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之第八章 業力
淨行法師編著
18/07/2016 06:21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第八章  業力

 

(一)業力的意義

 

善男子,眾生所有的身口意活動,皆留業種於心識之中,產生一種牽引力,如影隨形地隨著他生死輪轉,為他的行為在未來適當的時間和環境裏帶來適當的果報。

 

這種由行為——業——所導致的牽引力,就是業力了。

 

業力有一特性,就是未為眾生帶來適當果報之前,絕不會亡失;若一時尚未遇緣生報,它便生生世世,存於眾生心識之中,伺機而動,使眾生未得報應之前,恒負上業力的包袱。

 

業力未能牽引外緣而生果報之前,就是過了百千世,尚歷久猶新,力量絲毫未滅。因此,業果是絕難逃避的。

 

業力不可抗拒,就是快要證聖果的行者,也不能超越因果律,難以規避舊業的果報。

 

事實上,一切行者,在業力未清除之前,無論有多大的智慧與神通,仍未得自在解脫。果報一天未完,桎梏便一天難去。

 

善男子,眾生的業,錯綜複雜。因此,常要多生,才能把一生所造的業,全然受報,再無虧欠。

 

但是,在每一生中,眾生也不斷地造新的業。因此,新的業力,就不斷地形成了。

 

就是這緣故,眾生便要生死輪轉,受報不斷,業力難有清淨的一天了。

 

善男子,只有能遇佛法、能依佛法修行的眾生,才能知惡不為、常行善事,令業力漸漸清淨,再不受業果的掣肘,能得更大的自由與解脫,入聖者之列。

 

(二)業力的顯現

 

怎樣才能確知業力的存在呢?

 

善男子,所有眾生的行為,不是都帶來了後果嗎?

 

那些令行為得到果報的力量,就是業力了。

 

它確實出現於眾生的生活裏,使眾生處於不同的境地和參差不定的苦樂之中。就是在現世裏,也容易見到,並沒有隱秘難證之處。

 

眾生現世的際遇,是極易從他從前的行為尋找解釋的;他未來的際遇,也能根據業力因果的原理,從他現在的行為預測。

 

但是,有些際遇在現世中,是找不到根由的;又有些行為,基於客觀環境,是不可能現生受報的。

 

那麼,不是說,有些果是沒有因,而有些因卻是沒有果的嗎?

 

善男子,憑空毫無緣故地出現果報,是不合乎情理、違反自然規律的。切切實實的做作,又決沒有連絲毫後果也沒有的可能。身口意的活動,決不會消失於無形,毫無結果,如同沒有做過一樣。

 

善男子,現生看不到因,正好說明業力把前生的因,帶到今生結果;今生看不到果報,正好說明業力會把今生的因,帶至來生結果。

 

因看不到,是因為它種於前生,果看不到,只不過是果結於來世。

 

若沒有業力的存在,超越時空地使因能結果,法界的一切,便沒有秩序可言,一切都陷於紊亂,喪失合理的因果關係了。若是這樣,有因無果,或有果無因的不合理事情,便會經常出現,而眾生處於如是顛倒之中,便會無所適從,對一切都難於理解、掌握和控制了。

 

善男子,業力是使六道眾生一切行為能得合理果報的原理,也是離苦得樂、趣向解脫之所須知。

 

業力使某一類因,結某一類果,這是宇宙的原理。無論眾生視這些因或果為善或惡,都不可能改變業力與因果律的運行。

 

因此,睿智的眾生,因掌握業力與因果的原理,自主地塑造自己的未來。

 

(三)業力建立的條件與解脫

 

善男子,造成業力的條件有三種,就是貪、瞋和癡。

 

眾生的業,若是由貪、瞋、癡而起,那麼,不論他在哪里輪迴受身,這些業將跟隨著他,在適當時間和空間成熟結果。

 

不論業果在哪里成熟,何時成熟,他都要親受業果。在今生也好,在來生也好,絕不能逃避業力的約束。

 

那麼,有沒有業,不生業力,不起業報的呢?

 

善男子,有三種條件,能使眾生的業,不起業力、不受強迫性業報的約束。

 

這就是無貪、無瞋,無癡了。

 

若人的業不是由貪、瞋、癡所造,那麼,他的業便不會成為一個包袱、不能束縛他的自由、不能強迫他受報。

 

這樣,他便再不會給有為而為的善或惡業繫縛,必定要去輪轉生死,領受暫時的福與禍了。

 

善男子,若一切的業,無論有為或無為、有貪或無貪、有瞋或無瞋、有癡或無癡,都建立業力,使眾生依業受報,那麼,眾生便沒有完全自由解脫的機會,而只會機械地輪迴生死、受不定的苦與樂報了。

 

若是如此,便沒有梵行解脫之道、更沒有成聖的可能。

 

但是若說,有些業能不起業力,業力可以中斷,那麼,梵行解脫便可能了,眾生便能修行成聖,自由自在,無束無縛,隨意生死,超越生死了。

 

(四)善業與惡業的分別

 

惡業是什麼呢?

 

善男子,一切導致苦惱束縛的,都是惡業。

 

由貪、由瞋、由癡而起的業,就是惡業了。

 

為什麼呢?

 

因為,一切對事物私心的貪婪與執著、瞋怒與怨恨、愚癡與迷惑,能使眾生心為物轉,行為顛倒,迷失於虛妄之中,失去了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力,因而受著業力的牽引、生死輪轉於惡道,多受苦惱,遠離解脫。

 

為了這緣故,由貪,瞋、癡而起的業,全皆是惡業。

 

那麼,善業又是什麼呢?

 

善男子,一切導致幸福解脫的,都是善業。

 

由無貪、無瞋、無癡而起的業,就是善業了。

 

無貪使眾生對任何事物,都不起執著,事事無求無厭,萬緣皆能放下,灑脫超越。

 

無瞋使眾生內心寧靜、沒有激動,時刻保持輕鬆愉快。

 

無癡使眾生恒依智慧行事,不墮於顛倒虛妄,不為外物所轉而迷失方向。

 

善男子,由無貪、無瞋、無癡而起的業,不減眾生的自由,不損眾生的自主,因此能導致眾生解脫的生起。

 

為了這緣故,無貪、無瞋、無癡的業,便全皆是善業了。

 

(五)別業與共業

 

什麼是別業呢?

 

善男子,個別眾生所造的業,只由自己單獨受報的,就是別業。

 

但是,個別的行為,若與其他眾生的行為相同,它們便會形成一股比別業更強的業力洪流,共同感應同一的環境與果報。

 

這種共同的行為,使眾生受同等果報的業,就是共業了。

 

共業為共業力相同的眾生,塑造了類似的命運,使他們處於相同的生存時空裏。

 

共業把眾生帶到大體相同的境地,如同一的世界、種族、國家、社會或家庭,但是他們各自所有的別業,使他們在相同背景之中,能有個別的果報差異,而這些差異,可能至為巨大。

 

善男子,一切眾生,只能承受他自己業力帶來的果報,絕未有受他人所累的事情。

 

眾生若未有如是的業力,是絕不會受到表面看來是由父母,社會、國家或種族所帶來的苦或樂的。

 

善男子,穢土淨土、善報惡報,皆是眾生個別或共同塑造,一—皆是自作自受。

 

(六)業果成熟的時間

 

善男子,業力可以依它成熟結果的時間,分為四類。

 

有些業力,在一生之中,不待來世,便能成熟結果。

 

有些業力,在同一生中,並沒有足夠的因緣結果,因此要在下一生,在條件具備時,才能成熟結果。

 

有些業力,並沒有一定的結果時間,只有在未來生中、因緣會合的時候,便會結果。但是,業力若一天不結果,眾生便永不能從這些業中解放出來。

 

有些業,從無貪、無瞋、無癡而作,並沒有強制性、負累性的業力。因此,這些業,是沒有一定結果的必要。做作者雖可從這些業得享大福報,卻能自主地把它放下,不受他的繫縛執著。

 

為什麼有些業力能於一生成熟,有些於下一生成熟,有些卻沒有一定的成熟時間呢?

 

善男子,這都是因為業力本身輕重不同的緣故。

 

業可依輕重,分作四類,就是重業、豐業、近業和慣業了。

 

什麼是重業呢?

 

無論善業或惡業,重的都比輕的較早及較易成熟業報。

 

殺父殺母等重罪,或捨命救人的大功德,都是重業,比較小的善與惡業,自然較易和較快得到果報了。

 

什麼是豐業呢?

 

無論善或惡業,若是業績豐碩的,就叫做豐業了。

 

業績豐碩的業,加強了業的重要性,比業績較遜的業,更具牽引力。因此,自然較易和較快結果了。

 

什麼是近業呢?

 

所有於臨終前所作,或記憶思念的事情,都是近業。

 

它與下一生較接近,印象猶新,牽引力特強,影響力也甚大。因此,比較前所作的業,自然較易和較快得到果報了。

 

什麼是慣業呢?

 

一再重複的行為,就是慣業了。

 

在前三種業都付闕如的時候,慣業便成為決定眾生以後生存情況的主要因素,比沒有慣性的行為更具影響力。因此,自然較易和較快得到果報了。

 

善男子,重業、豐業、近業和慣業,就如是地決定業力結果的早晚了。

 

(七)輔助與窒礙業力生報的業

 

善男子,業又可以依它對其他業力成熟果報的輔助或窒礙作用,分為四類。

 

它們就是生業、持業、抑制業和破壞業了。

 

什麼是生業呢?

 

善男子,導致未來色身的出現,或使現有的色身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的行為,就是生業了。

 

一切畏死慕生的行為,皆造成生業。

 

什麼是持業呢?

 

業本身不足以生獨立的果報,但在其他較強的業帶來再生或果報的時候,卻能助長和強化業報的苦或樂,使它更易於成熟和持續的,就是持業了。

 

什麼是抑制業呢?

 

業本身不足以生獨立的果報,但是在其他業導致再生或果報的時候,它卻能對抗所生的苦或樂,把它減少或抑制,不讓它持續的,就是抑制業了。

 

什麼是破壞業呢?

 

能破壞一些較本身為輕的相對業,令它不能結果,而令自己能爭取到結果機會的業,就是破壞業了。

 

(八)業果必要自受

 

善惡之果可否由他人代受,令作惡者能逍遙因果法外,令為善者失去行善的福報呢?

 

善男子,一切業報,皆是從業力而來,沒有作如是的業,便不能受如是的報。

 

沒有受苦報業力的善人,就是同行的人皆遇大災劫,他乃可絲毫無損。

 

沒有受善報業力的惡人,就是同行的人皆獲大福祉,他也難分一杯羹。

 

因此,一切眾生,必要隨業受報,否則,因果律便不能成立,業力也失去它的作用。

 

若是果報可由他人代受,一切的修行持戒,便變得毫無意義了。因為,從此眾生再不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須行善,便能受他人行善之果,雖自作惡業,惡果卻可由他人代受。

 

若是如此,法界的—切,就變得黑白不分,紊亂顛倒,毫無秩序法則可言了。

 

善男子,所有提倡果報能代受的理論,皆是愚弄無知的邪見。

 

(九)業力不同,果報亦異

 

善男子,業力是同類相應的。

 

這就是說,某一類的因,會結某一類的果。就好像若要得瓜,就必要種下瓜的種子,若要得豆,就必須種下豆的種子一樣。

 

以此原理,一切善的因,必然得到善的果報,一切惡的因,必得到惡的果報;而一切非善非惡的因,也必得到非善非惡的果報。

 

若是行為本質善惡難分的時候,會得到什麼果報呢?

 

善男子,善與惡,是世間相對的觀念,會因時間、空間和人物的更替而有所改變。因此,眾生對因果之為善或惡,也隨之而有所變動。

 

但是,無論眾生的善惡觀念怎樣改動,某一類行為會導致某一類果報,是必然的宇宙法則,決無例外,並不隨眾生善惡觀念的改動而有些微變異。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得如是果,是亙古不變、超越善惡觀念的定律。

 

無論眾生稱它是惡或善,因果報應,始終維持不變。業力也忠實地隨順著因果律,使眾生受報不爽。

 

善男子,

端正者從忍辱中來,

富貴者從布施中來,

貧窮者從慳貪中來,

高位者從禮敬中來,

下賤者從驕慢中來,

暗啞者從誹謗中來,

長壽者從慈悲中來,

短命者從殺生中來,

諸根不具者從破戒中來,

六根具足者從持戒中來。

 

善男子,這就是同類相應,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意義了。不論世人稱它為善為惡,都不能使這些因果關係有絲毫更變的。

 

因此,眾生要知什麼因能導致什麼果,才能避免種下苦因,建立惡的業力,而能改種善因,建立善的業力,使自己能遠離苦惱,得快樂解脫。

 

(十)業果輕受重受不定

 

善男子,眾生所作的業,錯綜複雜,有善有惡,輕重不一。

 

但是,有些業能相輔相成,使個別業果,較諸單獨出現時,對眾生的影響力顯得更為豐碩。這樣,便會導致輕業重受了。

 

同樣的道理,果報的影響力,會為同時並起、與它互相排斥與抑制的業所削弱,較諸單獨出現時,對眾生的影響力便顯得較為遜色。這樣,便會導致重業輕受了。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眾生雖心要依業受報,但是卻因千差萬別的業,於同樣的果報,能輕受重受不定。

 

(十一)業果本身的不定性

 

善男子,有些業只能起極微弱的業力,單靠本身的力量是不能結果的。但是,若遇到極強的外緣,這些弱種便會受強緣所牽引,因而能夠結出果報。

 

又有些業,本身專為對抗某些業果而作。因此,視它業力的強弱,能對它所要對抗的業生起破壞的作用,令他結出較弱的果報。若是它要對抗的業本身業力微弱,那麼,更能令它不能結出果報。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業雖必生業力,但若非極重的業,業果多是不定,能為其他業力影響,因而結出輕重不一的果報,甚至不生果報。命運之能夠憑自己的努力改變,就是基於這原理了。這樣,業便因果報的定與不定,而被稱作定業與不定業。

 

(十二)懺悔對業力的影響

 

若是業力無私,有因必報,那麼,作了惡業後而懺悔的眾生,不是沒有得到寬恕的機會嗎?

 

善男子,一切已作之業,皆起業力,貯於心識之中。若遇處緣,便隨緣現報,懺悔與否實難消已生之業力。

 

已作之事,已成所作,無人能註銷。業力之必生,已是無可挽回之事。

 

善男子,誰能寬恕作惡的人呢?

 

叫他自己寬恕自己呢?

 

還是叫受害者寬恕他呢?

 

或是,叫業力去寬恕他呢?

 

善男子,他能否寬恕自己,是他自己的事,無人能過問。

 

受害者能否寬恕他,是受害者本身的自由,無人能替他作主。

 

至於法界的原理,自然規律的業力,是無親無私的,不因個別自我或他人私下的寬容,而停止運動,或作改變,去迎合渺小個體心意的變動。

 

因此,要因果律與業力原理去為已懺悔惡行的眾生作寬恕式的停止運行,是絕不可能的事,除非眾生仗殊勝的緣,得到無邊佛力隨順更高的法則,給予慈悲救度的恩賜。

 

善男子,火的性質是熾熱的、能燃物的。

 

若有人強置他人之手於火中,此手必遭炙傷無疑。沒有任何程度的事後懺悔、自我或受害者的寬恕,能令火焰因而失去它焚燒的功能,使至於火上燒烤之物,不受絲毫損傷,起不相稱的因果。

 

法界的原理超越了是非對錯,是不會為了個人的錯誤與懺悔而作基本的改變的。

 

宇宙的規律既是如此,眾生不去隨順它,卻偏要去違逆它,那麼,就只好白吃苦果。怨天尤人,事後追悔,實無濟於事。

 

那麼,懺悔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嗎?

 

善男子,懺悔真誠,後不再犯,能止息更多惡業惡報的生起,可令重報輕受。但是作惡與懺悔是兩回事,各有果報,基本上是不能互相抵消的,除非有極強的相對善業出現。

 

善男子,重報輕受,不是說懺悔減輕了業報,只是說,由懺悔與善行而起的業力,能使惡業同樣的果報,可於受報者在較易接受的情況下出現,令苦惱因而減輕而已。

 

(十三)業力、輪迴與公義

 

是什麼緣故,眾生與生俱來,便有著那麼懸殊的差異呢?

 

為什麼有些人生而長壽,有些人卻夭折早死?

 

為什麼有些人健康活潑,有些人卻孱弱癡呆呢?

 

為什麼有些人美麗高貴,有些人卻醜陋卑賤呢?

 

為什麼有些人聰明富有,有些人卻蠢鈍赤貧呢?

 

善男子,為什麼世間的果子,有著不同的味道呢?

 

為什麼有的是酸,有的是甜,有的是苦,有的是辛的呢?

 

善男子,這都是種子不同的緣故吧!

 

同樣的道理,各人有不同的際遇,皆緣於他們會種下不同的種子,具有不同業力之故。

 

業是眾生從自己行為所承繼的遺產。

 

他們從業而生,也從業力而定他們的壽夭窮通、苦樂順逆。

 

善男子,業導致了生死輪迴。

 

輪迴是什麼呢?

 

就是在這裏死了,然後在他處投生,即在彼處出生、彼處死亡,然後又憑業力,投生他處。如是依業往生,生死不息,就是輪迴了。

 

輪迴再生好比一顆成熟的種子,掉在地上,遇到適當的陽光水份的滋潤,便會長出幼苗、枝葉,更且開花結子。雖然自己的母體已經死亡,它卻承繼了母體的生命力。

 

待它自己快要衰老死亡的時候,自身成熟了的種子,又承繼了它的生命力,在他處繁衍後代不輟。

 

這株植物的生命力,將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直至沒有新的種子為止。

 

善男子,同樣的原理,眾生將會憑自己業力的種子,輪迴生死不息,直至再沒有新的業力種子為止。

 

而在每次的生命裏,眾生就憑從前作業的好壞,得差別極大的際遇,—一皆合乎因果律無私的公義。

 

(十四)前生業力報於下生的需要

 

若要一個已經輪轉新生的眾生,接受前生業力的果報,對他來說,是否有點無辜呢?

 

他既是新生的眾生,就不應對他未生之前的事情負責啊!

 

善男子,若有人帶了火種在房子照明吃飯,一不小心,把房子燒著了,更波及鄰近的房屋,繼而把整個村莊也燒著了。他能否說火災與他無關,因為他用來照明吃飯的火種,並不是燒掉整個村莊的火呢?

 

他能否說,燒掉村莊的火與他火種的火不同,因此,他是無辜的,是不須對火災負起任何責任的呢?

 

善男子,不管他怎樣說,火災是由他的火種引起的,他必要負全責,絕不能抵賴。

 

同樣的道理,雖然死了的前生的身與心,和新生的身與心不一樣,但後者卻是從前者而生,是前者的延續與蛻變。因此果報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事實上,新生者,就是果報的顯現、果報的本身。

 

善男子,說今生新生的生命體、不應對前生負責、而為他感到無辜的人,是不瞭解生命延續道理的愚人,錯誤地假設前一生的眾生與下一生的眾生是兩個截然不同、毫無關連的生命體。

 

若真的如此,—生的業,不能在同一生受報,便永不能受報了。因為自己的業,是絕不能受於他人的身上。這樣,輪迴也沒有需要了,而世上便會有因而無果,或有果而無因,—切合乎情理的因果關係也無法建立了。

 

—生的業能報於下一生,是因為生命體從沒有—時絕滅,卻只在不斷地變易,作合乎業力需要的分段輪迴生死。

 

生命體始終如一,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已。

 

因此,生命體要接受自己從前種下的業力果報,是公平合理、當然與自然的事。

 

善男子,若有一個負債的人,對上門追討欠款的債主說:「欠你們債的不是我,因為今天我沒有向你們借貸。向你們借貸的,是從前的我。而從前的我,今天再不存在了,我可不要負擔從前的我的債務啊!」你會表示同意嗎?

 

善男子,認為今生不應為前生業力負責的人,與那人賴債的人,毫無分別。

 

(十五)思想與業報

 

思想重要還是行為重要呢?

 

善男子,思想比行為重要得多了。因為它能導致行為的生起,是一切做作之主,一切善惡之源頭。

 

行為受思想駕御推動,因此,思想才是真正的行為者;而行為本身,只不過是思想的行動化而已。

 

以此之故,以思想作惡的眾生,雖然他未能或尚未以行動表現出來,尚未為他人所覺察,他已經造下惡業。

 

同樣的道理,心想行善的眾生,雖然力有不逮,也沒有為他人覺察,他已經造下善業。

 

善男子,一切使眾生墮下無間地獄的惡業,皆從意起。

 

一切涅槃解脫之聖果,也從意生。

 

因此,要有清淨無汙之行,要擺脫惡業的枷鎖,就必要從淨化自己的思惟著手了。

 

善男子,惡的思想能帶來惡的果報,善的思想能帶來善的果報。因此,睿智的眾生,善制自己的思惟,令惡意不生,卻勤使善念持續增長。

 

心力越強的眾生,以思想作惡的能力就越大。雖不以身口行惡,卻能以思想念力害人。所作惡業,能倍於身口能行之惡。

 

同樣的道理,心力強大的眾生,以思想行善的能力也較大。雖不以身口行善,卻能以思想念力助人,行大功德。所作善業,也能倍於身口能行之善。

 

善男子,以此之故,佛子必要自淨其意,始得入諸佛神秘之境,能以心造物。否則玄機在手,只足作下地獄之資。千年道行,喪於一念之惡。

 

(十六)業與自愛

 

愛自己的是什麼人呢?

 

不愛自己的又是什麼人呢?

 

善男子,所有以身作惡業,以口作惡業的,以意作惡業的,都是不愛自己的人。

 

他們雖然口中說、心中想:「我很愛自己,因為我的一切身口意業,都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作」。然而,他們畢竟是不愛自己的。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所作的一切惡業,其實都是作於自己的身上,他日必要親身領受由這些惡業帶來的苦報。

 

為了這緣故,作惡業的人,其實並不愛自己。

 

善男子,那些以身作善業、以口作善業、以意作善業的人,卻是真正愛自己的人。

 

雖然他們心中想;「我並非為愛自己而作善業,因為我所作的事,只在利益別人,沒有想過要利益自己」,然而,他們畢竟達成了自愛的目的。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所作的一切善業,其實都是作於自己的身上,他日必會親身領受由這些善業帶來的福報。

 

為了這緣故,作善業的人,其實才是真正愛自己的。

 

(十七)業報的教育性

 

眾生受苦報或受樂報的時候,他能否知道為什麼他要受如是的苦或樂呢?

 

善男子,知曉佛法的眾生,在他受苦的時候,當知他曾造能導致苦的業;又在他受樂的時候,也當知他曾造能導致樂的業。

 

但是,不懂佛法的人,在受苦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受苦;在受樂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受樂。

 

他不懂得造什麼業能生苦,也不懂得造什麼業能生樂。

 

愚昧的眾生,只是心隨物轉,恒受外緣所動而作種種業。碰巧造了些能生苦的業,他便於未來受苦報;碰巧造了些能生樂的業,他便於未來受樂報。

 

他為了偶然隨意的行為而機械地生死受報,不懂趨吉避凶,更不知悔改。因此常重蹈覆轍,不能自主自己的命運,不得不恒受業力與因果律的煎熬逼迫了。

 

這樣渾噩地生死受報,不由自主,不是很無助可悲的嗎?

 

善男子,不懂佛法的眾生,確是如此。但是熟稔如來聖教的弟子,卻能從現世的業報,推度前生所種下的因;也能根據今生的做作,預測未來生的果報。

 

他從佛法,知道何種業能生苦,也知道何種業能生樂。

 

他知道緊守佛陀的戒律便能離苦,也知道依佛法修行便能得樂。

 

未聞佛法、未親近佛弟子的眾生,豈不是雖輪轉惡道不息,仍不能得斷苦解脫之道嗎?

 

善男子,眾生在苦中,必求解脫之道;於煩惱之際,易起求道息苦之心;由受苦故,易開入佛的門;常親近諸佛菩薩之因緣,從而得開悟解脫之道。

 

在苦中的眾生,於同受苦惱者,以同病相憐故,易生憐憫慈悲之心。由是能成修道之根基,使慧命增長。

 

因此,無情的業力與因果律,實是令眾生提升智慧慈悲、止惡行善之利器。

 

善男子,不捨世間的菩薩,能以種種形態,恒常隨眾生之因緣秉性,指點迷途;為其苦惱求救之時,以大慈悲力,起種種感應,令得安穩,以補因果法之無私情。

 

(十八)業報與進取

 

善男子,對業力瞭解不透徹的眾生,往往有些錯謬的想法,把現世—切的際遇,—切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情,委於前生的業力。

 

他對—切大小的事情,都擺出無可奈何的樣子。不去努力改善環境,不去檢討得失的因由,卻以業力為藉口,頹廢放任,不知進取。

 

他的懶惰與消極,悉足以建立新的業力,使他於未來,遇到更多的窒礙與苦惱。

 

為什麼呢?

 

因為,眾生每天的行為,都建立了業力。若先有惡業要受苦報,還不知要持戒行善,那麼受苦報之後,也難得福;若再作惡業,若報之再臨,便綿綿無絕了。

 

善男子,業力相續、無一定結果之時,果雖能通於三世,但是在同一世結果的也多的是。因此,眾生對身語意的活動,定要處處留神,不能一錯再錯,卻要時常警醒,不入惡業的網羅。

 

怎樣才知道哪些業果是緣於前生,哪些業果是緣於今世的呢?

 

善男子,善因結善果,不善因結不善果,同類因結同類果。若於現世,找不到如是的因,能結如是的果,那麼,業報之因,便是種於前生了。

 

但是,無論業力起於今生或前世,只有徹底的負責、忍耐、懺悔與力謀改善,才可以減弱惡報的苦惱,使它能較易接受,及早點消逝。

 

也只有不斷的善行,才能使現在享有的善果,得以持續和增長。

 

善男子,眾生的時間與精力,應用於現在,隨緣消去舊業,為未來的幸福與解脫努力,卻不應花費光陰,苦苦追尋業力的緣起,而忘記了持戒修行,積德行善。

 

(十九)業力與自我的創造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處於一個錯綜複雜的業力因果網中,依各業力的強弱,決定他生存的境地,和所要經歷的際遇。只在業力不及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由。

 

眾生的命運,基本上是操於他自己手上的。對他唯一的限制,只是他一手所造的業力。

 

業造成他的再生,也是他生存的累積,一個不能隨意扔掉的包袱。

 

業使他處於許多他不顯見到的掣肘之中,使他不得事事自主,不能處處自由。

 

業使他進入一些他所憎恨和恐懼的境地,令可怕的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究竟是誰使他喪失自由與自主,令他必要無助地受無情業力的逼迫呢?

 

善男子,除了他以外,還有誰呢?

 

一切的果報,皆是他從前行為的結果,是他自己的選擇。那麼,他可以責怪誰呢?

 

他不能怨天尤人,咒罵命運的撥弄,或者委過於一個惡毒的、處處與他為難的造物者。因為,除他自己以外,再沒有人能編排他的命運,也沒有人能替他營造他的身與心及輪轉之所。

 

他若要咒罵,就咒罵自己好了。因為他就是自己命運的塑造者,他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那麼,面對苦報的眾生,要採取什麼態度呢?

 

善男子,恐懼是沒有用的,厭惡是沒有用的,咒罵是沒有用的,自怨自艾是沒有用的。

 

因為,自己作了惡業,還不誠心懺悔及盡力作出補償,以求重業可以輕受,輕業可以不生果報。如今苦報現前,卻怨天尤人,這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他怎麼辦呢?

 

善男子,業果已經出現,不能逃避。那麼,他就只好平靜地面對—切,不要激動,不要埋怨,不要妒恨,也不要自怨,卻要誠心誠意地接受果報帶來的教訓,從痛苦中參透苦惱的根由。不但要避免重蹈覆轍,更要從中增長智慧。

 

他不但要耐心忍受果報,還要積極地持戒行善,盡力改變環境,使現有的惡業可以輕受,又令未生的惡業不會生起,更要為果報消除了舊業而滿心歡喜,對未來充滿盼望。

 

善男子,愚蠢短視、不信業力、不知因果的眾生,生生世世為業力所牽引,生死輪轉,不能自主,不能逃脫,苦樂禍福,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為何而去。

 

但是,睿智的如來弟子,深信佛法,深知業力與因果,能依法持戒,精進修行,禁惡業於未發,又能行善積德,增長福慧。因此,便能漸次擺脫業力的繫縛,成就更大的自由與自主,使命運由他塑造、環境:受他擺佈。

 

善男子,依佛法修行的聖教弟子,就能如是地創造自己的將來,主宰自己的生命,常住於解脫之中了。

 

(二十)業與他力的救度

 

若是眾生必要依業受報,那麼,救助苦惱的眾生不是很多餘的事嗎?眾生若真的要依業受報,就是要救也救不來了。若是救得來的話,豈不是又破壞了業力因果的運行,令業報不能成立嗎?

 

善男子,眾生的確要依業受報,但是,業報能受作業者日後行為和外緣的影響,出現較輕或較重的果,或令同樣的果輕受重受不定。因此,慈悲的救度,雖會因眾生業力的深重,不能解其苦困於一時,但仍有積極的作用。因為,假善巧開導,可為眾生撒下未來解脫的種子,令他們在苦海之中,尚見明燈一盞,指引迷途,仍有所依怙,不致瀕於絕望。

 

善男子,若行者看到苦惱眾生而不生憐憫,不思救助,那麼,便是自斷慈悲之種,自蓋佛性,有違救世的本願,再不配稱為佛子了。

 

因此,真正的佛子,終不會以眾生該受如是業報為藉口,捨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冷漠地袖手旁觀,卻只會以大無畏、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盡一切方法施以援手。

 

善男子,慈悲的救度,即使不能令眾生受惠分毫,也會壯大行者本身慈悲之心,令他能進—步顯現佛性,得到更大的靈力智慧,住於更大的解脫之中。因此,他的努力,其實是沒有白費的。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