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
妄語戒之戒相及其受持
普性法師
21/09/2015 06:32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我們知道,佛陀在種種不同的因緣下,依據眾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但佛教戒律並不是機械的教條,而是生活化的、理性的,正如聖嚴法師所說:從原則上說,佛教並沒有甚麼教條,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戒律。但是,佛教的戒律,並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於神意的約命,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宗教含有神秘性。佛教的戒律,是根據倫理的要求而來,所以也是純理性的。(《正信的佛教》上,聖嚴法師著)五戒是佛制戒律的基本戒,可以說,是整個佛教戒律的基礎,也是佛教徒所應持守的基本行為準則,佛教對於戒的要求是諸惡莫作與眾善奉行,凡是有害於身心、家庭、社會、國家、人類,乃至一切有情眾生的事,都要在這五戒十善的範圍之內,儘量不作,否則,就要儘量去作。作了惡是犯戒,不作善也是犯戒。(《正信的佛教》上,聖嚴法師著)。

  妄語戒是佛制五戒之一。妄語指的是心口不一、言不稱實,以達到欺騙他人、蒙蔽事實真相的目的。可見,五戒中的妄語並非僅僅指向別人說假話、謊話,只要是以欺騙他人、蒙蔽事實為目的而所用的一切手段,都可稱作妄語。特別是在當今這樣一個人心浮躁、唯錢是瞻的社會裡,物質條件的改善與精神活動的缺氧極不均橫,妄語更是遍及一切,虛假廣告,偽劣產品,甚至不實的新聞,哪一個與妄語無關?作為佛弟子,不僅要嚴護六根,不打妄語;更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戳破一切損害三寶、損害眾生的妄語

學習戒律條文,明確妄語戒

  妄語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聖嚴法師在《戒律學綱要》中指出:妄語的方法是自妄語、教人妄語、遣使妄語、書面妄語、理相妄語(現異惑眾,表示已非凡夫的身行威儀,又如默認、暗示、點頭、手勢)等。凡是存心騙人,不論利用何種方法,使得被騙的人領解之時,不管能否達到妄語的目的(如求名聞利養),即成妄語罪。

  佛制中的妄語分為大妄語、小妄語與方便妄語三類。

  1、大妄語:
  大妄語具有五個條件:

  (1)所向是人:對人說妄語。如果我們和一隻狗說妄語,它聽不懂,那就不能構成犯妄語戒,所以講妄語的對象主要是人。
  (2)作人想:認定對方是人。
  (3)有欺騙心:蓄意要使對方受欺騙。
  (4)說妄語:用口說出來,有時不必用口亦可說妄語,打一個眼色,甚至默認、暗示,點頭、手勢,或使用手寫出來也是妄語;那就是說用一種欺騙的行為來欺騙他人,都是妄語。
  (5)聽者領解:對方能領解所說的內容,如對方是聾人、癡人、不解語人、及向非人、畜生說大妄語,不犯重罪。

  大妄語中最重者,是自己不是聖者,卻跟人說自己是阿羅漢或是初果聖人;或者說自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叫人來膜拜與供養,這都是大妄語,就是破戒,就不可懺悔,非墮地獄不可。

  2、小妄語:就是一般上的騙話,為了個人的目的,個人的利益說假話,還有罵架的粗話、挑撥離間、不三不四的話,既是騙話、惡口、兩舌和綺語,都稱為小妄語。小妄語則犯可悔罪。

  3、方便妄語:方便妄語就是指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別人的利益,為了其他眾生的利益不得不說假話,這個叫方便妄語。這裡有個界限:動機是為了利人、利他,而不是利己,利己就不行。比如說對身患重病的人,我們就應多安慰他,對他可以說一些諸如其所患之病無須擔心、很快就能治好此類話語。方便妄語不犯戒。

結合自身實際,嚴持妄語戒

  明確了什麼是妄語戒,進一步應該嚴格守持妄語戒。佛法不僅僅是用來學的,更重要的是要用佛法的智慧指導我們的生活。

  龍舒淨土文中說:世人妄語者,非以規利,則以避害。可見,我們凡夫俗子之所以妄語不斷,無非就是為了趨利避害,有利於自己的,就去做;無益於自己的,就不去做。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以搬弄是非為樂。他們不能發現自身的毛病,倒好像是專門長了一雙發現別人缺點的眼睛,專愛說長道短。還有,現在的一些媒體與個別商家,為了眼前利益,借著現代科技的幌子,不惜造偽劣產品,打虛假廣告。難怪有位頗得意的企業家酒後敢放豪言:只要廣告做得好,連垃圾都可以賣出去。由此可見,嚴持妄語戒不僅指自己不打妄語,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夠辨出他人所造作的妄語。

  1、隨時反省自己
  要不犯妄語戒,就要隨時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說別人壞話的習慣,自己是不是經常在不知不覺中打妄語?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屬於佛法八正道中的正命?現在社會,頗有一些以打妄語為職業的行當,如某些所謂的聲訊台、介紹所、職介機構等。正如濟群法師所說: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一定要符合法律和戒律的規範,在原則問題上切不可掉以輕心。由此類推,與偷盜、邪淫、妄語等戒律所禁止的行為有關的職業都是不如法的,不屬於正命的範疇,學佛者不應盲然從事。(《佛教徒的人生態度》,濟群法師著)

  2、誠信對待別人
  佛教所說的不妄語,是要人們深信因果、言真語切、誠實有信,認為不合時宜或沒有分寸的言辭都是人們解脫的障礙,對於求解脫道沒有任何利益可言。我們知道,妄語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因為妄語的行為將導致許多眾生誤入歧途。他誤導了眾生,他自己也將為此而付出巨大的代價。《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譭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因此,我們要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這樣不僅能給他人以方便,對於自己來說,更是一點一滴地積累成佛的資糧。

  有人把儒教的信等同於佛教的妄語戒,其實二者是有很大差別的。做人不守信用僅僅是成不了大器,而佛弟子打妄語卻要墮入三途惡道,如此懸殊的結果,其內容自然不可等同。在儒家的信和佛教的不妄語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前者是為了入世,後者是為了出世;前者是做人之本,後者是解脫之緣;前者強調誠實,後者強調本分;前者在於立,後者在於破;前者不能包含後者,後者則包含了前者……無論是目的、態度、方法還是範圍,前者與後者都是不同的,而其不同的根本處則在於後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出世和解脫。

   3、善於分辨真妄
  過去,做假藥、賣假貨的人,多少還有一點良知;現在有一些墮落的宗教團體,經常在宣揚雲彩、甘露的靈異,這不但是佛菩薩的難堪,同時也造成自己欺世取利的妄行。尤其一些自稱活佛、大師的人士,常誇示說自己有神通、有靈異,說自己已悟道,已證得某果位,以此來博取他人的信賴,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是最嚴重的大妄語,這就如犯了無期徒刑,會墮落無間地獄,永無出頭之日。我們佛弟子,不能為其表像所迷惑,而應該用佛法的智慧加以析別,還正信于世人,還真實于世人,還誠信于世人。

結語

  在當今社會,受持妄語戒,不僅包含個人之間不說謊話,不進行欺騙,提倡人際之間的誠信關係,而且也應反對國際間製造謊言、以訛詐和恐嚇的手段達到政治企圖的做法。我們知道,在當今世界,人類社會面臨種種問題。在高度發展的工業文明背後,是人們精神的空虛,道德的滑坡,這業已成為當今主要社會問題之一。另外,恐怖主義的盛行,民族矛盾的加劇,國際交往的失信,也是與高度物質文明極不協調的怪胎。在這裡我只是想說,應當發揮佛教教義和戒律在提高人們的精神情操中的作用。佛教戒律,為便於現代人接受,完全可以適應時代的特點,對人類道德作出新的解釋,以推進人類文明更加健康的發展。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