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難聞
29/12/2021 20:02 (GMT+7)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菩薩行
27/12/2021 21:15 (GMT+7)
菩薩的眼中,沒有任何一件「被既定價值」的人事物。

內觀的開發
27/12/2021 20:51 (GMT+7)
由於我們總是希望現狀能改變,因而沒能清楚地看到當下現況;如果我們注意到的不是現況,這樣的修行就是離開了中道。我們可以看出,建立平衡中道並非易事;基於這個理由,具足正見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必須瞭解, 內觀並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而是出於正念。
人人都有佛性
27/12/2021 20:51 (GMT+7)
人人都有佛性常不輕菩薩象徵大眾楷範,勉勵大眾勤學佛道。他提醒我們,「道」要先建立在「常不輕」上,從「不輕視自己」開始,只要走進來,彷彿是常不輕菩薩和大家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進來道場的人,每個都是佛,人人都可成佛,人人都可學「作佛」。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18/09/2019 06:04 (GMT+7)
「東方之珠」的香港,在西元五世紀間有晉代奇僧杯渡禪師渡海在青山建杯渡庵,成為最早的香港佛教寺院。一八四二年後,英國統治香港,佛教一切活動隱沒在山林間,以農禪為主,其中以大嶼山紀修和尚創建的十方道場(寶蓮禪寺前身)為代表。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八課
24/08/2019 05:57 (GMT+7)
佛教與歐洲接觸,可溯於西元前三世紀印度阿育王派遣傳教師至印度境外弘傳佛法之時。前二世紀後半期,希臘彌蘭陀王則是最早信仰佛教的歐洲人。西元五至九世紀之際,耶穌教集中教會權力,佛教教義始漸失傳於歐洲。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七課
03/08/2019 07:36 (GMT+7)
東南亞、南亞是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雖然相繼有婆羅門教、印度教、回教、耶穌教的交替存在,但這些國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例如:莊嚴的寺院、寶塔,是時人巡禮的古蹟聖地,佛教節日是全民參與的慶典。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六課
02/08/2019 06:43 (GMT+7)
西元四世紀,佛教從中國向東傳入韓國,時當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足而立的時期。到了七世紀中葉,新羅聯合唐朝,滅了高、百兩國,建立統一王朝,佛教逐漸脫離中國的傳承,樹立韓國佛教獨特的教學。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五課
31/07/2019 07:50 (GMT+7)
西元六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其間曾引起正反兩派不同意見的爭執,後由崇佛者獲得勝利,自此開展日本佛教史新頁。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四課
03/07/2019 05:47 (GMT+7)
西藏位於我國西南邊陲,與尼泊爾、印度毗鄰,當印度受回教侵逼之後,高僧大德們相繼前往西藏,藏傳佛教因而多承八世紀至十三世紀印度密教的體系。佛教初傳入藏,不斷地遭受原始苯教的極力排斥,經過長時間的衝突、融和,無形中也加入了苯教一些神祇和宗教儀式,使西藏佛教更增添地方民族色彩。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三課
02/07/2019 08:09 (GMT+7)
佛教歷經太平天國之亂,衰頹不堪。至清末民初,廟產興學的風潮,更使佛教的發展雪上加霜。當時迫害佛教的不再是少數帝王官僚,如三武一宗,而是整個社會,使得佛教面臨歷代最大的危機。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二課
21/06/2019 09:37 (GMT+7)
中國佛教經過唐末、五代兩次的法難,以及朝代更迭的戰亂後,由於經典散佚、寺院毀壞、僧侶受迫等,致使佛教幾乎到了衰萎凋落的地步。直至宋代始現復甦之跡,唯宋元之後至盛清八百年的佛教,因國運不興,佛教雖綿延不絕,然已不如隋唐時代的弘盛。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一課
12/06/2019 05:32 (GMT+7)
中國佛教經南北朝時期的拓展發揚,隨著隋唐的統一,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融和及帝王的護持等條件下,使得佛教經典翻譯更有系統,義理更為明確,南北各學派的思想學說特色更加明顯,且因各有師承、專重的經典及獨到的思想主張,於是八大宗派在隋唐正式形成,開創了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課
29/05/2019 07:30 (GMT+7)
結束南北分裂局面而開展的隋唐,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最強盛的朝代,也是中國佛教史上經典翻譯、宗派競立的巔峰時期,其影響不僅深入中國各階層,而且遠播至韓國(高麗、百濟、新羅)、日本、越南,開啟各國佛教的燦爛新頁。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九課
21/05/2019 06:29 (GMT+7)
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歷時久遠,可說是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業,而所譯經論卷帙的龐複,誠為世界文化的瑰寶。以下依其發展過程略分三期來介紹: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八課
19/05/2019 07:52 (GMT+7)
東晉之後,南北分裂,南方有宋、齊、梁、陳,稱為南朝(四二○-五八八);北方有北魏(又稱跖跋魏),嗣後分為東西二魏,而禪位於北齊、北周,稱為北朝(三九六-五八一)。南北朝形成對峙局面,歷時一百六十餘年,後由隋文帝統一。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七課
02/04/2019 06:52 (GMT+7)
魏晉以來,時局紛擾,傳統儒學名教解體,名士避世棄儒,趨附老莊「以無為本」思想而蔚為風氣,因其立意渺玄,故稱「玄學」或「清談」。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六課
16/03/2019 06:27 (GMT+7)
佛教傳入中國的年代,依史料記載,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如「秦始皇四年(西元前二四三)西域僧人室利房十八人齎持佛經來長安」、「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霍去病討匈奴時得金人,安置於甘泉宮」、「西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二),博士弟子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圖經」等。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五課
10/03/2019 09:23 (GMT+7)
佛教在印度流傳與發展的過程,一般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三個時期。大乘佛教雖然是由原始、部派佛教發展而來,但是其主要思想卻不同於聲聞的自我解脫,而是強調以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就無上佛果為目標。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四課
06/03/2019 08:36 (GMT+7)
歷史上,由於印度王統向來複雜,不僅大小國林立,且征伐、併吞不斷,故本文僅依時序,針對幾個重要王朝的佛教發展狀況,作一梗概介紹。

 向後     回首頁      頁面[1] 2 3 4 5 6 7 8 9 1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