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我就是這樣的活佛之十
盛噶仁波切
20/07/2015 06:3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第三章、眾生皆有佛性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眾生——凡有生命有靈知的生物,都能成佛。換一種說法就是,一切有情眾生都有佛性。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的本性即為佛性。但佛性的外延當然要遠遠超越了這句話。可以這麼說:人之初,性本聖潔。這個「聖潔」的概念,當然包括俗世中所未有或罕見的諸多品性,而其中的「眾生平等」則尤為重要。

  一、眾生平等

  佛教中有一則小故事,對此自有精妙的揭示。

  弘忍和尚問惠能:「你是哪裡人,你如今來此山拜訪我,求的是什麼?」

  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人,新州的百姓。今特地遠來拜訪你,不求其他,只求佛法。」

  弘忍大師呵責惠能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獠的身形,怎麼能夠做佛?」

  惠能答道:「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分;獠的身份雖然與和尚的身份不同,然而獠的佛性與和尚的佛性有什麼差別嗎?」

  這個故事說明,「平等」不僅指不同的人,也包括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即使惠能是半人半獠,但只要有善念,依然可以成佛。

  佛教反對戰爭,提倡和平,因為戰爭意味著殺害。佛教強烈反對殺害生命,包括人類和低級動物。我們認為,眾生如我們一樣,都怕受到傷害,因此要將心比心,給予廣泛慈悲,給予憐憫。由於業力、膚色、境遇等的不同,人類有了種族、階級之分。但是,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本質平等,沒有差別。因此,各人種、各界別,是一律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

  眾生的佛性就像是雜草叢中含苞欲放的花朵,修心就像是除去花朵周圍的雜草,只要進行精心培育,就會盛開一朵嬌艷美麗的鮮花。

  二、出家在家

  很多人認為只有通過出家當和尚才能領悟佛教的真諦,那是很片面很外行的理解。很多人供奉佛像,有兩種目的:一是通過佛像引起人們對佛的無量功德和智慧的敬仰,使人們產生一種崇高的思想;二是佛像作為目視靜想的對象,目視靜想是為了排除雜念,身心安住於一種境界。佛的事業就是一切都是為了眾生得到快樂,概括地說就是讓眾生脫離一切苦海。佛利益眾生是無意識、無偏向(對待任何人平等無異)、自然而無刻意的,就如同太陽的光芒、綿綿的春雨,雖無意識,卻能照耀每一寸土地,滋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使萬物變得生機盎然。而且佛的愛具有永恆性,會始終如一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我們具有遍知一切的平等的智慧,而有些人永遠都不去領悟和感受佛性,總覺得自己好了,就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了,開導和教化在他面前永遠也行不通,永遠是危言聳聽。這種人就像是巖洞中不能被陽光普照、糜爛發臭的種子,即便有雨水的滋潤也不會發芽。

  有佛性並不意味著放棄現實,而是希望整個世界都變成樂土,希望任何人都幸福,能為任何人祈禱,把充滿矛盾、仇恨、煩惱的世界變成溫馨美麗的家園,這就是佛的性質和思想。有了佛的這種性質和思想,也就會擁有佛一樣的廣闊胸懷,社會人際關係就會十分融洽。當我們把佛的慈悲、愛心、利眾的精神變成做人的原則時,口中不需喃喃念佛號,不需刻意地燒一炷香,也無需閉關修行,你的佛性就會彰顯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因為我們有慈悲、憐憫和獻愛心的本能。善良的念頭必定能消除無數災難,這不是誇大其詞,事實和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很多國家的領導人口口聲聲說要遵行人道主義,卻發動可怕的戰爭,給無數的人帶來災難,最終所謂的人道主義害得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切行為都是受善念或惡念的驅使,要遵循人道主義就要懂得尊重任何人的生命財產的安全,所以說有佛性就會懂得珍惜自己的一切,同時更會珍惜別人的一切。

  我們和別人一樣都是用生命支撐著一切,即便自己比別人擁有的多,也是自己努力爭取到的,而不希望被人掠奪。是自己的終歸是屬於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強求也是徒勞的,吞下別人不願給你的東西,想要消化也是很難的一件事。

  三、你我都是佛

  人的思想裡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些人的善心多一些,也就是佛性多一些;有些人的噁心多一些,也就是邪性多一些:這兩種對立面始終是存在的。能徹底地消除邪性,把佛性展露出來,這就是佛。佛教是高度理性化的宗教,佛教絕對不會利用沒有事實根據和迷信的欺騙手段。如果覺得佛教是利用欺騙手段渲染它的教理,那麼這才是以迷信的眼光去看待佛教。幾千年的佛教文化和信仰被不明就裡的世俗眼光定論為迷信,這是極其錯誤的說法——因為它自古就是千千萬萬藏族人民寄托心靈的理想之所。所以不要對任何事情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輕下結論。懂得佛法就會加倍我們的佛性,加倍我們對善念的培養,也會使我們更懂得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做人處事的方法。在這條路上希望、快樂和滿足永遠陪伴著我們,就算這條路再崎嶇再坎坷,我們也會走得很坦蕩很舒暢,也會將平凡的自己塑造成不平凡的具有佛性的光輝形象。

  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由於戰爭而拍攝到的慘不忍睹的畫面和資料:被代表著人類科學發達的先進武器炸得四肢分離的人們,忍受著死亡來臨前的痛苦。那些活躍在戰爭第一線的戰地記者正是要告訴我們,人類的大災難就是這樣引起的。因此我們呼籲所有的人「珍惜自己,尊重別人」。

  和正在遭受劫難的人們相比,我們在生活上的一點窘迫是多麼的微不足道!至少我們還有健全的四肢,至少我們不需因戰爭而東躲西藏,也不存在惶惶不可終日的害怕心理。只要我們心存善念,力所能及地對待每一個人,我們就是最幸福的人。因為有了善念,有了佛性,懂得了知足者常樂的道理,就能用最好的心理享受生活的樂趣。

  每個人都有佛性。有了這如同金光燦爛的太陽一樣的價值觀念,任何一種價值觀都會變得暗淡無光。

  讓我們通過自身的佛性,來領悟人生的真諦,把握時代的方向,建立起自立、自強、自信的性格體系,以及利他、利國、利天下的價值觀念。那麼佛法中的無上菩提心才會在人間得以具體呈現。這種無上菩提心便是佛法中的四句擲地有聲的金玉良言:

  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恆常尊他為最上。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領會佛學的深奧理論,但所有的人卻都可以將自身的佛性運用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從而完善全社會的道德風尚。

  記住吧,我的朋友,只要我們虔誠而又努力,那麼我們每向前邁一步,就會離佛近一步——成佛,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章、給生命一個機會

作為一個人,必須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的生命層次是最高的,也是最發達的。

  生命並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由種種善因所得到的,非常難得。如果拿人的生命與鳥獸蟲魚的相比,我們不難發現,全世界的人加在一起也就不過幾十億,而鳥獸蟲魚中的每一類的數量都不可勝數。

  一、珍惜此生

  佛教認為人類有三種殊勝,是其他生命所沒有的:

  第一個就是憶念勝。人們依靠憶念,記住了以往的經驗和知識,使人類文明更加進步。

  第二個就是梵行勝。也就是道德、靈性、宗教、倫理的修養。

  第三個就是勇猛勝。人們為了完成一個目標可以忍受極大的痛苦,可以犧牲自己來為他人和社會做貢獻。

  人的生命具有如此殊勝的價值,就應當追求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我們要想達到高尚的理想境界,就必須要長久不斷地磨煉自己的心性,修正自己的行為。

  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存在一天,就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否則的話,與死也就沒什麼區別了。我們不能只為自己著想,只關心自己的生命,我們應當把眾生的利益建立在自己的幸福之上,這樣才會達到同福同樂的境界。

  人的生命或許只有一次機會,如果相信有來生,而且為此在今生做盡善事,修得很好的果報,那麼今生的功德就會種下延續來生生命的善果,也就會有可能在生命的輪迴裡得到一個完整的人身。然而不種下善果,一直從事惡業,那麼在輪迴中就可能永遠成為一個可憐的孤魂野鬼,就不會再有得到人身的可能。

  在佛法的解釋中,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結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就如同種瓜不會得豆,種豆不會得瓜。佛法對於生命的詮釋是既簡單又複雜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生命就是一種說消失就消失、說存在就存在的形體。得到生命是要付出我們無法想像的代價的,不只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每一次善舉都會構成獲得生命的重要條件,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誰都希望自己還能有來生,也希望自己的來生還能像現在一樣活在充滿愛的世界,也希望自己剛出生就不是先天的畸形或殘疾。所以就會不斷地努力做一個會有好報應的人,於是就給我們現在的生命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讓生命重現輝煌的機會。

  佛說,我們來到人間是前世修來的福。我們不能認為只有今生,就該享受榮華富貴,這一生如果不享受,還等什麼時候去享受!很多的人都有這種膚淺的認識。這些人只看到眼前的世界,眼前的利益,並沒有看到生命的本質和生命最終的目的地。所以騙人也好,巧取豪奪也好,急功近利也好,都是因為只看到眼前的一片空地,可沒有想到在這片空地的另一處才是更精彩和更廣大的世界。冷漠、自私、功利、虛偽等等不良的社會現象逐漸侵蝕著人們的心靈,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的心靈就變成了一條污濁的河流。

  有的人會開始尋找,尋找澄清這條河流的辦法,也有的人寧願讓河流越流越渾濁,而看不清這片渾濁的河流對自己的心靈有多大的污染。只要相信自己,世界上任何一種東西都能被人們的真誠所打動,它會給我們帶來生命最強的動力,也賦予我們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從而引領我們的內心去穿越眼前的黑暗,來到無限明亮的世界。

  每一次心中美好的狂想都會激起一股湧動的熱流,這股熱流會化成無限的力量,去催促自己勇敢地向前,時刻守護著心靈的那一片淨土。

  二、呵護生命的花園

  生活的潮起潮落,讓太多的生命變得或有意義或沒有意義。有的人創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也有的人讓生命毫無意義地虛度著。其實,任何一個生命都有創造奇跡的可能,只是有時候自己扼殺了自己生命的權利,讓生命從此變得消沉和暗淡。

  我喜歡在平凡中閃耀出的生命的光輝,只有在平凡中才能發現生命的價值,也才能體現生命是如此的不同尋常。因為生命給了我們享有一切的權利,也是生命讓我們有能力有時間進行長久的賽跑。在這些過程中讓我們得到了快樂得到了滿足,覺察到自己活得很有意義,也會懂得生命的重要。從此知道不能耗費生命中的每一天,耗費一天生命就會失去一點意義。

  當兩個不同胸懷的人同時在死亡的邊緣搏鬥的時候,一個胸懷開闊、樂觀的人往往會比一個胸懷狹隘和悲觀的人戰勝病魔的幾率要多得多。正是因為對待生命的態度的不同,生命也會不同地去回報他。如果要我說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認真地對待生命以及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總是在關愛和被關愛中生活,周圍都充滿著歡聲笑語,也覺得週遭的人都是很樂觀的人。我總告訴他們生命就像是花園,如果精心去培育每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會有絢麗奪目的顏色,會散發迷人的香氣,也將會點綴著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讓這片土地更加生機盎然,也使我們看到這些花時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愉悅起來。生命就像辛勤耕耘出的花園,若不對它呵護和精心地培育,它就會成為很不起眼的一堆雜草,不會有目光投向花園,即使有目光投向花園也不是欣賞,而是對它惋惜和哀歎。所以生命如果被踐踏或不被珍惜,那麼我們除了別人的憐憫和惋惜什麼也不會得到。

  我們總要知道肉體的脆弱性和周圍環境存在著和隱藏著的意外的危機,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命和很多人的幸福,我們應該用行動讓生命徹底地解放。

  因為生命可以像一顆耀眼的新星,點綴夜空;因為星星知道夜空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從未停止過努力地閃爍,而我們也要用生命的本色閃爍出更多的人性光芒。

  我從來不曾停止過做讓生命有意義的事情,我知道奉獻是生活的真正意義。如果沒有對別人對社會做過一絲的奉獻,那麼活著只是行屍走肉,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所以我們不該逃避生命賦予的責任,在我們身上存在著很多不完善之處,一旦發現其弊端,我們就該努力地改變,慢慢的便會減少弊端和缺陷,於是生命就開始變得有意義了。

  三、把握機會

  能讓一個人在心靈上感到震撼的事情會很多,但是唯獨有一件事情不僅僅是能讓人們震撼那麼簡單,更多的是能喚醒我們沉睡和懦弱的心靈,那就是那些沒有手的殘疾人。

  他們對生命的執著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生活的勇氣,使我們自慚形穢,也使我們能夠看清自己毅力的不足和信念的不堅定,他們就是我們身體健全的人最有影響力的榜樣。

  他們用腳代替雙手,用腳完成我們正常人平時所要完成的動作,用腳寫字,用腳洗臉,用腳譜寫了生命中不一樣的人生。

  雖然他們的身體有些殘缺,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精神卻要比他們殘缺。即使他們比正常人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卻用頑強的意志擁抱生活,使我們在他們身上領悟到不完整的生命也可以創造奇跡。正因為他們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生命也變得不一樣,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那些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夠堅定一些的人,更能夠在這些堅強的殘疾人身上找回自己的自信。雖然命運讓他們的身體有些殘疾,但是他們對生命的熱誠不會消減,他們的生命能超越平凡的人生。命運或許沒有給他們機會,但是他們卻要用自己的毅力給生命一次機會。他們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自卑或自暴自棄,而是更好地去善待自己的生命,他們懂得自卑或氣餒只會讓自己更絕望,更讓自己失去信心。然而很多身體健全的人卻無法有那樣的思想,也無法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去這麼想,我想我們健全的人更應該學會認真地對待生命以及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曾被這些殘疾人對生命認真的態度一次次地感動著,相信還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被他們所感動、所鼓勵、所振奮著。如果有一天要以熱愛生命、給生命機會為主題拍一個公益廣告,我想這些勇敢而堅強的殘疾人是最佳人選,他們才是生命形象最有權威的代言人。當這些堅強的殘疾人因為身體的殘缺而面臨著很多障礙的時候,也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他們惋惜和哀歎。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那種自強、自尊、自愛的獨特魅力才如此讓我們由衷地欽佩和敬仰,每當看到他們身體殘缺而依然熱愛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動。

  很多人都忌諱「死」這個字,對於死的無知和莫名的懼怕使我們無從觸及生命的本質。我們要把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成是一個整體,假如像某些人那樣,把生命存在的時間隔離成孤立的片段,那麼無論是沉迷於過去,或執著於現在,或幻想著未來,都會導致彷徨和迷失。

  我們要如實地接納自己,依自己的根性因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這樣,任何人都會在自己的生活中直接體會到快樂。只有把生命從物慾的紛擾中拉回來,生命才會獲得真正的圓滿。

  我說給生命一次機會,不過是為了提醒你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這個世上,生命的機會到處都是,就看你肯不肯用你的善心去把握了。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