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十講
27/09/2011 05:26 (GMT+7)
佛教,雖然是分在家的與出家的,但在家的信徒在比例上是占多數;佛教,又分入世的與出世的,但其精神仍然是著重入世;佛教,又再分現實人生的與來世受生的,但重點也仍是在現實人生。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14/09/2011 05:54 (GMT+7)
毀滅佛塔(佛寺)破壞佛像,其罪雖是極為深重,但尚不及說比丘(僧眾)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寧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甯動千江月,不動道人心。’ 

佛教的自我教育與生活實踐
── 以天台二十五方便為例
30/08/2011 05:47 (GMT+7)
本文以天台智者大師「二十五方便」來談佛教自發性的自我教育觀是完成自我的基礎,因為「人成」無它途,只有從自我改變開始。當代西方思潮有逐漸向東方思想靠攏的趨勢,故本文也藉由傅柯的「自我技術」與賴爾的「實踐之知」來談佛教徒日常生活中自我教育對佛法實踐的重要性,也是「成佛」之全人格教育的起點。
看淡世俗的纏縛--出污泥而不染
──送信佛青年赴日進修博士學位
08/08/2011 07:13 (GMT+7)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這已經兩個難了,聞而能信就更難了。現在有很多人,他真燒香、真磕頭、真祈禱,但要說他是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現在你不但能信,而且是正信,並沿著這個道路,繼續前進,這就十分可貴了。

早期佛教僧眾教育略談
15/07/2011 05:29 (GMT+7)
本文[1]探討早期佛教僧侶的學習情形,希望提供現代學佛者一些參考。本文的研究顯示,早期僧團重視為師者的資格及初學者的訓練。僧眾根據自己所長而有專科化的外宏,但在個人方面則必須三學並重。「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乃僧眾修學的要則。僧眾依師學習,解行並重,透過聞、思、修、證的過程,掌握佛法要義。無論是自行或化他,僧眾皆應遵循生活上的戒律規範,依律而住。律制生活是早期僧眾生活的核心。
僧教育之宗旨、目標與施實原則
14/01/2011 07:02 (GMT+7)
縱觀佛陀一生的行化事蹟,及原始僧團律儀生活的精神,再再都顯示其所從事及運作的「僧教育」內涵,是有其特定之教導方式的,並非單純的只是投入法務或寺務工作而已。固然投入寺務與法務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那終究不是基礎性、教理性、計畫性及具有一貫性、時效性的僧教育內涵,而且也缺乏嚴謹的僧教育目標與宗旨之導入。

現代僧伽禪修教育芻議
20/12/2010 09:23 (GMT+7)
佛法傳到中國,隨著叢林與清規的建立,僧教育逐漸演變成家風式的師徒制教育。到了本世紀初,為了因應清末排佛思想所遺留下來「廟產興學運動」的破壞,同時為了復興佛教,培育優秀的僧材,因此產生了中西合併式的佛學院,以有計劃、有體制的方式,來長期培育僧材。
現代越南佛教教育之漫談
27/06/2010 02:04 (GMT+7)
佛教是覺悟解脫之道,若會修習就能讓人們消滅煩惱,得 到真善美。佛的金玉良言具有教育性,他雖滅度,可法音被傳遍全 球。在各個佛教國家都十分重視佛教教育,佛教教育要適應時 代的要求,現在的越南佛教在這些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表現。

越南中部大學佛學院的教育方向
27/06/2010 02:03 (GMT+7)
在佛教看來,眾生之所以不能得到美滿的幸福與覺悟是因 為在他們的心中有太多的貪、嗔、痴。所以世尊主要是教人怎麼去斷除煩惱,怎麼去得到人生真 正的美滿的幸福與徹底的解脫,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育。
越南佛教教育形成與發展方向
27/06/2010 02:02 (GMT+7)
佛教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人類,在教育工作上也只有人類能 真正的了解到人生是什麼,人生的真正的意義及認識到這份工作的意義。人類在反省自己時,常常感到我們的生存空間是無極限 的,有著許多奇特自然現象,有著許多生物在生活與轉變,在找回宇宙的本原與人生的意義的歷程裡,人類已經走了很遠,但他們一直找不到一個圓滿的回答。

越南中部高等佛學院的教育方向— 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僧伽培養
27/06/2010 02:01 (GMT+7)
在這次中越佛教研討會上,我不敢主觀地說越南中部高等 佛學院的教育方向是獲得最圓滿的成果、取得最好成績的唯一方向,但我完全相信我們的教育方針是正確的,是符合佛教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在介紹我們中部高等佛學院的教育方針之前,我想先概括 地介紹佛教教育體系形成與發展的幾個特點和階段。
發展佛教教育,關心佛教界學者的建設
13/06/2010 01:00 (GMT+7)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以後,佛教教育一直成為教界內外的宣 教和弘法利生的重要手段。佛教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培養人才,廣宣佛法,另 一方面是為了理論研究,深化佛說。

教育的神通
13/06/2010 01:00 (GMT+7)
無論是何種行業,通過教育,掌握技巧,日積 月累,熟能生巧,就能讓人獲得與眾不同的能力。這種超越常人的能力,恐怕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神通吧。從這種意義上講,“神通”因能讓人隨心所欲而令人神 往。但在佛教中,神通並不神秘,只要修習禪定,就可以使人 體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推動社會高等教育與佛教教育之間的互助發展
13/06/2010 00:59 (GMT+7)
宗教與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繫。無論是受何種宗教影響,古代的教育特色基本上是遵循 “教書先育人,育人德為先”的原則,即以獲得正確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為導向,最終目標是培育有道德的人,其缺點是不太注重培養實用人才。

教育的佛教
13/06/2010 00:59 (GMT+7)
佛教,自創教的釋迦世尊開始,雖不以學問作跨耀,若從 世界各大宗教的教主及其及門弟子的教育程度來考察,唯有佛教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團,釋迦世尊在未出家之前,卽已學通五明,文武兼修,後來為 了探究宇宙人生眞理,便進行參訪工作,所參訪的宗教師,均係飽學之大修行者;成道後所度的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等大弟子,亦係大學問家。
以戒為師,構建學、修、慈善一體化的僧伽教育體系
13/06/2010 00:59 (GMT+7)
進入21 世紀之後,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對佛教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及主客觀環境的猛力挑戰,教內外諸 多大德智士對佛教的使命及未來的發展走向,尤其是僧伽教育的模式體系、目標定位等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很多富有創意的方案,筆者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 發。

出家人的生活教育
13/05/2010 11:24 (GMT+7)
圓光佛學院非常重視出家人的生活教育。要培養僧才,除了傳授佛法義理之外,更須將佛法理念落 實在日常生活中,才符合“解行並重”的學法態度。出家人的生活,是從規律的日常生活中養成的。
尼眾僧團的德育教育
13/05/2010 11:24 (GMT+7)
縱觀今日國內的佛教界,各地都在積極地創辦僧教育。在此,也不憚孤陋寡聞,一呈管見。唯願能拋磚引玉,引發教內飽學之師,以及社會上熱心扶 植教育的高達人士,共同參與研討、商榷,多予指正與策劃。冀望通過各方的不吝賜教,使我們的教育能更上一層樓。

慈航法師的教育理念與實踐
13/05/2010 11:24 (GMT+7)
佛教與教育的 關係是慈航法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基本內核。本文所歸納出教育救國、教育興教、佛學統攝一切學術的 理念,尚可反映慈航法師教育理念的精髓。慈航法師還是教育事業的實踐者。為了實踐其教育理念,他畢一生之精力興學育才,兢兢業 業。這對佛教教育乃至國民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佛教教育的規範
13/05/2010 11:23 (GMT+7)
“佛教教育”,顧名思義,就一般而言,也即從狹義上 講,應是培養僧才,續佛慧命;而從另一個角度,即廣義上說,佛教本身就是教育。佛陀說法,目的是以其言教導引眾生離苦得樂、轉迷為 悟。所以,淨空法師在其《認識佛教》中說:“佛教是佛陀對 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2 3 4 5 6 7 8 9 [10] 11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