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融匯東西方文化的石窟藝術
劉 浩
22/08/2014 19:09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在甘肅遼闊的大地上散佈著眾多的石窟寺。它說明在歷史上,甘肅有過一段令人難以想像的佛教興盛期。而瞭解到歷史上甘肅地區以至整個中國在漢以後相當一段時期內曾是一個戰亂頻仍,地方割據政權林立,社會、政治、經濟動盪的地區和國度,也就不難理解佛教何以在甘肅和整個中國能夠迅速得到傳播並很快受到社會上下的推崇了。世界上三大宗教均是在社會動盪、百姓苦不欲生時得以廣泛傳播的,其中道理似乎既複雜又簡單。而要解開那許許多多既複雜而又簡單的謎,甘肅石窟古老而豐富的歷史遺存,是最好不過和最為可靠的實物資料。

 

  當人們只能憑文獻得知,東晉的繪畫大師曾以一種盤鐵如絲鐵線描技法來創作作品卻從未見過此類繪畫實物時,人們卻從甘肅石窟的壁畫中看到了。

 

  宋人所撰《圖畫見聞志》稱北齊繪畫大師曹仲達的畫風是曹衣出水。可今天誰也沒見過曹衣出水的形象。因為曹仲達的畫到宋代以後己蕩然無存。可是在甘肅西至敦煌莫高窟,東至北石窟,南至麥積山石窟,在許多魏晉雕塑和壁畫上,何謂曹衣出水卻是一望而知的事。但見亭亭玉立的菩薩衣裙裹體,如出水的刹那,肌柔骨健的質地,盡在衣裙的皺折處露出,此即為曹衣出水的形象。甘肅石窟的雕塑、壁畫揭示了魏晉時的繪畫技巧,說它填補了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段空白並不為過。


  多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藝術家在探索、研究石窟藝術對於中國文化的貢獻。他們不斷地為新的發現、新的研究成果所激動。他們越來越發現,中國石窟藝術博大精深,不是一次、十次的考古調查和幾十篇文章可以窮盡的。因為中國的石窟藝術凝聚著世界上幾個偉大民族的智慧、審美意識和理想,它是幾個古老國家的文明相融合的產物。


  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當中國的絲綢沿著漢王朝打通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抵達地中海岸的古羅馬帝國時,佛教也從印度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隨著佛教的傳入,一種由印度民族創造出的藝術——石窟佛雕藝術亦傳入中國。而印度佛雕藝術的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


  那是西元前334年前的事。馬其頓國王統帥著他的東征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中亞地區。他們用血和劍征服了從今敘利亞到印度河流域這一廣大地區,並使之希臘化——一座座希臘式城市在這一地區出現,大量具有希臘文化傳統思想的移民來到了這一地區。而作為希臘化的一部分,古希臘的雕刻藝術也進入了這一地區。嗣後,印度犍陀羅地區的佛教信徒為給佛陀造像,便取法古希臘雕刻藝術並加以創新,以至產生出一種新的民族化的藝術形式,即犍陀羅佛教藝術。這種專為佛界神靈開窟造像的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即刻同中國秦漢以來已達到很高水準的雕刻藝術相融合,最後形成了以北魏時期雕像為代表的完全中國化的佛教雕刻藝術。從希臘到中國,再從中國到日本及東南亞,東西方文化以佛教藝術為媒介,以絲綢之路為通途,使幾個文明古國的文化攜起了雙手。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