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03/05/2017 07:12 (GMT+7)
自晚清以來,外道猖獗,邪說橫行,大大的影響了我國人心。而原在社會上廣泛代表佛教的淨土宗,隨之發生三種障緣,而大受打擊。三種障緣是:一、不信。二、信而存疑。三、迷信。
《瑜珈菩薩戒》要義
28/04/2017 07:08 (GMT+7)
 在漢傳佛教地區,弘揚的主要是“梵網菩薩戒”,其影響遠遠大於“瑜伽菩薩戒”。但在藏傳佛教中,盛行的卻是“瑜伽菩薩戒”,有關譯本和注疏約有八九種之多,如宗喀巴大師的《菩薩正戒論》等,對於我們學習菩薩戒而言,是非常好的參考資料。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
21/04/2017 07:08 (GMT+7)
佛說這個般若部的時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說般若,在這二十年說了六百卷的《般若經》。最後,佛說過這樣一句話,說這個《般若經》,將來大興於震旦;震旦就是中國。說將來這個般若推行到每一個國家去。所以在唐玄奘翻譯《般若經》的時候,有一千多個比丘共同在一起來翻譯這《般若經》。一千多比丘,在家人有兩千;兩千多在家居士,在大興善寺。
禪者的感恩
21/04/2017 07:05 (GMT+7)
一提到禪者,大家馬上就會想到古代那些很瀟灑、如行雲流水般、又毫不執著的祖師們。可是我們學佛多年後,發現“禪”好象離我們非常遙遠又非常近,但又說不出它的距離感在哪裡。

關於“自修法華七”
14/04/2017 14:05 (GMT+7)
“法華七”這個名稱,是伴隨著念佛七、觀音七、禪七等名稱的產生而出現的,一般是指以七天為期的集體誦《法華經》的修道行為, 但是,自己一個人的“自修法華七”卻還不多見(自修《法華經》,在歷史上是非常多的)。
菩薩戒四條淺說
12/04/2017 06:22 (GMT+7)
本文就菩薩戒中“說四眾過戒”、“不隨喜讚揚戒”、“愛恚贊毀戒”、“誹謗三寶戒”這四條戒條,結合相關經論進行了分析和解說。並針對現在流行的“不醉可以飲酒”的觀點,結合五戒和菩薩戒中相關論述作了討論,對此錯誤見解進行了批評和糾正。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07/04/2017 06:01 (GMT+7)
凡是想要修行淨業之人,必須要專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將一切的善根,迴向往生於彼極樂國土。然而當今學佛之人心中特別懷有疑惑憂慮,認為諸般的經典論典,其文句有些互相違背,若是不能夠互相融會貫通,種種疑惑與爭端便莫能斷絕。
四十二章經講錄
05/04/2017 06:16 (GMT+7)
四十二章經者,是中土翻譯佛典之笫一部。論其勝義,蓋有四端:一、辭最簡馴,二、義最精富,三、臚者古真,四、傳最平易。

藥師經析疑
03/04/2017 06:37 (GMT+7)
《藥師經析疑》,原係弘一律師遺稿。弘公圓寂後,該稿經圓拙法師整理完成,圓師並囑余籌印。數年前余曾請慧劍居士協助付梓,但因緣未能圓滿,故於中止,僅就岷市先印一千餘本。慧劍居士崇仰弘一大師,其情殷誠,曾撰寫《弘一大師傳》流通行世,今又再印《藥師經析疑》及《弘一大師文鈔》,以供世人同饗,囑余為序,故略述其因緣,以表贊喜!
準提法門
01/04/2017 17:17 (GMT+7)
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準提菩薩是一位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大菩薩,更是三世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感應至深,滿足眾生世間、出世間的願望,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在《準提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為了愍念未來的薄福惡業眾生,所以入於準提三摩地,宣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的準提咒。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
30/03/2017 06:24 (GMT+7)
師諱實賢。字思齊。號省庵。常熟時氏子。世儒業幼出家。嚴習毘尼。尋入講筵。明性相之學。參念佛者是誰話。四閱月。忽然開悟。曰。我夢覺矣。自是機鋒迅利。才辯縱橫。晝覽藏經。晚持佛號。燃指於阿育王山佛前。發四十八大願。感舍利放光。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
童子陀羅尼經白話翻譯
28/03/2017 06:21 (GMT+7)
您知道,墮胎是懺悔亦難滅的大罪業嗎?  佛陀於此經中,不但慈悲的為不幸墮胎之婦女,開示了補救方法,更有育嬰健康知識,成為人人皆應知曉傳閱之重要經書。

論詩禪交涉--以唐詩為考察重心
24/03/2017 06:07 (GMT+7)
古印度吠陀時期的《奧義書》中可知印度是詩的民族,佛典許多文字明顯有詩的形態,而中國歷來也是以詩歌為主流。詩與禪之間在現實世界裡似乎註定有許多共通的特質。
《菩提道燈難處釋》探微
22/03/2017 06:09 (GMT+7)
 阿底峽的《菩提道燈難處釋》(以下略作《難處釋》),是屬於“道次第”一類的論典。因其內容偏重宗教實踐,沒有嚴密的邏輯論證,沒有龐大精深的思想體系,讀起來並不費力。因此,本文只擬探討此論釋的“版本”、“真偽”、“特色”、“對西藏佛教的影響”、以及“與《菩提道次第廣論》異同之辨”等幾個問題,希望藉此能對《菩提道燈難處釋》得一全盤的瞭解。

逆川禪法
20/03/2017 06:34 (GMT+7)
智順逆川大師生於元泰定四年丁卯(西元1327年八月二十日),里安潮際陳氏子。七歲拜羅山實際寺即空師為沙彌,稍長在溫天寧寺受具戒。後到福建天寶山,鐵關法樞禪師參學。樞禪師授其三不心要。師極力參究。一日園中飄瓜擺動,有省。
試析般若中觀與《維摩詰經》中的雙重否定
——從經中“入不二法門品”談起
17/03/2017 06:09 (GMT+7)
本文認為,般若中觀與《維摩詰經》中的雙重否定,與西方哲學思維有著內在相通之處,但它既不同于黑格爾式的辯證法,也並不類似於形而上的本體論,反而,它與現代哲學思想中海德格爾對存在的思考,有著極其相似一致的內在特性。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之辯
15/03/2017 06:07 (GMT+7)
本文以“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之辯為核心,著重探討近代中國知識份子對佛教、宗教及哲學的理解,並且揭示這次爭辯的歷史背景及其內在根據,尤其提出日本佛教對近代中國佛教及這次辯論的影響。最後,我們試圖利用現代宗教學的方法,來重新思考佛法、宗教與哲學的關係,對宗教學的研究及佛教的發展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
佛教的頭陀苦行法
13/03/2017 06:34 (GMT+7)
在人們心目中,大多覺得佛教是既不主張苦行也不主張縱欲的中道教。說到苦行,往往認為是外道的修行方法。其實佛教也提倡苦行,翻開三藏典籍,會發現眾多經論都有關於頭陀行的介紹。

傳統佛教的文學觀
08/03/2017 06:17 (GMT+7)
要討論中國佛教的文學觀,不得不追溯到印度佛教的本源,因此本文所謂的“傳統佛教”,簡單地概括了印度與中國佛教,特別是以中國佛教為主;至於現代佛教的文學發展前景無限,對於文學的觀點或將隨時遷移,故略而弗論。
對中唐湘贛叢林成功經驗的思考
06/03/2017 07:00 (GMT+7)
湘贛道場是曹溪慧業中最為成功者,她肩負起了弘揚曹溪慧業的歷史使命。那麼,湘贛道場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這是一個很值得引起我們思考的重要的禪史課題。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