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5
聖印法師
05/08/2015 07:10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集0二七】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128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我們生在世間,尤其是大丈夫本應立功建業,但不要過度被功名心所驅使,或以齷齪低下的手段去做不可告人之事,增加自己的光榮與威嚴,這樣是會引起種種禍端的。不如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的去為一生事業努力,才是偉大的功業。

 

對他人施恩惠也是很好的善行,但我們施捨的時候應以仁心施捨,並且了解「捨」的真義。真正的捨,絕不是捨一點小惠於人,心中抱一種希望報酬的心理,如有一絲一毫這樣的心理,就是貪不是捨了。真正的捨,要像蠟燭般犧牲自己給人以光,又如太陽的光熱照著大地,都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不望代價,不望酬勞,如此才符合施捨的真義。否則施恩求報反而招怨,要無怨心才是恩德。

 

佛教所說六度,第一度是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在行菩薩道時,左手施人,右手沒有想受報。佛經上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此是不朽的名言,我們要好好遵守去做,發揚我們的德澤。

 

【前集0二八】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威德,無怨便是德。

 

129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注意更注意,用心更用心,這樣勤於自己的事業,原是很好的事。但也有其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限度,如過於憂愁,就不能保養自己的身和性,不能愉快、健康了。

 

對於事物不可過分執著,所謂執一己的偏見或過於熱情都是不當,要以淡泊的態度減免私欲。所謂:「明月清風不要錢。」人心像這般淡泊,富貴公侯非我所願,心境自清涼,會無憂無慮,何等高逸。

 

但什麼事都不可走向極端,假如太淡泊了,沒有一點熱中,冷面冷心,這樣就不能廣救世人,有利社會,豈不枉生一世。一個人必須為國家、為人民謀福利,不然就喪失生活的意義了。

 

總之,採取中庸的態度處世做人最可稱頌,最值得效法。

 

【前集0三九】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通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130

 

原諒失敗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在社會上籌謀大事業時,沒有人開始就預期失敗,但實際上看起來,成功的人很少,失敗的人反而太多。失敗的人,遂窮勢蹙,雖有手足,雖有才華,亦徒增悲觀,徒嘆奈何了。這時候,最妥當的辦法要一心清靜,想想原來謀事的居心是否善良正直,是否合乎天理人意,有無缺點落後之處?如最初的出發點錯了,其事失敗是一定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有當初出發的正心,必定成就光輝燦爛的事業。一失敗就陷於悲觀、自暴自棄的人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這種人無論如何總歸失敗。

 

人在成功之時,絕想不到日後會否有遭失敗之處,那顧首不顧尾、思一而忘十的人,其後果不堪想像。「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在世,最要緊的是在功成時急流勇退。在得意的時侯,當思末路的來臨,最好是退讓給更賢明的人繼其事業,自己則善治其身,靜心修養。

 

如能知返靜修,他日明心見性,直證菩提,實是極佳良策。

 

【前集00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親其末路。

 

131

 

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

 

有很多財產、身分很高者,對人應該寬大,而實際上世間不少富貴之人重疑多忌,對人苛刻冷酷,屬毫無慈悲者居多。也就是說:「其身雖然富貴,其心地行為則貧賤。」像這種人哪能常久保持富貴,又哪能享受一生的福祿?倒是捨棄自己當享受的福祿,而與貧賤者為伍,反而好些。

 

再說,賢明聰穎有才華的人士對事物的道理本很通達,應當把自己的才華藏而不露,以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一般所謂聰明的人,大都把才能顯示給他人看,很少有自己隱蔽才華而善自保其身的,這雖說是聰明,卻與愚笨的人行為沒有兩樣。要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是下去,豈有不失敗

 

脾明的毛病在於自以為「太了不起」,我們處世,應以虛懷若谷的態度,才可以明哲保身。

 

【前集0三一】

 

富貴家立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具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21

 

居安思危,處亂思治

 

站在相反的側面的任何一方觀察,感覺人生不過如是,就能體會到高卑、晦明、靜動、默躁的對比目的何在了。

 

居高位的人,在高位上得意,被物欲眩惑而不自覺,自然不知處境的危險。一旦去其地位,改立在低下的地面時看見原來的高位,就明白高處的危難,無異是一陷阱,就不由自主的感到驚心動魄了。

 

居暗處成了習慣,光明世界的事只能由想像得知,想像卻非事實。但由暗處所看到的光明,比由光明處所看到的光明更加清楚。

 

因此人在社會上活動,熱中時什麼時侯都忘得一乾二淨,一旦脫離社會,閒居隱世,謝絕交際,不願應酬,就知道當時的活動原屬辛苦徒勞,擾攘一世,能得些什麼,有何益處

 

與人談話時不感其牢騷可厭,等到獨自沈默反省,便知道牢騷多言無益。這就是「雲中不見雲」、「臭處不知臭」。我們有善、惡,有真、愚,有清、暗,但不自知;知能撇開主見,置身客觀立場,立即可以看到自己所做的是什麼。因而我們要想成功偉大事業,應時時離開主觀的立場,客觀而審慎地反省,並深思熟慮才好。

 

【前集0三二】

 

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向明之太藹,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22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聖超凡

 

功成名遂,富貴榮達,是人人希汞的。具此向上心,便要奮鬥,不斷增進自己的學識,不但有益自己,也有益別人,更有益於國家。故求功名富貴本是善事。無奈因為有人不擇手段,企圖以種種不道德的行為以求達到目的,這樣便成了功名富貴的奴隸,豈不可悲可嘆!故為人不要在功名富貴上用死心,要一心存善念,一身行善事,一切不可因小而失大,眼光要遠,不要坐井觀天,成為野心的奴隸。

 

仁義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如置仁義道德於不顧,就如同禽獸了。但滿口仁義道德,心卻被仁義道德所囚繫,想成一個人人讚美的道德君子,事實上自己卻無此修養,於是不惜戴上假面具,偽為君子人物,脫了面具就是男盜女娼。這樣的「偽君子」,最壞不過了。

 

真正有道德的人絕不空口說謊話,凡事都以實際行為去表現,永不掛羊頭賣狗肉的自欺欺人。我們必須努力放下虛假之心,做真正「仁心」之事,然後才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前集0三三】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纔可入聖。

 

23

 

我見害於心,聰明障於道

 

人類誰都愛利好欲,這利欲在惡的方面活動,即成為圖私利私欲的貪婪者。在善的方面活動,就能奮發致力於社會利益的事。所以利欲不能盡說是壞的,也有好的一面。

 

最可怕的是人的我見邪解。所謂「我見」,便是不正的意識,這是最害人的心。以我見待人接物,不僅害自己的心,做出不道德的行為,更足以惑亂社會人心。

 

女性的聲音美,容貌好,世上為女色溺身的男子太多了,從這一點說,女色是很可怕的。然而仔細思考一下,男性需要女性,有時為女性所溺,應該說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不對,不能盡怪女色害人。而「食色性也」,誰也不能說是完全不對。何況在誘惑方面說,只要有節操而堅固的話,就不至於沈迷聲色了。

 

這樣看來,最可怕的是自以為聰明實則糊塗的人,被聰明的我見塞滿了頭腦,什麼事都不往上求進步,不努力,所持的見解也都不正確,故不能入道。

 

因此,人道的障礙物無他,可說完全害在「聰明」二字,有如吃樹的蠹蟲一樣。

 

【前集0三四】

 

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24

 

知返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

 

人的心不是簡單的,而是複雜無比的。

 

所以,人心變化也奧妙無窮;今日所看見美的物品,明天就覺其醜,今日認為可愛的,明日也許認為可恨,故實在不可依賴。

 

王維詩云:「人情翻覆似波瀾。」故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俗話有云:「紙薄,人情更薄。」依賴別人,看人家的臉色過活,那就太難了。

 

世上的道路險阻不平,走的時候必須小心,一步之差便將墮落,那麼怎樣做才能安然度世呢?說起來很簡單,便是謙讓之德。見通不過,便退一步讓人。就是行得通的地方,也該十分讓三分。如是謙讓,不但是美德,也是唯一不招人怨的度世上策。

 

【前集0三五】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25

 

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

 

精神的修養欠缺,不能達到有聖德的境域。一般人總是過失很多,故對人責備他的過失,嚴辭訓誡,誰也知道,誰也會做,並不是困難的事。但對人應該持有憎其罪而不憎其人的態度,以正道去教化,才是合理。

 

其次,對於有道德的君子來講,誰都會恭之敬之,但太謙遜或太恭敬的出乎範圍之外,就容易成為諂媚。對人敬重過度,自賤自卑,那不是應有的禮儀,所謂:「過猶不及。」但超越禮儀之外,對人疏忽冷淡,也是不應該的。最好採取中庸之道,禮貌風度要用得適當。所以說,接待君子是一件困難的事。

 

總而言之,對小人憎惡,對君子尊敬,是人之常情,但做事務要適中,對人要不越禮,以孔子「中庸之道」去問世,不論對小人也好,對君子也好,一定不會招致什麼怨尤或失禮。

 

【前集0三六】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26

 

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

 

天地間的正氣存在於每人的心中,而自作聰明的人往往抹殺了這股正氣。聰明人喜好掩飾罪行,巧詐、浮誇不實,於是正氣在墮落的人格中表現不出來。故此,說聰明誤人。我們要伸張正義、普照人心,必須從每個人做起;那就是要人渾渾噩噩,樸質訥實。太古時候的人,渾渾噩噩,不知欺瞞。這便是真、美與善了。

 

同樣的,我們應該抱著澹泊的心情去處世,因為澹泊自有崇高的真理存在,而紛華奢侈只能使人墮落。人做了不名譽以及各種壞事,以圖換取不該得的享受,都是這紛華奢侈的欲念所促成的。我們寧可澹泊一生,最後留下一個清廉高潔的名譽,紛華奢侈,不過是眼前一時的雲煙而已。

 

【前集0三七】

 

寧守渾噩而而澹聰明,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27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惡魔是可怕的,但實際上心魔才真可怕。

 

魔有兩種,此處不是指外來之魔,而是指心中之魔,即先須降伏自己的心魔,群來之外魔自然而然退散。俗語說:「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心中的魔,障礙了我們的修道,使我們見不到真,摸不到善,觸不到美。使我們失卻了光明,見到的是黑暗,昏然一片,不能清醒。

 

凡夫臨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不能降伏內心;一旦除去內在可懼的「惡魔」,其餘外魔不論有多少,皆能退後,聽本心命令,就無害於自身了。故當初釋迦佛的得道,是袪除魔障證向涅槃的。我們要效法佛陀降魔的精神才能得道。

 

其次,想制馭驕橫的心,必先制馭自身的客氣,外界事物便不能影響。但是我們的心猿意馬跳躍不已,做出迷惑狂妄的行為而不自覺,這就難免有不測之禍。所謂「制平客氣」。就是降伏這跳躍不已的心猿意馬,以免一失是而著迷受惑。這樣心既平了,百邪不入,寒暑不侵,外魔外橫,對我就沒有絲毫的辦法,何愁不能修道證果呢

 

【前集0三八】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28

 

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遊

 

教育子弟如同教養深閨的處女,不能稍微放鬆,因為偶一放鬆,青年便易入於歧途。更須密切注意他的出入,謹慎他所交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次與惡人交,感染了惡習,就有墮落的危險。因青年大都血氣方剛,意志易於動搖,古語云:「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這關係是何等的重大。

 

譬如一次交了惡友,如同已耕好了潔田中,應當放下清淨的穀物種子,才有好的收穫。如果誤播下雜草的種子,就會使雜草蔓延,無法植出好的禾苗。一染惡習,定結惡果,同時訓誡子弟如不顧及教育的方向,其後果也容易發生缺憾。所以,要以悲天憫人的心情,磊落光明的心地,密切注意教養的有效辦法,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弟來。

 

【前集0三九】

 

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

 

29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情欲的事,都是人人想求得的,但無論何事都要有個分寸,不可一味貪圖快樂,被誘惑成了它的奴隸,恰如跌到山谷裡面,不能自拔了。

 

例如酒之一物,只要一點代價即可入手,使用的地方也非常普遍,如婚喪嫁娶等儀式都要用酒,醫藥上亦需採用,如用得適度就興奮情緒,增進情感,醫治疲勞,促進健康,俗語說:「一醉解千愁。」或:「酒是百藥長。」利用之過度,即被誘惑陷入深淵,俗語說:「酒後無德。」又說:「酒為萬病之基。」不但有害,且致夭壽,結局是害人不淺。

 

其次是,我們走著義理的坦途,無論有多少困難也應當去克服它。佛家說,「一寸道,九十魔。」又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見修養練道之難。但我們不能怕麻煩,不能顧忌任何困難。在個人物質精神方面也應以精神為主,物質為從,如以物質為主便是本末顛倒。本著精神良知走向前面的大道,就能得到了。

 

修道如登山,不可退後一步,不然就如隔了萬重高山,無法達到。而學道、修道最要緊的便是要把握時間,所謂:「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很多人往往要到明天才肯努力,這很可悲。

 

西諺說得好:「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我們要把握今天,求無上的大道。

 

【前集00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210

 

不流於濃艷,不陷於枯寂

 

每個人都有思維,這個思維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寬厚也有淡泊,殊不一致寬厚是心念濃艷所致,淡泊則未免近於刻薄。那麼,應該採寬厚還是採淡泊?何去何從,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人的心念總不離衣、食、住、行,那我們採濃厚一些的方針,充實衣、食住、行,使其豐裕。推及萬事,使什麼事都因之充盈,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心志過於濃厚的人,盡情講求嗜好,忽略了正道的發展,則容易被人厭棄。所以濃艷太過,也不是應該採取的態度。

 

至於淡泊呢?由於一己的居處飲食以至於一切,都淡而無味,生活自然也就陷於枯寂,興趣低落,又如何能達到成功的境域呢?君子是不應枯寂的。

 

因此,應以佛家中道的真理作為南針,不要太過也不應不及。「過猶不及」是一般人應當遵守的原則,不流於濃艷的一面,也不偏向淡泊的一方。

 

【前集0四一】

 

念頭浪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211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人以物質為榮,走向富貴高官,我則依然故我。毫不為達官貴人的職位感到一點羨慕,或動搖了本來的志趣。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君子,走向仁的一途,以仁愛待人,以道德為尺度。君王啦!宰相啦!高高在上的地位不過是樊籠一樣,寧為自由人,不為富貴榮華所囚縛。做個高風亮節的君子,勝於爭名奪利的小人,人到了最終不免兩腳一伸,黃泉路引,那時名利皆空,只有君子的盛德才永遠為後人懷念。

 

《史記》中伍子胥言:「人眾能多勝天,天定亦被人破。」並非虛語。人的志氣是最厲害的,成功失敗繫於此志氣一動之間,志氣一旦集中,攻無不克,至於人的氣質變化也全賴這志氣的一動與一定。

 

造物者鑄定了人的模型,唯君子超乎其外。人既能勝天,君子的意志,常不被任何事物所左右,即造物者亦無法來支配它。所以,佛家說:一切唯心造,自力創造非他力。

 

【前集0四二】

 

彼富我仁,被爵我義,君子固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212

 

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

 

人生在世,自己本身要立得穩,站得牢;心地要放寬,要高超,不可與世人一般俗見雷同。也就是說,要認識真理,修身養性,如果不然,同凡夫俗子一樣,時時刻刻在泥淖裡打轉,一似塵中振衣、泥中濯足,又怎能成為一個不凡的人呢

 

同樣的,處世待人,謙讓為高,退後一步可進十步,若是如一般魯莽滅烈之徒,恃一己無謀之勇,一味盲目,必如飛蛾投火,被火燒死。又如羚羊的勇猛,只知直衝向前,頭角觸著了藩籬,倒掛在頭上,拔都拔不出來,前進不能,退也不得,後悔就遲了。

 

因此,我們為達成目的,絕不能盲目努力,一方面要具有高超無比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要加上謙虛求進的修養之道,然後成功可期,光明在望。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