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
菩提本無樹1
宣化上人主講
30/06/2018 08:49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戒律好像網

 經典開示選輯 ()──摘自《六祖壇經》淺釋

  佛所說《梵網經》,言其戒律很容易就漏,很容易就守不住。戒律好像網似的,網有孔,你不小心就會破戒。你破戒,就是知法犯法,罪業更增加;你要是能守持住戒律,就生出光明。所以大梵天王的網羅幢上,每一個孔,有一個寶珠,寶珠會放光。言其你若能守持住戒律,就像寶珠那樣放光;你若不守,就是漏了,沒有光了。漏到什麼地方去呢?漏到地獄去,漏到餓鬼去,漏到畜生去,絕沒有人情講的。有的人說,喝酒犯戒,抽菸不犯戒。抽菸雖然在戒律上沒有明講,但是抽菸這個戒,也和喝酒這個戒是一樣的,喝酒就包括抽菸。所以你戒酒不戒菸,就是罪業重萬千!因為你以為這是小事,小事你都守不住,何況大的戒呢?所以,如果有犯這種戒的,絕對是不可原諒的。

真正地迴光返照

現在在這兒研究歷代祖師,我們每一個人要迴光返照,自己選擇一個,我要學哪一位祖師?哪一位祖師,是我的榜樣?我願意照著他這樣去修行。我們要這樣想,聽經才有用,對我們自己的身心、生死上,才有幫助。我們如果聽經是經,我是我,我和經分開,我和祖師也分開,那始終我們不能得到利益。我們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哪一位祖師,我們最佩服,我們就要向他看齊,向他學習,這才不把時間浪費。
  
  好像五祖大師七歲就出家,他不和他的同類沙彌打架,也不爭、也不拌嘴,就是天天好好地工作,好好地任勞任怨,這才真正懂得怎麼叫出家,懂得要怎麼了生死。如果你出家,還天天吵架,天天打架,天天罵架,這和沒有出家是一樣的,我們人人都要猛省這一點。
  
  萬佛城叫「法界佛教總會」,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在萬佛城的人,都是凡夫,都是一般的人到這萬佛城。萬佛城,雖然說是個聖地,雖然說是造就佛、造就菩薩、造就祖師的地方;可是我們剛一來到這地方,誰也不是佛,誰也不是菩薩,誰也不是祖師,未免就掛一漏萬,有很多的事情,都是美中不足、不能盡善盡美、不能圓滿的。要是都圓滿,我們就成佛、成菩薩、做祖師,不做凡夫了。*
  
  我們在這兒,都是凡夫俗子,都一點一點地去自己的習氣毛病,所以無論哪一位做事,都有一些出入,有一些不圓滿的地方。不過我們到這兒來,都是想要圓滿,都是想要往好的學。我們想要圓滿、想要好好修行、想要見賢思齊,這一個心,是最寶貴的。就怕我們有過不能改,知善不能行,只是自私自利,那就完了。
  
  我們每一個人,能有這一念要成佛的心,要行菩薩道的心,要本照普賢菩薩那十大願王,去發這十大願,就一定會達到你所希望的目的。我們現在不圓滿的地方,大家都互相包涵一點,互相諒解一點,所謂「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事事都能好。」
  
  我常對各位講,「一切是考驗」,我們在多生多劫不知道造了什麼罪業,不知道和哪一位有什麼因果,有什麼不圓滿的地方,所以就會有很多不如意的問題發生。在這個時候,就是「一切是考驗,看我怎麼辦?」看看我自己怎麼辦?不是看爾怎麼辦?看爾是往外看了!
  
  一切是考驗,
  看爾怎麼辦?看你怎麼辦看你自己怎麼辦?
  對境若不識,
  須再重頭煉。
  
  一切是考驗,
  看他怎麼辦?你若明白他,也就不會埋怨他。
  對境若不識,
  須再重頭煉。
  
  這幾句話都是反求諸己的話,你不要看你、我、他,你要學菩薩。菩薩的形狀是﹕
  
  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體名大悲。
  
  你常常有大悲心,憐憫一切眾生:我要教化眾生,感化不動眾生,是我的德行不夠;我的德行若圓滿了,能萬德莊嚴,沒有不被我所化的。我化不了,就是德行還沒有萬德莊嚴。這樣一想,就不會向外馳求,不會到外邊去找,這叫真正地迴光返照,反求諸己。「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我們若能這樣,不要說聖賢,就是佛菩薩,我們都可以很快地就達到他們的果位。
  
  「愛人不親反其仁」,你愛護一個人,人家離你遠遠的,不敢接近你;你要迴光返照,看看我仁愛人的心夠不夠?這是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好像我做師父的,教化徒弟,徒弟不聽;我要迴光返照,我做師父的,是不夠德行吧?所以才出叛徒,才不聽話。這是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你對人行禮,人家不睬你,望都不望你;你要反求諸己,看看我是不是很恭敬向人行禮?這是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不得,就是不怎麼好,不圓滿。你所行所作,覺得不對的地方;「皆反求諸己」,都要自己反回來,看看自己對不對?


性盡人己參天地

末法時代,就是人心不古,道德淪亡,互相唯利是事。
  
  為什麼這麼爭呢?人就是把利益看得太重,把錢、權力看得太重;把道義都忘了,把互相尊重的德行都忘了。這是現在佛教很可悲哀的事。所以我們身為佛教徒,一定不要做佛教裏的蟲子,不要做「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這一類的佛教徒。
  
  我們要學習「性盡人己參天地,心同日月耀陽春。」「性盡人己」,你盡人性、盡己性,又能盡物性。所謂盡性,明理就盡性;能盡性,就能立命,也就是「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到那個最好的地方。你能盡人性,明白對方;盡己性,也明白自己;並能盡物性,天地間萬事萬物,沒有不是在演說妙法呢!你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沙一塵,都是第一義諦的表現。你若能會得,就是百草頭上祖師意;你若會不得,就是盡擺烏龍,以為是有妙計。
  
  所以我們若明白,就不要做糊塗人;你若是糊塗人,想明白,也是不容易的。互相爭、互相奪,這都是一般世俗人所有的;我們修道的人,不應該見利忘義,不應該背道而馳,不應該不顧道德仁義,一意孤行。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願意得到的事情,不要加到旁人身上。我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為什麼要給旁人呢?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要學妖魔鬼怪的邪說,說:「己所不欲,必施於人。」不要這樣子,這樣子是邪說,是不正確的思想。又有說「矯枉過正」;矯枉不應該過正,可是他說「矯枉必須過正」,這都是邪說。所以,邪說就是差這一字,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
  
  我們現在在萬佛城,要學儘量吃虧、忍耐,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就要迴光返照,要想:「哦,這是我的德行不夠,感化不動他。或者在往昔的期間,我對他也是有這樣的行為。」或者你想:「這真正是我的善知識,他是想要我好;若不想我好,他為什麼說我壞呢?我壞與他沒有關係啊!他說我壞,是想我再往好的做。」所以這樣一想,無論順逆,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切記,不要見利忘義,見到利益,就把志士之誼就忘了,就做一些顛倒、違背良心道德的事情,這是不可以的。
  
  性盡人己參天地,「參天地」就是與天地合而為三。天、地、人,這是三,參天地的「參」,就是當「三」字講。「心同日月」,心像日月那麼光明,「耀陽春」,總是在春天的時候,照耀萬物,萬物得到陽光都生長。心要像日月那麼光明,不要有一些黑暗,不要盡裝一些妒忌、障礙、瞋恨,滿腔子都是那些比什麼都臭的東西。


降龍伏虎

今天,誰都知道,自己比不了六祖;我們既然比不了六祖,所以我們受的苦,應該比六祖更多一點。六祖尚且有千磨萬難來考驗他,來成就他,來幫助他;我們如果遇到逆的環境,不能逆來順受,那怎麼能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所以我們要人人抱定宗旨,逆來順受,譭譽不動心。若能這樣,六祖大師能降龍伏虎,我們也能降龍伏虎。我們對人不發脾氣,這可以說把龍就降住了。
  
  什麼叫龍呢?就是我們發起脾氣來,就像一條龍那麼不可思議的,能隱能顯、能大能小。脾氣像一條龍,就是忽然就來,忽然又沒有了,你找不著一個根,變化無窮。
  
  什麼叫虎呢?就是我們生怒氣的力量,就等於老虎那麼大的力量。「無明火,老虎神,這是前生的罪孽根」,你前生的罪孽重,今生你就好生怒氣。生怒氣,就有一些問題發生;你若不生怒氣,什麼問題也不會發生的。所以你能不發脾氣、不生氣,這就是降龍伏虎的辦法。不動肝火,就是降龍;不生煩惱,也就是伏虎。所以「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我們若有德行,不要說人,鬼神對你都是恭敬的。
  
  南華寺現在右邊建的禪堂,原來就是毒龍潭。潭裏有一條毒龍,常常出來作怪,每逢陰天下雨的時候,牠就顯神通,放出一股毒氣。人人在那兒,有的修修道,甚至於就中毒,就昏迷不醒了;有的時候,又發起神經來,這是很厲害的。
  
  有一次,天陰陰的,這條龍現一個大身,用身體把龍潭都佈滿,然後把樹木也用暴風雨摧毀了。所以當時住那兒的僧眾,都非常恐懼,就告訴六祖。六祖出來看,笑一笑,說:「你真是神通不小,你能現大身,又能現小身,忽然就有了,忽然就無了。如果你真是神龍,現在你是大身,你即刻變成小身給我看看!」
  
  這條龍聽他這麼說,果然就把身體縮得像一條蟲那麼大,有三寸多長,就在水裏游來游去。
  
  六祖大師說:「你是有本事,你能變大身,又能變小身;可是你沒有膽量,跳到我的缽裏來。你若真有神通,你可以跳到我的缽裏來試一試。」
  
  龍是處處想要爭第一的,處處想要做王稱霸的,所以你看中國做皇帝的,都說是真龍天子,就因為他想要爭第一──做王。這條龍因為六祖大師說牠不敢跳到缽裏頭,牠就單要爭第一。你說我不敢跳?我跳給你看看!就跳到六祖大師的缽裏。可是能跳進來,就跳不出去了;於是乎這條龍就降伏了。
  
  說起毒龍潭,我又想起一個經驗。我們人修道,切記不要躁進,不要貪快,不要想得到神通;你想要貪快,想要躁進,想要求速效,「其進銳者其退速」,你進得快,退得也快。所以我們都是慢慢的,不要那麼用科學,不要坐火箭上天,我們還要一步一步地走。你若一步一步地能走到天上去,那才是真本事呢!你不能走到天上,要藉著火箭的力量,那還不是你自己的真功夫。
  
  我記得我收過一個徒弟,他會做成衣,很老實的,叫陸介霖,以後就跟著我出家。出家後,也很修行的,很不錯。有一次,我派他到鄉下做一點事情,我說:「我現在交給你我的拂塵,你有必要的時候,你才用;沒有必要的時候,沒有大的困難問題,你不要用。」這個拂塵就是白拂手,我交給他,我說:「你去辦事有什麼急難,你可以用一用。」他就去了。
  
  到鄉下,就遇著很多人來找他,都說有病,叫他治病。他拿著我的拂塵,給這個掃一掃,這個病也好了;給那個撣一撣,那個病也好了。以後這些人,都瘋狂地來找他,一天到晚,沒有時間休息,就用這個白拂手,這麼給人家掃病。他那時候,沒有學白拂手,就拿我平時受持的白拂手,去這樣做。
  
  回來就對我說:「師父,你的拂塵真靈!有什麼病,我給他撣一撣,他就好了。」
  
  我說:「撣一撣,就好了,恐怕將來這個病,都跑到你身上,我看你怎麼辦?」我說這話,他不太注意,以後還修行。
  
  以後我帶他到南華寺;在南華寺,他著了魔,因為有一個魔,不怕白拂手。這是什麼魔呢?牠的名字叫百子毒蛇,一生仔,就會生一百個,在南華寺常常作怪。怎樣作怪法呢?南華寺每逢戒期,牠就去攪鬧。怎麼樣攪鬧呢?一定令受戒的沙彌,或者沙彌尼,就有一個發神經的。
  
  那時候,虛老在那兒傳戒,有人發神經,虛老也沒辦法。發神經是怎麼樣發法呢?一發神經,他就說他成佛了,他又是什麼什麼佛;也不穿衣服,上身下身,都不穿衣服這麼跑,不管什麼羞恥不羞恥,各處胡說亂講的,就這樣攪鬧戒壇。每逢傳戒的時候,一定攪鬧人,就有一個人會發狂的。虛老在南華寺,傳那麼多年戒,每一年都有這樣的,最後就輪到我徒弟身上,我這個徒弟,也發了狂。一發狂,十幾個人,沒有他一個人力量大,他身上還會放臭氣,人聞到就作嘔。一天到晚,就發神經。發神經說什麼呢?說我師父的法,原來都是假的;說四十二手眼都是假的。這個魔就是要這麼胡說八道,來破正法的。
  
  正在這時,有一個明相法師,八十多歲了,也是坐單的;他八歲就出家,出家後自己默默苦修。他盡打般舟七,打了八次。每一個般舟七是九十六天,不眠不睡,站著走路,走九十六天;或者念佛,或者持咒,或者做什麼,總而言之,九十六天不休息,這叫佛立三昧。他這一生,修了八個佛立三昧,所以功夫不錯,他一入定,還可以做一些事情。
  
  當時遇著這個老修行,他一來的時候,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麼東西,就天天屙肚,屙得滿褲子都是邋遢東西;他在那屙肚,不能收拾自己的衣服。他是在上客堂掛單,我在南華寺當堂主,當時我這個班首,天天要到上客堂去看看有什麼人來?有什麼人走?為什麼我看這個呢?我想看看有沒有什麼異人、異僧,有沒有什麼高人到南華寺來?我不要當面錯過。所以每一天,我到上客堂去看幾次。他來了,我就看見。我一看這個老修行,覺得很有緣,可是他就屙肚。他屙肚,我就給他洗褲子;洗了幾天褲子,他屙肚好了。
  
  然後,正在那時候,我的徒弟發神經了。我和老修行一說,老修行和我就想法子,來令我徒弟病好。當時一觀察問題,就是有一條毒蛇,叫百子毒蛇,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攪鬧南華寺。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兩個人,以他的定力和我的定力,就把這毒蛇降伏,我的徒弟才病好。
  
  為什麼說這個呢?這個徒弟,就是因為不聽教導,我給他拂塵的時候,叫他有必要的時候再用,沒有必要的時候,不要用。他不聽,就隨隨便便給人家治病,結果種了不好的因;到南華寺,他就發神經。雖然好了,這都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們修道,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


菩提自性

我們每一個人的菩提自性,也就是佛性,也就是這個覺性,這個般若性、智慧性,這叫「菩提自性」。本來它是清淨沒有染污的,沒有一些委曲相;無諸委曲相,直心是道場。
  
  若能明白你這個心,照著去修行,不要有貢高我慢心,不要有妒忌心,不要有障礙其他人的心;但用此心,用什麼心呢?就用這個菩提心。你若直心是道場,把你一切的凡情、物欲了了,就能成佛。這是六祖大師開門見山,就教人要去你的欲,斷你的愛。你不能對一切物質、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生大執著。
  
  所以修道的人,第一不要攀緣,不要向任何居士,或者什麼人,去拉攏關係。你一拉攏關係,就是不合法,就與道相違背。我們修行,說我懂得修行;你說你懂得修行,但是你若放不下攀緣,那都是假的,是騙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攀緣、不化緣、不求緣,在美國佛教是一個開始,我們都要有通天徹地的志氣,人人都要有千魔不改、萬魔不退、百折不撓的精神;你要能這樣子,要立志頂天立地。不要口裏說得很好,說完了,行為上卻很顛倒的;這是修道的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不輕初學

 你若想學最上的菩提覺道,就不應該輕慢初次學佛法的人,不應該看輕了剛學佛法的人。怎麼說呢?「下下人有上上智」,這下下人,可以說是最愚下的,最愚癡的人,他有最大的智慧。
  
  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好像沒有智慧一樣。你問他什麼?他不知道,他也I don't know。好像現在果寧、果前或果容,有的時候,我問他們什麼,他們就說I don't know;這是學了大智若愚。以前他們初來的時候,不說I don't know,而說I know everything。有一次,我遇著一個人,他也是這麼說,他說他知道,所有都知道。
  
  我說:「你怎麼會所有都知道,你所有都知道,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
  
  他說:「問什麼問題呀?」
  
  我說:「你每一次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粒米,你知道不知道?」
  
  他說:「那我沒數過。」沒數過,就是不知道。
  
  「下下人有上上智」,說下下的人,有最上的智慧,這是一個解法。這也可以說,在下邊做苦工的人,也有在最高尚地位那個人的智慧。「上上人有沒意智」,上上的人,最高尚的人,有的時候,他也會有沒意智。沒意智就是把智慧埋沒了。怎麼埋沒住了呢?就被欲念壓住,所以埋沒他的智慧了。假設你要是輕慢人,就有無量無邊的罪過。


為法忘軀

 求道之人,為法把自己的身體忘了。所以我對你們講過,如果裏面著火,把身體燒化了,不要管它,隨它化了嘛!死有什麼問題呢?誰不要死啊?將來誰都要死嘛!你修道,若修死了,那真是功德無量。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求無上道,捨生命像微塵那麼多,我們捨一個,都捨不了?這一個生命,都捨不了,那你還修什麼道呢?

  所以就是死了也不管它。沒有人供養,餓死最好了。沒有飯吃,沒有問題;沒有衣服穿,沒有問題;沒有地方住,沒有問題。我們只要修道,就可以了。自己修道,其餘的,那都不成問題的。所以為法忘軀,就是為法,把自己身體都不要了。

  你看六祖大師為佛法,腰上馱著一塊石頭,舂米給大家吃。這是什麼呢?這就叫行菩薩道,就叫忘人無我,把我忘了,也不計較人:「哼!我為什麼舂米給你們吃啊?你們都一點也不辛苦,什麼也不幹,一天到晚,除了睡覺,就是打坐。我在這個地方,舂米太辛苦了,不幹囉!」不會這樣子的。你們什麼也不幹嗎?嘿,我來幹!什麼工不做?我來做!好像果前,現在忙得連飯都不顧得吃了!吃飯,他說Wait a minute! Wait a minute! (等一等!)你看!我真歡喜這樣的徒弟,但不是個個這樣子。為法忘軀啊,你們記得!

成就摩尼寶珠

五祖問六祖說:「米熟也未?」米熟了沒熟呢?意思是說,你把米舂好了沒有?舂好這個米沒有啊?這是一個意思。又一個意思,是說你的功夫,成就了沒有?你的用功,有沒有上路?頭前我問你們,不是說:這用功用上路了?這叫米熟了沒有。
  
  為什麼說米呢?米是一粒一粒的,圓形的,這可以說是你自性的摩尼寶珠。你那個摩尼寶珠,成就了沒有?也就是你的心光圓滿了沒有?也就是你的性光圓滿了沒有?意思是在這兒。語意就是自性的性光,自心的心光,自身的身光,性心身這三光圓滿了沒有?
  
  又者,米用水煮成飯,這才叫熟;就是說你修道已經成功了嗎?你在這兒,連舂米帶修禪,你禪的功夫怎麼樣?有這麼多的意思。六祖大師聽後,當然明白五祖的意思。因為什麼?他是過來人,明白過來人說的話。
  
  六祖大師說「米熟久矣!」說我的功夫,已經成就很久很久了!「猶欠篩在」,什麼叫篩呢?篩就是篩糠,把米上面的糠篩去了,也就是把糞都除去,篩就是除糞的工夫。「二十年盡除糞」,就是做那個工作;就是把見、思惑都沒有了。六祖大師說,他的功夫,成是成了,但是猶欠篩在,還要除糞呢!講《法華經》講到二十年盡在除糞;這樣就是除糞。你現在懂了嗎?所以經一定要講,若不講,你連這「除糞」都不會,那真是沒有用了!
  
  六祖大師說:「猶欠篩在。」這個就是說除糞,除見思的煩惱。說雖然知道用功的方法,但是對見思的煩惱,還沒有清除淨盡,這是「猶欠篩在」。還有,沒有人證明,雖然自己的功夫,用得登峰造極,爐火純青,到最好這種境地了,可是沒有經過明眼善知識的印證,這也叫「猶欠篩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你想要成佛,先要斷無明。這無明也就是生出見、思的煩惱。想要斷這個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事情發生,你不懂,你不明白,這叫無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愛使人生死。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你的見惑和思惑,也就都沒有了。
  
  這無明是生死的根本,你想要斷無明,了生死的根本,就是《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什麼啊?無所住這個情愛;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愛上,你去欲斷愛,生死就會了。
  
  修行、學習佛法,首先要把應無所住這個心再生出來。不住,就是不住於情,不住於愛。你要是住到情上,住到愛上,這就是無明,也就是生死。你不住於情,不住於愛,不住於有,不住於空,這就是中道。中道並不是沒有「有」,也不是離了空,也不是另外在情愛外邊,再找出來一部份;就是在這個上邊,就能把它變過來。你變情和愛成為真正的般若智慧,這就是「覺」;你要是不變過來,這就是「迷」。迷和覺,就是一轉身的功夫。你只要能轉過身來,所謂「回頭轉面」,你一回頭就是。
  
  所以中國有一句話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能回頭,這就是涅槃,也就是彼岸。你要是不回頭,恣情縱欲,任著情愛去跑,愈跑愈遠,就是愈迷愈深;但是雖然深遠,你只要能一轉身,這就是頓悟。頓悟就是覺,你能覺,就是佛,你就成佛了。
  
  說:「那我成佛,沒有工作了,怎麼辦呢?就坐那兒,等著人給我燒香叩頭,這我覺得沒有什麼意思。」那你可以再來做眾生啊!再來做眾生,和眾生做朋友,你度眾生都去成佛。成佛雖然說是沒有意思,但是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有個鬼,不願做人,說:「我今做鬼三千秋,也無煩惱也無愁;生公叫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那個鬼雖然沒有煩惱,沒有愁,但他是屬陰,佛是屬陽的。佛好像太陽光,鬼雖然是沒有煩惱,沒有愁,他盡是在晚間出現的。所以你好好算一算,你是願意做鬼啊?是願意做佛?願意做鬼,有情愛不要緊的;願意做佛,就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大師給六祖講《金剛經》,講到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也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時六祖大師豁然開悟。這個大悟,是徹始徹終,明白這個深般若的智慧。因為他明白深般若的智慧,所以才「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他才知道心生萬法,也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來都是自性所現。他就對五祖大師說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說,唉!我真沒想到,這個自性,本來是不垢不淨的,本來就是清淨的。說不垢不淨,怎麼又說清淨呢?說清淨,是對著不清淨而言,才有這個清淨嘛!這個清淨,就是本體的樣子,因為沒有其他的名稱可以代表,所以就用清淨來代表了。這個清淨,並不是有染污,然後才清淨;這個清淨,是本來就清淨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他說我真想不到啊,自己本性,原來是不生不滅的。因為眾生有所執著,才有生有滅;若無所執著,生滅又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又滅到什麼地方去呢?這生滅也就沒有了。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說我真想不到,這個自性原來就是具足,無欠無餘的;也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在佛的份上,沒有添了一點點;在眾生的份上,也沒有少了一點點。可是眾生就自己不認識。為什麼不認識呢?就是背覺合塵了,所以自己本有的家珍,自己就不認識了,就捨本逐末,捨根本而追求末梢,追求一切物質的享受,追求一切虛妄的快樂,追求一切假名假利。啊!這是太笨了!這是太愚癡了!唉!現在才知道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的。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一切的眾生,顛顛倒倒,沒有定力,可是這個自性呢?這說我們人人的自性,這不只說六祖大師的自性,是這樣子,所有眾生的自性,都是不動不搖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平等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啊!真是想不到,萬法原來都是自性生出來的,這個自性包羅萬有,以前我真想不到,所以現在竟然證得這種的妙理!這真是妙不可言。
  
  五祖大師,聽見六祖這樣一講,就知道六祖已經開悟,已經認識本來面目,已經知道自己的鼻孔是向下,還是向上?已經知道手向下指,是正、是倒?手向上指,是正、是倒?手向下指是倒、向上指是正呢?還是向上指是倒、向下指是正?沒有人知道這個道理。其實根本就沒有一個正,也沒有一個倒。六祖大師對這些問題,都清清楚楚;所以五祖大師知道他明白,悟自本性。


見自本心

有句話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若把心認識了,大地連一寸那麼多的土都沒有。都變成什麼呢?都變成黃金為地,七寶莊嚴。說:「那我看這不是嘛!」當然你看就不是,你沒有認識本心嘛!你沒有認識你自己的心,所以你看就不是;認識心了,看就是了。
  
  好像你戴著眼鏡,眼鏡是紅色的,你看人就紅色;若是綠色的,你看人就都變成綠色;若是個黃色的,你看人統統都是黃的,一切都是黃的。因為你沒有認識你的心,所以看大地都是土。怎麼大地都是土?因為你自己裏邊的土太多了!什麼是你裏邊的土?就是你那些妄想雜念,那都是土。你若沒有妄想雜念,這個世界也沒有塵土了!所以你若不認識自己的本心,學法無益。
  
  你若認識你自己的本心,是什麼樣子,你若看見你自己的本性,是什麼顏色,是青黃赤白黑?還是長短方圓?是什麼樣子的?說有一個樣子,這是比喻,根本就沒有這個樣子。但是沒有樣子,你若認識才知道;你若不認識,你不能亂講的。
  
  那麼你要是認識本心,見自本性,就是大丈夫,也就是天上的導師,人間的導師,也就是佛。我們現在若能認識自己的本心,見著自己的本性,那就是佛。因為眾生本來是佛,佛也本來是眾生來的。所以我們現在都有成佛的機會,只要認識自己的本心,見自本性,就有這個資格;要是不認識本心,沒有見著本性呢?那還要多多地研究佛法。


實實在在行菩薩道

你們想一想,學佛法是要認真踏實地去實行的,不是學口頭禪。說:「我學得會講經,我學得會說法,我學得會沒有理由,辨別出個理由來了!」或說:「哦!這不是真,也不是假。沒有真,也沒有假,這才是中道了義。」學這一些口頭禪。實際上呢?實行一點也沒有,總想要爭第一,總有一些妒忌障礙,那就得不到做第六代祖師了。
  
  好像神秀,他那一班人,都把他捧得高高的,以為這個第六代的祖師,一定能得到手,所以就預備心腹、黨徒,來為他各處探消息;如果五祖大師把衣缽傳給別人,就先把那個人殺了。殊不知五祖是明眼的善知識,神秀一有這種心,他早就知道了,所以五祖:「我祕密地把這個六祖傳出去,不教你知道。你知道,就想殺了;這回我偷偷地傳給人。」所以在三更天,人盡不知,誰都不知道,便傳頓教及衣缽,吩咐說:「你就是第六代祖師了。」為什麼傳給他呢?因為六祖大師實實在在地行菩薩道,舂米給大家吃,幫著大家來用功辦道、來修行。
  
  好像我們的道場,雖然沒有舂米的碓,但是有廚房;做廚房的人,也是行菩薩道。他作飯給大家吃,他變得方法好,做得很好吃的。可是我吃了,也不知道好或不好?因為我也不管,沒有時間來研究吃的問題。所以我今天問果前,說:「你吃,覺得有味道沒有?」他說他沒有工夫。我說他verybusy(很忙),忙得沒有工夫。行菩薩道的人,就是幫助人,無論在任何的場合,你能幫助人,都是菩薩道。
  
  你不要障礙人,人有什麼好事,你要「君子成人之美」;好像今天我說有幾個人出家,問問有人反對沒有?我相信大約沒有人反對。所以這都是成人之美──不反對人出家,誰出家,我都贊成。說:「可是你又反對呢?」我反對是怕麻煩,因為我若收了不好的徒弟,將來人家說:「喔!這是誰的徒弟呀?」害得我都沒面子,所以我要反對。聽清楚了嗎?但是因為大家都贊成,我一個人反對,這也要通過了;因為就我一個人不算,多數票才是決定嘛!我單單一個人,所以也就沒有用。


有情來下種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
  
  這首偈頌,有很多講法。「有情來下種」:就是我有一種慈愛的情,來種下種子。這個情就是慈悲;我有慈悲心這種的感情。來種下種子,就是我把佛法傳給你。「因地果還生」:現在因為你,我傳法給你,就好像種子種到地下,果就會生出來。「無情即無種」:如果沒有人傳給你法,也就沒有這個菩提的種子。「無性亦無生」:沒有性,也就沒有生,這是一個講法。
  
  還有一個講法,情就是感情也好,情愛也好;因為有情愛,才種下種子。好像我們這一班學佛法的人,不是親戚,就是朋友;親戚就有親戚的情感,朋友就有朋友的情感。因為有一點情感,所以大家來學佛法,種下這個菩提種子,這叫「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地就是地方,有個地方,就會結果;果還生,生菩提果。有一塊地,就會生出菩提的果。「無情即無種」,如果誰也不知道這個道場,也沒有人來學佛法,這叫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也沒有一個佛性,也不會成佛。現在我們佛性也有,也要成佛。所以這首偈頌,怎樣講都有道理,你只要認為合乎法,就可以的。


自性自度(一)

徒弟迷的時候,應該師父度徒弟。迷的時候,就是沒有開悟,沒有得到自性的本體,這個時候,應該師父來指示,修道用功,好開悟。開悟後,就應該自己度自己。
  
  各位聽到沒有?這自性自度,就是你沒有明白誦〈楞嚴咒〉的時候,要有人教你誦;你已經會誦〈楞嚴咒〉了,要你自己教自己誦。不是人家勉強你說:「喔!你要誦〈楞嚴咒〉啊!」你還要人家這樣子去教,那就不是自性自度。你不必人家教你去誦〈楞嚴咒〉,你就誦〈楞嚴咒〉,這就是自性自度。你沒有明白念經的時候,要師父教你念經;等到你把經學會,就應該你自己念。不是要師父說:「哎!你今天念經沒念經哪?」不是這樣子的。
  
  好像拜經,果前和果寧聽說智者大師在天臺山拜了十八年《楞嚴經》,又拜《法華經》,然後就開悟了;他們大約也想要開悟,所以也就天天晚間拜《法華經》。不論想開悟、不想開悟,這總是好的,這也叫自性自度。
  
  你有煩惱,師父教你不要有煩惱,這煩惱有火氣,最傷身體的,你要變過來!變什麼呢?變菩提。教你這個方法,你要自己變。你若不變,那還不是自性自度。你變了,噢!師父教我不要生煩惱,有人對我不好的時候,我也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這一切的事情,都是鏡花水月嘛──鏡中的花,水裏的月──沒有實在的,如幻如化,如夢如露。你這樣一想,煩惱也沒有了。遇著境界,你看得破、放得下,這就是自性自度。
  
  還有,你有一些毛病,願意抽香菸。師父說抽香菸在修道上,是最沒有益處,你要把它戒了。有一個徒弟就說:「試試看!」果然就把它斷了。這一斷,就叫自性自度!有一個人學佛法,歡喜喝酒,學了佛法後,要把這喝酒的習氣斷了!你若斷了,這就叫自性自度;沒有斷,那沒有自性自度。
  
  說:「那我迷著,沒有開悟。」你若斷了,就是開悟;你不斷,就是迷。開悟、不開悟,在你自己。你自己明白這個不對的事情,不做了,這就是開悟,這就是自性自度。你若不明白,說:「我吃迷幻藥,法師說不好,我就偏吃多一點,我再加倍;我以前吃一粒,現在吃五粒,看看這功效大一點,一定會開悟的。」吃大一點,毒死了!連命都搭上了!這就叫沒有自性自度。
  
  你能自性自度,就是自己在沒有明白佛法以前,不妨做糊塗事;明白佛法之後,切記不可以再做糊塗事!你再做糊塗事,就是佛教的罪人。佛教罪人,怎麼樣呢?將來墮地獄,一點客氣都沒有的;因為你知法犯法,罪加三等。你明明知道,佛教是不應該做顛倒的事情,你還做顛倒的事情,這就一定下地獄的!你做,你下地獄;我做,我下地獄;他做,他下地獄。任何人也不能避免的,除非你不做。
  
  所以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旁人不能代替的!假使百千劫,你所造的業,無論殺業、盜業、淫業、妄語業、酒業,這殺盜淫妄酒,你造什麼業,將來就受什麼果報。所作的業若不能沒有的話,等到因緣成熟了,這個受果報的,就是自己!


 我們現在講自性自度,這本來不是這麼簡單的。自性自度,就是要你把迷惑都斷了,把你的糞都除去;不要有一些個糞,在自己自性裏邊,這就叫自性自度。你要是自性裏頭糞除不淨,那你就是沒有自性自度。什麼是自性的糞呢?就是你那個顛倒妄想,那個無明煩惱,那個有漏習氣,這都叫自性的糞。你若能收拾乾淨,那你就叫自性自度了。
  
  你造罪業,將來一定墮地獄;我造罪業墮地獄,他造罪業也墮地獄。有個人就很反對我的說法,說:「法師你講的,根本就沒有這麼回事。地獄在什麼地方?我從來就沒有看過,怎麼會墮地獄呢?即使有地獄,我也要試試看!」我就告訴他:「你試試看?你不試試,已經會墮地獄了;你試試,更會墮地獄。為什麼呢?那些墮地獄的人,都是試試看,試進去的,所以到現在想要出,也出不來了!」我希望還願意墮地獄的人,不要試試看。
  
  那麼我們尤其要自性自度。什麼樣的人會自性自度呢?什麼樣的人都可以自性自度,但是要有智慧。換一句話說,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才能自性自度,若是愚癡的人,就不會自性自度。愚癡的人,不單不能自性自度,就是有人教他自性自度,他也不聽的。
  
  好像狗,你如果教牠不要咬人,牠見到人,還是咬;你打牠一頓,再見到人,牠還是咬。為什麼呢?牠就是那種愚癡的性,不懂人性。貓,你教牠不要捉老鼠,說:「對老鼠,你要戒殺放生,你不要捉老鼠。」牠再見到老鼠,還一樣捉。老鼠,你教牠不要偷東西;到時候,牠還要偷東西吃。偷著抽香菸、偷著喝燒酒,這都是不明白的。真正明白的,就不會做糊塗事;真正糊塗的,也不會做明白事。
  
  所以自性自度,還是要自己去自己的毛病,師父不能天天看著你;不能說,哦!你走一步,師父跟一步,走兩步,跟兩步,看著你不要做錯事。不是這樣子的。這自性自度,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子的;若詳細說,那可無窮無盡,盡未來際說不完。


般若的智慧

 什麼叫做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所說的般若,是梵語,在唐朝的中國話,就叫智慧。在所有的地方,任何的時候,都念念明明了了,念念不迷,念念不愚癡,念念沒有無明。常常用智慧去處理一切的事情,這就是修的般若行門。
  
  「一念愚即般若絕」,你若一念愚癡了,般若就斷絕了。斷絕是個比喻,並不是真正地斷絕了。因為真正的智慧,沒有生,也沒有滅,怎麼會斷絕呢?這是個比喻,就是在你愚癡的時候,般若不現前。「一念智即般若生」,你若是不愚癡了,不迷了,這就是般若生。
  
  怎麼叫迷呢?舉一個例子來講。譬如人家說喝酒,這是不好的;抽香菸,這是不好的;吃迷魂藥,這是不應該的。但是你就不相信,這就叫般若絕。有人告訴你說不好,你還不相信;你若是有智慧的人,怎麼會這樣子呢?有人教你,說抽菸、喝酒、吃毒藥,是不對的,你就改了,這就是般若生,就是聰明。人家教你,你不相信,心裏還不明白;你說,這不是愚癡,是什麼呢?所以愚癡的人,就明明知道不對的,他還要去試一試,這就是愚癡,這就是般若絕。你一念智,有人說,這個是不對的,你就改了,這就是般若生。
  
  但是世界上的人哪,愚癡得不得了,不但一個人愚癡,多數人都是愚癡的。他自己不知道修般若。口裏說智慧,心裏常做一些愚癡的事情。所謂做愚癡的事情,就是不應該做的事情,你去做了。他常常自己說:「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念念他說這空就是般若;般若有二十種的空門,要空一切,可是他不知道真正的空。
  
  好像經典懂一點,咒也會持幾句,經也會念幾句;但是就是自己毛病不改,這就是口頭禪。天天說空、空,說般若,可是他沒有真正改了毛病,這是不知道真空。真空了什麼呢?要把你的無明空了,要把你的習氣毛病空了,要把你所不明白、所做的糊塗事空了,這叫真空。
  
  般若沒有一個形相。它不是長短方圓,也不是大小,也不是青黃赤白黑。什麼呢?「智慧心即是」,你的心裏生出智慧,沒有無明,智慧明明了了,能知道是法非法,這就是智慧心,就是般若。


此岸;彼岸

 什麼叫彼岸呢?彼岸是對此岸而說。此岸是什麼呢?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什麼呢?彼岸就是涅槃。在生死和涅槃中間,經過一些什麼呢?經過煩惱的大海,煩惱就像海似的。因為有煩惱,所以就有生死、有涅槃。你若煩惱沒有了,生死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生死;生死、涅槃,這二種都是名字而已。有生有死,這叫生死;沒有生死,這叫涅槃。你若是沒有煩惱,有生死,也會沒有生死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在這兒受生死?就因為有煩惱!這句話很重要的。我們各位記著:我們為什麼有生死啊?就因為有煩惱;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有無明。什麼是無明?你不明白事情,那就是無明。什麼事情你不明白?你說什麼事情你明白?你明白什麼事情?那麼你不明白什麼事情,那就是無明;你若知道你明白什麼事情,那就是般若,就是差這麼一點點。
  
  你著到境上,就有了生滅。「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現在各位應該明白了,什麼叫彼岸?什麼叫涅槃?涅槃就像水,本來沒有波浪,你生出來風,就有了波浪。風是什麼呢?風就是無明,波浪就是煩惱。你若不著在境上,就像水沒有波浪似的,心如止水;沒有波浪,就沒有生死。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的,我們在這個地方應該用用功。怎麼我的心裏,就有這麼多的雜念呢?這麼多雜念,就是波浪。你若沒有波浪,生滅就了了;生滅沒有了,生死也就了了。你有生滅,這就叫此岸。
  
  你離開境界,就沒有生滅。就像水常常運行不息一樣的。就是智慧光明遍照的意思。這就叫彼岸。所以這叫波羅蜜。
  
  這一段文很有用的,你若是能用一點功研究明白了,那你一生的受用,都無窮無盡的。


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你應該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蘊的煩惱塵勞,小智慧就打不破五蘊。色、受、想、行、識你都看不空,五蘊打不破,煩惱就會有,塵勞也不能斷;所以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須要先照見五蘊皆空。《心經》上不是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你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還要多時呢!少的時候,他就照不破五蘊皆空。所以我們現在也應該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才可以的。把這一切的煩惱打破,塵勞也打破。你沒有煩惱,沒有塵勞,這就是本性的般若現前。你若這樣修行,決定可以成佛道的,沒有一點疑問。
  
  你把你的貪瞋癡,變成戒定慧。這只要你一反過來,那就是了!貪瞋癡,你若不變,就是貪瞋癡;你一變,就是戒定慧。所以就看你變不變,你一變,就屬於般若;你不變,就屬於愚癡。


念經須不打妄想

六祖大師就是從《金剛經》上開悟的,所以他主張一切人也都念《金剛經》。要執持而誦念,不要間斷,不要忘了,若念《金剛經》,就可以見性。
  
  念經必須要不打妄想,不要念念經,就打起妄想來,或者生種種的雜念。以前有一個人,天天念《金剛經》,有一天,他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鬼,請他念經來超度他,好像我們現在七月十五,來超度過去的父母。這鬼說:「請你幫我念一點經,超度我。」他答應了,說:「你要念多少經呢?」說:「念一卷經就可以了。」這個人第二天就幫他念經,正念到一半的時候,他的工人給他送了一杯茶來,他就這麼一擺手,心裏說:「不要!」他還繼續念經。
  
  這天晚間,這鬼又來了,說:「你答應給我念經,你念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念呢!」他說:「這麼樣子?我給你念一卷經了!」這鬼說:「你念是念一卷經,但是你念到中間,有『不要』兩個字,所以後邊經的功德,就都不要了,都沒有了。」這個人一想:「是啊!我中間有『不要』兩個字,是我不要茶,不是不要經。」但是在經上加上「不要」兩個字,鬼神以為他不要功德了,所以大約經的功德,鬼神給搶去了。他一想,說:「那好了!我再給你念一卷經。」於是乎,又給他念一卷經,中間沒有摻雜上「不要」兩個字。這一天晚間,這鬼很歡喜就來向他叩頭頂禮,多謝他給自己念經的好處。
  
  所以你們念《金剛經》,切記不要摻上「不要」兩個字。你在那兒念:「須菩提,須菩提」,不要說:「須菩提,不要,不要須菩提,不要須菩提。」那須菩提就跑了。所以念《金剛經》,是非常有感應的。


去來自由

各位善知識,你修般若行,應該不住內,不住外;內無身心,外無世界。但也不是頑空,不是說:「哦!我身心也沒有,這世界也沒有了。」這變成頑空了,也不是。就是不著住──內不著身心,外不著世界。你能內外不著,就能「去來自由」:來,到什麼地方來?去,到什麼地方去?來,可以說是回來,回來到什麼地方呢?到你身心那兒了!去,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到法界去了!可是雖然有來有去,你還不要著住來去,這叫自由;你若著住到來去呢?就不自由了。來不自由,去也不自由,就有所罣礙。你內外無著,就來去自由。
  
  來去自由,可以說是你的心來去自由,也可以說你的性來去自由;也就是說生死自由了。生,我願意活著我就活,這是自由;我願意死我才死,這是自由。如果我不願意活著,我就不活著。說:「那是自殺。」不是的!你坐在那兒,如入禪定,自己怎麼樣死法,自己知道。也不必說是:「服一點毒,我知道這一定就會死的。」這不需要服毒,你坐在那兒就走了。你說這不自由嗎?要是不自由,你就走不了。因為自由,所以我願意走,我就走;我願意活著,我就活著;我願意死,我隨時都可以死。
  
  三祖為什麼手抓著樹,就可以圓寂了?就可以得大涅槃呢?就因為他生死自由,來去自由。我願意活著,是永遠都不會死的;我願意死,即刻就可以死去,這樣子叫來去自由。來去談笑中,和你講著話,就可以往生了。
  
  像道生法師,才好玩呢!一般人都反對他,說他講經講得不對,為什麼你說闡提也有佛性?在《涅槃經》前邊說,闡提無佛性。道生法師當時就講:「我說闡提有佛性。」人家都反對他,說:「這個法師,簡直發瘋了,神經病!怎麼講經講得這麼樣?經上都沒有這麼講!」就罵他。誰都不和他講話,趕快就走,就是默擯他。他就發願說:「我講的經要是合佛法、合佛心,將來我在法座上說著法,我就往生了。如果我講得不合佛心,我這願力不會滿的。」
  
  以後他給爛石頭講經,爛石頭就亂點頭,接受他講經的道理。以後他又講經,正在講得非常奧妙的時候,哦!這個法師往生了!就在法座上往生了。你說好不好玩?所以這叫來去自由。本來這個來去自由,講起來太多了,我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講個大大概概給你們聽就得了!


除執著心

內外不住,去來自由,就能把你執著心除去。你說:「法師,你這句話講得正合吾意,正是對我的思想。我就是不願意執著,我就是不想守規矩,你這有規矩,這就是執著。」這個你又錯了!你除你的執著,能除執著心,就是不執著了。
  
  不執著,是教你不執著不對的事情;對的事情,你不能不執著。譬如說,守規矩才能成佛。說:「我不執著,我就不需要守規矩。」那你就不能成佛的。所以「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合乎道的,你要不執著;合乎道的事情,你要拳拳服膺,你要持誦。為什麼叫持誦呢?持誦也就是個執著;但是你是持誦《金剛經》,這是修行。
  
  不是說:「我執著,我有一點小毛病,總也不想去掉,我也不想教人知道我這個小毛病。」那更是執著!說:「教人知道,我也不管他;他就說我不對,我也不理。我是無執著了!」你這是邪知邪見!你這種邪知邪見,可以說是愈修離佛法愈遠。


對治麻煩的法

這世界所有麻煩的事情,都是因為人才有的;若沒有人了,什麼麻煩事情都沒有了。有麻煩事情,就有教你不麻煩的法;因為人有八萬四千塵勞,所以佛說出八萬四千種的法門。
  
  八萬四千塵勞,就是八萬四千種的麻煩;說出八萬四千的法門,就是教你對治這些麻煩的事情;對治,就是令它沒有了。
  
  好像這人有病,你用一點藥,把病治好。人有這八萬四千塵勞,用這八萬四千的法門,把塵勞就都治好了。所以若沒有人的話,一切麻煩都沒有了。麻煩是誰麻煩呢?就是人的麻煩。要是沒有人,什麼麻煩都沒有了!


覺者佛也,迷者眾生

各位有知識的人,你們應該要知道,不了悟,雖然就是佛,也變成了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你在一念這麼短暫的時間,要是豁然開悟了,眾生就是佛。這也就是覺者佛也,迷者眾生。你迷了,就是眾生;覺悟了,就是佛。一念覺,一念佛,念念覺,念念佛;你一念迷,一念是眾生,念念迷,念念是眾生。
  
  怎麼叫覺悟呢?覺悟情欲,究竟有什麼好處?情欲是傷害自己身體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傷害自己生命最重要的問題;也是令你愚癡的最重要的問題。你一念欲心,就一念愚;你念念有這種情欲心,念念就愚癡。所謂:
  
  業盡情空是真佛;業重情迷是眾生。
  
  沒有旁的地方,就是把染污的念頭放下,那就是清淨的念。那麼染污的念是什麼呢?就是這種欲念。再說得清楚一點,就是淫欲的念。這個淫欲念,又要分清楚了:你以身去實行淫欲念,這是身業的不清淨;你在口裏頭盡講綺語,盡講這些問題,這是口業不清淨;你在心裏總想這種不清淨的淫欲事,這是意業不清淨。所以這身口意三業,你都要不犯,這就離成佛不遠。
  
  一般的人,背覺合塵。合什麼塵?就是合這種不清淨的塵。塵,是以染污為義。你一落到有這種的情欲,就有染污;你離開情欲,染污才離開。所以背塵,就合覺;你背覺,就合塵。你若染污,就不得清淨;不得清淨,就不成佛。你要清淨,就不要染污;你若一染污,就是眾生,這很清楚的。所以這才說:一念迷,就是一念眾生,念念迷,就是念念眾生;一念悟,就是一念的佛,念念悟,就是念念的佛。你看!這很容易的嘛!一點都不費事。
  
  可是,還要有一點助緣才可以。怎麼樣要有助緣呢?你說:「我要清淨。」那麼最要緊的,不要有自私心。你若有自私心,就不清淨;清淨,也變成不清淨了。你若沒有自私心,一切都不是為我自己,就會清淨。因為你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沒有我見,這就是悟。所以才說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有的人說:「喔!所有的人都是佛?」不錯,雖說眾生是佛,但是你要悟了。你若不悟,說是佛,那就像一個普通老百姓自稱國王;這若教國王知道,一定把你抓去放到監獄裏。為什麼呢?你要造反!他說:哦!我這個國王在這兒做著國王,你為什麼又要做國王?「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國家也沒有兩個皇帝。豈有此理,你也要做皇帝!所以一定要把這個皇帝打倒了。


邪迷顛倒

什麼叫邪迷?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你不明白什麼呢?不明白什麼是不正當的。譬如人的種種嗜好:賭錢的,這是賭錢的邪迷;抽菸的,這是抽菸的邪迷;好色的,這是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這是好喝酒的邪迷。
  
  這種邪迷,你不要以為是不要緊的,就因為這個不要緊,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你若認為不要緊,就變成大迷;你再覺得不要緊,就由大迷,變成老迷;老迷,你再認為不要緊,就變成死迷,到死的時候都迷,都不明白。啊!這是最可憐的。你看!由小迷變成大迷,由大迷變成老迷,由老迷變成死迷,最初就因為有個邪迷。
  
  怎麼叫顛倒?明明知道事情是不對的,還要去做,這是顛倒。明明知道不對,一定要說是對,這是顛倒。你所愛好不合法的事情,你要去做,這是顛倒;不單你要去做,而且還要影響其他的人,跟你一樣,這是顛倒。所以這種顛倒,說起來太多了!想學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顛倒,一定要不邪迷,那才能有所成就!


善知識

 外善知識就是良師善友,雖然教化你,你若是不聽,那他也沒有辦法的。善知識,不像警察,你不守法律,他會把你抓去放到監獄裏;善知識是沒有監獄的,你不聽,就希望你慢慢改過。善知識所教化的眾生,這聽話的眾生,善知識一定歡喜;不聽話的眾生,善知識也不會惱怒他,但是心裏就有戚戚焉,就不太歡喜。這樣善知識沒有法子救得了你。


什麼叫頓教?

什麼叫頓教?我今天對你們講一點真話;天天我講經,都沒有講真話給你們聽,今天講少少的。為什麼呢?真話不能講多;講多了你就不信。講少你都不信,講多了,更不信了!因為人不歡喜聽真的話,不歡喜聽真的道理,也不歡喜真真實實去修行,所以我沒有法子給你們講真法。我要等著,等機會,今天好像機會到了,因為講到這個偈頌上,這個道理應該把它揭穿了。
  
  怎麼叫頓法?頓,就教你斷。斷什麼?斷淫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說:「這叫什麼?這有什麼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講了,講多,你更不相信。就是這麼多:你頓斷無明,無明也就是淫欲心。斷得了?斷不了?斷不了,那你就不想聽真的法。你若能斷,那你就得著頓教法門。
  
  漸,漸是什麼?說:「慢慢的,斷不了喔,我要慢慢來唷!這怎麼放得下啊?不可以的。」這就變成漸了。就是這一點點,明白了嗎?你聰明的人,我給你一點哪,你就斷了;愚癡的人,還捨不得,放不下。說:「這,我不相信這是真法,我不相信這是頓教。」所以我從來就不講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為你不相信,所以到現在還拖泥帶水,在六道輪迴裏轉!你願意轉,你就轉去囉!誰也不勉強你一定不要轉的。


常自見己過

世界人若想要修道的話,什麼法門,都可以成道業,你只要明白,一切盡不妨。你真正明白正法,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不妨礙一切事的。
  
  那要怎麼樣呢?首先你要見自己的過錯,不要盡見人家的過錯。不要好像照相鏡子,盡向外邊照;裏邊影像機的本身,它照不著。它不能自己迴光返照,照影像機自身。你盡去看人家的過,人家的毛病:「唉!那個人真壞啊,你看他又喝酒、又抽菸、又吃毒藥,真壞透了,你不能教化的。那個人,你看他又偷東西,你看那個人又殺生,你看那個人盡講大話。」盡看人家的毛病,一點也沒有自己反省:「哦!今天我有沒有殺生啊?有沒有起偷盜心啊?有沒有生邪念啊?淫欲心呢?我今天有沒有打妄語啊?有沒有去喝酒啊?」不迴光返照,不自己照照自己,總向外邊照。要修到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這與道就相應;與道不違背,就合乎道。


在什麼地方修道?

你要得道,在什麼地方修道呢?就是你一天從早晨起身到晚間,這個經過,你都做得合法,做得很正確的,不做邪僻的事,這就是修道。你若離開日用,另外去找一個道,那是終身不見道,你始終也找不著的。
  
  你辛辛苦苦這一輩子,到老了還自己後悔:「唉呀!我這一生,光陰都空過囉,啊!太可惜了!」就非常可惜自己,自己懊悔:「啊!怎麼這麼胡鬧呢?唉!我這一生啊,若不是喝那麼多酒,我怎麼會愚癡到這樣子?啊!我這一生,如果不賭錢,我怎麼會窮得這個樣子?我這一生,如果以前有人告訴我,我也可以修行嘛,唉!可惜沒有遇著善知識。」遇著善知識,你也不認識;善知識教你的東西,你當耳邊風,過去就算了!你不改自己的毛病,不去自己的習氣,所以到頭還自己後悔。
  
  你想要見這個真正的道,那你要修行正當的,不要有邪,不要盡見人家過錯,盡給人家洗衣服。看人家那衣服:「嘿!他那衣服那麼邋遢,我給他洗一洗。」怎麼叫給人家洗衣服呢?就是看人家的過錯,「你看他,嘿!這個人哪,妒忌障礙;這個人哪……」他就怕人家比他好,就是盡看人家的過錯。
  
  行正即是道,你若行為是特別正確的,就是道了。你自己若沒有道心,不修道,盡做一些黑暗、見不得人的事情,那不是道。假設是真正修道的人,就不見世間所有人的過錯。
  
  有的人說:「啊!這個末法時代太壞囉,沒有佛法囉,修也不證果。」為什麼你不證果?法本來沒有末、沒有像、沒有正,你要是行持正法,就是正法時代;你若不見世間過,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你就是佛;你若看一切眾生是魔,你自己也就是魔。


憎愛不關心

憎,就是討厭這個人;愛,「哦!我對這個人哪,真愛這個人,愛得把我生命送給他,我都願意。」但是這都是情。你要真正用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噢!這個眾生啊,我一定要發願把他度成佛,他若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好像今天有一個人要求皈依,這是果寧的弟弟。皈依以後要守規矩,信佛的人,不要還像以前那樣子。若和以前一樣,那人家說:「嘿!你看他,他信佛之後,還是那樣子嘛,老樣子還沒改!」人家就不相信了。所以我發願說:「皈依我的弟子,他若不成佛,我就在這兒等著;等著他,他若成佛了,我才成佛!」因為我沒有旁的辦法,只有發這個願,等著你成佛。你們誰皈依之後,要快一點修行,不要盡教我等著;我等得時間久,我也討厭,那時我或者:「啊!不等了,算了!」


大會齋

《六祖壇經》的經文提到有一天,韋刺史設立大會齋。什麼叫大會齋呢?就是請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念書的人、官、公吏,都來吃齋。齋,就沒有肉,這叫齋飯。作官的,都歡喜吃肉的,現在因為韋刺史喜好佛法,所以就勸這所有的人,都來吃齋;大會齋就是人特別多。
  
  在中國有打千僧齋的,請一千個和尚來吃齋;一千個和尚裏,一定有一個阿羅漢,所以供千僧齋,就是供阿羅漢。哪一個是阿羅漢?沒有人知道。你若知道哪一個是阿羅漢,你就去供那一個,而不供千僧,所以就沒有人知道。總而言之,你若打千僧齋,就會來一個阿羅漢趕齋的。
  
  這個時候,不只千僧齋,恐怕萬人齋都有。韋刺史請所有這些居士等來吃,這叫大會齋。這一個齋,也就是給六祖大師請客,因為六祖大師自己是個出家人,不能請人家來吃齋。為什麼呢?因為在家人應該供養出家人,不是出家人供養在家人。
  
  所以,前幾天香港來一個居士,臨走的時候我告訴他:「你要記得,做居士的,是供養三寶的,不是受三寶來供養。你做居士,在佛教的道場裏頭,一定要發心來供養;不是說我在道場裏混混飯吃,教三寶來供養我。你做居士,是護持三寶的,不是教三寶來護持你居士的。」他說:「啊!我這一生之中,也沒有聽見一個善知識,對我講這麼懇切的話,這真是給我一個當頭棒喝,我回去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樣。」
  
  韋刺史是皈依六祖大師的,他想教他的師父,令很多人認識,很多人信仰,所以就用請客的方法,請大家吃齋。因為「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你想要教他信佛,要怎麼樣子呢?你就先給他一點好東西吃。人,食色性也,人都歡喜吃好東西,你給他一點好東西,吃得他的嘴甜甜的,他就忘不了:「哎!我一定要去聽聽經,等下次有機會,韋刺史要請齋,他還會請我去吃齋的。」所以他初初來,不是為法,是為食──為著吃東西。把齋吃了,然後再聽聽法,一聽法:「啊!法的味道,比齋的味道更好!」所以再打,他也不跑了;攆,他也不跑了。
  
  韋刺史知道人心是這樣子,所以就為師設大會齋,你看他這是為師,不是為他自己,不是說:「啊!我這個居士,你看!我供養三寶多大啊!」想要出一出鋒頭,不是的,他為六祖大師請大會齋。大會齋,就好像現在競選請客,一個人五百塊錢。當時韋刺史或者也是用這個方法,說:「我們要修廟,就來請齋。」所以你到這兒來吃齋,正吃齋的時候,就化緣,說:「這兒現在造南華寺,你應該布施出來五千塊錢,或者你布施出來五萬塊錢。」怎麼說呢?這個大會齋,一定是為著造廟才請的,所以他才問六祖大師,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麼功德?這個大會齋,當時就是向大家籌款造廟的。你若想造廟,也請一請大會齋,在香港,現在這個法還很盛行的。


梁武帝實無功德

 你要知道,梁武帝這個人,什麼都願意第一的,所以他見到達摩祖師,他不求法,先盡想請達摩祖師來讚歎他一下,來給他戴幾個高帽子。他恐怕達摩祖師不知道他造寺、度僧、布施、設齋的功德,不知道他這些好處,於是乎,他就自我介紹,說:「你看我,造了幾百處廟,又有這個廟,又有那個廟,所有這廟裏,都住著很多和尚,這些和尚,都是我一手成就他們出家的。我又做了多少布施,供養多少僧,你說我這功德怎麼樣啊?」意思就是自我介紹,自己說:「噢!你看我,我這個做皇帝的,和其他皇帝不一樣;我這個皇帝,是專門做好事、做功德的。你說我這有什麼功德呢?」他這不是想要求法了生死,而是先要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
  
  好像某某大護法:「你們看,知道我嗎?我是護持佛教最有力量的,我有錢,我都供養三寶。」其實他去玩女人的錢,比供養三寶多出幾千萬倍。那個他不講,他只說他供養三寶;玩女人的錢,也都說是供養三寶了。你說顛倒不顛倒?的確的,真是啊!你看哪一個人,他去花天酒地,不說他用了多少錢,在廟上用了一塊錢,就說:「我去布施了一塊錢,你知道嗎?」這都是梁武弟的徒弟!我告訴你,他做功德,將來都可以做皇帝。
  
  聽梁武帝這樣自我陶醉,自我介紹,自我炫示功德,自我賣廣告,自我來說自己有什麼什麼好處,自己讚歎自己;達摩祖師一聽,你看,一個聖人,怎麼會說拍馬屁的話?普通人一聽皇帝這麼講呢,就說:「啊!你有功德啊,你的功德真大囉!你的功德,世界上沒有的。」這是一般的人這樣子講。達摩是個祖師,他怎麼能有阿諛奉承的行為?所以就說:「沒有功德,沒有功德。」實實在在地沒有功德。


見性即是功

功德是屬於法身一方面,不是修福就是功德。所以六祖大師才說:「什麼是功呢?你見性就是功。」見什麼性呢?見你本來自性,本有的光明妙性是功。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見性。
  
  怎麼叫功呢?譬如你坐禪,初而勉強,久而自然。你剛剛一打坐的時候,覺得腿痛,腰也痛,等你把腿降伏,把腿戰勝,腿也不痛了。你腿不痛,這就是功,這就有功了;你腿痛,那你就是沒有功。
  
  怎麼叫見性呢?見性,就見你自己的本來面目了。你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呢?那得要你自己去找,我現在不能告訴你;我告訴你是個什麼樣子的,那你還沒知道呢!因為那是從外邊得來的,要你自己自性自悟:「啊!我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樣子!」可是要經過善知識印證你是否見性,不是說我自己封我自己做國王,我就是皇帝,我就是菩薩。好像以前那個嬉皮到這兒來,吃的毒藥毒得他說,他自己就是菩薩;這簡直是魔,真是魔鬼。


內心謙下即是功

你內心裏頭謙下,這就是功。謙下,就不自滿,對任何的事情,都很謙虛的。不是說:「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你看我多大本領,你看我知道佛法比誰都多。」你一教人看你,那你就糟糕了,就不是謙下了!不是謙下,你就沒有功,沒有功夫。
  
  對任何人講話,都要和氣一點,不要像木頭棒子似的,講出一句話,把人家頭都給打破。不要說用手拿木棍打人,你這一句話,比拿著鐵棍打人,還厲害,那就不是謙下;謙下,就沒有不客氣的情形。
  
  自己心裏要謙下,看誰都比我好,不要自滿。中國有一句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怎麼叫滿招損呢?好像這一杯茶,你倒滿了還倒,就要往外流,流到外邊去了,沒用了,這叫滿招損。謙受益,謙就是客氣一點,謙虛一點,你才能得到益處,不是說:「你看我!我是最大了,我是第一了,你看我這麼聰明,你們不懂的,我先明白了。」這佛法不怕你不明白,就怕你不行;你不明白不要緊,你若不行,那是沒有用的。你光明白,不去行,那是沒有用的。


修性是功

你自己修你自己的性是功。怎麼叫自己修自己性呢?本來你沒有見性,你要修性;怎麼修性?就是不生煩惱。誰打你,你當撞到牆上了;誰罵你,你當他給你唱歌聽,他給你作音樂呢!再或者你認為他說外國話,這個言語不同:「喔!他這不是罵人,這是說日本話呢!日本話,就是這樣吱吱喳喳的。」再或者:「喔!或者說西班牙話呢!」你把他這樣一想,他罵你的話,你不懂,那就沒有事了嘛!
  
  好像人仰天而唾,對著天吐一口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還回來唾到自己的臉上。他罵你,你不知道,那他等於罵他自己一樣。那麼說:「打我,我當撞門框,那我痛啊,怎麼可以說就不還報他呢?」假如晚間沒有燈,你一頭撞到牆上了,你是不是用手再對牆打幾拳呢?打幾拳,你拳頭又痛了,痛多一點。你若是不理他,那就沒事了。
  
  像彌勒菩薩講的,說: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憑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你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我穿著破衣服,吃很沒有味的飯,已經吃飽了。「補破好遮寒」,我補我的破衣服好遮寒。「萬事隨緣了」,什麼事情都算了,過去就沒有事了。「有人罵老拙」,有人罵我,「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打我一下,我就睡倒地下,睡著了。你看!這多妙啊!你若能這個樣子,那就不可思議了。「唾在我面上」,他用口水,用唾沫吐到我臉上,「憑它自乾了」,教它自己乾,我不用手來擦;「我也省力氣,你也無煩惱」,我也省去擦面的力氣,你一看這個人沒有用,也沒有煩惱了。「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你「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這是最妙的,可是不容易的,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會的,這個妙中寶不容易得到。所以你就不發脾氣,這叫自修性。


十惡八邪

十惡就是身三惡、口四惡、意三惡。身有三惡:殺生、偷盜、邪淫。口有四惡,這口是最壞的,你看,口就佔了四種惡。四種惡是什麼呢?綺語,什麼叫綺語呢?就是說不清淨的話,很污濁的話。
  
  說什麼話是污濁呢?就是專門談男女的問題。妄言,就是講大話,像撒謊。惡口,就是罵人。兩舌,就是挑撥離間,專門挑撥是非。意有三惡:貪、瞋、癡;貪心、瞋心、癡心;又有說貪心、瞋心、邪見。邪見也就是癡,若不癡,就不會有邪見;因為愚癡才有邪見。這叫十惡。
  
  八邪呢?就是八正道的反面。八正道本來是正,現在都變成邪了,所以叫八邪。邪語、邪見、邪思惟、邪業、邪命、邪精進(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這是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


什麼是極樂世界?

什麼是極樂世界呢?在你自己色身,就是極樂世界。你心裏淨,佛土就淨;佛土淨就是快樂。心裏淨,就沒有一切的染污法,即便在染污上,也會變成清淨,也不會被染污法所轉。所以說自己這個色身──有形相這個色身──就是個城池。
  
  眼、耳、鼻、舌,就是個門,眼睛也是個門,耳朵也是個門,鼻子也是個門,舌頭也是個門,再加上這個身,這是五個門,所以說「外有五門」。內裏邊,你有一個意念,這意念也做為一個門,因為它有開有合。你這個意念,有的時候想,有的時候又不想了。
  
  人的心,就譬如地,這個地,就是極樂世界那個黃金為地。性就是一個國王,這個國王,就是阿彌陀佛。什麼是阿彌陀佛呢?你自己的性,就是阿彌陀佛。你阿彌陀佛這個自性,也就住在你自心的裏邊。你這個性,要是明白了,你知道你自性是存在的,在這兒如如不動、了了常明,這也就等於這個王在這裏一樣。你性要是去了,這個王也就沒有了。你明心見性,這就是彌陀現前。
  
  你的自性若是在你身上,你這身心,也就是存在的。你的自性若是走了,這個身心,也就壞了,沒有了。佛要向自性裏邊修,自性是佛;你要在自性上用功夫,才能成佛呢!你不要到外邊去找,不要向外馳求。
  
  這個自性,也就是佛性;佛性,也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自性和佛性,是無二無別的。所以你若想成佛,必須要在自性裏邊用功夫,就是自淨其意志;你自己把自己的心性清乾淨,就要把所有的習氣毛病,都去盡了。你自己若不去你的十惡八邪,不去你自己的毛病,你想要成佛,那是無有是處的。所以莫向身外求啊!
  
  你自己不明白自性,你迷失了你的自性,你忘了你的自性,這就是眾生。你自性若是覺悟了,覺悟一切的惡法不要做,覺悟一切的善法必須要修,所以就斷惡修善,這就是佛。


自性觀音,自性彌陀

你若想要學觀世音菩薩,那最容易的,你就行慈悲法,對一切的人,都要存慈悲心。好像有一天,果前說:「這個慈悲,is really new to me. I didn't know what compassion was before .」 (對我而言,的確新鮮得很,以前我不知什麼叫慈悲。)不單果前不明白,我相信很多很多西方的人,對慈悲都很生疏的。為什麼呢?他不講慈悲,就對慈悲特別陌生,特別不認識,所以也就對面不認識觀世音。因為你不知道慈悲,所以也就不知道什麼叫觀世音菩薩,不認識了!

  你若想認識觀世音菩薩,就行慈悲法。什麼叫慈悲法?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慈,就是給其他人快樂;悲,就是把其他人的苦拔除。這個樂,是真正的快樂,不是好像世間的娛樂,或者去賭錢,或者去跑馬,或者去看電影,或者去跳舞,不是這個樂;這個樂是苦。那什麼才是樂呢?就是你能令他真正明白,真正覺悟,這就是給他真正的快樂。再也不糊塗,斷無明、顯法性,這就是真正的快樂。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實行慈悲法。

  怎麼叫大勢至菩薩?就是歡喜布施。在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慈悲喜捨這四無量心裏你能喜捨,這就是學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有大喜大捨;觀世音菩薩就是大慈大悲。

  你能自淨其意志,自淨其心,返本還原到你那個本妙明心,圓明覺性,也就是返本還原到你如來藏性上,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也就是能仁。

  你若能公平正直,一點偏私都沒有,對任何人,都是大慈平等,最平等的,這就是阿彌陀佛的行為,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子。這個都是一種比喻,你不要說:「喔!平直就是阿彌陀佛了。」你不要生出執著,聽經聞法,就怕有執著,說:「啊!我聽一位法師說,平直就是彌陀佛。」那你把彌陀佛,可形容得太沒有什麼價值。這都是一種比喻:你能平直,心裏公平正直,就是阿彌陀佛的行為。

  啊!最要緊的是這一句──人我。有人有我,就是有須彌山;有須彌山,就是再沒有那麼高的了。你看!這都有個我,人有人的相,我有我的相;人有人的架子,我有我的架子;這個架子,有須彌山那麼高。梵語須彌,中文叫「妙高」,這妙高不知道有多高,因為它太妙了。所以人的貢高我慢就是須彌,你有人有我,就有須彌山。現在你聽明白了吧?人我就是須彌。所以前邊那個平直,就是阿彌陀佛,這都是比喻!這就教你在自性上就見阿彌陀佛,自性上就知道一切的毛病。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