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8
聖印法師
12/08/2015 06:26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集0六二】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33

 

謙受益,滿招損

 

基督教的《聖經》上說:「心裡貧窮的人是幸福的。」這是教人心中常懷著空虛,如果被妄想和邪念充滿心中的話,便馬上有了障礙,而不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

 

「滿心」與「慢心」的音差不多,雜念充滿了心頭,便失去真心,代之而起傲慢心,就是心滿了以後的狀態。

 

就物質方面來說,處於無有的環境是無害無礙的。因為無害與無礙,就有向上發展的生氣。反之,有的境界是有害有礙的,因為有物之處必定生出種種的障礙與爭奪,結果悲慘不幸的事就發生了。何況滿足正是缺欠的開始,世間小人以無為苦,因而多行不善與不義的事,唯有君子能夠安道樂道,以為其進德修業的基礎。

 

【前集0六三】

 

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34

 

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

 

無論一個人磨練了多大的智慧,修養了多大的學問,如果好名譽和求利益的心沒有完全除掉,雖然他不把王公伯候的富貴放在眼裡,甘心於簞食瓢飲的清苦生活,終究不免墮於世俗的名利中。

 

無論一個人成就了多少的偉大事業,如果他不是真正的勇者,而只是假借勇,所謂「客氣未除」,縱使他的恩德普施於天下,傳留萬世利益他人,因為這種事業是因人意氣而成事、時勢所造成的,他的事業終究白白的費了力氣,而沒有什麼價值可言。

 

【前集0六四】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35

 

心地需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

 

一切的善惡正邪美醜等外界現象,不過是自己的心理反映,心善的人把惡也看作是善,心美的人把醜也解釋成美。心中惡醜的人卻恰恰相反,看見人家的善行也以為是惡,而人家的正言,他也以為是邪。就像心中快樂的看見落花仍然欣賞以為美觀,心中憂慮的看見落花就感覺無情。常言說:「布袋戲箱裡的傀儡人面,有佛祖也有惡鬼。」所以,萬事都是由自己的心象所生。

 

【前集0六五】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36

 

勿羨貴顯,勿憂飢餓

 

人們都以為得到名譽和地位是快樂的事,但這名譽和地位並非是人生的至樂,因為伴隨著名譽和地位而有困難和危險存在,有時候為了得著這名譽和地位,而持權任勢多做不善的事情,於人道和天理就有所虧損了。

 

由此看來,沒有虛名、沒有地位的平凡境遇反而是安全幸福。由進德修業的立場來看,可以說是最快樂的境地,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這一種樂土,可以說是遺憾的事。

 

還有,在實際上無食無衣的貧賤境遇,實在非常痛苦,人人都討厭貧窮而尋求富貴,但是得到了富貴又怎樣呢?依舊是不快樂。富貴的人雖在物質上有所享受,但精神上卻是貧窮,有別人想像不到的憂愁和痛苦,一般人是不會了解的。可以肯定地說,富人的憂心和勞苦,往往遠比窮人感覺衣食不足的痛苦還來得大些。

 

【前集0六六】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具;不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

 

37

 

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人做了惡事之後,心裡面怕人家知道他的過錯,這樣的人還有良心存在,雖然做了一次惡事,如果給他悔過的機會,他仍然可以歸到善的道路上來。

 

至於良心泯滅的人,他做了惡事自己還不知道,這樣的人已經到了不堪救藥的地步。

 

行善是好的事情,任何人都應該努力為善,但是如果做了善事後,卻希望快快把這種行為讓人家知道,這就不是真心為善,不過是為了虛榮和野心而為善,這種人的善行之中掩藏著惡心的種子。

 

【前集0六七】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38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

 

天機的發用實在巧妙,不用說,將來的事情難以測知,就是目前的事情也一樣不得而知。最初有的人是遭遇艱難辛苦的境遇,這是造化的力量先對他抑制;到了後來得到功名富貴,也是上天對他的栽培。另有最初使一個人的命運達到了幸福的頂端,收場卻是落入不幸的深淵,即使那英雄豪傑是多麼偉大的人物,也迷不掉上天的安排,所謂三起三落、七顛八倒的生活歲月,他們都要經過一番。

 

生於尾張國中村貧賤之家的豐臣秀吉,日後作了天下的大主宰,抱著吞天奪地的大志願,其實,當初他沒有想到能夠有如此的大事業,幼年家境非常貧寒,受盡了許多困苦,使他受磨鍊增長了志氣,離開了他的家鄉,投到松下嘉兵衛的麾下,沒有經過幾年,受了迫害使他不得不脫離松下嘉兵衛而逃走了;他到織田信長那裡當了一名小吏,也是受盡折磨,在幾次的出生入死境遇中,才智終於被織田信長所賞識,提升於武士的行列,後來成為掌握天下大權,享受十萬石俸祿的大諸侯。在山崎的一役,扶搖直上,功名無人能與倫比,最後代替了主君信長而成為諸侯的首領。這是上天的機緘先抑而後伸的一個最好例子。

 

其次是由科西嘉這一個孤島出身的拿破崙,趁著法國大革命的機會,不數年的工夫便直上青雲,終於坐上了法蘭西的大皇帝寶座,征服了歐洲各國,但誰能逆料得到在滑鐵盧的敗績,被英軍逮捕遠送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孤島之上,度那悲慘的厄運,終生遺恨而死,這是上天的機緘先伸而後抑一個最好例子。

 

如果能夠辨明這個道理,天運逆來之時去順以愛之。在遇到悲運厄境,絕不失望喪膽,反而要勇於迎接這一悲運,努力不懈的準備扭轉厄運為幸運,所謂轉禍為福;在平安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危難困厄的到來,所謂居安而不忘危;如此則能窺破天機,不為愚弄與顛倒;雖然天有靈妙的手法,但對君子亦無所用其技了。

 

【前集0六八】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

 

39

 

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世間有三種不能和他同心合力的人,第一種是性急而不沈著的人,第二種是對人無情無義的人,第三種是固執成性的人。性急的人對於任何一件事都沒有準備,一任自己的浮躁之氣去做事,毫無沈著穩重的精神,這種人好像一團烈火燒東西,即使事業上稍稍有一點成就,不久也會塌下來。

 

其次是無情無義的人,他對事非常冷淡,心是冰冷而寒酷的,一切物質遇到了他,全都被凍結了。最後是固執的人,凡事沒有商量的餘地,一點也不能讓人;這種人的心性好像死水朽木,毫無生氣,一切事業只有退步而無進展。

 

如果和以上的三種人去協力同心建功立業,可以斷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恐怕本身的幸福也得犧牲在裡面,而不會有什麼悠久綿長的希望。

 

【前集0六九】

 

燥牲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著,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310

 

多喜養福,去殺遠禍

 

幸福不是勉強可以求得的,應當做的事而不去做,妄想求得幸福,上天也絕不能把幸福給這樣無所作為的人。世人想要求得幸福,首先要勤勉工作,以愉快的心情、興奮的精神去做事,先問耕耘再問收穫,這樣幸福慢慢的就會培養出來了。所謂「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其意義也就在此。

 

世人有了災禍,就想要逃避,殊不知這福是與禍都是上天賜給的,不是人力所能為,一切災禍橫逆之來,當然不能說沒有原因,如果平日不起害人之心,以平穩安靜的態度去待人處世,就是遠禍消災的好方法,災禍就是來了也可以避重就輕,化大為小,甚至化小為無了。

 

【前集00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311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大凡預言推斷一件事,十句話裡有九句都推測對了,可以說是巧合吧?但是,世間一般人對於十句話言中九句的功績,並不加以稱讚,反而對其中有一句話沒有說對,便向四面八方宣傳出去,對他加以非難。

 

十件事有九件都成功了,依通常的想法,可算是成功了。但許多人對於成功的事實不去注意,反而對於他十件事裡失敗的一件常常加以惡意攻擊。人多半是愛說人家的壞話,批評人家的短處,正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君子如果了解了這一層道理,就要多看少說,寧守拙而不取巧,使他人無隙可乘,無法向你進攻,這是做人做事的要道啊!

 

【前集0七一】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312

 

殺氣受薄,和氣福厚

 

天地自然的道理,實在是奇妙得不可思議,以氣候的變化來說吧,極寒和極熱是兩個極端,對於人生都不算是有益的,唯有春天的溫暖和秋日的涼爽,氣候對人有益,萬物都受到恩惠,所謂春種而秋收,一切事物都有始終有因果。

 

所以說,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亡,似乎是一定的道理;以人的性情比之於天道也是一樣的道理,性情過於清冷的人好像是寒冬的氣候,一切萬物都不能生長,人的性情如此,他的福祉怎能夠悠久厚重呢

 

反過來說,和氣熱情的人像是春天,萬物滋長,欣欣向榮,他所享的福澤也必然是長久而深厚的啊!

 

【前集0七二】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313

 

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合乎天理的大道,無論什麼時候都毫無障礙的在人的面前擺著。人能循著這一條路走去,胸襟開朗,志向恢宏,無處不顯示著光明,而前途自然就日見遠大。

 

反之,人世間充滿了欲望,這欲望的道路充滿了窮屈和狹隘。人心一到這個地方就被利欲蒙蔽,處處都受利欲的驅使,不用說前途不廣,一旦不能自拔,便是遍地的荊棘和滿路的泥塗,向前一行全身都受了惡濁污穢的薰染,久而久之愈陷愈深,使人墮入到無底的深淵。

 

因此,為善或是作惡,在最初的一步都不能不格外謹慎。最初要是走錯了道路,踏入邪途,再想回到原來的正路就非常困難了。做壞事的人最初偷了一文錢,認為是開玩笑,人見著也沒有關係,按著又偷了一塊錢,認為這也不會構成多大的犯罪。最後犯了搶劫殺人的大罪,那時追悔就來不及了。因此,作惡正是由淺入深,一步步的走上了惡路。

 

日本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強盜石川五史衛門,是一個富豪之家養大的公子哥兒,有一天他家來了客人,石川以開玩笑的態度偷了客人的錢物。他的乳母不但不責備他,反而稱讚他的機敏。五史衛門漸漸養成了偷盜的惡習,最後受了他人指使,行刺豐臣秀吉大關白被捉住而正法了。

 

作惡是由漸而來,上面是一個例子。作惡並不限於所謂犯罪的行為,由道德的立場而言,連拒絕佈施、心性吝嗇的人,所行都不是正常之道。作惡雖然與先天的性格有關係,但是人生最初出發點的善惡關係極為重要。多數的人初入人欲的道路,第一步走錯了,便鑄成終生的大錯。因此,一旦做錯了,便要勇於回頭。

 

【前集0七三】

 

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纔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

 

314

 

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

 

人生有時是苦、有時是樂,在這苦樂相尋的環境當中,我們應鍛鍊自己的身體,修養自己的精神,而由不斷的努力和體驗所得到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這樣的幸福,一時也不會泯滅。如果能夠體念來之不易,善為保持,必定能夠永久。

 

研究一事物的道理,必須以誠摯的態度向上不斷追求,發生疑問的時候,就要質詢這個疑問,解決這個疑問,由互相參考發明的結果而得來的知識,是經過苦心努力的結晶,其所種的根基必定很深,這樣的知識才算是真正的知識。

 

知識是由讀書得來的,有時聽到旁人的言論,有時親察周圍的事態,也可以得到知識。但僅僅由讀書或見聞得來的知識仍然不免發生錯誤,必須廣求博覽,彼此對照,這其中一定會發生許多疑問,然後再進一步去質詢這些疑問,研究這些疑問,解決這些疑問,才能得到正確的知識。

 

一般說來,學問淺,疑問的地方也少,學問越向深處研究,疑問也就越來越多。這就是所謂「學無止境,博學等於無學」的道理。自己認為很了不起,其實正是證明他沒有學識;真正的學者常常抱著沒有學識的感覺。

 

如果身為學生,對自己學業不起疑問,證明他對於學問的不熱心、不研究。反之,對於學問熱心研究的人,必定有很多的問題發生,而進一步去求得解決,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知識。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