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天天天藍—菜根譚的智慧(2)之五
聖印法師
02/09/2015 06:38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集二0二】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憚初難。

 

724

 

宴樂聲色名位,三者不可過貪

 

日以繼夜貪圖酣樂的人家,是奢侈浪費生活的代表,這樣的人家享受過度,等到福報已完,便互見衰敗消亡。

 

古時候讀書的人都是「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如果在讀書的時候就貪愛那些聲色之樂、華美之裝,這樣的士人,也絕對不是真的讀好了書。即使是讀了些書,也不是治國安邦的經典。不過是一些騷人墨客的詩詞歌賦,於世無補,於身無益,結果無聲無嗅的埋沒了一生。有的文人無行,還做出許多風流韻事為後人的笑柄。

 

有知識的人,如果名利心太重,就會不顧一切爭權奪利。自古為了功名利祿臣逆拭其君父者,不知道有多少,如王莽、曹操、隋煬帝、唐太宗之輩,儘管是位高權重,或是貴為天子,但是在百代之下,後人的筆墨形容,也是難脫公道啊!

 

【前集二0三】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住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

 

725

 

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世人多半以為自己所喜歡的便是快樂,反而被樂心把他引到了苦痛的境界。比方說喜歡吃好穿好的人,認為衣食豐滿就是快樂,不知他被這享樂的心引到了負債累累的境域,因此是苦痛不是快樂了。

 

反之,明達事理的人,常處逆境和有不順心的地方,但他仍然不以為苦,反而照常感到快樂。他的苦心,可以換來人生真正的快樂。

 

比方名人,在開始的時候都要經過困難和惡劣的途徑,而他們都能一一克服,不以為苦,十年埋頭窗下苦讀,終於一舉成名了。武將親自披甲上陣,不避艱險去殺敵攻城,終能立功異域。這都是先苦而後樂,由苦心得來的快樂。

 

世人不加認識,只知貪圖享受快樂終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反而陷入極大痛苦的深淵。

 

【前集二0四】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卻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726

 

過滿則溢,過剛則折

 

當一個人官高祿厚登峰造極的時候,就應當有所準備,萬一有什麼不幸或變故的話,也不至於一蹶而不振。所以,凡事應留餘地,就是不為自身的榮辱打算,也當為後世子孫的安危著想。

 

但是,人多半是在得意時不為失意時作預先的準備,終至滿盈招禍,等到了窮途末路再後悔就遲了。

 

俗語說:「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人如果能夠明白這中間的道理,就應當好自為之,知機善退,才不會招致失敗。

 

【前集二0五】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727

 

冷靜觀人,理智處世

 

人在感情衝動的時候,便忘掉了理智的存在,對於判斷事物就免不了發生錯誤,因此必須以冷靜的態度來處理,才可以中正不偏。

 

要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想。用了這許多的「冷」字,不外是冷靜的去用眼、用耳、用情、用心。冷靜的反面是熱情,熱情並不是壞事,但如果沒有冷靜相對,那熱情一激動,就要壞事了。

 

冷靜好比是水,熱情好比是人,以冷靜制住熱情,水火既濟,可以利民而益物,建功而立業。反過來若是熱情衝動,瀰漫了理智,就是火水未濟,水與火皆不能當其位,結果是兩敗俱傷。在人事上來說,是既不通情又不達理的。

 

【前集二0六】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想。

 

728

 

量寬福厚,器小祿薄

 

俗語說:「庸人厚福。」其理由是庸人的心地憨直,其性純真,他的心寬而舒暢。至於他待人處世,也少用機巧,所謂不失赤子之心。如能教之以仁愛,則未有不誠心待人的,所以他獲福必厚。天福庸人的道理,即在於此。

 

反過來看小人,心地狡詐,行為奸偽,事事只講利害不講道義。只圖成功,不顧後果,這種人絕不會有福,即或他一時用機謀僥倖成功,但轉眼也會失敗。有時候上天反而還故意使他暫時得志,但在這得意之中,同時給他種下日後悲慘失敗的種子,況且,像這種心地狹小的人,也絕不會成大功、立大業的。

 

【前集二0七】

 

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事事成個寬舒氣象;鄙夫念頭迫促,便祿薄而澤短,事事得個迫促規模。

 

729

 

惡不可即就,善不可急親

 

在上位的人,聽見了臣下說他人的醜事,不能立刻就聽信。這其間或者是奸人進讒言陷害忠良而假公濟私、公報私仇洩憤的行為,或者是捏造事實以誣告他人的報復手段。

 

同樣的道理,人有向上來報告他人的善行,也不可以馬上就加以信任,因為這裡面恐怕有心地狹窄的小人,利用機會製造謠言迎合上級,以便於達到他登進享福的不軌企圖。

 

【前集二0八】

 

聞惡不可就惡,恐為讒夫洩怒;聞善不可急親,恐引奸人進身。

 

730

 

燥性僨事,和平徼福

 

古語說:「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細。」智圓而行方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膽大心細的人凡事才不至於失敗。

 

如果性燥心粗的人,即使是膽大而不熟考事情的利害成敗,匆忙的去做,結果是不會成功的。

 

青年守則上說:「和平為處世之本。」只有心平氣和,才能待人接物立身處世,並且得到多方面的幫助,事業自然能獲致成功,而福祿自然而然降集在他的身上了。

 

【前集二0九】

 

性燥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731

 

酷則失善人,濫則招惡友

 

待人不要太刻薄,性情刻薄的人,一定不會有待人有恩,居上位者對部下刻薄無比,則部下紛紛背叛,勢難常久。父子兄弟之間,如太刻薄,則骨肉相殘導致家庭破敗。

 

刻薄的起因是吝薔自私,是物欲埋沒了良知,漸漸的習而成性,養成刻薄無情的行為。所以,要不刻薄,首先得要剷除自私的觀念。

 

古語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交友是不可不加選擇與分別的,朋友也有好的,也有壞的。常言說:「絕無益之朋,交有德之友。」只要不去濫交朋友,就不會招到禍患。交朋友要站在道義的立場,互相幫助增進交誼,如果基於利祿的結合,那就是酒肉朋友,在你有錢有勢的時候,他們如蚊蠅之逐臭蜂湧而來,當你金盡勢衰的時候,他們就掉頭不顧而去,這樣的朋友,還不如早早斷絕來往為妙。

 

【前集二一0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謏者來。

 

81

 

急處站穩高處看準,危險境地早日回頭

 

在風強而急的時候,必須要有力,才站得穩腳步;在洪流巨濤當中,必須靠全身用力,才能經得起考驗。性路崎嶇不平,如果我們對於應對事物沒有飽嘗世故的經驗,很容易被那驚濤駭浪糾纏著而不得脫身。

 

花街柳巷中過活的人,日子久了便被花香柳艷的脂粉香氣所迷,如果不能睜大眼,就被情纏綿不得解脫,往往蕩產亡身至死而不悟。此時此地如能把標準提高一點,選擇適當,心情清醒一下,在這理欲交關的當兒,就能得到退步抽身的機會。

 

古語說:「憂危啟聖智,厄傑見人傑。」君子處於危險而能及早回頭,及時醒悟,則不但消災遠禍趨吉而避凶,並且越能在憂危困厄的時候,顯露出聖賢豪傑的本色。

 

【前集二一一】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頭得早。

 

82

 

和衷以濟節義,謙德以承功名

 

有節義心的人,他的氣質強正剛直,性情也就容易傾向激烈。剛直固然是他的長處,激烈卻是他的短處。為了去其長而補其短,平素就要養成溫和的心情去待人處世,調和激烈的性情,才能與世無爭,無有後患。

 

古詩有云:「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這是說功業盛大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所以必須處世謙恭和藹,做事以禮讓為先,這樣不但可以杜塞嫉妒之門,還可以永久維持功業。

 

【前集二一二】

 

節義之人濟以和衷,纔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才不開嫉妒之門。

 

83

 

居官有節度,鄉居敦舊交

 

做官的人不但處理公文要公正嚴明,在平日私人的書信之間,也要相當節制。凡事不可以等閒視之,隨意的處置。不可使他人輕易的知道你的弱點,這樣就不會給小人覬覦與倖進的機會。等到辭官不作,回歸故鄉,要把一切宦場的習慣與威嚴一一去掉,不可以再擺官架子,這樣舊日的親友鄉鄰才都願和你接近,敦睦舊誼,和合鄉里。

 

公私分明,做事光明正大,自然可以阻止黑暗邪惡;做人不自視太高或是妄自尊大,自然就不會招怨與受謗。

 

【前集二一三】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牘無節,要使人難見,以杜倖端;居鄉,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見,以敦舊好。

 

84

 

事上敬謹,待下寬仁

 

敬畏大人就是對上服從。今世能夠居於高位,他的道德學問必定超人一等,否則政府也絕不會用他主持國家大計,人民也不會推選他。下對上如果表示服從,則命令便算有效的成功。一般人民、下級幹部也都能循規蹈矩,勤勉工作而無放縱感情、安逸、偷閒的習性,於是國富民康,國家的一切政治均上軌道,這樣的國家一定是富強康樂的國家。

 

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就是一切政事以民為本,小民是可敬畏,「畏」的意思是親近人民而不欺侮人民。事事能以民意為依歸,就不會有豪橫專制之名產生了。今天的極權政治與民主政治的區別,其實也就在於能不能畏民而已。

 

【前集二一四】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則無豪橫之石。

 

85

 

處逆境時比於下,心怠荒時思於上

 

俗語說:「天下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萬事不能盡如人意,不可隨自己的意思任意而為。

 

遭遇了困難他絕不悲觀想想一想世間還有不如我的人,我現在還是很幸福的,則自然心安理得,不怨天尤人了。

 

當我心中起了怠惰的觀念,不願工作的時候,便想一想世間勝過我的人太多,人家尚且勤勉不輟,我又何能後人?於是,怠惰的心理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前集二一五】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86

 

不輕諾、不生瞋、不多事、不倦怠

 

心在歡喜的時候,乘著一時喜悅的激動,就不考慮一件事的善惡,而輕易答應他人的請求。但等到答應以後,事情要辦的時候便發生困難了。這就失信於人,招致後悔。所以,我們不可輕易答應人家的請求,一經答應則要實行辦到。但這必須在承諾一件事之先,要仔細考慮這件事情的善惡與後果,能否實行。

 

其次,在喝酒喝醉了的時候,不可隨意動怒,動怒是最慎重的事。特別是在酒醉之後,心容易激動,一旦發怒就不可收拾,結果「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再其次,不可乘著一時的高興而多事,等高興過了必然產生厭倦而不成功,有始無終。所以,當我們感情與平常不同的時候,就要多加注意,不可隨意答應別人的事情,更不可任性處理事情,多管閒事,以免招致後悔與失敗。

 

【前集二一六】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困倦而鮮終。

 

87

 

讀書讀到樂處,觀物觀入化境

 

書是用文字表現思想的東西,書裡面的文字是思想的符號。因此善於讀書的人,能夠熟讀玩味的理解其中的思想。書讀到妙處,不禁的手舞足蹈起來。這算是得到了書中的真諦,所謂「不落荃蹄」。

 

「筌」是釣魚的漂木,「蹄」是捉兔的陷阱。釣魚和捉免的時候,雖然要靠著漂木和陷阱,但是只要能捉住兔釣得魚,漂木與陷阱怎樣都沒有關係。這彷彿是讀書不必依靠書中的文字,只要了解書中的意旨,文字就沒有什麼用了。所以,善於讀書的人,應該認識書中妙處所在。

 

其次,善於觀物的人,應當觀察到心融神洽的妙處,也就是把精神與物質融合在一起,而不要只拘泥於事物的跡象,然後才能看出事務的真相,所以,觀物不能只看表面的形相,應當看破裡面的神髓。

 

【前集二一七】

 

善講書者,要講到手舞足蹈處,才不落筌蹄;善觀物者,要觀到心融神洽時,方不泥跡象。

 

88

 

勿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貧

 

上天在眾多的人當中選出賢明的人,為的是教化眾人,使愚者智而劣者善。然而,世間有許多學者號稱賢能,高高在上,自認為超人一等,不但不去貢獻所長,為社會人民服務,反而舞文弄墨,誇一己之長,譏他人之短。論地位是居於社會上層,論享受是駕乎他人之上,他這樣違反天命、欺世盜名的作風,究竟是福是禍?到頭來總是難逃公道,不受公論的制裁。

 

上天在多數人當中選出一個富人,是為救濟眾人而來,如果富人不作慈善事業,反而為富不仁壓榨貧民,那就辜負了上天的一片苦心,如莊子所說的「天之戮民」了。

 

【前集二一八】

 

天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濟聚人之困,而世反挾所有,以凌人之貧,真天之戮民哉。

 

89

 

上智下愚可與論學,中才之人難與下手

 

達道的人,對外物斷絕了妄執的心,離卻了物質的欲念,心思淡泊寧靜,凡事順其自然。其次,無知無識的人,心中既無所知便不會對事物做過多的思考,以致產生疑慮。

 

這賢愚兩者雖屬兩個極端,但其心中沒有偏執的自然狀態卻是一樣的。這兩種人都可以和他們共同研究學問,建立事業。

 

最困難的則是立於賢者、愚者之間的中方之士,他們也貝備著知識與學問,然而缺乏道德基礎,萬事憑逞臆測。猜疑之心非常強,一切事情不但做不好,且越弄越糟,這種人是「成事不足,壞事有餘」,和這種人相處實在困難,當然更談不上事業有什麼成功的希望了。

 

【前集二一九】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與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慮知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810

 

守口須密,防意須嚴

 

心有所思而口有所言,所以口是心之門,言語不慎就是口不嚴緊。心是口之主,如果口不嚴的話,則心中的意思都從口中洩漏出來,所以說:「口也是禍之門。」我們應當嚴加警戒,切勿信口開河。

 

「意」是心的傾向,心有所思則意念趨往心的方向。如此說來,意即是心的足,隨著欲念而改變。心如果也受欲念的支配而不能自主,心就走上了邪路。所以,如果為防止意念走入歧途,只有嚴防心起不正的欲念。

 

【前集二二0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811

 

責人宜寬,責己宜苛

 

對於旁人的過失,一般人總是小題大作,責備得體無完膚。對於自己有了過失,則不如反省。古語說:「見人之過易,見己之過難。」我們責人萬萬不可過於苛酷,希望他以後不再犯過就好了。

 

親切的勸勉有過的人,則人絕不會起怨恨心。反之,自己平時沒有錯誤,也要仔細檢查一下,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不當。

 

所謂「閉門思過」、「防患未然」,能夠常常反省自己,德業也就與日俱進了。

 

【前集二二一】

 

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812

 

幼不學,不成器

 

青年子弟都是未來的大人物,是「大人之胚胎」。黌門秀才都將是他日的士大夫,說「士夫之胚胎」。因此,如果在現在不加以嚴格的訓練與考驗,就不能成為一等人了。這好比是鍊造鋼鐵之器,如果不經過充分的火力,則不能陶鑄成鐘鼎之才。

 

在教育的原則上,如果主張自由主義和放任主義,順著子弟的意思任意胡行,高尚的人格就不能培養起來。即使有點才識學術,也不能腳踏實地的做事,最後一定走到墮落的途徑,什麼事業也不會成功。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