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美德故事1
淨土宗編輯部
10/07/2018 08:4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言

佛法深廣如海,以「信因果」為入佛之初門,以「生淨土」為成佛之末關。由此二法,攝盡世出世間一切萬法,為一切人可修而又必修者。

關於往生淨土,已經編印「淨土宗叢書」流通(見書後目錄)。而有關因果教育,此次則編成白話故事系列,按類別分為《美德故事》、《人生故事》、《歷史故事》、《因果故事》、《佛教故事》,共五冊、一千餘則。取材廣泛,形式多樣。雖廣涉古今中外不同國度、民族、文化,然皆貫穿因果之理,巧含化世之功,普遍適合於一切人群,尤其有益於青少年之道德培養及人生進步。

孩童都喜歡聽故事。若家長每天能為孩子讀講一、二則,然後引導孩子共同念佛,日日堅持,習久成性,自能深信因果,樂於行善念佛,培永生之福德,化無形之災禍。淺近者一生平安,深遠者究竟成佛;小者心靈和善、家庭和樂,大者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皆在其中。可稱最圓滿之家庭教育,最善巧之佛法修持。

願天下真愛子女之父母,各各身體力行;欲挽世道之仁人志士,普皆提倡流通;則眾生有幸,國家有幸。

淨土宗編輯部 二○○八年三月

第一章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234篇)

壹、愛國

一、一間草棚

有一天,同學們出去旅行,忽然間暴風雨就要來了。同學們沒地方避風躲雨,一起向前跑,一看,前面有個草棚,大家「嘩」地衝了進去,一衝進去,大雨就來了。大家好高興,「哇!今天運氣不錯喲,剛剛找到了房子,大雨就來了。太快樂了!」大家也不顧慮房子乾不乾淨、有沒有人住過,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滿足了。

但這個草棚在風雨中突然間要倒塌,同學們想盡辦法扶住它,「不能讓房子倒塌!」

這座房子就是我們的國家,再窮再破,是我們的家,我們要愛她!(高振東)

二、內森.黑爾

內森.黑爾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上尉軍官,在偵查英軍陣地時被捕犧牲。

他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好學生。十四歲時,他就騎著馬,兩天跑了五十五英哩去耶魯大學上學,十八歲(一七七三年)就畢業了。一七七五年,他應徵入伍,參加美國獨立戰爭。

一七七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他在深入長島英軍防線搜集情報時被捕,次日被處以絞刑,受刑的地點就在現在的聯合國所在地附近。

內森.黑爾的愛國精神甚至讓在場的英國人感動得流下熱淚,其中的蒙特雷索上尉向全世界報導了這位愛國者的著名遺言:

「我的唯一憾事,就是只能為國獻身一次。」(《人類精英軼事》)

貳、孝親

三、野草莓

喬治家非常窮,他們沒有好的木柴用來生火,只好用喬治從樹下撿來的枯樹枝。

七月的一天,母親讓喬治去拾柴--喬治必須到村外兩英哩的樹林裡才能拾到柴,而且要在那裡幹活一整天。

那天天氣真好,喬治幹活兒也很賣力。太陽越升越高,喬治也感到越來越熱。於是,他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然後吃他的午餐。

當他來到小溪邊的時候,在苔蘚中間發現許多熟得通紅的野草莓。

「在我的麵包裡夾上野草莓,味道一定好極了。」喬治想著。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野草莓摘到自己的帽子裡。

就在喬治要將野草莓送到嘴裡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此時待在陰暗的屋子裡的媽媽,「如果媽媽在這裡該多好啊!」

「我還是把它們留給媽媽吧!」他說,「這會使媽媽非常開心。」

不過他還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草莓。「我可以吃一半,把另一半留給媽媽。」他最後決定。於是,他把草莓分成兩堆。但是,每一堆看起來都很少,他便又將它們放到了一起。

「我只嚐一個。」他想。

就在他把一顆草莓送進嘴裡的時候,他發現那是最好的一顆,「我要把它們全部留給媽媽。」說著,他把它們精心地包好,一顆也沒有吃。

太陽要落山時,喬治得往家趕了。他把草莓留給了病重的母親。他為自己的舉動感到高興。

就在他放下乾柴時,他聽見屋裡傳來媽媽那微弱的聲音:「是你嗎,喬治?你回來我很高興,我有點兒渴了,給我倒杯茶。」

喬治拿著他的野草莓高興地走到媽媽跟前。

「那是你給媽媽留的嗎?」媽媽用手撫摸著他的頭說。此時,喬治的眼中已充滿了淚水。

想想看,如果喬治吃了野草莓,他肯定就感受不到此刻的幸福了。(《美德讀本》)

四、懊悔

母親去世已經有十三個年頭了。我回到久違的家鄉,站在母親的墓前。我幾乎想不起從前我曾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而那時母親常常無限溫柔地親吻我的臉頰。她那熟悉的聲音彷彿還縈繞在我耳畔。

若不是那件痛苦的往事,我流下的眼淚一定是幸福的眼淚,而不是現在這般苦澀了。

那件往事也許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它卻讓我的心隱隱作痛。我之所以要寫出來,是想讓所有的孩子學會珍視自己的父母。

我母親去世前病了很久,我都習慣了她那蒼白的臉色和微弱的嗓音,因此不會像一般的孩子那樣會被嚇著。起初,我哭得十分傷心,但當我每天放學回家看到母親依然如故,我便開始相信上天會把母親留給我,可是他們卻告訴我母親活不長了。

一天,我在學校受了委屈,帶著煩躁的心情回了家。母親比平時更加蒼白,但還是以她那充滿深情的笑容迎接我回家。母親要我上樓端一杯水給她。我怒氣沖沖地問她:「為什麼不叫傭人端呢?」

母親臉上露出了微含責備的神情,對我說:「難道我的女兒就不能為她可憐的、生病的母親端杯水嗎?」她說話時的神情我永遠也忘不了。

我去給她端了一杯水,然而卻很不樂意。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衝著她笑,並且吻她,而是繃著臉,把杯子很快放下,離開了她的臥室。睡覺以前,我也沒跟母親道晚安。

在寂靜的黑暗中,我想起母親的臉是多麼慘白,說話的聲音是多麼顫抖,我怎麼也無法入睡,我溜進她的臥室,想求得她原諒。然而,母親已經沉沉睡去。

我溜回床上,決心第二天一大早就告訴母親我多麼懊悔。

當我睜開眼睛時,外面已是陽光燦爛。我趕緊披上衣服,急急跑到母親房裡。

她死了!她再也不能說話了,再也不能對我微笑了。

我跪在母親身邊,哭得悲痛欲絕。那時我真的希望自己也死去,和母親葬在一起。

如果可以的話,我情願用世間的一切來交換母親親口說出的原諒。(《小男人》)

五、你替母親洗過腳嗎?

一家大公司招聘員工,一位大學生前去應聘。面試的時候,公司經理審視著他,出乎意料地問:「你替母親洗過腳嗎?」

「沒有。」大學生很老實地回答。

大學生臨走時,經理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你再來,不過有個條件,來之前一定要為你母親洗一次腳。」大學生一口答應。

這位大學生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給人作女傭,拼命掙錢供他讀書。學費雖高,但母親毫無怨言。

兒子向母親說明了原委,開始為母親洗腳。當他發現母親的腳像木棒一樣僵硬,不由得潸然淚下。讀書的時候,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寄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第二天,兒子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經理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您讓我明白了在學校裡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您。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了,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也不能讓她受苦了。」

經理點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佚名)

六、母子連心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大學》的作者,也是一位出名的孝子,有關他的孝行故事很多。

有一次,他到山中拾柴,不巧剛好有客來訪。母親無法找到他,巴望著他趕快回家,可是等了很久仍不見蹤影,母親一急,用力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曾參此時忽覺心痛,趕忙背柴回家,跪在母親面前,問道:「家中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發生?」

母親說:「有位客人來找你,我無計可施,便咬了一下手指,希望我的痛能讓你感覺到,快快回家。」

若非曾子平時對母親孝順有加,善解母親心意,又如何能彼此心靈相通呢?(《孝行今古圖說》)

七、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很孝敬父母,想盡辦法討取父母的歡心。因為他對父母照料得無微不至,以至於他自己已經七十歲了,父母還健在。

有一次,老萊子的父親望著兒子花白的頭髮,不禁嘆著氣對老伴兒說:「兒子也這樣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可不長了。」

為了讓父母不再哀嘆,老萊子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常常穿在身上,連走路也裝成小兒跳舞的樣子,使父母看了高興。

一天,他為父母端水,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在地上打了個滾,口中還發出嬰兒啼哭的聲音。父母以為他是故意跌下去的,見他在地上不肯起來,忍不住笑著說:「老萊子真會玩兒!」(《藝文類聚》引《列女傳》)

八、文帝嚐藥

漢文帝劉恒雖然貴為帝王,但絲毫沒有驕縱之氣,侍奉母親薄太后總是殷勤周到,從不倦怠。

有一次,母親一病就是三年,他盡心照料,夜裡甚至連衣服也不脫,以備母親不時的召喚,所以,三年幾乎沒有好好闔過眼。母親喝的湯藥,他都要親自嚐嚐,確定冷熱適宜。

他的孝行很快傳遍天下,百姓無不歎服。 (《孝行今古圖說》)

九、伯俞泣杖

漢朝有個孝子名叫韓伯俞,母親家教很嚴,經常責打他。

一次,伯俞犯了一點過失,母親用木板打了他幾下。他竟低著頭抽泣起來。母親問:「我以前打你,你從來不哭,為什麼今天要哭呢?」

伯俞說:「母親從前打我,我覺得疼,知道母親身體健康;現在打我,我沒覺得疼,知道母親年老了,力氣衰弱了,禁不住心頭酸楚。」(《說苑.建本》)

十、蔡順拾桑

西漢末年,有個人名叫蔡順,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和母親相依為命。當時,王莽篡位,天下大亂,年歲饑荒,收成不好,蔡順只好到野外採集桑椹。

一次,他拾桑歸來,遇到一群紅眉大盜。大盜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把桑椹分開來放呢?這樣不是很麻煩嗎?」

蔡順回答:「黑色的已經成熟了,比較甜,是給母親吃的;紅色的還沒成熟,比較酸,是給自己吃的。」

大盜深受感動,送給他很多食物。 (《孝行今古圖說》)

十一、緹縈上書

西漢文帝時,齊國臨淄(山東淄博)有個讀書人,名叫淳于意。他年輕時喜愛醫學,醫術高明,名噪一時。

後來,淳于意在臨淄當了管理倉庫的太倉令。有人上書告他,說他犯了法。當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肉刑有三種: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隻腳。按照法令,判處肉刑的人都應當押到京城長安去受刑。

淳于意沒有兒子,只生了五個女兒。當差役押他到長安去的時候,五個女兒跟在後面哭個不停。淳于意看著她們嘆道:「唉!我不幸沒有兒子,就生你們這些女孩子,一旦遇到急難,一點也派不上用場。」

他最小的女兒名叫緹縈。聽了父親的話,緹縈非常難過,堅決要求跟隨父親一同前往長安,代父受刑。差役沒有辦法,只得讓她前去。

緹縈到了長安,要求入宮去見漢文帝。侍衛不讓她進去。她就寫了一封請願書,交給侍衛,請求幫她呈上去。她在請願書中說:「我的父親在齊國做太倉令,當地的百姓都稱讚他的廉潔公正。如今他犯了法,要受肉刑的處罰,我非常悲痛。一個人死了不能復生,受了肉刑,肢體斷了,也不能再接上。縱然他想要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自己當官府的奴婢,來贖父親的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緹縈的請願書,很是感動,就赦免了淳于意,並廢除了肉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十二、黃香暖被

黃香是東漢時期江夏安陸(湖北安陸)人,九歲就失去了母親,他每天都非常思念母親。鄉親們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稱讚他是個孝子。

黃香因為失去了母親,便全力服侍父親,任何勞累的工作都搶先去做。夏天天氣很熱,他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頭和床鋪扇涼;冬天天氣寒冷,他就先睡進父親的被窩,等棉被暖和了之後再請父親睡。

太守劉護聞知黃香的孝行,啟奏朝廷,加以褒獎。後來黃香進京,皇帝詔令允許他到宮中修史處閱讀史書,還在諸王面前讚揚他說:「這就是天下無雙的江夏黃童!」

這話傳開後,京師裡的人都稱譽黃香為「天下無雙國士」。(《東觀漢記.黃香傳》)

十三、陸績懷橘

陸績,三國時吳郡吳縣人。他的父親陸康德行很好,曾被舉為孝廉,東漢末年擔任廬江太守。在父親的教導下,陸績小時候對父母就很孝順。

陸績六歲那年,跟從父親住在廬江。當時,袁術帶領一支軍隊佔據九江(安徽壽縣)。一天,陸康帶著陸績拜訪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們父子。

袁術的橘子又大又甜,外面很少見到。陸績吃到這樣好的橘子,不覺想起廬江家中的母親。他想,母親從來沒吃到這麼好的橘子,應當讓她嚐一嚐。於是,趁大人們交談的時候,悄悄將三顆橘子塞進懷中。

不料,告辭的時候那三顆橘子突然滾了出來。陸康看了,很是尷尬。

袁術見陸績活潑有趣,笑著對他說:「你來做賓客,還懷藏橘子嗎?」

陸績很有禮貌地回答說:「我想帶回去給母親吃。」

袁術見他這麼小就懂得孝敬母親,大為驚奇,連聲稱讚:「你真是個好孩子,真是個好孩子!」 (《三國志.吳書.陸績傳》)

十四、吳猛恣蚊

晉朝的吳猛雖然年僅八歲,但已懂得孝順父母。他家非常貧窮,床上沒有蚊帳,每到夏夜,許多蚊子都來叮咬。但是,不論有多少蚊子咬他,他都靜靜忍受,不把牠們趕走,讓牠們吸飽肚子。

在他幼小純真的心田裡這樣認為:只要蚊子吸飽了血,就不會叮咬我的父母了。 (《孝行今古圖說》)

十五、司馬芝守母

三國時期,魏國的司馬芝年輕時與鄉人一起到荊州避亂,在魯陽山遇到了強盜。同行的人都丟下老弱逃跑了,而司馬芝卻獨自守在老母身邊。司馬芝乞求強盜保全母親性命。強盜見他是個孝子,沒有傷害他們母子。

他在南方一直生活了十幾年,耕田奉養母親。 (《三國志.魏書》)

十六、蘆花

孔子的學生閔子騫母親早逝。後母虐待他,冬天為了禦寒,給他的衣服裡裝著蘆花,而自己的兩個兒子卻穿著暖和的棉衣。

一次,閔子騫駕車的時候,身上寒冷,失去控制。父親要打他,發現他身上穿的是蘆花衣,非常氣憤,決定把後母趕走。閔子騫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後母感動得流下眼淚。 (《太平御覽》)

十七、房玄齡孝敬繼母

唐代宰相房玄齡是位孝子。他父親曾臥病一百多天,在這期間,他每天都盡心盡力服侍父親吃藥,睡覺時連衣服都不脫。

他對繼母的恭敬更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繼母生病,他含著眼淚把醫生請到家裡;繼母去世,他竟傷心得不思茶飯。 (《舊唐書.列傳第十六》)

十八、王子明獻桃

清朝人王子明,甘肅通謂人,是個秀才。他十分孝順母親,每次出去作客,主人端上果蔬,他都要遙遙地獻給母親,然後才吃。

一次,他出外參加考試。他的母親在家突然聞到陣陣桃子的香味,經久不散。他妹妹說:「這一定是哥哥所獻。」於是便記住時日。等到王子明回來一問,果真如此。 (《二十四孝故事》)

十九、荀攸遮耳

荀攸,三國時期魏國人,七歲的時候就通情達理。

他的叔叔荀衢一次喝醉了酒,誤傷了荀攸一隻耳朵。後來,荀攸進進出出玩耍的時候,常常側著身子走路,或者用手遮住耳朵,不讓叔叔看到他受傷的耳朵,免得叫叔叔心裡難過。

荀衢知道這事,大為感動,想不到侄兒小小年紀,竟有如此仁愛之心。(《少年進德錄》)

二○、留下筐子

春秋時期陳留人孫元覺,十五歲時就非常懂事了。他父親對祖父很不孝順,見老人只能吃飯不能幹活兒,便很厭煩。一天,父親把老人裝進筐裡,打算用小車把他推到深山扔掉。元覺哭求父親別這樣做,卻改變不了父親的鐵石心腸。

勸阻無效,元覺便一直跟在車後走。到了山裡,父親把祖父放到地上,筐也不拿,轉身就走。元覺邊哭邊把筐拾起來,放到小車上。父親感到奇怪。元覺說:「這筐要推回家收好,等父親哪一天老了,不能幹活兒了,我好用它推您進山。」

父親深受震動,感到很慚愧,連忙把祖父抱進筐裡,推回家中,悉心奉養。(《史記》)

二一、木碗

從前有個很老很老的老人,眼睛花,耳朵也背,雙膝還不住地發抖。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時,湯匙也拿不穩,常常把菜湯灑在桌布上,湯還會從嘴邊流出來。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老人只好躲到灶後的角落裡吃飯。他們給他一隻瓦盆,把飯菜盛到裡面給他吃,而且每頓飯都不給老人吃飽。老人很傷心,常常眼淚汪汪地看著桌子。

有一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只瓦盆都端不穩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斥他。老人一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他們於是花了幾分錢買來一隻木碗給老人吃飯用。

後來有一天,老人的兒子和媳婦正坐在那兒吃飯,四歲的小孫子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一起。

「你這是幹什麼呢?」父親問。

「我要做一隻木碗,等我長大了,讓爸爸媽媽用它吃飯。」

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對視了一會兒,最後哭了起來。他們立刻將老人請到桌邊,讓他和他們一起吃飯,即使老人潑了點兒什麼,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  (《格林童話》)

參、友悌

二二、好兄弟

哥哥被媽媽派去給奶奶送一籃食物。籃子裝得很滿,所以非常重。弟弟決定和哥哥一起去,幫他提籃子。

他們用一根棍子從籃子提手下面穿過,然後一人抬著棍子的一端。這樣他們就能很輕鬆地抬起籃子了。

路上,哥哥心想:弟弟可能不知道這根棍子是起什麼作用的。如果籃子處於棍子的中間,我這邊就會和他那邊一樣重。如果我把籃子向他那邊移一點兒,他那邊就會變重一些,而我這邊就會輕一些了。如果我偷偷把籃子往他那邊移的話,他肯定不知道……但是我不能那樣做,因為那樣是不對的,我不會做明知是錯誤的事情。

然後,他把籃子移到自己這邊,幾乎移到了頭兒。現在,他承擔的分量比弟弟承擔的要重很多。

儘管如此,他仍然很高興,因為他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

假如欺騙了自己的弟弟,他是不會這樣高興的。(《美德讀本》)

二三、孔融讓梨

東漢著名文學家孔融小的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大家都誇他是奇童。四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非常喜歡他。

一天,父親買了一些梨,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一直流傳下來。(《孔融家傳》)

二四、李勣煮粥

唐朝初年,有個將軍名叫李勣,早年立過大功,後來被封為英國公。

李勣的姐姐年老體弱,經常住在他家。他對姐姐問寒問暖,照顧得非常周到。

有一次,他姐姐患病,吃不下飯。李勣知道了,立刻親自到廚房為她淘米煮粥。家中的婢女搶著做,李勣卻不讓她們動手。

李勣鬍鬚很長,煮粥時不留心,鬍鬚拖到火爐上,竟燒了起來。

姐姐說:「家中那麼多人手,何必親自動手呢?」

李勣回答:「姐姐現在老了,我也老了,就是想為姐姐煮粥,還能煮幾回呢?」(《大唐新語.友悌》)

二五、司馬光侍兄如父

司馬光同他的哥哥伯康感情深厚。伯康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就像侍奉父親一樣,保護他就像保護嬰兒一般。剛吃過飯不長時間,就問:「大概餓了吧?」天氣稍微轉冷,就撫摸著哥哥的脊背說:「穿得單薄了吧?」(《少年進德錄》)

二六、兄弟分家

漢代的田真、田慶、田廣兄弟三人分家。堂屋前有一棵紫荊樹,枝葉繁茂。分到這棵樹的時候,兄弟三人決定次日將它鋸成三截。

第二天,他們發現紫荊樹竟然枯死了,像被火燒過一樣。田真對弟弟們說:「紫荊樹聽說要分家,要被鋸為三截,所以枯死了。真是人不如木啊!」

兄弟三人深受震驚,決定不分家了。

不久,紫荊樹竟奇蹟般地復活了。 (《續齊諧記.紫荊樹》)

二七、一把筷子

從前有一家人,兄弟幾個經常吵架。一天,父親把他們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說:「你們誰能把這把筷子折斷?」

兄弟幾個都折了折,誰也折不斷。父親把筷子分給每人一根,叫他們再折。這次,他們一折就斷了。

父親說:「你們看,一把筷子多結實,折不斷。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斷了。以後你們不要吵了,團結起來才會有力量。」(民間傳說)

二八、三隻公牛

三隻公牛住在一起。有隻獅子一心想要吃掉牠們,可牠們團結一致,獅子始終沒能得逞。獅子便開始挑撥離間,使牠們相互衝突,隨後趁牠們單獨居住時,輕而易舉地將牠們一個個地吃掉了。

相信你的朋友,團結才有力量。(《伊索寓言》)

二九、程子的教誨

有人問程子:「我侍奉哥哥已經盡了自己的本分,可卻得不到哥哥的歡心,我該怎麼辦呢?」

程子回答說:「你侍奉哥哥要至誠懇切才行,怎麼能委屈地向人訴說呢?」(《集福消災之道》)

肆、尊師

三○、一字師

李相,唐朝人,曾在朝廷做官,最喜歡讀《春秋》。

有一段時間,他誤把魯國大夫叔孫婼的「婼」字讀成「若」,書童幾經周折委婉指出了李相的錯處。

李相聽了,滿臉通紅,十分慚愧,於是把太師椅放在北牆邊,請書童坐。

在他的執意要求下,書童只好坐在太師椅上,接受他的禮拜。禮畢,李相誠懇地說:「我身居高位,卻常讀錯字,實不應該。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一字師』,我要再讀錯字,請毫不留情,千萬要給我指出來!」(《唐摭言.切磋》)

三一、程門立雪

宋朝的程顥、程頤兄弟很有學問。當時有個進士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官職,跑到河南穎昌(許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學。楊時學成歸家時,程顥望著他遠去的身影說:「我的理學思想由他帶往南方去了。」

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到噩耗,在家中設了靈位哭祭。不久,他又到洛陽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但仍立志於學問。

一天,天降大雪,他和朋友遊酢一起去拜見程頤。程老先生向他們稍作教誡之後,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兩人雖然心裡很急切,但為了不驚動程老先生,還是恭恭敬敬地站著不動。

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了,慢慢睜開眼睛,見他們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啊!你們兩位還沒走啊!」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沒有一絲的倦怠。 (《宋史.楊時傳》)

三二、事師如父

羅汝芳,明代著名學者,年輕時拜顏鈞為師。顏鈞因為得罪權貴,被迫入獄。羅汝芳就到獄中親自服侍老師。顏鈞坐牢六年,羅汝芳服侍了六年,連科舉考試都不參加了,並賣掉了田產,以解救老師出獄。

羅汝芳晚年退隱歸田。顏鈞來訪,他還是寸步不離地服侍老師,茶水瓜果都要親自送到老師面前。孫子們覺得這太辛苦了,要為他代勞。他卻說:「我的老師不是你們所能服侍的。」 (《少年進德錄》)

三三、雍正教子尊師

清朝皇子皇孫六歲時便要跟老師讀書。雍正以前,皇子初見老師只是作揖,老師也不稱師傅。從雍正開始,要求皇子入學時要拜師,並須力勸師傅受禮。如果師傅實在不肯,也要向師傅的座位行禮。(佚名)

三四、不和諧的音符

某中學組織學生幹部和優秀學生乘車參加一個社會活動。上車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搶座位,等老師們上來,座位已經沒有了,但沒有一個同學起來讓座。

車開了很久,一位年紀較大的老師因體力不支,打算在過道上蹲一會兒,只聽附近幾個同學紛紛大叫:「老師,別坐了我的書包!」(佚名)

伍、交友

三五、使別人快樂

有的孩子人人都愛和他作伴,他不僅自得其樂,還能使別人開心;而有的孩子則人人都想離他遠遠的,他似乎一個朋友也沒有。

沒有朋友的人是不會快樂的。心靈是為愛而存在的,沒有愛,就沒有快樂的心靈。

除非你愛別人,否則別人就不會愛你。愛只能通過給予才能獲得,因此,培養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它,你就不會快樂。

我曾聽一個女孩說:「我知道我在學校非常不受歡迎。」很明顯,是她自己不友好。

如果你的同伴不喜歡你,這是你自己的過錯。假設你友善待人,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你。如果你得不到別人的愛,那是因為你不值得被愛。確實,有時責任感要求你不得不做一些使你的同伴不高興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心靈高尚,大公無私,並且願意為別人的幸福作出犧牲,你就永遠不會缺少朋友。

不要把無人喜歡當作自己的不幸,而應該認識到這是你自己的過錯。美貌和財富並不能帶來朋友。如果你想贏得周圍人的尊敬和喜愛,你的心靈就必須洋溢著仁慈。

你還沒意識到,你一生的幸福其實就取決於你有無良好的性格。如果你決心盡力幫助別人,你的周圍就一定會有許多熱心的朋友。倘若你從小就以此為原則,並一生遵守,那麼你就能獲得幸福,並使所有在你影響範圍之內的人更加幸福。

當你在教室裡和同學們圍著火爐烤火,一名凍得發抖的同學走了進來,你朝他熱情地打招呼,說:「這兒,我烤得差不多了,你來我這兒吧。」在你起身讓他過來烤火時,難道他感覺不到你的好意嗎?世界上最壞的孩子也會情不自禁地佩服你的這種慷慨的。只要他想交朋友,一定會想到你。

當你和同伴打球的時候,另一個男孩來了,他無法加入任何一方,因為怎樣都會多出一個人。你對他說:「亨利,你頂我一下,我想歇會兒。」新上場的亨利精神抖擻地投入比賽,他心裡自然會明白你放棄是為了讓他參加,他怎麼不會因此而喜歡你呢?

觀察你那些擁有最多朋友的同伴就會發現,他們都是思想高尚的人。為了使別人快樂,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享受。

友善待人,這是交朋友的唯一途徑。

也許有的小讀者覺察到自己不受歡迎,很渴望得到同伴的友誼。你問我該怎麼做。我告訴你一條屢試不爽的規則: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使別人快樂。為了別人的快樂,要甘於犧牲自己的利益。(《美德讀本》)

三六、傷害與幫助

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們為了一件小事而爭吵起來,其中一個還打了另一個一記耳光。

被打的人深受屈辱,獨自走到帳篷外,一言不發地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之後,他們和好如初,繼續往前走。有一天,他們來到一片綠洲前,停下來飲水、洗澡。在水中,那個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點淹死,幸好他的那個朋友把他救了起來。

被救起後,他在一塊石頭上刻下這樣一句話:「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他的朋友好奇地問:「那天我打了你之後,你把那件事情寫在沙子上,而現在為什麼要把我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呢?」

他笑了笑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容易忘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如果獲得了朋友的幫助,我們就要把它刻在心靈的深處,那裡任何風雨都不能將它磨滅。」

朋友之間的傷害往往都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真心的幫助,你會發現這世上有很多真心的朋友。(阿拉伯故事)

三七、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很要好。管仲家貧,常常欺負鮑叔牙。鮑叔牙一直都善待管仲,因為他很佩服管仲的才能。後來管仲扶持公子糾,鮑叔牙扶持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自立為桓公,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鮑叔牙極力向齊桓公推薦管仲,使他的地位在自己之上。

管仲說:「當年我很窮困,曾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分錢的時候我總是多拿,鮑叔牙不認為我貪,知道我貧窮;我曾三次為官三次被貶,鮑叔牙不認為我不肖,知道我生不逢時;我曾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鮑叔牙不認為我怯懦,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糾失敗,我被囚受辱,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羞小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列子.力命》)

管仲病重,齊桓公去看他,握著他的手問:「你的病越來越重了,萬一你一病不起,誰能替我管理國家呢?」

管仲嘆了一口氣,說:「可惜甯戚早死了。」

齊桓公問:「我想任用鮑叔牙,你看怎麼樣?」

不料管仲說:「鮑叔牙雖說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但他對別人的過錯老是記在心裡,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麼行呢?」

事後有人到鮑叔牙面前挑撥。鮑叔牙聽了哈哈大笑,豎起大拇指說:「管仲忠於國家,不徇私情,這正是我推薦管仲的緣故啊!」

(《管子.小稱》、《史記.齊太公世家》、《左傳.僖公十七年》)

三八、巨伯護友

漢朝的荀巨伯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一次,他的朋友生病了,他不遠千里去探望。到了朋友家,正趕上盜賊蜂起,一股賊兵攻破城池,百姓紛紛逃難,朋友的家人也都倉皇逃走了,巨伯毅然留下來照顧朋友。

一會兒,果然有賊兵衝進來,看見巨伯,喝問道:「嘿!大兵到來,滿城的人都走光了,你是何等人,竟敢大膽地留在這裡?」

巨伯指著床上的病人回答:「我是遠道來看朋友的,他病得這麼厲害,我哪裡忍心離開?如果在劫難逃,我寧願和朋友一起死。」

賊兵被他真摯的情義所感動,說道:「這漢子真講義氣,我們不可傷害他。」臨走時對巨伯說:「你好好在此看護病人吧,我們隨時保護你。」(《世說新語.德行》)

三九、管寧割席

三國時候的管寧節操高尚,不貪名利,是當時有名的高士。

管寧年輕的時候和華歆一道讀書,兩人同坐一條席子學習,同在一塊菜園種菜,結成了好朋友。

一天,兩人在菜園鋤地。管寧用鋤頭翻地時,翻出了一塊金子。管寧若無其事地繼續翻地,不去拾取金子,好像它跟瓦礫沒有什麼不同。

華歆也看到了這塊金子,他馬上跑過去撿了起來,看看金子,又看看管寧,他見管寧不把金子當一回事,也就扔掉了。

有一次,他倆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鼓樂之聲。華歆很好奇,就到窗前看個究竟,原來是一位達官貴人經過這裡,華歆連書也不讀了,尾隨著車隊細看達官貴人的排場。管寧對此不以為然,坐在原處繼續讀書。

華歆回來後,管寧用刀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說:「我們兩人的志趣太不一致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割開的席子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世說新語.德行》)

四○、朋友比狀元重要

白敏中,唐朝文學家,年輕時與性格灑脫的賀拔甚是好朋友,兩人一起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王起很欣賞白敏中的才學,想錄取他為狀元,但又不滿意他與賀拔甚交往,就派人帶信給白敏中,要他斷絕與賀拔甚的關係。

白敏中很想考中,於是,在賀拔甚來訪時,就讓僕人說自己不在家。但賀拔甚剛離開,白敏中就後悔了,跑出去追回賀拔甚,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並說:「狀元有什麼了不起,難道比朋友更重要嗎?」

王起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沒有怪罪白敏中,反而說:「我原來只想錄取白敏中,現在我連賀拔甚一起錄取了。」(《唐摭言.切磋》)

四一、患難真情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他捲舖蓋卷兒離京時,一些與他交往甚密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王質則不然,他雖然有病在身,但還是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 (《宋史.王質傳》)

四二、朋友與熊

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頭大熊。其中的一個立即閃電般地搶先爬上了樹,躲了起來,而另一個眼見逃生無望,便靈機一動,馬上躺倒在地上,緊緊地屏住呼吸,假裝死了。據說,熊從來不吃死人。

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臉上嗅了嗅,就轉身走了。

「熊在你耳邊說了些什麼?」躲在樹上的人下來後問。

「熊告訴我,今後千萬注意,別和那些不能共患難的朋友一起同行。」(《伊索寓言》)

四三、言歸於好

有個人的好友住在另一座城市,雖然相隔三十里,他每年必定舉家到朋友那裡訪問一次,連小狗都帶去。

好景不長,有一次,為了一點小事,他們彼此傷了和氣,訪問自然中止了。

可那隻狗怎麼知道這回事呢?到了那天,照例跑到主人的朋友家,到達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他們的狗來了,他們一定是要和我們和好,大概馬上就要到了!」朋友的家人喜出望外,趕快去準備飯菜。然而,一直等到第二天,也沒人來訪。

朋友不放心,跑到他家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狗自己跑去的。

狗尚且不忘舊情,何況人呢?他們覺得很慚愧,終於言歸於好了。(《佛教故事大全》)

陸、仁慈善良

四四、秦西巴釋鹿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孟孫打獵時捉到一隻小鹿,派秦西巴送回去。母鹿哀鳴著跟在後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釋放了小鹿。孟孫知道此事,大發脾氣,把秦西巴攆走了。

過了一年,孟孫的兒子需要一位先生,孟孫就把秦西巴召了回去。左右的人問他:「過去秦西巴得罪了您,您驅逐了他,現在為什麼又要用他呢?」

孟孫說:「他對待一隻小鹿尚且那樣憐惜,又怎能不憐愛我的兒子呢?」(《淮南子.人間訓》、《新序.貴德》)

四五、曹彬修房

宋朝大將曹彬冬天的時候決不整修房屋和牆壁。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冬天整修屋牆,恐怕會傷害到蟄伏在裡面的蟲子啊。」(《集福消災之道》)

四六、窮人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湧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裡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我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兒,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蒼,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

睡覺還早。桑娜站起身來,把一塊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提著馬燈走出門去。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亮著,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

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她的圍巾,捲著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著鄰居小屋的門。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她側著耳朵聽,沒有人答應。

「失去丈夫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她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仍舊沒有人答應。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聲,心想:莫不是出什麼事了?她猛地推開門。

屋子裡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桑娜舉起馬燈,想看看病人在什麼地方。首先投入眼簾的是對著門放著的一張床,床上仰面躺著她的女鄰居。她一動不動,只有死人才是這副模樣。桑娜把馬燈舉得更近一些,不錯,是西蒙。她頭往後仰著,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睡著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捲頭髮,圓臉蛋,身上蓋著舊衣服,蜷縮著身子,兩個淺黃頭髮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他們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門吱嘎一聲,彷彿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沒有人!天哪,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門突然開了,一股清新的海風衝進屋子。魁梧黧黑的漁夫拖著濕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漁網,一邊走進來一邊說:「嘿,我回來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來,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這樣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氣壞透了!哦,魚打得怎麼樣?」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楣,倒楣!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裡做些什麼呢?」

漁夫說著,把網拖進屋裡,坐在爐子旁邊。

「我?」桑娜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說,「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人沈默了一陣。

「你知道嗎?」桑娜說,「咱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哦?什麼時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哪!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著了。他們那麼小……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沈默了。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列夫.托爾斯泰)

柒、寬容

四七、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之後就將王位傳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

一天,國王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老了,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但你們三個都要到外面去遊歷一年。一年後回來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個真正做過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繼承王位。」

一年後,三個兒子回到國王身邊,告訴國王自己這一年當中的收穫。

大兒子說:「我在遊歷期間,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幣交給他住在另一個鎮上的兒子,當我遊歷到那個鎮上時,我把金幣原封不動地交給了他的兒子。」

國王說:「你做得很對!但誠實是你做人應有的品德,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兒子說:「我旅行到一個村莊,剛好碰上一夥強盜打劫,我衝上去幫村民們趕走了強盜,保護了他們的財產。」

國王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兒子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想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就死在他的手上。一天晚上,我獨自騎馬走到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樹下,我只要輕輕一推,他就會摔下懸崖。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訴他睡在那裡很危險。後來,當我下馬準備過一條河時,一隻老虎突然從旁邊樹林裡躥出來撲向我。正當我絕望時,我的仇人從後面趕過來救了我。我問他為什麼要救我的命。他說:『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愛化解了我的仇恨。』這……這實在不算是做了什麼大事。」

「不!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聖的事。」國王鄭重地說,「來,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從今天起,我就把王位傳給你。」

懷有一顆寬容的心,不只是會原諒別人無心的過錯,最大的寬容是原諒自己的敵人,用愛去感化仇視自己的人。(《世界美德讀本》)

四八、以頭為凳

在仙崖禪師主持的禪院裡,有一位學僧晚上經常偷偷爬過院牆,到外面遊玩。

一日,仙崖禪師在夜裡巡寺,發現牆角有一張高腳凳,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他順手把凳子移開,自己站在那裡,等候學僧歸來。

深夜,遊玩歸來的學僧翻過院牆,一腳踏在仙崖禪師頭上,隨後跳下來,才看清是個人,而且還是老師仙崖禪師,他又驚又慌,不知如何是好。

仙崖禪師慈祥地安慰說:「更深露重,小心著涼,趕快回房加件衣服吧!」

事後,禪院牆邊的凳子再也不見了蹤影。(《一味禪》)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