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千江映月 -- 星雲說偈
星雲法師
08/01/2015 06:37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雲遮天。
    --唐.張拙
  
  參禪的人,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獄也在他心中。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佛性之光,本來遍滿虛空法界,如同佛光普照,不管是凡夫、聖人,甚至一切含靈動物,都與我一體,我們都是一家。
  
  佛教將有情生命分成十類,一般通稱「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每一個人一天中,心念在十法界來來回回不知多少次。
  
  有時心念一起,要為人服務,待人慈悲,內心無煩惱,這時本性之光朗照晴空,就等於是佛、菩薩的世界。為了一件事不滿意而起瞋恨心,奢求發財而起貪念,口腹多欲而貪食,這種貪、瞋、痴的地獄、餓鬼、畜生心相一表現出來,種種不如法的行為當然也造作了。我們一顆心就具有佛、菩薩、地獄、餓鬼……等十法界的心態。
  
  「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個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不生即無生,就是一切生。如同虛空無相,則無所不像。
  
  「六根才動雲遮天」,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像盜賊般住在我們身體裡,每天都痴惑於愛欲,迷沒於瞋怒,如不當看的貪看,不當聽的貪聽,不當說的妄說,不當想的妄想,不當做的妄做……。人的本性,就是被六根的烏雲遮蔽了,要先將人體村莊的這六個盜賊降伏,不讓身心語意妄動,是每個修行者最要緊的一件事!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唐.白居易
  
  這首白居易的詩喝,是他學佛後,有一次「特入空門問苦空」。空門,指的是佛教。這個空,不是把一切都看成空空如也;空,是虛空,虛空裡面有萬物,包容一切,佛門對苦與空的體會最深,你來佛門問苦空,問對了!世間萬種苦,有身體的苦、精神的苦,我和人相處不好他苦,物質不調和也苦,求不到想要的東西也苦,身體老病死時也苦,內心被貪瞋痴驅使也苦……,真是眾苦氾濫,苦海無邊。白居易希望對苦、空的人生能多了解一些,特地來佛門請示。
  
  「空」是一種正見,一種緣起,一種般若,一種真理。空有空的背景、內容,空是建設性的。因為空即是色,有空才有有,有空才有萬物,萬物亦是空。
  
  「敢將禪事問禪翁」,來到佛門,請教禪師們一些生活上的禪心、禪意、禪修的事情。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人生如夢,卻不知浮生是夢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夢的話,夢中何必爭人我?就不會太計較人我是非了。
  
  煩惱少的人自然很少作夢,如能將人生如夢看得很究竟,在作夢時,五趣六道、人我是非都像真的,一旦清醒、覺悟時,真是空空無大千,你我沒有對待,時空也沒有間隔,其是「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憶著當年未悟時,一聲號角一聲悲;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樣香。
  
  --唐.孚上座
  
  這是孚上座的喝語,他說「憶著當年未悟時」,真是「一聲號角一聲悲」。時間分秒的過去,人生迷昧苦短,生死又那麼無常,一念想起,不禁悲從中來。禪門有兩句話,「未曾悟道如喪考毗,已經悟道如喪考毗」,大事未明還未開悟時,渾沌迷茫過日子,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已經悟道後,四大皆空,人生不沾不滯,也宛如死了父母一樣。這是慨嘆自己在五道六趣多生多劫流浪,沉淪生死至今,才認識自己,自然感觸良深。學禪者如果不參透生命的本源,不思見死亡的真相,那真是一聲號角一聲悲。
  
  日本貞觀禪師留學中國二十年後,回日傳法,一位研究天台宗三十年的道文法師向他求教:「我自幼研習天台《法華》思想,有一問題始終不解。」「《法華》思想博大精深,只有一問不解,可見你有很高修持,但不知唯一問題為何?」「《法華經》云:「有情無情,同圓種智。」花草樹木真能成佛嗎?」「三十年來你掛念花草樹木能否成佛,與你何益?你該關心自己如何成佛?」道文吃驚:「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請問我如何能成佛?」「你說只有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要靠你自己解決了!」末悟時,處處問人,殊不知自問方能自悟。
  
  「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樣香」,現今已開悟了,甚至睡覺時都能與道相應,與真理契合,再也沒有閒愁惡夢了!禪門的悟道,是活水長流,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悟,集很多小悟為中悟,忽然有個恍然大悟,然後對於「生從何來,死將何去」都了然於心,再也無懼生死了!
  
  不管是大悟或小悟,在禪門的二六時中生活,是大小梅花一樣香。把凡心去除,隨著自己的真如自性隨緣自在,人間還有什麼值得追尋呢?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