗立;四、質地堅硬,擔當大任,做高樓基礎;五、增添情趣,舒暢人心,供眾生利用。人若具此五石德,則人生境界自然有一番祥和。
  
  要人和,就讓對方覺得你很好相處;要理和,在事理、法制上一定要站得住腳;要氣和,凡事不跟人家鬥氣。能夠這樣,人生何處不自在呢?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