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一宿玄覺(玄覺法師)
佚名
10/01/2016 06:32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玄覺是永嘉人,俗姓戴,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有《永嘉證道歌》傳世。他出家後遍閱三藏,精通天台宗止觀之法,又對禪定深有契悟。後來聽到慧能禪師於曹溪傳法,有大名聲,便與一好友同至曹溪,拜見六祖慧能,想印證一下自己所學。
  
  玄覺至曹溪,見六祖,繞六祖三匝行禮致敬。本來,三匝禮是佛教中通用的行禮辦法,在佛陀的時代便已廣泛使用。玄覺繞慧能三匝,從形式上看也說得過去了,但他行禮時卻高視闊步,挺胸昂頭,很有一些目中無人的意味。
  
  慧能心中不悅,厲聲問道:「出家作和尚,應該身具三千威儀,心念八萬細行。這位大德是從哪裡來的?這麼傲慢自負!」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是佛教的說法,意指和尚應該注意各種禮節,一點小事都不能苟且,應該謙恭作人,虛懷萬物,不可傲慢自負,狂妄自大。慧能指責玄覺的正是這點。
  
  那知玄覺立即張口說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誰有工夫去注意那些繁文縟節呢?」慧能一聽,知道玄覺是位佛門人材,便又說:「既然如此,你何不體會無生,明了無速的道理呢?」玄覺回答:「這怎麼能做到呢?體會本來就是天生的,明了也沒有什麼迅速可言。你讓我體會、明了,我卻是無法做到的。」慧能一聽,心中大喜,說道:「好好!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你真是已經開悟了。」
  
  玄覺見自己的所學得到慧能的認可,高興萬分,便恭恭敬敬地向慧能重新行禮。禮畢,玄覺告辭。慧能說:「你返回得是不是太快了。」玄覺說:「我本來就沒動,哪裡有什麼太快呢!」慧能道:「誰知道你沒動?」玄覺回答:「你心裡知道。」慧能道:「你把無生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啊!」玄覺反問:「無生難道還有什麼意思嗎?」慧能回答:「無生如沒意思,誰能理解它呢?」玄覺道:「理解本身也是沒意思的。」慧能欣喜萬分,連聲稱讚玄覺不已。玄覺便停下住了一宿。當時人因而稱玄覺為一宿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其間的應付對答往往出人意料,難以理解。但若以禪的精神來理解,卻又無處不通,字字圓潤。人生無常猶如苦海,本來是佛教的根本教義,故在小乘佛教中,人們追求的目標是灰身滅智,希望永遠不要再入輪迴圈內。及至大乘,龍樹提出無生無滅的教義,便把人放到了更高的宇宙精神之中,把滅苦的方法從灰身滅智的外向追求轉到了人的內心精神世界,人的苦樂只在精神的一念而已。這便是中國禪宗精神的最初源頭。
  
  對禪宗來說,人生若從現象的角度加以思考,當然是無常迅速、痛苦不堪的,所以,這則故事中便有了玄覺對慧能指責的如上回答。慧能聽到玄覺的回答,以為他還停留在現象世界,未能開悟,便挑出無生、無速等教義加以啟發,不知玄覺卻早就悟到事物的根本。事物的根本是什麼呢?禪宗認為那是超越一切差別的世界,無生無減、無苦無樂、無快無慢,人的一切語言、思想、活動都不能對它發生任何影響。所以,當慧能挑出無生、無速的話題後,玄覺便乾脆予以否定,回答自己做不到。這便把問答從現象世界一躍提升到本體世界,而且非常符合禪的道理,玄覺因而獲得慧能的認可。
  
  及至玄覺告辭,兩人的對答仍是在本體世界對禪的精神之繼續展開,話語之間也涉及了禪者對兩個世界的態度。禪宗認為,人的精神開悟之後,便與宇宙精神化而為一。那宇宙精神是無差別的,對它來說,沒有動靜之分,人的意識也不能對之稍加分別。所以,覺悟後的禪者便也沒有動靜之分,他行住坐臥,精神卻如如不動,沒有行住坐臥之別。故而,玄覺明明要告辭返回,卻回答說自己本來就沒動。這就是禪的精神。通過上面這個故事,我們應可以從一個側面理解一些禪的道理了吧!

 

永嘉玄覺

永嘉玄覺初攻天台哲學,後來讀《維摩經》時,發現自己的自性。在友人的勸說下,便到慧能處印證所學。初見慧能時,他繞著慧能走了三圈,振了振手中的錫杖,然後直直地立在慧能面前。
  
  慧能說:「和尚應該具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你是從哪裡來的,居然如此傲慢無禮?」
  
  玄覺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顧不得那麼多了。」
  
  慧能說:「你既然擔心生死無常,何不體認無生——不生不滅的大道,去除煩惱呢?」
  
  玄覺說:「大道本是無生無滅的,萬物也本是無遲速可言的。」
  
  慧能高興地說:「確實如此,確實如此。」
  
  永嘉玄覺就按照和尚應有的威儀向慧能禮拜,然後立即告辭。
  
  慧能便說:「為什麼這樣匆忙呢?」
  
  玄覺答道:「我根本就未曾動過,哪裡談得上匆忙呢?」
  
  慧能心想,這和尚夠伶俐的,就又說:「誰知道你未曾動過?」
  
  玄覺說:「這是你自己產生的分別觀念啊。」
  
  慧能便說:「你很能體會無生的意思了。」
  
  玄覺說:「既然是無生,哪裡還有意思可言呢?」
  
  慧能反問:「如果無意,誰還能分別它呢?」
  
  玄覺回答道:「分別本身也是沒有意思的。」
  
  於是慧能深加讚許道:「你說得太好了!」
  
  玄覺便留在寺中住了一宿,時人稱他為「一宿覺」。
  
  天台宗本是研習佛理、講究名相的。當玄覺研讀《維摩經》時,他頓悟見性了,開始反對學問和哲學推理活動。因為只要你把握住你的內心,就沒有任何慾念、外物來誘惑、污染你,心靈空明澄澈,這就是見性。要是能使心不住於內,不住於外,也不住於中間,你就能自由自在,透透無礙,抖落種種束縛,從而和六祖並駕齊驅,相視而笑。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