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
密教之念佛
呂建福
19/09/2011 05:18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摘要

念佛法門在密教中頗為流行,有專門的念佛密典和行法,稱名念佛主要盛行陀羅尼密教中,其特點在於念佛之後隨誦陀羅尼,不僅稱念佛菩薩之名號,而且亦念鬼神龍王名號。其功德現出念佛萬能的思想,其方法有先行法、數息觀。觀想念佛及實相念佛流行於後來的持名密教和真言密教、瑜伽密教,主要觀想西方淨土諸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以及藥王、藥上菩薩和五方神等,其特點在於觀想諸尊之曼荼羅形相,由觀形相隨好而思惟其實相義,觀念時用三密法,隨誦陀羅尼,隨結印契,廣大供養。

 

 

陀羅尼法與念佛法門,都是在大乘佛教信仰主義和實踐主義流行的時代產生的。陀羅尼法門後來逐漸發展形成秘密佛教,念佛法門後來傳入中國,形成淨土宗。因而,密教和念佛法門具很多的共同點和相似性,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是重實踐,以修持為主的教派,與注重理論思辯的教派有有所不同。最大的相似性在於它們都以簡便易行的念佛誦為修行的基本方法,密教念誦陀羅尼,淨土宗則念誦佛的名號;又它們的修行都伴之以禪觀,密教之禪觀稱「意密」,意念佛曼荼羅,念法門觀念佛之形相法身,稱觀想佛和實相念佛。然而,密教與念佛法門不僅如此,它們還發生過實際的關係,尤其密教一度受到念佛法門的影響。

 

念佛法門包括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其中稱名念佛主要影響於原始密教陀羅尼密教。陀羅尼密教以持誦陀羅尼為基本修法,接受念佛法門者,是將持誦陀羅尼同念誦佛的名號結合起來。陀羅尼密典中有一類經典,與念佛經類的關係很密切,有的甚至改造佛名經類而成。如隋闍那崛多譯的《佛說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滅罪經》、《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等,與佛名經類所不同的,主要在於念佛的同時須誦陀羅尼,強調念佛名號者須誦陀羅尼,誦陀羅尼與念佛名具有同樣的功德,甚至含有念佛時誦陀羅尼方可發生功德的思想。這類密典與一般佛名經類的不同,還在於念佛之功德不僅限於往生佛國淨土,滅罪淨業,成就佛果,無所不能,猶如陀羅尼,具有萬能的功德,陀羅尼萬能與念佛萬能的思想皆備於此類密典。《孔雀王咒經》。《大雲請雨經》等,又是一類念佛密典。這類密典中。念佛與持咒還具有降雨等特別的功德,而所念者除佛,菩薩之名號外,亦念龍王。大仙、諸天以及各種鬼神的名號,念名號之廣之雜,也是密教念佛的特點,持明密教的成就法中,還有念鬼神之名而供役使的作法,亦可視為念佛名號產生功德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念佛法門之興起與淨土信仰有直接地關係,密教之念佛也與淨土類經典關係密切。南朝時編纂的十二卷本《灌頂經》、後兩卷《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實際上是兩篇被改造的淨土類經典,其不同之處僅在於篇末增加了一段有關陀羅尼的經文。後來一篇經典在後世的異譯本多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略譯《藥師如來本願經》,其中義淨譯本題《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下卷有四段陀羅尼文,他譯則無。這也說明密教直接改造淨土類經典而為念佛密典的事實。《灌頂經》的前卷,也都廣說念佛內容,但所念所稱者多神龍之類,其中卷一《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咒經》,分說數組鬼神大王名號,及百七士二神王灌頂章句及其稱名功德。卷二《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經》,說三十六神王和二十一神王女之名號及其稱名功德。卷四《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咒經》,分別十四組七神王名字及其稱名功德。卷五《灌頂咒宮宅神王宏鎮左右經》,說五組鬼神王名號及其稱名等功德。卷八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咒經,三十五龍王名、三十三大神將軍名,以及許多鬼魅山精之名,並其稱名功德。卷九《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神咒經》,分說五方龍王及其稱名功德。此諸念佛密典頗具密教特點,所稱念者除佛菩薩外,多鬼神龍王之類,其功德亦廣亦雜,稱名猶如念咒,具萬能之功德。北朝時抄集的《陀羅尼雜集》,亦集有念佛之經文,卷七有《修念佛三昧陀羅尼》一篇,由一首念佛三昧陀羅尼文和其行法組成。其行法說:於二月、三月八日中,以白月中初修念佛三昧,從八日至十五,日當見佛在蓮華上坐,當晝夜各三時,以好香華供養,必見如來蓮花上坐而為說法。說其功德,說受持念佛三昧陀羅尼者,所生之處常不墮惡趣,常值諸佛;生生之處常七寶具足,不生下賤;生生之處常不忘菩提之心,遊十方世界常見諸佛。卷九有《佛說觀佛三昧經‧觀四威儀品》之一段經文,與佛陀跋陀羅譯本同《灌頂經》與《陀羅尼雜集》之念佛法的情況。

 

淨土信仰中又以阿彌陀西方淨土信仰最為流行,密教之念佛也受此影響,有關西方三聖尤其觀世音菩薩的念佛很突出。東晉竺難提所譯《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即是一篇有關觀世音菩薩的陀羅尼念佛密典。經中講一段故事,說毘舍離國人民遇大惡病,有表者向佛請教,佛告其西方有佛名無量壽及其菩薩觀世音及大勢至,恆以大悲憐愍一切,救濟苦厄,可解此難,長者遂一心念西方,三聖頓詣毘舍離,教諸人民消伏毒害陀羅尼,並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於是,大惡疾得以解除。經中又說-王舍城女人被惡鬼所縛,因一心稱觀世音之名,誦觀世音六字神咒而消伏惡鬼的故事。以此故事,觀世音六字神咒在密教中頗為流行,後世不斷有《六字咒王經》譯出。各經所說六字神咒不盡相同,其中以宋施護譯《大乘莊嚴寶王經》所說六字神咒,即是藏傳佛教中最為流行的觀世音六字真言,漢譯稱六字大明陀羅尼,作「唵引麼抳鋅訥銘二合吽引」(卷四)。總之,陀羅尼密教中的念佛類經典,都以念佛之名號與誦陀羅尼結合為根本特點,因之還出現了「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這樣的陀羅尼。其本經說,若受持、讀誦、思惟、記念或為他人說此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所有五無間業悉得消除,命終之後生天為王,壽八十四百千俱胝劫數,然後得轉輪王位,壽六十中劫,當得成佛,名蓮華藏如來。

 

密教稱名念佛的方法,一般都是先行禮拜恭敬、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然後一心念佛及菩薩名號,最後隨誦陀羅尼。念佛名號之後,隨誦陀羅尼,這是密教念佛的最基本的特點。密教念佛的先行法,要求嚴格者,還要持齋、不飲酒、不噉肉、以灰塗身(古印度習俗)、澡浴清淨、不食興渠(印度蔬菜名,一說即阿魏)、五辛及能熏之物、遠離婦女、不往穢污之處。作禮須五體投地,至誠恭敬。勸請隨喜,須先燒香散華。迴向發願,須先懺悔罪過。念佛及菩薩名號,其法分為受持、讀誦、思惟、記念。受持,即受持所念之佛、菩薩的名號。讀誦,即出聲念誦佛、菩薩之名號。思惟,即是一心一意專注思惟佛、菩薩名號。記念,亦作憶念,即默念佛、菩薩之名號。密教之稱名念佛,主要流行於早期的陀羅尼密教,因而念法不似中後期密教之陀羅尼念誦法,分為四或五種念誦法,但有相通之處。念佛名之遍數及時日,因受持之佛及所求之願不同而有分別。如請觀世音菩薩救濟苦厄,三稱佛法僧,三稱觀世音菩薩名。稱名須禮敬,即稱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觀世音菩薩。如因受一切苦大怖畏,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誦消伏毒害咒一遍至七遍,如人遇大禍,亡失國土、妻子、財產等,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誦六字神咒,數息繫念,無分散意,經七七日。念佛誦咒之時,又伴之以數息,繫今氣定,使心不散,一心一意念佛。《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說,念佛稱名須繫念數息,令心不散,經十念,頃向西方,一心一意,令氣息定。當淨心繫念一,稱觀世音菩薩,歸命三寶。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誦念大吉祥六字章句,數息繫念,無分散意。其具體方法,端身正心,使心不動,心氣相續,以左手執右手上,舉舌向顎,令息調勻,使氣不粗不細「安祥徐數,從一至十」成就息念,無分散意,使氣不粗,亦不外向,不澀不滑,如嬰兒飲乳,吸氣 之,不青不白,調和得中。從於心端四十脈下取一中脈,令氣從中安穩,得至十四脈中,從大脈出至舌下,復從舌脈出至於舌端。不青不白,不黃不黑,如琉璃器,正長八寸。至方鼻端,還入心根,令心明淨。經中並說,以止數息,心定力故,如駛水流,疾疾得見觀世音菩及十方佛。

 

定中念佛,得見佛之形相隨好,即是觀想念佛。念佛之數息法,即是念佛三昧或觀想三昧。密教之三觀念佛,亦見於陀羅尼密,教《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即是專門的觀想念佛密典。該經共分十個部分:一、序分,講諸佛菩薩集會說法;二、因緣分,請聞藥王藥上二菩薩名號之五因緣;三、陀羅尼分,分別講二菩薩陀羅尼及其功德;四、十佛名分,說十方佛名稱及稱佛名和二菩薩名之功德;五、來世分,分別說二菩薩未來世之成佛名及其國名;六、觀相分,分別說二菩薩身相隨好及其觀念功德;七、五十三佛名分,說過去五十三佛名及其稱念功德和念二菩薩功德;‘八、過去世分,分別說二菩薩過去世因緣;’九功德分,說聞二菩薩神咒,觀二菩薩身相之功德;十、經末分,說聞本經之功德。其中說觀二菩薩形相隨好,有五種繫念思惟法,一繫念數息想,二者安定心想,三者不出息想,四者念實相想,五安住三昧想。經中說,若修此五想者,一念中得見二菩薩。初觀藥王菩薩功德身相,身長十二由旬,隨應眾生或十八丈或現八尺,身色紫金,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如佛無異。頂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十四楞,一一楞間有十四華,以嚴天冠。其天冠內有十方佛及諸菩薩,皆悉影現,如眾寶鈿。眉間毫相白琉璃色,繞身七匝,如白寶帳。身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數滿八萬四千。其一一珠宛轉右旋,如七寶城優羅華。一一華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釋迦牟尼,一一如來有五百菩薩以為侍者。其二臂如百寶色,手十指端雨諸七寶。其兩足下雨金剛寶,一一珠化成雲臺,其雲臺中有化菩薩,無數諸天以為侍者。化菩薩演說四諦,苦、空、無常、無我,亦說甚深諸菩薩行。次觀藥王菩薩,觀者心漸廣大,得見藥王菩薩具足身相。時藥王菩薩心如栴檀摩珠,開敷清淨,有百億光明,此諸光明繞身百匝,如百億寶山。其一一山有百億寶窟,一一窟中有十億化佛,身色相好,皆悉莊嚴。是諸化佛異口同音,皆共稱說藥王菩薩本行因緣。此相現時,念念之中見十方佛為諸行者隨宜說法。時藥王菩薩一一毛孔放百億摩尼珠光,照諸行者。為觀念得見藥王菩薩身相,須修兩種淨淨之行:一者發菩提心,具菩薩戒,威儀不缺。二者修四法,一、慈心不殺,不犯十惡,常念大乘心不忘失;二、於師於父母四事供養,以諸燈明供養二寶及說法者;三、深修禪定,樂遠離行,修十二頭陀;四、於身命財產一切放捨,不生戀著。觀藥上菩薩功德身相,當觀菩薩身長十六由旬,如紫金色,身諸光明如閻浮檀那金色。於圓光中有十六億化佛,方身八尺,結跏趺坐,坐寶蓮華。一一化佛有十六菩薩者,各執白華隨光右旋。通身光內有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及諸淨土,皆於光中現。頂上肉髻,如釋迦毘楞伽摩尼寶珠。肉髻四面顯發金光,一一光中有四寶華,具百寶色,一一華上化佛菩薩,或現或隱,數不可知。觀藥上菩薩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一一相中有五色光,一一好中有百千光。眉間毫相如閻浮檀那金色,百千百寶珠以為瓔珞,其一一珠放百寶光。莊校金毫如頗朵幢,盛真金像,世間珍妙,諸莊嚴具悉於中現。觀是菩薩相者,經中說藥上菩薩放身光明攝受彼人。觀修藥上菩薩身相,亦修七法方可。一者常樂持戒,終不親近聲聞緣覺;二者常修世間善法及出世間善法;三者其心如地,不起憍慢,普慈一切;四者心無貪著,猶若金剛不可沮壞;五者住平等法,不捨威儀;六者常修毘婆舍那,修舍摩他,心無懈怠;七者於大解脫般若波羅密心不驚疑。

 

東晉時編纂的九卷本舊集《灌頂經》,其卷七《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也受觀想念佛的影響,說觀想五神方神之所謂《大仙之法》。說若佛四輩弟子中有邪惡鬼神所繞,恐怖毛豎,當光自存念汝身如佛之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摩金,色身長一丈六尺,項背日光。存想佛身已,復存念佛之一千二百五十弟子,復存念諸佛、菩薩、僧,存念是三想已,又復存念五方大神,一者名曰亶遮阿迦,其身長大一丈二尺,著青色之衣,吐於青氣,住在東方。二者名曰摩訶祇斗,其身長大一丈二尺,著赤色之衣,吐於赤氣,住在南方,三者名曰移兜涅羅,其身長大一丈二尺,著白色之衣,吐於白氣,住在西方。四者名曰摩訶尼,其身長大一丈二尺,著黑色之衣,吐於黑氣,住在北方。五者名曰烏怛囉嬭,其身長大一丈二尺,著黃色之衣,吐於黃氣,住在中央。並說此五方之神各有眷屬,一神王者有七萬鬼神相隨逐,五方共有三十五萬悉來左右扶病者,令免危厄,過度諸難。又說存念五方之神形色相類,使一一分明,如對目前,如人照鏡,表裡盡見。如此成就,無餘分敬,專心一意,病者除愈,恐者安穩,邪鬼惡神無不辟除。還常存念五方神之形相,皆盡被鎧甲,隨在所方護佑。

 

密教之觀想念佛,在後來的持明密教和真言密教、瑜伽密教中比較流行,而且其觀法與密教的曼荼羅觀法有相通之處。善護尊者所造《藥師琉璃光王七佛願功德經念誦儀軌》(元沙囉巴漢譯),是將念佛的陀羅尼密典改造為持明密教儀軌的。與《藥師如來本願經》比較,該儀軌除了念佛名號和念誦陀羅尼之外,增加了觀佛曼荼羅形相及承事供養等內容,密教之觀想念佛,與念佛法門觀想佛之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有所區別,往往以觀想佛之曼荼羅形相為點。按《藥師經儀軌》,念佛前先要啟建道場,粉布香壇,安置舍利佛像及諸聖眾位,種種嚴飾供養。然後觀想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及其莊嚴國土,召請諸聖眾,降臨供養香壇。再後,觀想諸聖於勝妙宮諸寶獅子蓮花座上,安八如來及安法寶,第二層復安序分諸菩薩位,或設侍從諸菩薩位,面前安置曼殊師利菩薩、救脫菩薩、金剛手菩薩三菩薩位,第三左邊安設十二藥叉大將,右邊安設大梵天王、天主帝釋,四門安設四大天王,並觀想所有供養資具,禮拜申供,歸命諸佛菩薩。最後,正念思惟,稱揚聖號,隨誦陀羅尼。持明密教作曼荼羅形相,先召請聖眾,以敬仰心觀念諸尊,如對目前,然後依法而行。

 

以淨土信仰為核心的念佛法門,對持明密教及其之後興起的真言密教及瑜伽密教都有很大的影響。淨土信仰中,諸佛菩被分為十方、萬千世界,密教之分五方佛,即受其影響。密教之蓮花部,為西方聖眾,主尊為阿彌陀佛,菩薩眷屬為觀世音菩薩等,此即來源於西方淨土信仰。因而後來的密教念佛中,也以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皂曼荼羅形相最為突出。不空編譯的《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即是以瑜伽法改編的念佛密典,儀軌開首即說:為當來末法雜染世界惡業眾生,說無量壽陀羅尼,修三密門,證念佛三昧,得生淨土,入菩薩正位。不以少福無慧方便,得生彼剎,是故依此教法正念修行,決定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獲得初地。若在家出家願生淨土者,應先入曼荼羅,得灌頂已,然後從師受念誦儀軌。以瑜伽密法觀想佛之曼荼羅形相,要比《藥師經儀軌》的行法複雜得多。除先行法,建立曼荼羅,諸種供養之外,以三密法修持,手結印契,口誦真言,心作觀想。按儀軌,先行法之後,結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右押於左,以香塗手,結佛部三昧耶印,即想無量壽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弓弓分明,隨誦佛部三昧耶真言,又依法觀想觀自在菩薩相好端嚴並無量花部眷屬,依法觀想金剛藏菩薩相好光並無量金剛部眷屬。又依法觀西方極樂世界,現生定中見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恭請赴道場受供,作廣大供養。經中說因之獲得無量福聚,世世常生一切如來大集會中,蓮花化生,得五神通,分身百億,能於雜染世界,拔濟受苦眾生皆安穩利益,即於現世受無量果報,當來得生爭土。次入無量壽如來三摩地,應澄心定意,專注一緣,觀無量壽如來,了了分明,如對目前,具諸相好,並無量眷屬及彼剎土,念念忻慕,現前獲得三昧成就,虔誠一心,願生彼國,心不異緣,念念相續。次入觀自菩薩三摩地,閉目澄心,觀自身中圓滿潔白,猶如淨月,仰在心中。於淨月上,想日二合字放大光明,其字變成八葉蓮花,於蓮花上有觀自菩薩,相好分明,左手持蓮花,右手作開敷葉勢。其蓮花八葉上,各有如來入定,結跏趺坐,面向觀自菩薩,項佩圓光,身如金色光明晃耀。即想此八葉蓮花,漸舒漸,大量等虛空。又想蓮花漸漸收斂,量等己身。《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此作隨華而斂,量等己身,即變己身為無量壽佛身,紅頗梨色,放大光明。復觀安樂世界,蓮花變為無量壽佛。觀此形相時,亦隨之思惟。如觀蓮花,想一切有情身中即有此覺悟蓮花,清淨法界不染煩惱。又想以此覺花照觸如來海會,願成廣大供養。若心不移此定,則無邊有情深起悲愍,以此覺花蒙照觸者,於若煩惱悉皆解脫,等同觀自在菩薩。入無量壽如來,觀自在菩薩三摩地,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其功德如儀軌說,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顯現身中,皎潔圓明,猶如淨月,臨命終時,見無量壽如來與無量俱脈菩薩眾圍繞來迎,安慰身心,即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此儀軌中又轉念珠及誦念珠陀尼念佛法,按說誦陀羅尼一遍,齊移一珠「念誦聲不緩不急,不高不下,不應出聲」稱呼真這字,令一一分明,心觀此三摩地所成淨土,及前所請無量壽如來,相好圓滿在於壇中。如是觀行,了了分明,專注念誦,不令間斷,遠離散動「遂得無量壽如來加持,身心清淨,乃至開目閉目,常見無量壽如來,即於定中聞說甚深妙法,於一一字,一一句,悟無量三摩地門,無量陀羅尼門,無量解脫門,即此身等同觀自菩薩,能速至於彼國。念誦數畢,捧珠頂戴,發願一切有情得生極樂世界,見佛聞法,速證無上菩提。作此諸曼荼羅形相念佛,即作實相念佛,徹悟法理。其法即觀身中菩提心,皎潔圓明,猶如滿月。復作思惟,菩提心體離一切物,離蘊界處及離能取所取,法無我故,一相平等,心本不生,自性空故。

 

有關觀世音菩薩的曼荼羅形相觀法,也與之相類,密教上觀世音菩薩與大乘之觀世音菩薩不同,發展出新的形象,因而其觀法亦有其特點。密教觀世音有千手千眼觀世音,其儀軌「不空譯)說觀法,先行法之後,運心觀想,遍滿虛空一切如來,具諸相好,皆入法界定。又自身住佛海會中。禮諸五方佛,入四無量心定。然後想自身在一切如來海會,觀一一佛身,微細猶如胡麻,相好具足,了了分明。即入觀自在菩薩觀智,思惟一切法本來清淨,我亦清淨。於世間貪愛清淨故,則瞋痴清淨。於世間塵垢清淨故,則一切罪清淨。於世間般若波羅密清淨故,則薩婆若清淨。如是觀已,身心豁然清淨。次證二無我,現如來藏,證圓滿菩提心。即閉目澄心,觀自身中正常胸間,有圓滿清淨潔白滿月,一心專注,更不易緣。於圓明上想有八葉花,於花胎中觀紇哩二合字,如紅頗梨色。想其蓮花漸舒漸大,乃至遍滿小千世界及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其花具大光明,照耀六道眾生,滅除一切苦惱,彼等獲得安樂悅喜。又想空中一切如來,悉皆入此蓮花中,合為一體。其華變成觀自在菩薩,身頗梨色,坐蓮華臺上,首戴寶冠,冠中有化佛,弓弓分明。又觀自身成本尊,等無有異。又觀蓮華部曼荼羅海會,想空中有憾字如染玄色,漸舒漸廣,成大風輪。於風輪上想 字如白色,漸弔漸上,與風輪相稱,變為水輪。於水輪上想 二合字,金色,稱其水輪,成一金龜,龜背上想素字,變為妙高山,四寶所成。又想 字變成金山,七重圍繞。則於妙高山上虛空中,想毘盧遮那佛,遍身毛孔流出香乳雨,澍七山間,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於妙高山頂上,想有八葉大蓮華,於蓮華上有八大金剛柱,成寶樓閣。於蓮華胎中,想紇哩二合字,從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所有受苦眾生遇光照觸,皆得解脫。於此大光明中,涌出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具無量相好,熾盛威。十波羅蜜菩薩周匝圍繞,八供養菩薩各住本位。於寶樓閣四隅,有白衣、多羅、大白、毘俱胝等四菩薩,各與無量華部眾前後圍繞,諸天八部以為眷屬。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的觀法與此大體一致,如觀自身胸臆間有滿月輪,想即此月輪是自性光明所成,菩提心圓滿,潔白如淨月輪。又於月輪面觀紇哩二合引字。,如紅頗梨,色放光照十方世界。於光明中,觀自身成觀自在菩薩,等無差別。左手金剛拳,置天胯,持蓮花;石手當自心,如開敷華勢。於此想一切法自性清淨,不染諸煩惱塵垢,猶若蓮華。又觀身背圓光,冠有無量壽如來,身被眾寶瓔珞,步踐八葉蓮華。密教之觀自在菩薩具多面多臂,或現忿怒相,手各執物作印。觀念此諸形相隨好,復思惟其中相應之「如如意輪觀自在菩薩作六臂思惟相,右人第一手思惟勢,表愍念有情;第二手持如意寶珠,表能滿一切願;第三手持念珠,表度生苦。左第一手按光明山,表成就無傾動;第二手華,表能淨諸非法;第三手持輪,表能輪無上法。身具六臂,表能游於六道,以大悲方便,斷諸有苦。觀念如意輪形相,與其真實義相應。又如觀觀自在二臂形相,思惟不二法。觀四臂相,思惟四無量義,觀八臂,思惟八聖道。觀十臂,思十波羅蜜圓滿十地。觀十八臂,思十八不共法「觀三十二臂,思佛之三十二大人相」觀八十臂,思佛之八十隨形好。觀八十四臂,思惟八萬四千法門。觀千臂,思惟三千大千世界及人一切如來相好,救濟三千千世界眾生,超度佛國淨土。觀忿怒相,思惟佛力摧破眾生一切煩惱執著。

 

密教的其它曼荼羅觀及本尊觀,也都觀想諸尊形相,但已非念佛意義上的觀想,此諸不論。

 

 

來源:www.fozang.org.tw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