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一項震驚世界的神奇實驗——水知道答案
江本勝
26/08/2016 06:3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言

 從我開始拍攝水結晶,以全新的方法與水相識、相知至今,轉眼便已8年。

  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動測定法進行與水相關的研究。當我知道水還有結晶這種獨特的"容顏"之後,才發現,水實際上還有著它的風情萬種,甚至還通過它的結晶,向我們傳遞著各種信息。

  我在研究中看見,與自來水相比,各種各樣的天然水結晶可謂美麗至極;水聽到了好聽的音樂時所呈現的結晶,更是美不勝收。此外,把"謝謝""渾蛋"兩個詞寫給水看,它的結晶便會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這一切都應該讓我們人類更加珍視生命,並陶醉於生命的流光溢彩。

  19996月,我將我所拍的水結晶的照片彙編成攝影集交予出版社出版。那是一家小出版社,且出版後采取的是自行定購的方式,並未在書店上架銷售,但這本書卻仍然在人們爭相傳閱的情況下,成為了暢銷書。

  這種情況可以說非常罕見。對這種意想不到的結果,我雖不至於誇張到每天沾沾自喜,但的確在內心由衷地感謝每一位大力推薦、介紹這本書的朋友。

  因為我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所以在它出版時還特意把所有的說明文字都配上了英文,對這一點我還將在後文中提到。而此番苦心的結果是,確實讓更多的海外人士接觸到了這本書,並因了他們的賞識,我也有幸多次被邀請到以瑞士為主的歐美各國演講。

  水結晶的照片和其中所蘊涵的諸多信息,之所以能被眾人所知,我想絕對是因為時機已經成熟,是如今的這個時代,讓人們與它產生共鳴。僅此一點,我也要感謝命運能安排我從事這樣一項研究。

  雖然我使用了"命運"一詞,但這本書的主角卻是水。只不過,對水的了解越深,越發引起我對生命的思考。不知你是否也如此認為?希望大家看到這本書裏的照片時,也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在這本書付梓出版之際,我除了要告訴大家水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外,還會將沉澱在我心底的各種各樣的心得寫出來。當我把這些想法告知日本sunmark出版社的主編直木宣隆之後,他欣然表示:"這也正是我們的期望。"此外,該出版社編輯部的齊藤龍哉先生還不辭辛苦地到瑞士去聽我的演講。這一切都給了我將這本書繼續寫下去的信心。

  現在書終於寫完了,回過頭再去讀,我自己也十分滿意。書中不僅提及了我過去10年所從事的波動論研究,還進一步闡明了我在研究、體驗過程中所獲得的我所獨有的人生觀及宇宙觀。在此希望各位讀者能向我率真地提出你們的意見與看法。

  值此書出版之際,請允許我向""公司的穀川真司總經理、sunmark出版社的直木主編,以及齊藤兄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同時我還要感謝每一位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訪的朋友。

  此外,書中做實驗所用的世界各地的水,全部依仗"nichirei ice"公司前任總經理田口哲也先生的大力協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更要感謝的還有每一位讀這本書的朋友,我要向你們獻上源自我內心的真誠的愛。最後,我還要對宇宙中所有的水,表示我的尊敬與感謝。

  謝謝你們!  願外祖父、舅舅、舅媽的在天之靈能得到安息!( 江本勝  200191)

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是一本與《時間簡史》同樣神奇的科普讀物。本書用122張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獨一無二的科學觀察: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這項震驚世界的實驗由日本研究水結晶的綜合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主持,已進行了10年。所有的這些風姿各異的水結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而成。在最初的觀察中,研究員發現城市中被漂白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而只要是天然水,無論出自何處,他們所展現的結晶都異常美麗。當研究員異想天開地在實驗水兩邊放上音箱,讓水音樂後,一個奇妙的現象產生了: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結晶美麗工整,而聽了莫紮特《第40號交響曲》的水結晶則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研究員進而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讓水,結果看到謝謝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結晶破碎而零散。

  波動理論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處在波動的狀態中,各自擁有一定的波長和固定的頻率。不僅人們周圍的物體呈波動狀態,就連各種文字、聲音、圖像,以及我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活動也呈現為一種波動狀態。而構成人體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蓋,所以當人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波動的時候,水卻能感受到,並且受到強烈的影響。水結晶也許正是這些影響的信息記錄。

  這些實驗水結晶照片在日本公布並結集為《水知道答案》出版後,旋即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轟動。江本勝博士多次受邀前往歐美展示水結晶照片並發表演講。同時,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結晶就會呈現出不同形狀的事實,啟發了人們對很多社會現實思考的新角度。比如,當水愛與感謝時,會呈現出幾乎接近完美的結晶,讓人們聯想到感謝本是宇宙存在與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美好的情感與心念會對世界產生有益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該多一些愛與感謝。這也回答了世界為什么需要贊美的疑問。

  《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結晶研究成果同時也對水科學研究的其他領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瓊安·戴維斯女士一直從事河水的研究,她認為,水結晶的實驗表明,水其實對許多非常纖細而敏感的物質都能產生一定的反應,因此我們通過更進一步的對水結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學家或有關單位,我們現有的水資源並未得到相應的保護。同時,她還從水結晶出發號召找回對水的崇敬之心

  聯合國項目中國水務督察專家高中認為,《水知道答案》可以說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關於水的奇妙之書《水知道答案》用圖片和文字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懷有一份愛與感謝之心,從點滴做起,創造我們生活的美好世界。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水,竟然還隱藏著如此一個瑰麗的新奇世界!《水知道答案》將新一輪的席卷世界的水研究浪潮帶進了中國。

水是人心的鏡子

 作為主宰世界的哺乳動物--人類,我們常常自詡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宇宙的起源到微生物的作用,人類所知在動物界堪稱無與倫比。然而,自從人類以人工的城鎮將自己同大自然逐漸隔離,我們對自然的了解,我們動物本能的感知,都已經越來越弱化了。顯著的例證是人類對於水的認識。

  水,這一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母;水,這一區別於地球與已知所有星球的氫氧化合物。我們到底知道多少?我們對水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我們對水,一知半解,模模糊糊。近來,人們驚訝地發現,我們並不真正認識水。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勝連續數年利用高倍顯微鏡拍攝各地水結晶。他的方法是將水樣放在碩大的冰箱裏,溫度控制在零下5度,取出後,在冰即將融化之際拍攝水結晶照片。結果,他得出了一個無可置疑的結論:美麗的水結晶來自遠離汙染的大自然。洛基山脈的水,瑞士日內瓦湖水,富士山頂的雪水以及非洲草原的水結晶都是美麗的。作者同時指出,因為用氯來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來水都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

  作者進一步的結論則見仁見智了,當播放不同音樂時,水結晶居然會產生不同的形狀,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與藏傳佛教音樂,阿根廷的探戈舞曲與印尼巴厘島的土風樂曲都引起水結晶的變化。甚至在水容器上貼上不同語言的標簽,都能引起反應。各國語言的感謝使得水形狀發出善意的回應,而惡意的詛咒則使水大驚失色,水結晶醜陋不堪。本書大量篇幅的水結晶照片展示了萬花筒般的魔幻效應。

  水對於音樂的反應可以用聲波反應原理解釋,水對於文字的反應,由於缺乏實證,不敢貿然苟同。對於水產地結晶的不同,我是信其有的。照片顯示,受到汙染的琵芭湖水成變形蟲的模樣,甚為可憎。

  由於作者是日本人,所引的例子理所當然的國外居多。不過,我可以證明,中國天山、長白山天池的水結晶是美麗的。記得剛剛看到碧藍的喀納斯湖水時,同行的水務專家驚歎道:搞了一輩子水,今天才看到真正美麗的水。今年,中央電視台實況轉播的攀登珠峰的隊伍給我帶來了一份珍貴的禮物:海拔八千米處的雪水,它的結晶當然是美麗的。而受到嚴重汙染、藍藻布滿水面的滇池,肩負諸多城市下水道功能的海河、淮河及珠江水難以結晶,難以成形則是定論。

  《水知道答案》可以說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關於水的奇妙之書。中國需要大量像這樣的介紹水的科普讀物,也需要建立水觀察的群眾組織,以億萬民眾的力量協助政府監督水汙染的治理。

  地球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常量。今年世界水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引用了我的一個比喻:如果將地球上的全部水資源比作一口缸,那么,淡水則只有一瓢,除去冰川及難以開采的地下水,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一勺。其實我更認為,地球應該叫水球,因為它是宇宙間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 意指水之靈活善變。如果我們將古語為我所用,善意地斷章取義,水善則利萬民,水善則利萬物。

  民以食為天, 食以水為先,許多地方美食一定要用當地特定的水烹制才能成佳肴,好茶也要用山泉水沖泡才能出奇香。水的質量其實與美也有必然的聯系,曆代君王從蘇杭選美其實是選水。因為一方水養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而水汙則只能出巫婆吧。

  看完《水知道答案》一書後,我甚至想集資作一個中國各地水結晶的圖片大全,卻又擔心由於汙染,出不來結晶,只是各種汙水醜態。中國水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一方面是中國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城市汙水處理率不足一半。農業水源汙染,工業廢水排放速度超過治理速度。江河湖水不堪重負。人類在近幾十年裏制造了大量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無法化解的汙染品。滄浪汙你,你汙滄浪,人們汙染了水,汙水又反過來汙染莊稼,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只有依靠整容才能制造出美女了。

  《水知道答案》書中說:了解水,就等於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我不想確認水是否有靈性,古人以水為鏡,水實際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鏡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與天下的心靈都能像《水知道答案》封面上的水結晶一樣清澈透明。

  20031221  作者:聯合國項目中國水務督察專家 高中

用水的眼睛感受世界

 "勇氣者"號登上了火星,它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尋找水存在的跡象,找到水,這顆神秘的紅色星球上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未來移民火星才不是一個天方夜譚的夢想。西方科學家說,水是生命的源頭,最早的生命來自海洋,人類體內70%是水。中國哲學家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已經夠尊貴夠玄妙了,然而一本名為《水知道答案》的攝影集說---水的奧秘不僅於此。

 

  從1994年起,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開始拍攝水結晶的照片,他將從世界各地采來的水樣放入冰箱,在冰即將融化成水的臨界點,用高速攝影技術留下了一張張水結晶的奇異面孔---如果僅僅是完美無缺、晶瑩剔透的六角形,那也沒什么特別,奇妙的是,事先看過"愛和感謝"字樣的水形成了華美莊嚴的結晶,看到"渾蛋"之類傷人的字眼的水則混沌一片醜陋不堪,聽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樂曲結晶成相互聯結的奇妙結構,若是聽到嘈雜憤怒的重金屬音樂水結晶的效果則與罵它"渾蛋"類似……122幅水結晶照片,都在試圖說明,天然水總能形成美麗的結晶,而人工處理過的自來水和放置在電視、電腦、手機旁邊的水都無法形成結晶。更有甚者,水對人類創造的語言、文字(包括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等)、圖像都有所感應,水對善意的信號都報之以獨具特色的美麗結晶,對惡意的詛咒則驚恐沮喪。水竟然具有複制、記憶、感受、傳達信息的能力。

 

  江本勝博士似乎傾向於用量子力學的觀點來解釋水的這一特性。世間萬物都是電子圍繞著原子核的波動,水能對這種肉眼不可見的波動做出反應。他"聳人聽聞"的實驗結果,已經伴隨著《水知道答案》這本書的暢銷,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他的結論顯然尚未在科學界得到廣泛認同,有專家說,水對音樂的反應可以用聲波反應原理解釋,水對文字的反應則缺乏實證,難以讓人苟同。的確,《水知道答案》並不是一本言之鑿鑿、天衣無縫的科普書,某種程度上它已經靠近了玄學,或許這與作者畢竟是東方人有關吧。但它提出的問題卻不容忽視---讓我們試著變換視角,讓我們試著用水的眼睛來感受這個世界,那些戰亂、紛爭、種族歧視、欺壓弱小、汙染環境的行為立刻就能得到一個醜陋的映像,而所有的熱愛、奉獻、感謝、善良、和諧都能換取光華燦爛的美麗結晶。從這個意義上講,《水知道答案》又是一本勸人向善的書。

 

  水知道答案。以水為鑒,可以知人心。對於我們今天面臨的瘋狂世界,這是一個比到火星上找水更迫切的任務。(尚曉蘭)

 

序章

現在正在捧讀這本書的朋友,請問:在如今這個時代,你是如何活著的?不,如果問題可以提得更簡單些,應該這樣問:你現在幸福嗎?

  當然,我知道幸福的形式因人而異。如果暫且把幸福定義為心境平和、對未來沒有任何憂慮、每天都過得非常快樂,那么現在的你,稱得上很幸福嗎?

  我想,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疑問,可能都無法充滿自信地作出回答。也就是說,太多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缺乏足夠的信心的。那么,困擾我們的究竟是什么?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一些什么樣的變化? 

 在我看來,如今這個世界有點兒像"太古時代"。所謂太古時代,就是宇宙形成之前所處的一種混沌、無序、焦灼的狀態。

  現在,我們只是迎接每一天的瑣碎日子,就已經非常疲憊不堪了。報紙、電視上充斥著各種數不清的信息;在工作上,與客戶之間不斷地產生糾紛、誤解,甚至齷齪……這一切讓我們的煩惱比比皆是。

  放眼世界,也同樣如此。泡沫經濟、國際紛爭、種族歧視、環境問題、宗教戰爭……這個小小的地球,幾乎就要被擠向毀滅。通過新聞報道,這些壞消息數秒間便會傳遍世界大大小小、角角落落的每個國家。

  而在這種種紛爭中,有掙紮受苦的人、有幸災樂禍的人、有被統治的人、有被榨取的人、有人從中變得富有、有人則越發貧窮……

  到底是誰把這個世界搞得如此複雜?是誰在不斷分裂這個世界,讓它越分越細之後變得越發混亂?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困惑,並束手無策,仿佛回到了除了混沌還是混沌的深不可測的"太古時代"

  每一個在如今這個螻蟻地獄般的世界裏求生的人都在尋求答案--一個簡潔而肯定的答案,同時,還期待著這個答案能讓世界獲得救贖。

  世界為什么會重新回歸"太古時代"的混沌?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它的答案是:一切的一切都已無法再調和,都已開始走向分裂。

  也許這讓人感覺很無奈。雖然同為人類,卻因為地域或人種的不同,在想法上產生了某些差異。事實上也是,各種各樣不同膚色、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如今全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再加上人類本身就不善於接納異己事物,在這片土地上,就難免不斷發生各種各樣的紛爭。面對這樣一種世界格局,我想,目前,可能還一時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

  這麼一來,人類仿佛走進了死胡同。那么,到底有沒有一個適用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並值得每一個人信服的答案呢?

  現在我要給大家一個提示,那就是人的身體70%是由水構成的。

  人處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狀態時,其99%是水;出生後,水占人體的90%;長到成人時,這一比例縮減到70%;到臨死之前大約會降到50%。無論如何,可以說人的一生幾乎都活在水的狀態中。

  從物質的角度來看,人就是水。而以此為前提的話,我們就可以很冷靜地去看待很多事物了。

  首先,不管你是什么人種,這個前提是不會變的。我想說的也就是,全世界無論什么樣的人,他們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共通的東西。

  至此,人到底應該怎樣生活的答案也就有了。

  想要健康而幸福地度過一生,該怎么辦呢?一言以蔽之,只要讓占到人體70%的水幹淨就可以實現了。

  河水因為流動,才能保持其清澈。當水不再流動,它就會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說,水必須保持一種循環狀態。很多健康受到損害的人,大多也是因為體內的水(或曰血液)凝滯所致。血液一旦停止流動,身體便會開始虛弱,如果碰巧是腦血管的話,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麼血液為什麼會凝滯呢?我想,這與人類的情感受挫有關。近年來,醫學已經證實,人的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很大。每天生活得輕松而快樂,身體自然會健康無病。若總是陷於煩惱、愁苦之中,身體馬上就會出現異樣。

  當情感生機勃勃地處於流動狀態時,任何人都會感到幸福充溢著,身體也比平時更為健康。人體內的水潔淨而不凝滯,並源源流動,對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考慮人之所以為人之前,先把自己想像成是水做的,相信這更能讓人明白,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因為,只要知道水的本質,就可以解開人的本質之謎,從而進一步了解人的存在的意義。

  水到底是什么?首先我們會想到,它是一種生命力。人只要失去體內50%的水分便無法再生存。人體通過水分吸收營養,並通過血液或體液將營養輸送到體內的各個器官。只有體內的水在流動,生命才有可能延續。站在生命的角度來看,水可以說是能量的源泉與載體。

  作為能量載體的水,有點兒像人體內的運送車。如果運送車本身就肮髒無比、堆積著許多垃圾的話,它所運送的貨物自然會受到汙染。因此,水必須保持自身的潔淨。

  很久以前,水在人體內負責輸送能量的說法就廣為人知,並被應用於疾病的治療當中。其中最特殊的莫過於"順勢療法"(homeopathy)了。

  順勢療法是19世紀前半葉德國醫生哈內曼(C. F. Samuel Hahmemann)發現的一種治療方法。不過它的起源其實還要更早。據說在公元前45世紀,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曾留下過這種治療方法的記載。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這種治療方法便是:以類治類、以毒攻毒。

  例如,讓鉛中毒的人喝下鉛含量只有10乘以-400 -12、鉛分子幾乎已經不存在了的鉛水,其中毒症狀就會消失。

  也就是說,只要將鉛在水中稀釋到某種程度,水中幾乎已經不存在鉛的成分,只留下鉛所具有的特性,它就能成為治療鉛中毒的良藥。

  順勢療法認為,稀釋的濃度越低效果則越好。我想,換句話說,體內毒素的濃度越高,它所要求的稀釋倍數也就越高。

  換句話說,症狀的消失並非仰仗物質的功效,而是稀釋後通過水複制了某種信息,然後與中毒症狀所發出的信息相克,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水可以複制信息,並加以記憶。海水可能記住了以海為生的許多生命的故事;冰川可能記錄下了地球數百萬年的曆史,並在心中封存起來。

  水在巨大的地球上循環後,進入我們的身體,然後重新奔赴世界各地。如果我們能讀懂水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我們一定會發現一部極為壯闊的史詩!

  因此,了解了水,就等於了解了宇宙、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

  多年研究水之後,那一天,我偶然翻開一本書,書上有一行標題進入了我的眼簾:

  "雪之結晶,沒有任何兩片相同。"

  關於這一點,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裏便教過了。也就是說,在地球上下了幾百萬年的雪,沒有任何兩片面孔相同。

  就在那一天,這句話給了我的內心某種別樣意義的啟迪。  "原來如此!說不定把水凍成冰,觀察其結晶,其容顏可能會完全不同!" 

 從那一瞬間起,我開始了進入一個全新世界的冒險。我的想法是:把水凍成冰,然後拍出它的結晶的照片。

  我的性格是,靈感一來,馬上付諸行動。於是很快便和公司裏年輕的研究員一同展開了實驗。只是這個前所未聞的實驗結果會怎樣,其實是沒有任何可以行得通的依據的。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相信它一定會有結果。我有很強烈的預感,這一假設絕對正確,實驗肯定能順利地進行下去。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做事一向只有三分熱情的我,對這項實驗卻非常執著。

  我立刻去租來了精密度很高的顯微鏡,並將水放到家用冰箱裏使之結成冰。因為在常溫下進行拍攝,冰塊的融化速度很快,所以好長一段時間根本拍不到結晶的照片。

  於是,我只好每天請研究員吃飯,鼓勵他不要灰心,無論如何都要竭盡全力、充滿信心地堅持下去。

  著手實驗兩個月後,終於拍到了第一張水結晶的照片。那是一張非常美麗的六角形的水結晶。欣喜若狂的研究員來向我彙報這一情況時,我也不禁心內一熱。

  現在,我們為了方便實驗,購置了一台非常大的冰箱,將其溫度通常設置在零下5。而這樣的設施得以完備,全仗這張照片所給予我們的信心。現在想來,在那樣的環境下竟然能拍到水結晶的照片,身上不禁會冒出冷汗……

  有志者,事竟成。一切都掌控在人的努力之中。

  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所呈現的結晶,像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樣美麗而工整(上圖);而聽到對美充滿深深祈望的莫紮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水,其結晶也竭盡全力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下圖)

  從那之後,拍到的水結晶反複說明了世界的一切,其中還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水結晶常常形成於溫度開始上升、冰塊開始融化的數十秒間。就在這短短的瞬間,宇宙以肉眼可見的形態出現在人們面前,並隨即消失。正是在這一瞬間,我們窺見了一個眩幻的世界。

  我拍攝水結晶的照片的具體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將各種水分別放到有蓋的玻璃器皿中(剛開始進行實驗的前幾年,每次要用100個玻璃器皿),然後放進冷凍庫凍上3個小時。這樣在玻璃器皿中會形成直徑大約為1厘米的冰塊。將光線投射到一個個凸起的冰塊上,用顯微鏡觀察,就能看到結晶。

  當然,在每一個玻璃器皿上不會出現相同的結晶,有的甚至無法形成結晶。統計這些結晶,並制成圖表後,就能了解水的性質,諸如哪些水會出現類似的結晶,哪些水根本不會形成結晶,還有哪些水只能形成一些破碎的結晶,等等。

  首先我觀察的是城市的自來水。東京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說完全拍不到一張美麗的結晶照片一點兒都不過分。這是因為東京的自來水在消毒過程中使用了氯,從而將天然水的美麗結構全都破壞掉了。

  與此相反,只要是天然水,無論出自何處,它們所展現的結晶都異常美麗。泉水、地下水、冰川、仍然保持自然形態的河流上遊的水(下遊往往因為生活廢水的注入,無法看到美麗的結晶)。不管來自世界上哪一個地區,只要是在大自然中未被汙染的水,都能呈現美麗的結晶。

  就這樣,我們拍攝、觀察水結晶的研究正式走上了軌道。

  沒過多久,拍攝水結晶的研究員突然沒頭沒腦地蹦出這樣一句話:"讓水聽一聽音樂,看看會形成什么樣的結晶。"可以說,他已經完全被水迷住了。

  的確,讓水聽音樂,將波動傳遞給水,有可能改變水的性質。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音樂,小時候還認真地想過當音樂家,所以舉雙手贊成這項獨特的實驗。

  然而,雖說是有這個想法,但是要在什么樣的狀態下、給水聽什么樣的音樂,我們還完全摸不著頭腦。經過幾次錯誤的嘗試之後,我們決定在兩個喇叭之間放一瓶水,用一般人平時聽音樂的音量讓水聽音樂看看。因為此前每次使用的水都是一樣的,這次我們商量著到藥店買瓶精制水試試。

  實驗的結果美妙極了。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所呈現的結晶,像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樣美麗而工整;而聽到對美充滿深深祈望的莫紮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水,其結晶也竭盡全力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

  最妙的是聽了肖邦的《離別曲》的水結晶,美得小巧玲瓏,並分散成幾塊,簡直令人驚歎。(後來我了解到,《離別曲》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看來水所感受到的是為這首曲子起名為《離別曲》的那位日本人的感受。)

  水就是這樣隨著美麗的古典音樂,發揮著自己的個性,形成了美麗的結晶。相反地,讓水聽充滿了憤怒與反抗色彩的重金屬音樂時,它的結晶的形狀就全都是淩亂而破碎的了。

  接著,我們又有了更奇妙的想法,那就是讓水讀文字。把水裝進瓶裏,我們在紙上寫了一些字,把字面朝裏貼在瓶壁上。我想知道分別給水看"謝謝""渾蛋"這兩個詞,它們的結晶有什么不同。

  從常理來說,讓水"閱讀"文字,因字面意思的不同而改變它的結晶形狀,簡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通過音樂實驗得到證實後,我對自己的這種想法不再抱有任何懷疑,於是馬上開始了這項實驗。有如誤入了奇境一般,我滿心期待著這次實驗的結果。

  結果揭曉時,真的又令我大吃一驚。看到"謝謝"兩個字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而看到"渾蛋"兩個字的水結晶,像聽到重金屬音樂的水那樣,破碎而零散。

  同樣地,把"讓我們做吧"這句話貼在瓶子上給水看,它的結晶就很整齊;采用命令式口氣要求它"一定要做",它甚至無法形成結晶。

  這個實驗讓我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說話措辭的重要性。使用友善、溫和的語言,會將事物帶向好的方向;而惡言相對時,則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這樣的水結晶充滿了喜悅,並形成

  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的模樣。

  探索水本身所蘊涵的"故事",就像探索宇宙一般充滿著冒險。水為我們打開的是通往另一空間的入口,在不間斷地拍攝水結晶的實驗過程中,我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踏上了探索宇宙之深遠奧秘的旅程。

  此番經曆中,有一張水結晶的照片深深捕獲了我的心,我從來沒見過那般美麗而絢爛的結晶。那就是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這樣的水結晶充滿了喜悅,並形成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的模樣。這張水結晶的照片,美得幾乎改變了我的人生。

  日本自古以來就相信,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對世界的改變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語言能非常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意識,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都應該采取積極的語言,讓事物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但這種想法在過去沒能呈現出肉眼可見的形態,從而獲得我們的認同。

  語言是心靈的展現。對於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態,會改變占人體70%的水,並在身體的外在形態中表現出來。擁有健康心靈的人,他的體魄也相對要健康許多。正所謂健康的內心決定了健康的身體。

  當我開始研究水的時候,心裏就曾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盡可能地幫助更多人恢複健康。我確信,有些疾病不僅僅在於個人問題,很多還源於整個社會的扭曲。

  如果不改變這個扭曲的世界,恐怕在肉體上患病的人數不會減少,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無法得到救治。

  那麼讓這個世界扭曲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心靈。扭曲的心靈影響到全世界。正如一潭積水中有一滴水落入,就會有無盡的波紋擴展開來一樣。只要有一個人的心靈產生扭曲,他就可以影響周圍的人群,乃至影響到整個世界。

  但是,請各位大可放心,這種負面影響依然有藥可救,那就是心懷"愛與感謝"

  世界正在向我們發出祈求,它想變得更美,它在向我們祈求一種達到極至的美麗。請回想一下我們最初的定義:人是水做的。看到水結晶的照片的人,體內的水一定會發生某種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它找到了最為極至的美,這美就是看到了"愛與感謝"幾個字所形成的水結晶。

  如果所有人都心懷著愛與感謝,連法律的存在都會顯得多餘。現在相信你已經知道了答案--"愛與感謝"將是引導整個未來世界的關鍵。

  水明確地指引了我們生活的方向,而水中所包含著的每一首史詩,都是從一個細胞擴展至整個宇宙的永遠不會結束的故事。

  希望你和我一樣,滿懷期待與喜悅地欣賞每一首史詩。

第一章

 人由水構成,了解這一點是認識整個世界的關鍵。只要從這個角度綜觀我們周邊的世界,我們就會看到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風景。

  人類所編織的無數的史詩,可以說都是通過水所映照出來的一段段的故事。人類社會就如廣闊的大海,我們以各自的姿態滴落其中,便是參與了社會的運作。

  我希望將水中所蘊涵的信息告知更多的人,於是決定把我拍到的水結晶照片拿去出版。出版後的書雖然只是滄海一粟,卻出乎意料地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並逐漸形成更大的波瀾回返到了我的身邊。

  那本攝影集出版於我開始拍攝水結晶照片的6年後,也就是1999年。之前,我所拍攝的大量的照片始終只能沉睡在我的辦公室的角落裏。

  在我為了攝影集的出版而整理這些照片時發現,不知不覺間這些水結晶的照片已經寫就一段段非常美妙的故事。照片上的每一片水結晶,都在訴說著一個故事,並組成了一首首壯闊的史詩。

  而我開始有將這些照片以攝影集的形式出版的想法時,馬上把我的這一想法告知了好幾家出版社,但都沒有得到很理想的答複。然而這依然沒能動搖我出版這本攝影集的信念。

  最後我決定以我公司的名義自行出版這本攝影集。可是進入實際銷售這一步驟時,遇到了一個困難,那就是因為我沒有加入到出版流通的行列,無法將書在書店上架銷售。

  雖然我心裏很苦惱,卻別無他法,只好將已經接受了別人預先訂購的數百本書親自包好,郵寄出去。

  那些攝影集剛寄出去沒多久,我發現事情有了變化,那就是預購過書的人又開始來郵購了。就是說,買了這本書的人,又將其介紹給朋友和一些相識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都知道了這本書。於是,他們受朋友委托,5本、10本地來購買了。這就有點兒像水面上蕩起的漣漪。

  因為想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這本攝影集,我還特地讓翻譯公司在說明文字的旁邊加上了英文。拜此之幸,該書有機會呈現在海外人士面前。當然,這全都要歸功於這本攝影集的英文翻譯--阿維漢特靜子女士,是她不斷將它寄給她在歐美的朋友,讓這些海外人士看到了它。沒過多久,為這本攝影集而感動的人們開始向我發出熱情邀請,希望我能到他們那裏去演講。

  於是,從瑞士開始,我有幸將這些水結晶的照片陸續介紹到了德國、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英國、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家。

  我想我真的是碰上了一個絕佳的時機--人們正在從這個混沌世界中尋求出路。雖然我所出版的這本攝影集微不足道,但它卻將極有意義的一滴水,注入了這個世界。

  這些照片,有的曾經收錄在我以前出版的《水知道答案》中,有的則收錄在它的續集《水知道答案2》中,也有一些我最新拍攝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能從中體會水在閱讀文字、看到照片,以及聽到音樂時所發生的奇妙變化。

  我出版的攝影集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傳開之後,得到了很多反饋意見和感想。換句話說,我所激起的小小漣漪最後卻出乎意料地引發了巨大的波瀾。

  人的意識或語言所具有的能量,能夠通過水結晶,以人的肉眼可見的形態顯現出來,這件事令許多人驚訝不已。在過去,諸如此類用語言或思想改變水或其他物質的性質的想法,都常常只是被歸入宗教或者哲學的范疇。

  但此刻,相信許多人都有了與我一樣的感受,那就是在水結晶的莊嚴姿態中,蘊藏著世界上所有存在著的美。相對地,根本無法形成結晶、甚至只呈現出扭曲狀態的水,則暴露了長期隱藏在人們心底的黑暗。

  我在演講時,經常會放映一些水結晶的幻燈片,每個人的反應都大不相同。有的人因為太出乎意料而驚歎不已,有的人還會感動得落下淚來。誰又能想到,一滴水竟能在人的心裏激起如此多的漣漪呢!

  邀請我到瑞士,並策劃了那裏的演講活動的馬妮愛拉·金姆女士,在看過攝影集後說出了這樣一番感受:

  "水結晶的照片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我們的肉眼看得到。且通過這些照片,我們的意識得以快速的覺醒與飛躍。對於我們所經曆與感受到的一切,因為有眼見為證,從而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  而一位日本讀者在寄來的明信片中這樣寫道:

  "通過這本攝影集讓我認識到,水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它還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種展現,並具有淨化的功能,以及撫育萬物的神秘力量。看到人的心理波動讓水結晶發生的變化,讓我感覺到人的心靈與語言的重要性。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一份珍貴資料,它令我感動!"

  水結晶在一瞬間就如此地捕獲了人心,它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魔力呢?這是因為其中隱藏了解開宇宙之謎的關鍵,同時為人類該如何在這個宇宙中生存打開了一扇心靈之窗。

  水是心靈的鏡子。為什么水可以映照人的心靈呢?而人類的意識又是什么?在具體回答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請各位了解下面這些事實。

  萬物是通過波動而存在的,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動,並且各自擁有一定的波長,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波動。

  這就是我所有實驗的前提。而我在不斷研究水的過程中也發現,這同時還是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理。

  上面涉及到的關於萬物都在波動的觀點,用語言只短短一行就能表達完整了。但對於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說法的人,或許還是很難理解。

  "世間的一切都在波動?眼前的桌子、椅子、自己的身體,眼前所見到的一切都在波動,這到底是什么意思?"

  的確,若單是相信人的觸覺所觸摸到的物體的實感的話,告訴他說,其實內外都很堅實的木材、石頭、水泥等物體都在波動,真的會讓人難以置信。

  然而,在量子力學等科學領域,物質的波動是一個常識。如果將物質一一細分,其實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一切都是粒子與波動的不可思議的世界。

  假如你將自己的身體設想成一個極其微小的個體,並准備開始去探索宇宙形成的奧秘的話,就一定能明白,世間萬物不過是圍繞在原子核周圍的電子而已。其中的原子通過電子的數目與形狀,維持著其固有的波動。

  無論是什么東西,它的原子世界都不是密實得毫無縫隙的,它隨時圍繞著原子核作著波動。

  所有的物體均通過波動處於非靜止狀態中,並以超高速的頻率不斷循環往複。《般若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換言之,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種真實,肉眼所不見者,卻常常就是真實的存在。

  過去釋迦牟尼的這句謎一樣的偈語,現在卻很神奇地得到了科學的證明。

  萬物肉眼可見,波動卻看不見。像下面這種情形或許大家都曾經歷過。

  一天和某個朋友兩個人正在屋裏聊天,氣氛愉快而熱烈,這時另外一個朋友突然來訪。當這個朋友打開門的一瞬間,原本明朗得如百花盛開一樣的氣氛,驟轉直下,空氣就像凝固了一樣,整個房間頓時都被陰暗、沉鬱的氛圍所籠罩。

  再看走進來的這位朋友,面容憔悴、垂頭喪氣,怎么看都是一副為了生活而極其疲頓的樣子。他到底怎么了?失戀了?工作不順利?還是他的人生充滿了煩惱與困惑?

  至於到底為了什么,就任由各位去猜想了。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他打開門的一瞬間,為什么房間裏的氣氛會凝固了呢?

  其實這是因為,人也在波動。每個人都有其各自固有的波動頻率,同時也像具有接收器一樣,能接收外來的波動。  對人生感到悲觀的人,就會發出悲觀的波動頻率;對一切都能欣喜相對的人,就能發出一種歡喜的波動頻率;愛上他人時,會發出愛的波動頻率;做了壞事時,所發出的波動頻率往往充滿了黑色的邪惡。

  自身可以波動的並不僅僅限於人類,某些事物及場所同樣能發出波動。就像在某一地方開店,就會生意興隆,是因為那地方總是被幸福的氣氛所籠罩。說到這裏,不禁使我聯想起經常聽到的有些寶石會給主人帶來不幸的傳聞。

  不只是物質,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現象都有其固定的波動頻率。當大氣內部的能量發生某種變化時,就會引發雷電或台風。雖然其劇烈的能量轉換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災難,但換個角度想,那也未必是件壞事。假如雷電或者台風能把地面上累積的負面能量一掃而空的話,倒也是件值得感謝的事情。

  從這方面去考慮,便不難理解為什麼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祭奠了。當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穿著華麗的衣裝又唱又跳時所發出的明快而高昂的頻率,肯定能使原來凝重的負面能量因此而灰飛煙滅。

  萬物皆能發出波動,並有其固定的波動頻率。了解了這一點,相信除了能讓你更加深刻地感知世界,還能令你在面對過去與未知的未來時,一改壓抑在你意識底層的憂鬱,通過新的發現與感動,為你的人生增添瑰麗的色彩。

  既然萬物都能發出波動,那么也必然能發出聲音。

  不過我們未必能聽到所有的聲音。也許少數人擁有能聽見樹或者花草之間的對話的能力,但絕大多數人的耳朵卻聽不見植物所發出來的聲音。所以比較穩妥的說法是,萬物所發出的每一種波動,都能被置換成各自不同的聲音。

  我們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大約在1520000赫茲之間。所謂赫茲就是指一秒鍾所波動的次數。只能聽到這個范圍內的聲音其實對我們很有益,如果能聽到所有的聲音的話,恐怕夜裏我們就很難入睡了。

  自然界的構成真的可謂非常神妙。有聲音,就有傾聽聲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為什麼水聽到音樂,其結晶會發生變化呢?還有,為什么聽到聲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呢?這一切都因為有"波動"存在,還因為水對萬物所發出的波動都非常敏感,它能將那些波動一一如實地複制下來。

  我們都知道,音樂和語言其實就是一種波動。音樂所擁有的波動頻率,是在人的耳朵最樂於接受的范圍內。連佛教儀式中的誦經,都通過開口發聲,產生出一種有治療作用的波動。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解釋水看了文字後其結晶所產生的變化呢?那是因為寫在紙上的文字本身就會發出一種固定的波動頻率,而水能夠感知到這種頻率。

  水可以忠實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發出的波動頻率,然後通過我們肉眼可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視為一種波動,並將這種波動給它留下的"印象"具體表現出來。

  而語言到底又是什么呢?據《聖經》記載,宇宙在創造萬物之前,"語言"就已經存在了。

  我從來不認為語言是人創造的,而覺得是人類從大自然當中學會了語言。

  遠古時代,當人類還生活在蠻荒中時,或許為了自己的安全,通過傾聽自然界中種種事物所發出的波動及聲音,以確定是否有危險臨近,才慢慢學會了自己的語言。

  輕拂而過的風聲、潺潺而流的水聲、動物漫步草叢的腳步聲……人類可能通過辨別這種種聲音,然後用嘴唇和聲帶模仿這些聲音,並與同類之間相互傳遞這些信息,這就是人類語言的最初雛形。或許他們當初只能使用兩三個最簡單的音,但隨著文明的進步,積累了更多經驗之後,語彙量也漸漸豐富起來。

  那麼語言又為什么因國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關於這一點,同樣可以用語言源於大自然的理論來加以說明。

  人類因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環境當然就有差異。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環境中所發出的聲音也就不同。灼熱的沙漠、氣候多變的歐洲、悶熱的南亞小島,這些環境迥異的地方所發出的聲音,肯定是不一樣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擁有的聲音就相當豐富,從而用來表達大自然之靈動的語言也異常確切與多樣,以象聲詞為例,就有"嘩啦嘩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無論是哪種語言,當水看到"智慧"後,其結晶都非常整齊而美麗。圖片依次為上圖智慧(中文)、中圖wisdom(英文)、下圖weishieit(德文)

  無論是日、英、德任何一種語言,當水看到"謝謝"後,其結晶都非常整齊而美麗。與此相反,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語言,只要是看了帶有辱罵及攻擊性的,例如"渾蛋"等字眼的水,便都散亂得無法形成結晶,而且樣子還慘不忍睹。

  這或許是因為,就如《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樣,在太古時代,人類曾經使用同一種語言,還可以進一步說明,雖然地域及自然環境存在著差異,但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卻恒久不變。

  我所拍攝到的水結晶,大都呈現出均等的六角形,我想這是因為,這種能形成結晶的水與大自然所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相一致的吧。而對於人類無視自然定律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及受到汙染的自然物,水都無法形成結晶。

  我曾試著拍過東京自來水的水結晶,結果竟呈現出非常可怕的形狀。這是因為,日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用氯來消毒,使水的結構遭到了破壞的緣故。

  水在結冰後,水分子的排列會非常整齊,並形成串聯在一起的結晶體,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結構穩定的六角形的樣子。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違背純自然的成分,水就無法形成美麗的六角形結晶。

  "謝謝""""感謝"等都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 "聖物",也是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這些文字時會呈現出美麗的結晶。

  與此相反,類似"渾蛋"等語言,也許原本在大自然中並不存在,是人類後天衍生出來的。還有責怪、傷害、蔑視等語言,應該都是人類文明出現之後的產物。

  大自然中理應只有"愛與感謝"的共存。這只要看一眼周圍的自然風景便能明白。樹與花草互相尊重,共存共生。動物也一樣,獅子只有肚子餓了的時候才會攻擊其他動物。大自然中既沒有在樹陰下受不到陽光普照而怨氣滿腹的花草,也沒有企圖獨享食物的禽獸。

  1989年,美國的科學雜志《21世紀》刊載了一位名叫沃倫·哈馬曼的人所寫的論文。論文中提到,如果將人體中的有機物質的頻率轉換成聲音,相當於42個八度。若真的那樣,我們將最高頻率的標准定在八長調的"do"的話,它就會高達570兆赫茲。而1赫茲表示1秒鍾波動1次,這也就是說,人體所產生的波動每秒鍾高達570兆次。換言之,人類其實隱含著超乎想像的能力。

  42個八度的確令人難以想像,但這也恰恰說明,人類擁有各種各樣的頻率波動。人體就是一個由不同頻率所組成的"宇宙",只是依靠人體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響曲。

  我在談及波動及波動頻率的時候,通常會采用我所獨創的"八度理論"

  何謂"八度理論"?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在包羅萬象的萬物之中,所有事物所具備的頻率,均能包含在跨越一個八度的7個音符內。

  宇宙是由頻率從高到低的不同事物組合而成,就像鋼琴上從低音到高音順序排列的琴鍵一樣,只要彈奏上面白色的琴鍵,八度音中的音符即能流瀉而出。

  其中一個八度的"do"和第二個八度的"do"之間的波動頻率相差兩倍。但是相差兩倍的波動頻率,同樣都由"do re mi fa so la si"7個音符"構成"。這也就是說,只要重複這7個音,就可以表現從極高到極低的音域。

  那么將所有的波動頻率都轉換成聲音的話,會出現一種怎樣的情形呢?

  首先主要會產生一種共鳴現象。同樣的波動頻率就會產生同樣的共鳴。用音叉做個實驗,你很快就能明白了。音叉是一種U字形的器具,擊打其金屬部分就可以發出聲音來,通常用於樂器或者合音的調音。

  對著音叉敲出440赫茲"la"音,然後讓另外一種發聲器同樣發出440赫茲的"la"音時,音叉就會產生"嗡嗡"的聲音,這就是共鳴。

  具有同樣波動頻率的東西,只要一方發出聲音,另一方就能產生共鳴。我們通常所說的物以類聚,指的就是這種具有相同波動頻率的東西之間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共鳴"。  如果平常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發現,這種共鳴現象隨處可見。

  走在大街上的狗看到其他動物往往無動於衷,但是道路的另一側也有一條狗的話,它就會很敏感地作出反應。此外,還有一些狗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以及沿街叫賣的喇叭聲時,會大聲狂叫,這都是一種共鳴。

  反觀人類也是一樣。具有同樣波動頻率的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吸引,從而成為親密的朋友;不同類型的人,不管距離再怎么近,彼此也會漠不關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個你討厭的人試圖接近你,其實說明你與他之間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鳴的。

  日本武士道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勝",換言之,就是不與你的敵人產生"共鳴"。而經過比試後獲得勝利,畢竟還是與敵人產生了某種"共鳴",所以層次要略遜一籌。

  "波動""震動"不同,彼此之間如果沒有共鳴的話,肯定會越走越遠,因為我們無法接受與自己不是"同類"的人。

  擁有同樣的波動頻率會產生共鳴,這就是共鳴的原理。

  更有趣的是,即使波動頻率不同,但只要呈倍數,一樣可以產生共鳴。用鋼琴同時彈出440赫茲的"la"音和低八度的220赫茲的"la"音,我們就能聽到非常悅耳的音樂。而這時在音叉上敲出上述兩個八度音,都會產生共鳴。

  只要波動頻率呈2倍、4倍、8倍,或者1/21/4,均能產生共鳴,而且這個數字可以無限延伸下去。也就是說,無論波動頻率相差多少,只要是倍數,就可以產生共鳴。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的話,不管兩者在什么層次上,它們都存在著共鳴的可能。

  試想,世界上有很多人受到具有高波動頻率的耶穌基督、釋迦牟尼的影響;同時也有人對那些無視社會規范、活得"奔放而瀟灑"的諸如大盜--石川五右衛門之類的人充滿羨慕。

  這其實並不矛盾。不同的人就是會與不同階層的人或事物產生共鳴。有句俗話說,"清濁並飲",也許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更自然,更適合人類。

  那么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愛情,又該如何用波動理論去解釋呢?

  愛情也是一種共鳴現象。比如,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波動的世界中可以歸為第10級的話,那么自己只能和擁有第10級波動能力的人產生共鳴,或者憧憬著與擁有比自己"高級"的、波動能力為第12級的人相戀。

  我總在想,在這種情況下墜入愛河的話,人所擁有的能力就可能發揮到一種極限。如果一個人擁有10級的才能,卻常常只能施展出5級來,這時他若和擁有10級能力的人戀愛,他的能力必定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到10級。若恰好對方擁有的波動能力達到了12級,那么相信他的能力肯定將隨之提高。

  所以說,當人戀愛的時候,工作效率就會特別高。人只要一談戀愛,無論是工作內容,還是周圍所處的環境,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改變。這樣說的話,那些已經不再年輕、卻依然在工作上充滿幹勁的人,也許是因為無時無刻都在"戀愛"著的緣故吧。

  當然,這裏所說的戀愛,並不僅僅局限於世俗意義上的男人與女人的相戀,而是包括了很廣泛的人對人的崇拜,以及對他人人格的景仰。

  戀愛能提高波動頻率,同時也能讓人逐步完善自身。所以請各位,只要活著一天,就不斷展開"戀愛"吧。

  自然界中的諸多事物,大多只能發出固定的波動頻率,就像所有的麻雀所發出的叫聲都千篇一律(雖然就麻雀本身而言,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不同),貓狗的叫聲也並無太多的變化一樣。

  相對於它們,人類可以自由地唱出"do re mi fa so la si"來,甚至還能創造出更多優美的旋律。你不覺得這是一個奇跡嗎?

  惟有人類可以和自然界中的萬物產生共鳴;惟有人類可以和宇宙中的萬物展開對話,賦予它們能量,並從它們身上獲取能量。

  但這一切卻因為想法的不同,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如果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某種欲望的話,那他就會把破壞自然的能量,全都散播到世界上。

  地球如今之所以會如此髒亂,都是因為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味地貪圖生活的便利,貪婪地追求生活的奢華所致。在人類的生活裏,創造出了所謂消費社會,從而極度地威脅到了自然環境。

  此刻,新世紀已經來臨,我認為,人類已經走到了需要徹底改變意識的轉折點。既然人類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產生共鳴,那么我想就一定能架起與自然共存共生的橋梁,不再汙染自然環境。要對整個世界發射出什么樣的頻率,要讓地球變成一個什么樣的星球,這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

  那么你會選擇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呢?

  只要心中充滿愛與感謝,值得我們去愛與感謝的事物就會源源不斷地降臨,讓我們的生活從此充滿幸福與健康。如果我們人類發出的只有怨恨、不滿或者悲哀的波動,世界又將如何呢?想必,人類從此會越發深陷於仇恨之中,最後墮落到滅亡的地步吧。

  要選擇什么樣的世界,將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可能全在人們的一念之間。

第二章

 現在先讓我們暫時把書放下,倒杯水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一下。

  或者無須親自動手去倒水,只需靠想像就可以。那么在你的杯中,或你想像的杯中,映照出了什么?

  杯中映照出的可能有房間的布置、窗外的景色,還有你湊近的臉龐。水能映照出各種顏色、光線、形狀和風景。

  此刻,你已經知道水的秘密了。而當你凝視水的時候,其實水也在凝視你。不僅如此,你心中所想的,包括你心中的"風景"所營造的那種氛圍,一切的一切,水都留存在了自己的記憶裏。  那么就讓我們多想一想水的事情吧。

  各位是不是因為水離我們的生活太近了,而很少會想到它呢?在生活當中,我們會喝水、洗臉,洗澡要用水,做飯也要用水,水在方方面面關心、照顧著我們,但是我們卻很少有人會去想水到底為何物。

  其實,沒有比水更不可思議的物質了。而對水來說,最不可思議的是冰浮於水這種現象。一般物質,只要從液體變成固體,構成它的分子以及原子的密度通常就會增加,重量也隨之增加。但水結成冰的時候,其分子結構雖然排列規則而整齊,但其中還是留有很多空隙。而一旦變成液體時,水分子就會以10萬倍的速度劇烈運動起來。由於運動劇烈,分子之間的空隙越變越小,密度則相對增加,因此與冰相比,液體的水要重得多。

  當溫度為4時水的比重最大。如果在充滿空隙的水分子結構中加入活潑的水分子,這時溫度又恰好是4的話,其重量就會增加。若再將其溫度提高,水分子就會因為更加活潑而使密度再度變小。

  因此,即使外面天寒地凍,湖底的水溫也肯定保持在4,這對生活在水底的生物而言,確是一個非常容易生存的環境。

  如果水不具備這種特性而和其他物質一樣,也就是說固體的冰沉沒於液體的水之中,真不知道這個世界將又是什么樣子。也許因此人類就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如果氣溫下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海底或者湖底的水完全結凍,就會將生存於其中的所有生命逼上死亡之路。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因為有冰浮於水的特質,海面及湖面上雖然覆蓋著厚厚的一層冰,冰面之下的生物卻仍能得以延續生命。

  另外,水還有易溶於其他物質或者令其他物質懸浮在其表面以便搬運的特點,這也獨具特色。

  我們從自海水中提取純淨水之難這一點上就可以知道,水是多么易溶於其他物質。半導體工廠或制藥廠使用的基本上是純度非常高的"超純淨水",但只要我們將這種水放進塑料等容器中,馬上就會溶入不純淨的物質,所以說要保持水的絕對純淨狀態相當困難。大家也都知道,即便看似很清澈的地下水或者山間的小溪水,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礦物質以及其他不純淨物質。

  由於水的這種特性,令大海中不斷溶進生命所需的種種元素,從而形成了"生命之源"。現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幾乎全都誕生於大海之中。

  所以說,水是創造生命之源,沒有水,物質與物質之間便無法相互融合,也無法循環再生。水還創造了空氣,創造了一種令生命延續下去的秩序,創造了這個生機盎然的綠色的地球。

  人類自古以來便認為水是有生命的。在世界上,通常都認可泉湧之地就是生命力旺盛之地的說法,還會在這樣的地方修建神社,更有很多人前來參拜。而在古代,會有某些土地非常肥沃,被稱為所謂"肥沃之土",其實這種土地肥沃的地域,地下大都有很幹淨的水源流過。

  水是孕育生命之母,也是生命的原動力。這一切全都有賴於水異於其他物質的特性。

  當我這樣思考著不可思議的水的時候,在心裏卻總是無法讓自己相信,水也是存在於地球上的一種物質。

  至於為什么地球上會有如此多的水,目前公認的說法是,大約46億年前,地球形成時所噴出的水蒸氣變成了雨,落到地面上,積聚成了海洋。

  那麼地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在太陽系誕生之時,氣焰似的火球飛速旋轉,在其中心部位誕生了紅色的太陽,而剩餘的塵埃和大氣則彙集成地球以及其他星球。這時的地球,還只是一塊燃燒著的熔岩,然而其中已經包含著最原始狀態的水,也就是氫。在熔岩冷卻形成岩塊的過程中,這些氫便轉變為水蒸氣噴發了出來。

  當然也有大膽的學者對此提出反對意見。俄亥俄大學教授路易斯·法蘭克博士認為,水原本並不存在於地球上,地球上之所以有水,是自宇宙飛來的冰塊形成的。

  也就是說,水來自宇宙。

  這一說法源自於,法蘭克博士在人造衛星攝影儀所拍攝的圖片中發現有幾個非常可疑的黑點兒,他在調查後認為,這些黑點兒是落到地球上的小彗星。

  而這些小彗星原本是一個個由水和冰組成的重約100噸的球狀物。它們以大約每分鍾20個,一年大概有1000萬個的數量飛臨地球。以此推測的話,這些冰塊早在40億年前就已經開始"光臨"地球,是它們形成了海洋,直到如今,仍然持續地向地球搬運著水和冰。

  冰塊一樣的彗星是因為地心引力才落到地球上來的,但太陽的能量使之蒸發成了氣團。它們在降落到地球的過程中,到達距地球約55公裏處時,便與大氣層的空氣混為一體,隨著風變成冰狀的顆粒繼續下落,再進一步轉化成雨水,落到地面。

  數年前,美國太空總署與夏威夷大學承認法蘭克博士的說法可信度很高,並通過媒體予以了大篇幅的報道。但世界上大部分學者仍然非常頑固地否認這種說法。 

 而如果公開承認這種說法,恐怕世界上所有圖書館的藏書都必須要改寫,人類起源的進化論以及其他與地球生命、曆史相關的學說都要重新解釋了。

  眾所周知,假如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的誕生。如果說作為生命之源的水的確來自宇宙的話,那么就相當於承認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外太空的產物了。

  不過,水來自地球之外的說法,倒比較容易解釋水所具有的幾個不可思議的特性。

  為什么冰能浮於水?水為什么具有如此易溶於其他物質的特性?拿一條毛巾,把一角放入水中,又為什么能反地心引力而將水吸上來呢?這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如果從水原本就不屬於地球的觀點來解釋的話,便好理解得多。

  水來自宇宙--這一似乎有違常規的理論,或許很難令人信服,但確實是一種充滿魅力和讓人興奮的說法。水在結束了它在宇宙的漫長旅行後,接著又開始了它在地球上的小小旅行。

  自宇宙飛臨地球的大冰塊,先是化為了雲,爾後變成了雨。雨在洗淨山巒後,沁入泥土,攝入豐富的礦物質後,成為了地下水,然後變成湧泉,重新回到地表,彙流成河川。從河川流入大海的水,再經過太陽的蒸發,又回到大氣中變成雲,並形成雲層後,重又以雨的形式回歸地表。

  在這個"旅行" 期間,水帶著地球上的種種礦物質,通過循環而孕育了生命。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很神奇地溶入海水中,促進了光合作用,並維持了大海中生物鏈的非常微妙的平衡。

  生命是在海中誕生的。誕生的過程據說是在距今38億年以前,生物開始進化,經光合作用後形成了藻類,並釋放出地球上最初的氧氣。氧氣通過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創造出了環繞地球的生命面紗,那就是臭氧層。

  據稱,生命在42000萬年前開始在陸地上出現。這些生命全都依賴氧氣及臭氧層,才能從幽暗的海底世界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人類的始祖,也就是原始人則在約200萬年前誕生於非洲。如果將地球46億年的曆史換算成一年的話,那么人類基本上是在一年即將過去的除夕晚上8點才終於呱呱落地的。而臭氧層及氧氣的形成,才最終造就了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由此可知,孕育地球生命的是水,水通過溶解各種物質,扮演了從山川到海洋源源不斷輸送生命能量的角色。而水能扮演這種角色,全都依仗於它具有其他物質所不具備的特性。

  然而這一雄壯的生命誕生之旅的展開,難道真的是一種偶然嗎?每每想到這段始於遠古時代的生命誕生史,我便總是覺得水飛臨地球,引導進化,並造就完整的生態體系,一定有其偉大而神秘的意義。

  日本築波大學名譽教授村上和雄,因為解讀了人體內被稱之為"瑞寧(renin)"的氧氣遺傳基因密碼而聞名於世。他曾說,越是進一步地了解這一遺傳基因的信息,越是不能不承認,其實是某種特定的存在,在如此細微的空間裏,竟然蘊涵了如此豐富、縝密的信息。村上教授說,這讓他對此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於是他將這一偉大存在稱之為"something great"

  圍繞著水所寫就的壯麗詩篇,讓人感覺如果不提到"something great",似乎就無法詳盡其豐富的內涵。於是生命就這樣沿著大宇宙的意志不斷地拓展著它的宏偉藍圖。

  那麼,來自宇宙的水又是帶著一些什么樣的信息降臨地球的呢?也許它的目的就是想在地球上展開其所蘊涵的生命模式,而那恰恰也是生命的一種實態。

  從天而降的雨水經過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歲月滲入泥土而成為地下水。瑞士研究河水長達30年的原蘇黎士工業大學教授瓊安·戴維斯將這樣的水稱之為"wise water",也就是"智慧之水",而剛剛落下的雨水則被稱為"幼稚之水"

  自天而降的雨水在經過泥土向下滲透的過程中,會獲得很多來自礦物質的信息,從而成為"智慧"之水。

  瓊安·戴維斯女士曾經擔任大學教授長達30年,退休之後仍在從事著對河水的研究,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我曾在瑞士的研討會上做過以""為題的演講,就在那次會上,瓊安教授也發表了自己卓越的研究成果。

  瓊安教授正在研究關於水資源處理的問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基本上都采用管道供水的方法,這種供水系統其實對人體並無益處。水經過高壓處理後再由管道輸送到每家每戶,其分子結構就會受到破壞,讓水損失很多礦物質。

  如何把結構沒被破壞的水提供給更多人,如何才能建立窮人也能用得起的簡易的供水系統,都是瓊安教授正在不斷研究的課題。例如,瓊安教授曾經提出一種使用水晶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在水中放入小水晶,這樣便能長久地保持水中的礦物質不至於流失,而且如果用這種水灌溉植物,植物也會生長得非常好。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磁鐵,或者在水龍頭的出口處加裝可以使水呈渦狀旋轉的裝置,這些都是瓊安教授長年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說,瓊安教授研究的目的在於,如何讓飲用水更加接近天然水,從而讓人獲得更多對身體有益的東西。

  對於水結晶的研究,瓊安教授說:

  "我聽說很多人都在從事水的研究工作,相信這樣的研究能給人帶來一些啟發。其啟發之一就是我們要對水心懷更多的敬意;其二是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才知道,水其實對許多非常纖細而敏感的物質都能產生一定的反應,因此我們通過更進一步的對水結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學家或有關單位,我們現有的水資源並未得到相應的保護。

  "另外,在保健或者醫療領域,這項技術也應該得到應用。過去我們不太重視水的物理性質。例如,大家都普遍認為富含礦物質的水就是好水,卻不知礦泉水中的礦物質也會造成動脈硬化,關於這一點,很少有人向人們做過相關的說明;另外,在礦泉水中加入碳酸,因為碳酸的酸性較強,其實對人體並無益處。不管怎樣,人要小心的不應該是天然流動的水,而應是裝在瓶子裏的水,因為一切水都有流動的欲望。"

  瓊安教授還說: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回對水的崇敬之心。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水的敬意已經微乎其微了。而在古希臘的時候,人們對水的尊敬程度則要深得多。為了守護水神,甚至還產生了很多神話故事。但是曾幾何時,以非科學的名義,神話被拒絕在神聖的殿堂之外,人們只是將它視為一種單純的物質,認為只要以科技手段淨化它就可以了。可是被淨化過的水絕不同於清澈的水,通過科技手段淨化過的水,根本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其實水需要的不是淨化,而是徹底的被尊敬。"

  如果不是與水長年打交道,恐怕是說不出這麼一席話的。像瓊安教授這樣具有非凡的研究成果的學者,能對水滿懷敬意,並對我的水結晶研究充滿興趣,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瓊安教授後來又給了我這樣一些鼓勵:

  "假如能夠確立水結晶研究的物理性,肯定將成為具有相當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到那時就完全可以大聲地告知全世界了,就像瑞士在水的相關研究上受到世界的重視一樣。"

  我剛好也正想以瑞士為據點,架構一個以對水結晶的研究為主題,並進一步把文化性研究作為重點的中心,得到瓊安教授這樣一番鼓勵,我頓時對此充滿了信心。

  上圖:聽到美好祝詞的水結晶;下圖:聽到渾蛋的水結晶。

  水能記憶信息,還能通過在地球上的循環來傳達信息。由此可知,來自宇宙的水包含著很多關於生命的答案。而解讀水的秘密的惟一方法,就是觀察它的結晶。

  在目睹了很多很多水的美麗結晶後,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生命的真諦。看到"謝謝"二字的水結晶整齊而美麗,看到寫著"愛與感謝" 字樣的水結晶莊嚴而素美。這都是水所呈現出來的生命的光輝,也是來自靈魂深處的生命的真實形態。

  更進一步說,我們所見到的水的結晶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生命創造的過程。水會因為我們的注視而隨時變化它的表情。我們的視線就是它變化的動力。當我們對它投以善意的注視,也就等於我們給了它某種勇氣。而當我們的目光充滿敵意或惡意時,它頓時會失去動力。

  以前,我曾經在我負責的雜志上,讓讀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兩個瓶子裏裝上米飯,每天對其中的一個瓶子不斷說"謝謝",對另一個瓶子則每天不斷地說"渾蛋",一個月後,看看它們都會發生一些什么樣的變化。於是,不少小學生們每天放學後便開始和兩個瓶子裏的米飯說話。

  過了一個月後,"謝謝"瓶子裏的米飯呈現出一種發酵似的樣子;"渾蛋"瓶子裏的米飯,則腐臭變黑了。

  我在數年前出版的水結晶攝影集裏介紹了這個實驗,結果全國幾百個家庭也做了同樣的實驗。每個家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果,但是其中有一個家庭嘗試著做了與別人不盡相同的實驗。

  這個家庭除了分別對兩個瓶中的米飯說"謝謝""渾蛋"外,還另外准備了一個放進了米飯的瓶子,但是既不貼標簽,也不和它說一句話。總之就是對它置之不理。

  結果如何呢?對它置之不理的那個瓶子裏的米飯,甚至比罵它"渾蛋"的米飯還更快地腐爛了。這個實驗被很多人重複了很多次,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說,對它置之不理比鄙視它傷害更大。

  這個實驗也會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那就是要多關愛孩子,多和他們說說話。所以,現在正處於孕期的婦女,請多關心你們腹中的胎兒,要經常用溫柔的聲音和他聊聊天。 

 對放在自己房間裏的綠色植物也一樣,如果能多注意到它的美麗,同時多贊賞它幾句,相信它會更加茂盛、更加迷人。對自己養的寵物或昆蟲之類的,也要記得和它們多說說話才好。

  我真心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人關注水,對水充滿敬意,那樣的話,水一定會在我們眼前呈現出它更美麗的結晶。那時,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結晶體,都讓你擁有了一個異常美麗的世界。

  相信我們都期待著那樣一個結果。大自然賦予人們和自己一樣的創造力,讓人們擁有並自由地使用它。此刻,我們每個人肯定被那溫柔的眼神默默守護著。

  而生命的記憶隨著它的載體--冰塊自宇宙而來,然後誕生出生命,再誕生了人類,創造了我們。那么,現在就讓我們面對水,為它注入生命的力量吧。你的意識、你的視線、你的愛心、你的微笑……這一切都能為水注入新的生命的活力,從而不斷地創造一個全新的宇宙。

第三章

世界各地的自來水,都無法形成結晶。()東京,()倫敦,()巴黎。

  受到水的不可思議的魅力吸引之後,我反複不斷地展開了很多與水相關的實驗,同時,也有幸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水,看到了它們所呈現出來的各具特性的美麗的樣子。

  但是同時,全球各地水汙染問題的現狀也毫不留情地暴露在我的面前。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言,如果20世紀的戰爭是為了爭奪石油的話,那么21世紀的戰爭很可能是為了爭奪幹淨的水。

  前面曾經提到過,因為用氯來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來水都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而自20世紀初始於英國倫敦的用氯消毒自來水的方法,在日本已經沿用50年了。

  與自來水不同,泉水或河流上遊的天然水,卻能形成美麗的結晶。這些能夠呈現出美麗結晶的水,都是50年前自天而降的雨水變成地下水後再流到地表的。而那時的日本已經正式進入了工業化社會。

  可想而知,雨水汙染已是整個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雨水汙染嚴重的日本城市采的雨水樣,經實驗後發現,不要說形成結晶,就連樣子都極其醜陋。這些讓我們了解到,工業汙染不僅在不斷地汙染循環水,還在不停地向地球上散播著有害物質。

  好在還有救。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水也開始逐年恢複了它那美麗的結晶。

  而汙染歸根結底就是人們的意識造成的。到今天,世界各地之所以出現環境汙染問題,都是人類只圖生活便利的自私心理所致。

  迄今為止,通過水結晶的照片,我們知道,水純淨得好似一面心靈的鏡子,這面鏡子好像同時也在指引著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

  人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將以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來捍衛我們的地球?對這些問題,我不禁生出一些想法。

  首先,我們知道,人類本性原本是美好的,而且還擁有卓越的能力,我們應該停止再扮演惡人的角色。或許我們過去一直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人類其實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

  目前已被證實的物質元素大約有108110種,但我想其實肯定不僅僅這么多,而在自然界的擁有者中,恐怕人體所擁有的元素是最多的。

  構成人體的元素,迄今為止已經知道的大概有90多種,我相信人體內一定還有尚未被發現的元素存在。或許隨著人體不斷進化,新的元素還會產生,使人體的構造更趨完美。

  越是高等的生物,體內擁有的元素就越多,而且還會與日俱增。比如說,與人相比,植物的元素就要少得多。含有的元素少,又會怎樣呢?雖然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有""感,但只有人類和與人類相近的高級動物才有悲傷或者感動等高級情感。

  如果肯定人類來自於宇宙的話,那么認定人體擁有宇宙所含的全部元素就可以成立。

  佛教說人有108種煩惱。而所謂煩惱,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迷惘、執著、嫉妒、虛榮等心態,然後從煩惱中又衍生出我們的痛苦。我總在想,人所有的108種煩惱會不會和108種元素是一一對應的呢?也就是說,人體內可能擁有更多的元素--108種。

  我率先在日本介紹的波動測定儀就能證明我的這種猜測。所謂波動測定儀,就是測定每一種物質所擁有的波動,然後將其波動頻率依照原樣傳遞給水的一種儀器。

  我用這種儀器測了很多人的波動,發現人在處於消極狀態中時,其情感波動正對應了不同元素的波動。

  例如,人在煩躁時的波動和水銀的波動是一致的,在迷惘時的波動與鐵的波動相同,而人際關系則對應亞鉛,等等,彼此之間相互都有聯系。

  近些年有人指出,使用鋁制的鍋或者餐具可能會導致老年癡呆。但其實這是因為鋁與人的悲傷、寂寞等情感的波動幾乎完全一致的緣故,因此我推測,不是因為鋁制品中的鋁導致老年癡呆,而是老人寂寞或悲傷的情感引發了鋁元素,進而導致了老年癡呆。

  前面介紹過的瑞士傑出的水質研究專家--瓊安教授曾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有位物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分析太陽系行星的位置對水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他將幾種不同的礦物質分別放入水中,觀察當行星走到特定位置時,含有何種礦物質的水會被吸附到吸水紙上。

  "結果發現,當土星強烈影響地球時,含有鉛的水會發生反應。只有含鉛的水會被吸附到吸水紙上,而含有銅、鐵、銀等其他礦物質的水則沒有任何變化。

  "從這個結果可以推測,土星似乎和鉛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而金屬與人的情感或情緒是會產生某種共鳴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土星是與人的憤怒情感有著某種很強的關聯的。

  "這就可以解釋一些占星術中所提到的各種行星的性格,很可能是與金屬產生的變化相關。"

  這個結論和我所主張的人的108種煩惱對應108種元素的觀點頗有相似之處,也讓人很感興趣。太陽系有9大行星,9×12剛好是108。如果用元素周期表去換算的話,差不多就知道哪個行星對應著哪種元素了。

  當這本書寫到這裏的時候,我偶然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中提到,所有的元素都來自於宇宙爆炸時的超高溫,這也是一個引人深思而有趣的話題。

  人只要活著一天,便無法從108種煩惱中解脫出來,該如何與糾纏不清的種種負面情感相處,正是活出一個充實人生的關鍵所在。

  那麼到底要如何面對心中的憤怒、悲傷或怨恨等情感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大可不必去否定我們所具備的任何情感。人的消極情感與生俱來,無論什么人,都是帶著自人類誕生以來的我們祖先的記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其中自然包含著那些消極情感。

  但是話說回來,被極度消磨身心的消極情感所困擾的確不好受,不管是不是暫時的。那么到底要如何化解這種種消極情感呢?了解了波動法則,答案就能一目了然--只要發出與消極情感相對的波動頻率就可以了。當這兩種情感的波動相遇並相互抵消後,消極情感就會消失。

  數年前,日本某大學曾發明了"以音消音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噪音發出抵制的聲音,從而成功地研制出讓電話周圍保持安靜的方法。具體方法是,測出聲音所具有的波形,然後通過放音設備向它發出具有逆向波形的聲音,這樣就能消除某些雜音。這項技術目前已被應用到消除汽車引擎噪音上。

  人的情感也一樣,相對於消極情感,也就有積極情感的存在。以下兩相對應的情感,就具有完全相反的波形。

  怨恨--感謝  憤怒--溫柔  恐懼--勇氣  不安--安心  焦躁--沉著  壓力--平常心

  完全相反的兩種情感,具有波形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特性,這正說明,每個人都有其兩面性。

  大家都知道,越是性急的人,情感也越脆弱。還有可能我們隔一段時間就會聽說,某個眾人眼中的大好人,卻忽然有一天鋌而走險成了犯人。報紙上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報道 --交往時非常溫柔的男人,一旦有一天女人提出分手,男人就會突然惱羞成怒,不斷地打電話進行騷擾,甚至最後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跟蹤狂。

  世界上既沒有人格完美無缺的人,也沒有壞到骨子裏的人。同時具備這兩者,或許才是所有人的真實面目。

  因此,當我們受困於某種消極情感時,便可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心中滋生出積極情感,以消除這種消極情感。比如,因心有怨恨而病魔纏身的人,應尋回那份感激之情,以治愈自己身心的傷痛。

  看到海豚圖片的水結晶

  然而心中充滿怨恨的人,實在很難很快找回那份感激之情。這時候,就可以通過"代為感恩的人",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為你身心的痊愈提供某些幫助。所謂"代為感恩的人",就像它的字面意思所表達的那樣,讓別人替代你去感恩。

  例如法國著名的許願泉,以其泉水可治愈病痛而聞名於世,這不正是因為泉水中飽含著感謝之情嗎?相傳,因心中充滿怨恨而病魔纏身的人,只要喝下這裏的泉水,病痛就會很神奇地痊愈。

  順勢療法的原理也一樣。為什么在理論上只要將物質稀釋到其分子已經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就能將原本具有毒性的物質,變成具有治療功效的藥物呢?這是因為,經高度稀釋後,物質將不複存在,留下的只有其波動的信息,而無論是毒還是藥,它們都源自一種波動。

  藥物這種東西,原本對身體就未必好。雖然,它可以消除病痛的症狀,但同時它也是一種劇毒。

  像鎮痛劑這種藥物,它的波形與疼痛的波形正好相反。人類制造的鎮痛劑,通常是將幾種物質混合,讓它產生與疼痛相反的波形,然後將它注射到老鼠身上,進行實驗後,如果沒什么不良的反應,便可讓人服用了。

  但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後,它們由幾種物質混合而產生的波形也將隨之消失,這裏的每一種物質都會恢複到混合之前所擁有的原貌,這時,每一種物質又會擁有各自不同的波形,只要這些波形足以破壞其他細胞,在人體內就會產生副作用。

  藥物的確可以有效地治療病痛,但是藥物為什么會具有治療效果,目前還沒有十分明確的定論。

  而從波動理論來看,醫療的世界簡直就像是另一個我們不可知的世界。

  醫院的某些外科手術中,嘗試過利用強烈的波動來殺死受到破壞的細胞。我們知道,通常需要用這種治療方法時,人體中的髒器或者細胞已經到了一種嚴重受損的狀態。當人體的正常細胞遭到破壞時,有點兒像自樓上墜落到地面的一瞬間,會令人體的波動頻率劇增到原來的數百倍。這真的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狀況。

  波動頻率的急劇變化,會令人有種劇痛感,有時還會因此而令人喪命。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通過施加強烈振動波的方法,以期達到治療效果。

  我還認為,治病救人的醫生,同時還應該是個哲學家。古時候為人看病的有很多都是巫師或者和尚,這些人看病的方法就是引導患者的生活起居符合自然常規,從而喚醒病人體內自然恢複的能力。

  除了治療人的病痛之外,如果醫學能更進一步了解並掌握人的意識,也許有一天我們就不再需要醫院和醫生了。到那時,生了病的人只要向街頭的哲學家咨詢一下人生的錯誤及挫折,便可以放心地走入正常生活了。也許將來的醫生都會轉型為人生顧問也說不定。

  我從許多健康咨詢的病曆中發現,人的很多病其實都由消極情感所致。只要消除了造成疾病的消極情感,很多人都能恢複健康。所以說,盡量保持一種積極的、正常的心態其實非常重要。

  目前醫學界已經不斷證明,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能夠增強免疫力,讓身體更快恢複健康。甚至有的醫生還讓一些癌症患者通過登山等活動,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提高免疫力。

  另外,一些醫療機構還提倡不僅要對症下藥,同時還需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生活狀態,進行一種"整體治療"(Holistic Health Care)。日本目前就設有推行整體治療的協會。

  堅信眼見為實的時代已經過去,開始關注人的心靈的人在不斷增加,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世界確實在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也許在21世紀裏,重視人的心靈深處的東西將成為主流。

  人的肉體是由水構成的,人的精神卻由意識構成。保持水的清澈與順暢,不僅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同時還能讓人的精神潔淨而清明。試著讓你的身體裏充滿水的美麗結晶吧!這一切全都取決於你有著一顆怎樣的心靈。

  愛是治療一切的良藥。發現這劑"良藥"之後,我就開始不斷倡導"愛具有免疫力"的觀點。愛能戰勝一切消極情感,是恢複身體活力的最佳"摯友"

  但是在長期研究水的過程中,我又不得不對自己的觀點做一些修正。因為我發現,免疫力不單單只來自於"",更准確地說,應該源於"愛與感謝"。這一點,通過下面這個實驗可以得到證實。

  為了了解電磁波對人體會產生什么樣的不良影響,我把水放進微波爐加熱,然後拍下了它的結晶的照片。我拿加熱後的蒸餾水結晶的照片,和同樣加熱但曾經給它看過"愛與感謝"字樣的水結晶的照片進行比較,發現前者的結晶已經完全被破壞,但是後者的水仍然能形成結晶。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愛與感謝"這句話的波動,可能足以抵抗電磁波的負面影響,從而具有免疫力。

  前面我已經提到過,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能夠呈現出異常美麗的結晶。當然,只是看過""字的水結晶也很美麗,但是與前者相比,卻缺少了那份淡雅而神聖的氣質,沒有那種如鑽石一般絢爛的光芒。

  比起感受過"" 的水結晶,"愛與感謝"影響下的水結晶更接近"感謝"的形狀。也就是說,"感謝"的波動更有力,影響更強。

  談到"",它通常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能量。無條件地發自內心的關懷,就是愛。

  而與""相對的"感謝"則是一種被動的能量。我們"感謝"的往往是他人對自己的施予,"感謝"的是現在自己擁有的生命。如尾崎放哉的俳句所說:"沒有容器裝盛,以雙手恭捧。"用雙手恭捧的,不正是感謝嗎?

  愛與感謝猶如陰與陽。愛是太陽,感謝是月亮;愛是男人,感謝是女人。

  那么為什么屬於陰性的"感謝"的能量更強過積極、主動的屬於陽性的""?

  這個問題曾經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個想法突然浮現於我的腦海。這個想法對於人到底該如何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啟發。

  愛與感謝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在這裏我用水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H)和一個氧原子(O)構成。H2O就是代表水分子的符號。如果愛與感謝也像水一樣以二比一的比例構成的話,那么從影響力的大小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感謝為二,愛為一。也就是說,感謝的能量比愛要大兩倍。

  兩份感謝加上一份愛,這不就是人類本來的生活方式嗎?

  我曾在某次演講中提到了這件事,演講結束後有兩位女性走過來對我說:

  "您的一席話真是太令人感動了。不知道那是不是就像我們只有一張嘴用來說話,而卻有兩只耳朵用來傾聽一樣呢?"

  我聽了她們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回答說:"沒錯!的確如此。"她們為我上了很好的一課。

  放眼整個自然界,被動能量似乎更強些。比如說海裏的魚,通常會產下大量的卵,但未必全部能孵化成魚。實際上可以孵化成小魚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大部分卵,全都成了別的魚的食物了。

  那麼古人的生活中的愛與感謝的比例是否也是二比一呢?我覺得,人類自初始就在與這個法則背道而馳著。

  的確,自古以來人類就在不斷歌頌著愛的美好,對於愛的強大力量也有非常深刻的感知。但是,正因為過於將目光的焦點集中在了愛的能量上,以至於過分發展了一種一味強調主動而積極的文明。  過去我們忽略了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事物,蒙蔽於就在我們眼前的清晰且唾手可得的東西。還為了得到更豐富的物質生活,彼此之間不停地爭鬥著,讓迄今為止的人類曆史,幾乎變成了一個爭端不斷的戰爭史。

  的確,這些行為必定都出自於愛,為了心愛的人,為了所愛的祖國……然而,只要持續這樣的生活,爭鬥就會永無停歇。尤其是20世紀的人類曆史,更是充斥著這種不斷的紛爭。

  事到如今,人類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再也行不通了。我們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加富裕的生活,已經犧牲了很多東西--森林遭到了破壞,幹淨的水源在逐漸枯竭,甚至就連土地也被分割、銷售起來。

  我們的未來需要的是心存著一份感謝,這必須從知道"滿足"做起。我們要感謝自己能生活在受到大自然眷顧的資源豐富的地球,也要感謝孕育了我們生命的水,更要感謝我們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能活在這樣的世界是何其美好的一件事啊!

  睜開眼睛,你會發現這世界上到處充滿了值得我們去感謝的人、事、物。

  如果我們真的能心存感謝,那么充滿我們體內的水就會更加清澈而明淨,而你,也將因此化身為晶瑩剔透的水結晶。

第四章

 大家知道得到純淨水的方法嗎?或者說,你知道純淨的水到底在哪裏嗎?

  是阿爾卑斯山麓的冰?是南極,北極的冰?還是就是市面上出售的標榜"純淨水"的瓶裝水?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么,其實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不管多么純淨的天然水,如果你心不善,這水也絕不會變得純淨。

  你的心是否透明而清澈?你有沒有工作上的困擾?在家中有沒有讓你難以啟齒的事情?如果你心中懷有未解的情結,再甘甜的水喝起來也會覺得寡淡無味。

  而運動後大汗淋漓時喝的水,即便是沒什么特別的白開水,都會令你感覺很好喝。這正說明,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我不是在這裏提倡唯精神論。相信各位已經明白,同樣是喝水,心懷感激時喝的水跟心情浮躁時喝的水,會讓同樣的一杯水變成截然不同的東西。

  我們的所思所想時刻都在影響著這個世界。如果我們能充分地對這個世界展現我們更多的創意及語言才能,這個世界必將產生更多美好的事物。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發出破壞的信息,地球說不定還會去破壞整個宇宙。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體會,就不要再去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的際遇,或者將自己的不幸怪罪到別人身上。現在,就在這個瞬間,你足以改變你的世界。而你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作出一個選擇。

  你是選擇到處充溢著愛與感謝的世界,還是選擇充斥著不滿與病痛的世界?全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佛教認為,世界是瞬息萬變的,從來不會有一刻的靜止。從波動的原理來看,維持波動的能量也必須時刻保持流動暢通,不能有任何的停滯。

  "瞬間即世界"的想法帶給人生某種希望。我們沒有必要留戀於過往,因為憑借自我努力便能把握未來的世界。其實身處此時此地的你,手中已經握有決定一切的那把關鍵的鑰匙。

  為了說明人的意志對這個世界到底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據說有人通過"消雲遊戲"去驗證。其中的道理想必就是用人的想像力去使雲消散。

  找個晴天,從漂浮在晴空中的無數雲朵中選定一朵作為自己的目標,如果選擇的是夾雜在很多雲朵之中的小雲朵,可能更容易令其消散。

  做"消雲遊戲"時,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准備。首先要對自己深信不疑,相信自己絕對能讓雲消散;另外就是不要太過專心致志了。因為這有點兒像逆向思維,如果太過專心致志的話,恐怕反會無法適度地傳達能量了。

  做好心理准備之後,在腦子裏想像從你的內心向雲朵發出了肉眼看不見的波。記住要盡量地讓能量准確地對准你的目標--也就是那朵你希望其消散的雲。

  然後,對雲說:"雲不見了。"同時再對自己發出的能量說:"謝謝你。"只要按照這個順序做,雲就會慢慢變淡,並在幾分鍾之內消失不見。

  不論這個遊戲是否可以驗證,許多人都承認,人類意志的能量,具有強烈的影響萬物的能力。而雲是由水構成的,同時還是一種氣體,所以應該更容易對人的意志產生反應。

  在過去,如果說人的意志可以影響物質,通常總免不了遭到"不具備科學性"的非議。但現在最前沿的科學已經發展到不進入精神或意念等非肉眼可見的領域便無法解釋很多東西的境地。

  從量子力學開始,到榮格學派的心理分析理論,再到遺傳基因學派,都已經開始肯定在我們居住的三維空間之外,另有一個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世界。據說,那個世界不僅看不到、摸不著,而且就連時間都不存在。

  因研究量子力學而聞名世界的大衛·博姆(David Bohm),將我們可以感知的這個世界稱為"明在系",並且認為"明在系"的背後另有一個被稱為"暗在系"的世界。"暗在系"的世界了解"明在系"世界的一切,而生活在"明在系"的事物則記載了"暗在系"世界的一切信息。

  也許這有點兒難懂,但換句話說,其道理與"一沙一世界"有些相似。從一小部分宇宙,可以窺見整個宇宙的全貌;一個人的身上就記載了宇宙全部的信息,甚至其中的一個細胞的身上,也都刻畫著整個宇宙。 

 而所謂整個宇宙的信息,自然包含了時間。也就是說,現在的你的身上,記載了全宇宙的信息,包括它的過去、現在、將來的所有信息。世界瞬間萬變,這絕非一種聳人聽聞之說。

  但我們"現在"所說的"瞬間"到底是指什么?用物理學又如何去解釋?

  博姆認為,每一個"瞬間"在宇宙展開的新的投影就是"現在"。而下一個"瞬間"又會重新展開新的投影。簡單地說,也就是每一個"瞬間"都將出現一個不同的世界,只不過"瞬間的世界"將會影響下一個"瞬間的世界",由此相互聯結成一個相似的世界。

  從這種理論來看,世界不僅瞬息萬變,而且還在不斷地更新著,而我們的意志正協助著這個世界的更新。了解這一點,也許你對人生的看法也會從此改變。

  (上圖)看電視前的水結晶(下圖)看電視後的水結晶

  前面說的那些可能有點兒不太好理解,甚至光在腦子裏想想就已經覺得亂成一團了,但水結晶能將這些抽象的東西具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水卻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它的變化,並且傳達給我們。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我用波動測定器測量水時所發生的一件事情,我要以此來證明我的說法。

  那一天,與日本相隔甚遠的波斯灣,爆發了多國聯軍同時攻擊伊拉克的海灣戰爭。開戰當天的下午,我碰巧正在東京灣測量自來水的波動情況。結果發現,當時水中所含的水銀、鉛、鎘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的波動值高得很異常。我很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還以為是機器出了故障。不斷重複地進行檢測,結果卻都完全一樣。

  這個奇怪的檢測結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第二天看了報紙的報道後才恍然大悟。報紙的頭版大篇幅報道了海灣戰爭的消息,據說第一天攻擊伊拉克所用的炸彈的數量,就相當於整個越南戰爭所使用的全部炸彈。

  炸彈在距離日本數千公裏外的地方爆炸,但幾乎同時,我卻能檢測到可能受炸彈爆炸影響所產生的有害物質的波動。這可能嗎?

  我的意思不是說在波斯灣四處飛散的有害物質一瞬間就飄到了日本,而是在地球另一端開始炸彈攻擊時,炸彈所具有的有害波動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傳遍了整個地球。

  也就是說,波動應該存在於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及我們居住的三維空間之間,所以水才能覺察到地球上任何地域所發生的事情,並迅速"告知"我們。

  那天我並沒能拍下當時的水結晶照片,如果能看到那時的水結晶照片,相信會更加具有說服力。

  在我們所在的世界之外,還另有一個不同的世界存在,從那個世界反觀我們現存的這個世界的話,一定能觀察到一些異同。

  英國的魯伯特·謝多雷克博士,致力於研究如何連接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從而為人類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他在劍橋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後,留校開設了生物化學及生物學課程,同時也以英國皇家協會特別研究員的身份,活躍於這一領域。

  謝多雷克博士在20多年前發表的論著中闡釋了他的理論。然而當時的科學雜志《自然》卻給了他的理論以" 應燒毀丟棄"的不公正評價。盡管如此,他的理論依然很深入人心,有很多人做了相關的實驗,並引起了轟動式的話題。

  那么謝多雷克博士到底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理論呢?

  我們常說:"一生二,二生三。"比如飛機墜毀事件,有時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即便是社會與曆史也一樣。從整個人類曆史的長遠眼光來看,許多悲劇都曾不斷重複上演過。為什么同樣的事件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呢?謝多雷克博士以一種科學的態度解釋了其中所包含的秘密。

  我們知道,所謂科學的態度-- 就是將""還原為一種現象進行考察。然而,謝多雷克博士的論點卻與此背道而馳。

  他認為,只要同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之後,就會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場",而只要和這個"形象之場"產生共鳴,同樣的事情就能再度發生。這裏所謂的"形象之場",並非一種能量所傳達的信息之類的東西,而是與家裝的室內設計圖有點兒類似。

  謝多雷克博士提出的也是一種"共鳴"理論。他認為,不只聲音會產生共鳴,事件也會產生共鳴。他將連續發生同類事件的場所稱為"形態形成場",將所發生的同類事件稱為"形態共鳴"

  盡管他的觀點遭到了《自然》雜志的否定與批評,卻得到了一些新科學支持者的好評,從而掀起了論點截然相反的激烈爭論。的確,謝多雷克博士的論點不僅奇特,還遠遠超出了人們通常所能理解的科學范疇。然而,許多謎一樣的事件的發生,卻可以從這個論點中得到很明確的解釋。

  為了驗證謝多雷克博士所提出的"形態共鳴"理論的真偽,英國電視台進行了公開的實驗。

  首先,電視台准備了兩幅畫,這兩幅畫不仔細看並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只不過有很多顏色夾雜其中罷了。但其實畫中有畫,其中一幅是一個戴帽子的女性,另一幅是一個蓄著胡子的男性。

  接著,電視台在電視上揭曉了其中一幅畫的答案。而在揭曉這一答案前後,電視台分別做了兩幅畫的辨識實驗,目的是觀察電視揭曉答案前後,觀眾回答的准確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當然,兩次實驗所選取的觀眾是不同的,參加電視播放後實驗的觀眾並沒有看過電視播放的內容,所以也就不知道到底哪一張是電視上所揭曉的答案。

  結果如何呢?電視台播放蓄胡子男性的頻率要明顯高於戴帽子女性。為慎重起見,電視台還使用了與英國及愛爾蘭無關的其他國家的人物形象。可結果是,參加播放後實驗的觀眾猜對的比例,竟然比播放前的多了三倍。

  這個結果正說明,許多人將已經知道的答案,給了那些素昧平生的人某種暗示。用"形象共鳴"理論可以解釋為,在之前的觀眾那裏形成了能正確識別畫中畫的"形象之場",從而使答案的准確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謝多雷克博士的理論還可以解釋遺傳現象。也就是說,遺傳不僅僅是遺傳信息的再次複制,同時還因為有"形象之場"的存在。其他諸如被稱為"同時性"的巧合,或者榮格所提倡的集體無意識及"原型",都可以用這一理論得到解釋。

  謝多雷克理論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旦形成"形態形成場",其傳播就可以跨越空間與時間的界限。換句話說,只要有"形態形成場"存在,就可能在瞬間影響到其他地方,這也可以算做是世界瞬息萬變的一種。

  第一次聽到謝多雷克博士的理論時,我非常吃驚,因為我對於水結晶照片的研究,簡直就是一種肉眼可見的"形象之場"共鳴現象。

  在最開始拍攝水結晶照片的時候,幾乎有近兩個月的時間,我根本無法獲得一次成功。而當我終於拍到第一張水結晶照片的時候,我的助手也隨之開始接二連三地終有所得。或許這也是一種"形象共鳴"

  之前雖然聽說謝多雷克博士的論著曾在日本出版,並很快躍居暢銷書之列,但我之所以對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還主要因為我在電視上領略到了他的口才與雄辯,那是一個名為《六位不容忽視的科學家》的電視節目。

  4年後,我在歐洲做巡講時有幸見到謝多雷克博士本人。來聽我演講的人當中恰好有人認識謝多雷克博士的夫人。在他來電話邀請之後,我到他位於倫敦的家中去拜訪。

  謝多雷克博士對我所從事的對水結晶的研究了解很多,還說他大約每個星期都會收到一封提到我的信或者電子郵件。雖然我是帶著很多問題去向謝多雷克博士請教的,但因為他對我的研究好像真的很感興趣,最後反而變成了是我在不斷地回答著他的問題。謝多雷克博士對我說:

  "我一直研究生物學與生物行為,從未研究過水,對水的了解很有限。不過此後我的研究也許會和水結晶的研究有某些聯系。

  "我最關心的是人的注視對某些事物的影響。比如說,有些人,只要有人背後注視著他,他就會有感覺。我想做的是統計與此相關的一些數據。

  "當然,這樣的研究很容易流於主觀。所以我想也許這樣的實驗可以以水為對象。對之漠視、置之不理的水與受到特別關注的水,普通人眼中的水與壞胚子所注視的水……設定這樣幾種情形,再觀察水的變化,然後拍下它的結晶照片,我真的很想開始從事這樣的研究。"

  謝多雷克博士所想做的實驗,與我前面提到的對著瓶子裏的米飯說話的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信他也可能得出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對置之不理的米飯,比對它說"謝謝"或者罵它"渾蛋"的米飯腐爛得更快。

  我也將這個結果告訴了謝多雷克博士,他非常感興趣,但也提到,由於這其中牽扯到微生物的成長,其過程應該比較複雜。如果把這個對象改為水的話,結果會更簡單明了。

  目前謝多雷克博士對人的精神感覺方面的研究頗感興趣。比如,寵物的主人與寵物狗之間所存在的默契,為什么當寵物的主人要回家的那一瞬間,寵物狗會有所感應,開始跑到門口等著主人的歸來。據說,謝多雷克博士已經用錄像拍下了200個以上的這種現象。

  此外,謝多雷克博士還與我說了以下這段話:

  "我們的生命依賴許多看不見的能量在維持著,所以希望你能時刻關注你身邊發生的事,這非常重要。關注本身對它們就有一種影響力存在,很多人雖然已經知道得很清楚,卻並沒有付諸行動。這與在家裏父母會關注孩子有著同樣的道理。"

  關注身邊的所有事情,觀察周圍的每一次變化,也就是說,我們要用愛去對待你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因為謝多雷克博士始終站在第一線研究人類意識所具有的影響力,所以他的話也就格外能深入人心。

  如果有了水結晶給我們的啟示,再加上謝多雷克博士經過實驗得出的結果,便可以解釋這個世界中的大部分現象,同時還能發現我們每個人都具有足以改變世界的能力。

  上帝賦予人類創造力,只要充分利用這個能力,便可以在瞬間改變世界。

  對於生活在煩惱之中的人來說,這無疑將是極大的鼓勵,因為改變世界的一切力量就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你在做的事情,別人同樣也在做。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怎樣的"形象之場"?是要創造一個令彼此痛苦、相互傷害的環境,還是營造一個充滿愛與感謝的空間呢?

  當你面對水,滿懷愛心向它表達自己的謝意時,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也一定有人像你一樣對一切都充滿了愛心。

  你不需要離開你現有的環境,因為你眼前的一杯水已經連接了整個世界。無論在哪裏,水與水之間都會產生共鳴,由此擴展開來,全世界的每個人都應該心存著一份愛與感謝。

  那麼就讓愛與感謝充盈這個世界吧!那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個神奇的充滿愛心的"形象之場",從而改變這個世界。在那樣一個世界裏,就不再有空間與時間的界限,甚至每時每刻都有美好的事情發生著!

第五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水結晶

  我之所以出版水結晶的攝影集,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水結晶能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宇宙的真理,卻從沒想到這本書竟然能在遙遠的歐洲激起那么大的漣漪。可以說,這本書也形成了某種共鳴,它就像水波一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迅速擴展到了每一個人的心海。

  到底這本書裏什么東西能如此抓住人心呢?我想,也許是當人看過照片之後,人體內的水受到了水結晶的感化而起了反應。水急切地想告訴這個世界,一切的根源都在於"愛與感謝"

  愛與感謝是自然之常理。來自宇宙的水將"愛與感謝"的信息帶到這個地球,並讓這"愛與感謝"在地球上創造了生命,孕育了生命。而當人看過水結晶的照片之後,通過體內細胞中的水,使一種最初的最原始的記憶開始復甦。

  水結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傳達"愛與感謝"

  接下來再讓我們欣賞一些水結晶的照片。這些照片是我以世界為題,試著通過風景與音樂來觀察水的變化,同時也是一次嘗試著去了解世界各地的自來水與天然水的結果。

  這本全面展示了水結晶的書,之所以能傳到世界很多地方,完全要歸功於我前面提到的、後來身兼我的隨行翻譯的日裔荷蘭人阿維漢特靜子女士。

  阿維漢特靜子女士在我的攝影集出版還不到一個月的某一天,經朋友介紹,前來我的事務所拜訪,並看到了我的這本剛剛出版不久的攝影集。

  阿維漢特女士一看到這本書就很震驚,當場用身上所有的錢一下子買了77本,分別送給她遠在荷蘭、瑞士、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朋友。

  阿維漢特女士把書送給朋友後,各種各樣的反響如潮水一般反饋到了她那裏。"這本書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這是這個時代翹首盼望的傑作"等等,熱烈的反響一波接著一波而來。

  於是,阿維漢特女士特邀我去參加瑞士蘇黎士友好聯誼會每年舉辦的以"人間尋寶"為題的小型聚會。

  這個小型聚會開完的一個星期後,又恰逢一場瑞士每年定期召開的大型活動。機會難逢,阿維漢特女士又特地為我引薦,讓我有幸在記者們面前做了一番演講,並接受了雜志的采訪。這也是水結晶這一話題在歐洲激起更大漣漪的一個契機。

  後來在瑞士又為我舉辦過多次演講活動的是前面曾經提到過的馬妮愛拉·金姆女士。她看了我的攝影集後也深深被水結晶所吸引。

  "我自己有兩個小孩兒,所以我知道用充滿愛的口吻對他們所能產生的影響絕對不同於使用命令式的語氣。也就是說,和他們說話時,使用'做做看好不好?''你給我做!'這兩種語氣所產生的效果會完全不同。我甚至覺得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著它們各自的感受。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水結晶也能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發。

  "平時我們生活在到處充滿電磁波的環境中。尤其是現代生活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電腦。水結晶能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對電磁波所予我們的傷害無動於衷,必須小心翼翼地接觸與使用它們,這一點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馬妮愛拉·金姆女士想要邀請我去演講,因此向瑞士小城--聖格多加蘭的環保局尋求支持,希望以"水與環境"為題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但是環保局最後以主題過於抽象為由拒絕了她的這一提議。

  於是,馬妮愛拉·金姆女士開始號召有志於探求精神世界的人們關注""。此後的結果讓我知道,她的做法不但正確而且明智。對於那些關心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世界,以及關注人的心靈成長的人們來說,水結晶似乎引發了他們許多來自心底深處的共鳴。

  終於,在馬妮愛拉·金姆女士等人的全力協助下,我曆時一周,到瑞士的三個城市進行了演講,最後演講圓滿落下了帷幕,同時也激起了更大的反響。

  在這之後,馬妮愛拉·金姆女士及其朋友們又多次邀請我到歐洲,同時還邀請到很多與水研究相關的專家,共同舉辦了多次演講及研討會。她還興奮地告訴我說,現在有關水結晶的演講,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很受歡迎,甚至有的地方還人滿為患,很多人根本進不了會場!

  後來,又因為國外雜志的介紹,以及攝影集海外版的出版,各地的演講邀請開始接踵而來。

  繼歐洲之後,我還有幸到了美國的哈佛大學和位於波士頓郊外的特殊教育學校去演講。這所特殊教育學校所收的學生,大多是因為無法適應到處充斥著槍支、毒品,以及暴力的環境才到這裏來的。這些孩子非常細膩、敏感,想必在心靈上也曾經受到過某種程度的傷害吧。

  去之前,我很高興地想像著,他們在聽了我的演講後回到家中,可能會對家人說:"既然髒話都能對水造成傷害,那麼對人就更不能出言不遜呀。媽媽,我以後不希望你再用命令式的口氣跟我說話……" 

 或許這同樣也是一種共鳴現象吧。有更多的人受到水結晶的吸引,懷著"愛與感謝"的心的傳播速度就會更快。

  這也正說明,在這個混亂不堪的世界中,人們已經開始尋找關於生命的新的答案!而水結晶肯定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得到一個共同的答案。

  我曾經受邀前去演講的國家有瑞士、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美國等,結果我發現,在國外,研究水結晶的人數在不斷地增加,他們也有著非常獨特的研究。其中瑞士基本上已經成為世界水結晶的研究中心了。據說,已經決定在瑞士建立相關的研究所。

  瑞士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歐洲的"水城"。我到了瑞士,也發現那裏真的是到處可見美麗的湖泊、河流及雪山。瑞士每一個小城鎮的飲用水都是非常潔淨的。瑞士人對於水,肯定是在心中滿溢著感激之情的。我甚至想,我們與他們相比,是不是就連DNA也存在著某些差異呢?

  瑞士的水確實非常幹淨,甚至日本考察團在參觀蘇黎士湖時,因為湖水太過潔淨和美麗,有人不由得脫口向當地的導遊問道:"為什么一點兒垃圾都沒有?"據說,當時導遊則一臉困惑地反問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疑問呢?"

  我每次演講時都會帶上水結晶照片的幻燈片。即使在歐洲,也是一邊放映在當地采集的水結晶的幻燈片,一邊加以說明。

  在瑞士放映這樣的幻燈片時,瑞士人總是率真地表達出發自內心的驚訝與感動。通過他們的反應,我知道瑞士人對水有著極深的認識。更有人建議我在歐洲建立水的研究所,我想如果建研究所的話,我的首選地是瑞士。

  現在,我想在瑞士建研究所的構想可以說是非常獨特和宏大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想建的研究所的建築主體就是一個六角形的水結晶形狀。

  說得更清楚一點兒,就是建築物的中央有一個研究水結晶的研究所,在其外圍則排列著"物理學及數學""生物學及醫學""天文學及海洋學""政治經濟學及曆史學""哲學及宗教學""化學及工業"6大領域的研究所。我進一步設想的是,如果再將這6大領域中的每一個領域細分為18個小領域,那么加起來就有108個各自獨立的研究所了。

  我想將這個巨大的研究組織命名為"WISE CRYSTAL"。接著我公布了招集發起人的構想,並召開了相關會議。雖然這個計劃才只是剛剛露出端倪,但積極配合這個計劃的幾個人選很快就將具體的工作落實到了每個人的身上。

  建立"WISE CRYSTAL"的構想源於很久以前在我心中不斷產生的一些疑問,那就是地球的環境為什么會惡化到如此地步?人心為什么會冷漠荒蕪到這般境地?整個社會又為什么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一切或許可以歸咎於部分科學家的懈怠與腐敗,以及某些社會掌權者的蓄意同謀。

  當然,不能否認還是有很多意志堅定、為人類勞心勞力的傑出學者們存在的。但是放眼整個社會現狀,卻又不能不讓人心生感歎,感歎擁有宏觀視野、能夠致力於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及關注如何淨化這個地球的學者實在是少之又少。

  從日本明明知道用氯處理水的方法是對人體有害的,卻偏偏一意孤行的做法就不難看出,一些禦用學者們在怎樣地姑息著這個社會的逐步沉淪。  雖然片面地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學者的身上並不客觀,但換句話說,也許無論一些學者們多么有見地,多麼煞費苦心,這個社會真的已經從根本上敗壞到了再難挽回的地步了。

  那么該如何一掃如今彌漫在整個科學界的萎靡不振呢?我認為首先要重整圍繞在科學家周邊的環境及體制。我想建立"WISE CRYSTAL"研究所的目的就在於,借市民團結的力量,讓學者們專心從事自己的研究的同時,還能有機會與其他領域的學者們相互交流,以利於他們彼此放寬視野,重新審視自己的研究。

  如果我的這個計劃能夠實現,相信一定可以獲得真正對地球與人類有貢獻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能節約單獨建立一個個小研究所的經費,以及解決其他相關問題。

  我總想像著這個研究所成立之後的情景:每到中午,在研究所的用餐大廳裏,各個研究領域的學者們聚集在一起,一邊用餐一邊交流著,到了傍晚則踴躍地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當然,要實現這個計劃還需要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但無論如何,我終於踏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華盛頓的水結晶

  無論什么樣的計劃,最重要的莫過於清晰而具體地將它整理出來。這是我在多年的從商經曆中得到的經驗。我從小到現在,每遇到什么事情,總會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及意願,有時甚至讓別人覺得我未免話太多了點兒。

  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也是一種收集能量的過程。尤其是在別人面前公開宣布時,更能彙集更多的能量,從而讓你一鼓作氣地付諸行動。

  什么事情只有說出了口,才能接著往下一步走。當然,千萬不要信口胡言,要懷著一份信念,並勇於公之於眾。這樣一來,你常常會意想不到地得到別人的支援與協助。

  我相信,各位已經非常清楚地了解了,語言本身有著它固有的波動頻率,同時還具有影響宇宙的能量。說出口的話,都是一種有力的"具有靈魂的語言",足以對事物產生影響。

  曾經有一個人,親自證明了清楚表態時"具有靈魂的語言" 的能量,同時也驗證了這種方法在人的生命中到底能產生多大效應。這個人就是我的恩師鹽穀信男先生。

  到2001年鹽穀先生雖已99歲高齡了,但腰背依然直挺,總是給人一種神采奕奕的感覺。前些年,他每年都要出去演講幾次,每次演講都要在台上站12個小時。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練習高爾夫球,且每周一次到高爾夫球場去打一場球。如此高齡卻還這般充滿活力,說他是怪物可能也不為過。

  鹽穀先生的長壽秘訣就在於他所獨創的正心調息法。這種方法就是在頭腦中想像著,通過呼吸,讓肺裏充滿了空氣,並讓體內的空氣處於循環狀態,由此得以彙集宇宙的能量,從而獲得健康的體魄。當然,要想獲得像他那樣健康的體魄,另一主要原因還在於他所使用的通過大聲宣言獲得能量的方法。

  鹽穀先生提倡,在用完正心調息法之後,要大聲頌唱被他稱之為"大宣告"的禱告語。這禱告語的內容是:

  "凝聚宇宙無限的能量,必將獲得和平盛世。"

  "大宣告"的禱告語中充滿了凝聚著宇宙能量的言語,蘊涵著祈禱世界和平的希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使用的""字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定信念。

  他還曾提出過一種假設。他認為,對物質的研究達到某種極致時,就能找到一種現代科學尚未發現的、他稱之為"幽子"的東西。他建議把"幽子"視為介於三維和四維空間的一種物質。用大聲宣言所宣告出來的言語,也就是強烈的"具有靈魂的語言"。它們可以凝聚成"幽子",同時通過"幽子"的作用還能成就三維空間內的事物。

  對於水結晶的研究,將來還有再向前發展的可能嗎?

  這一點還有待於日後的科學對水結晶的認可程度,這也是需要我去深深思考的一個問題。在國外,只要向人們展示水結晶的照片,他們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人曾興致盎然地問:聽音樂的時候,用數碼播放機播放出來的音樂和用普通音響播放出來的音樂,對水結晶的影響會不會一樣呢?如果讓水聽現場演奏的音樂,又會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再多做一些條件複雜的實驗,以便能在現場就給人們明確的答複。

  我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重複這種實驗。就像過去我在實驗中不斷觀察到的,水結晶會隨著人的意識而發生變化。另外,把水放進50個容器中凍成冰塊兒時,放入時的方式,以及放入者自身發出的波動等等,都會使水形成完全不同的結晶。依照順序觀察50個容器中的水時,也會發現水無時不處於一種變化狀態。

  在種種不同的條件下,根本無法達到科學實驗所嚴格要求的"條件完全一致"。因此在實驗方法上,我只能盡可能地在條件不完備的情況下盡量采取科學的實驗方法。

  比如,為了將人的意識對水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我們實行了"遮蔽操作"。因為,如果實驗者事先已經意識到,看到說"謝謝"的水會比看到"渾蛋"的水能產生更美的結晶,他的這種意識就可能對水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是單純地在容器上貼上ab兩種標簽,到最後才揭開到底哪一個寫的是"謝謝",哪一個寫的是"渾蛋"。使用這種方法,應該就可以避免實驗者的意識對水所產生的影響。

  在選擇結晶時,我們將50個容器中分別觀察到的結晶,分成"美麗的結晶""六角形的結晶""不規則的結晶""無法形成結晶"等幾類,貼上標簽。然後每一類都設有一定的系數,視結晶情況再打分。

  這樣一來,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根本無法形成結晶的水,哪些是能形成美麗結晶的水,從而迅速了解各種水的情況。

  水結晶也會因實驗者的身心狀況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會讓多位熟練的實驗者觀察同樣的水結晶。

  我們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這種方法,做到更細致地研究水,同時獲得水所傳達給我們的重要信息。

  我認為,水結晶的研究將來能帶給人類的最大貢獻還在預測地震方面,因為水有提前感知地震信息的能力。

  我的觀點是,只要每天采集各地的地下水,並觀察其結晶變化,萬一地殼內部有異常,我們就能通過水結晶很快知道。

  也就是說,當某個地方將要發生地震時,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分析所采集的當地的地下水,觀察它的結晶變化,就能預知地震是否真的會發生了。

  而且,只要在每次地震發生時,把震前與震後的水結晶的變化做成資料庫,或許還可以發現其中的某種共同點。甚至還可能通過這個資料庫的逐步完善,預測到下次地震發生的大致時間。

  我的外祖父、舅舅、舅媽都是在關東大地震中喪生的,阪神大地震更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及心靈的創傷。如果水結晶的技術能被應用到預測地震上,肯定可以為人類免去更多的不幸。

  這項技術除了能用來預測地震外,還可廣泛應用於預測台風、水災等因大自然氣候異常所帶來的天災。另外,在病毒學方面,這項技術也可以得到廣泛的利用。

  我今後面對的另一課題是,如何讓每個人都能簡單地拍攝到水結晶的照片。通過使用新素材的技術,這種可能將指日可待。這種新的素材,其熱傳導率高於普通素材25倍,即使在常溫下也能讓水結成冰。

  有了這種新的素材,我們就無需再像過去一樣只能在-5的房間裏進行拍攝了。目前,我們正在使用這種新的素材,試圖研制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拍攝到水結晶的儀器。

  今後,水結晶的技術將成為人類共有的財產,雖然這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但只要用法得當,為人類帶來的勢必將只有幸福與繁榮。不過,我們也要避免有人用它來滿足私欲,甚至加害別人。

  人由水構成,缺了水人就根本無法活下去。但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我們不能忘記水也曾湮沒過人類的文明,也曾不當地使用過它那似乎可以顛覆一切的巨大威力。

  但一切全在於我們人類懷有怎樣的一顆心。

  一念之差可以獲得幸福,也可以招致傷害。關於這一點,水結晶已經非常清楚地告訴了我們。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樣面對生活?

  我一貫的主張是,懷有一份愛與感謝之心才是最重要的。感謝能讓我們生發出愛心,愛則能讓我們知道去感恩,從而讓我們的慈悲之懷像水結晶一樣擴展到全世界。

  我們肩負著淨化水資源、改變整個地球環境的使命。要想完成這一使命,其前提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懷有一顆澄淨的心靈。

  過去我們掠食、汙染著地球,這段曆史,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留在水的記憶中。現在,水開始說話了,水通過它的結晶向我們申述著它的委屈。

  現在,是我們該重新書寫曆史的時候了。水正靜靜地指引著我們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在你活著的這個瞬間,也有水在默默地守候著你。

  那麼,請讓你的身體接受水所給予的啟示,並將這種啟示傳達給更多的人吧。

 就讓我們再次展開水與宇宙的幻象之旅吧。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水是源源不斷地來自於宇宙這一說法時,你可能會突然感覺到一種恐懼。因為如果水這樣持續不斷地來到地球的話,那地球豈不會終有一天將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呢?

 

  人類自遠古時,便曾遭遇過無數的水患。世界各民族的神話故事中都曾有過關於洪水的傳說。據曆史記載,地球的確曾數次遭到過洪水的侵襲。看來諾亞方舟的傳說、亞特蘭提斯大陸的沉沒都絕非古人的杜撰。

 

  也如歷史故事在不斷重複上演一樣,如果水從浩淼的宇宙源源不斷來到地球的話,地球可能再次受到洪水的威脅。最近世界各地也有四處發生水災的新聞不斷傳來,雖然地球面臨洪水的侵襲可能數千年乃至數萬年之後才會發生,但我們應該現在就考慮到底要如何應對。

 

  就在我被恐懼占領、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該如何處理不斷地來自宇宙的水時,突然一個念頭閃過了我的腦海。

 

  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其相似性,微觀世界會忠實地展現另一個微觀世界。宇宙就像一個巨大的曼陀羅,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知道宇宙中發生的事,同樣也可能在我們的體內重新上演。

 

  人體需要水在其中不斷循環,宇宙中的水也需要不斷循環。如果水只是持續湧入地球的話,終有一天宇宙中的水是要枯竭的。

 

  水來到地球,不過是它以回歸宇宙為目的的浩瀚旅程中的一小段,所以說地球上的水,總有一天會重新返回宇宙。

 

  果真如此的話,水不斷來到地球又到底說明了什么呢?也許塊狀的冰落到地球上的同時也落到了其他星球上,只不過其他星球可能不具備像地球這樣好的蓄水條件罷了。

 

  假如把太陽系比做人體的話,我想也許地球承擔的就是腎髒的功能。

 

  人體的腎臟每天要過濾近200升的水,並將過濾後的幹淨的水輸送到其他器官。這樣說來,地球所承擔的角色就是將循環在太陽系中的水過濾後,把幹淨的水重新送回宇宙。

 

  既然如此,又由誰來承擔淨化地球水源的責任呢?那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因為我們是水做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有義務淨化地球上的水。

 

  在思考水在展開宇宙循環這個漫長之旅的時候,我不禁又開始想一些問題了:人到底從哪裏來?又往哪裏去?

 

  將人與水等同視之,就可以解開我的這些疑問。人體70%由水構成,因此水所記憶的信息,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人格。

 

  我曾聽人說過,有人輸完血後,會在頭腦中出現他從來不曾見過的風景以及記憶,還有的人性格會突然發生變化……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驗,很可能會變成水的記憶留存在體內。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靈魂。

 

  靈魂的存在以及靈魂的重生,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目前無法得到證明,但我相信,隨著水研究的進一步拓展,這些問題總有一天會昭然於天下的。  靈魂究竟來自何方?如果我前面所說的都正確的話,那么,靈魂來自宇宙。然而,身為人類的我們最後又往何處去呢?

 

  我們就是水。也許我們有一天會帶著地球的信息與經歷,再次回歸到宇宙。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在離開地球之前,將自身淨化成無汙染的水。所以,我們必須活得有神采,必須用意識淨化我們體內的水,並向所有生命發出富含力與美的信息。

 

  我們最大的期盼應該是,讓美麗的水結晶充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因此,我們需要"愛與感謝",需要再欣賞一下那些水結晶的美麗。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心懷"愛與感謝",相信地球肯定可以回歸到原始的美麗。

 

  我們總有一天會結束在地球上的短暫生命,飛向浩淼的宇宙。但會怎樣離開,沒有人知道。至於這一點,我們只能委命於宇宙的無限真理。當然,到那時,我們就不再擁有現有的肉體,而是以水的姿態,化為水做的一抹晚霞。

 

  待我們的靈魂回歸宇宙的那一刻,我想我一定要對各位說:

 

  "讓我們一起飛向宇宙,下一站就先到火星上去看看好嗎?"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